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后拓展训练:20 邹忌讽齐王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0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昳丽(yì) 衣冠(guān)窥镜(kuī)间(jiàn)进2.找出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意思:仔细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2)战胜于朝廷:意思是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朝服衣冠。
活用词语:朝解释: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活用词语:美解释: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活用词语:面解释:当面,名词作状语.4.古今异义区分(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空间、区域(2)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今义:讽刺,侧重揭露、批评或嘲笑三、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年),《战国策》的编订者,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江苏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主要活动在元帝、成帝时代,曾任光禄大夫,受命收集整理经传诸子诗赋为书籍,写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新序》《说苑》《烈女传》等书.《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1.邹忌劝谏齐王是源于一件家庭小事,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妻、妾、客都是如何回答的?这三种回答在感情色彩上是否相同?点拨: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用了感叹语气,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劝谏何以会成功

邹忌劝谏何以会成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广开言路,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文中邹忌巧用“讽谏”的方式,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将个人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收到了很好的说服效果。
具体分析如下。
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邹忌见齐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道出“王之蔽甚矣”的实情。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邹忌没有对齐威王进行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说理,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进而使之悟出纳谏的重要性。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目的,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齐威王猛醒,收到了很好的游说效果。
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由于上下尊卑的关系,下级劝说上级时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致上级的反感,使得劝谏不能成功。
因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都给出了“比徐公美”这一结论。
但邹忌并没有被美言所迷惑,而是将问题深入化,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
由此看来,邹忌深谙“忠言顺耳利于听”的道理啊。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邹忌深知齐威王处在众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位置上,这样就必然会导致齐威王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以小比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威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之欣然接受劝告,进而提升了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赢得了尊敬。
语文版八下语文20.邹忌讽齐纳谏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邹忌讽齐纳谏自主积累一、给加点字注音。
邹忌..( ) 昳.丽( ) 窥.镜( ) 孰.( ) 弗.( )暮寝.( ) 蔽.( ) 寡.人( ) 谤.讥( ) 间.进(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2.窥.镜,谓其妻曰()3.徐公来,孰.视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期年..之后,()6.皆以.美于徐公()7.时时而间.进()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三、对“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能够在公共场所讽刺朝廷的,让我听到,得下等奖赏。
B我能够在朝廷上听到评论(我的过错)的,我就让他得下等奖赏。
C能够在朝廷上说我的过错的,得下等的奖赏。
D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四、下列加点的多音字在具体的语境中,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冠:①张冠.李戴②朝服衣冠.③怒发冲冠.:guān 帽子B朝:①入朝.见威王②市朝.③皆朝.于齐:cháo 朝廷C期: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qī预定的时间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jī满一年能力训练五、试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答:六、对邹忌评价不妥的一项是()。
A他遇事冷静,能客观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B他能将生活的小事和国事巧妙地结合,向齐王进言。
C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真知灼见。
D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谦逊的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版八年级下)

延 伸 提 能 力
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目 录 基 础 优 梳 理
课 时 速 达 标
延 伸 提 能 力
课 时 速 达 标
答案:(1)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延 伸 提 能 力
6.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
目 录 基 础 优 梳 理
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
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 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 思对即可)
目 录 基 础 优 梳 理
(1)臣之妻私臣 (2)皆以美于徐公 (3)面刺寡人之过者
﹒
私: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 面刺:__________ 反:____________ (2)认为 (3)当面指责 (4)通“返”,
﹒
课 时 速 达 标
﹒﹒ (4)卒得反国 ﹒
返回
答案:(1)偏爱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新版)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道德情操熏陶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一)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谈话导入——资料助读——阅读感知——理解文意——问题探究——品味结构——课文总结——自编自演。
(二)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 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9.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刺: 当面指责
讽: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 谤:
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 使之改正错误。
指责
讥: 讽刺
4、读通关
(1)选出下列句中红
色字不属于词类活用
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 B.暮寝而思之。 C.能面刺寡人之过 者。
D.闻寡人之耳者。
(2)选出句子中红色词 语古今意义比较接近的一
项。(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2、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读好课文。 3、发现邹忌讽谏的艺术。
说说 1、课文标题的意思 2、《战国策》
• 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 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史 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 史散文总集。
• 最初有《国策》《国事》 《短长》等名称,
(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属于 倒装句的一项。( ) A.忌不自信。 B.吾孰与徐公美? C.皆朝于齐。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选出下列不属于判断句 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属 于倒装句的一项。( )
情景现场2: 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 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 亮。你如何告诉她:自然纯朴才是 最美的。
“之”
A、 代词,可代 指人、物、 事;
B、 介于主谓之 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C、 作助词,翻 译“的”。
①臣之妻私臣
②孰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暮寝而思之、 闻之
③吾妻之美我者 、 王之蔽甚矣
A.邹忌讽齐王纳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齐国之美丽者也。 D.今齐地方千里。 E.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祁靓
古人曰;“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请同学们根据 下面所举出的古代谏臣的图片来讲 述他们的故事。
1.识记文言重点字词“修、私、 书、间”等含义,疏通文意。 2.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学 习设喻说理的方法。 3.体会古代志土、明君的思想和 胸怀。 4.背诵全文。
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 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 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 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 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 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 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 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 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 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 王知 此鸟何也?”
害怕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想 ,想要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
拜见
Hale Waihona Puke 确实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身边的亲信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看
受蒙蔽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
相同的推理。
5、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 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 果的?
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肯 定
善 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和
赞
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赏
6、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 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语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昳.丽(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期.年( ) 朝.于齐( ) 间.进( )二、解释加点词意思形貌昳丽..衣冠()()..()朝服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能面刺..于市朝()()..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三、翻译句子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分)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3分)四、常识填空本文选自或,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五、阅读(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20 邹忌讽齐王纳谏名校讲坛1.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孰.视之(仔细。
这个意义后写作“熟”)(2)古今异义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指国君身边的侍从;今义:表范围,大约)②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即将到来的一天)③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④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讽刺;今义:诽谤,讥讽)⑤窥.镜而自视(古义:察看;今义:偷偷地看)(3)词类活用①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③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4)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③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④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私】①臣之妻私臣(偏爱)②自私自利(自私)【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
这个意义后写作“熟”)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美】①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下】①乃下令(公布、下达)②受下赏(下等)2.相关文体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3.主题解说本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说服齐王纳谏,使其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阐述了统治者有自知之明,又能听取不同意见,就能使国家富强的道理。
4.重点突破邹忌的劝说有什么特点?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邹忌的劝谏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提示:邹忌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而又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他劝说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愉快地接受意见。
5.难点攻克学习了本文,从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提示: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6.结构图解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齐威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有求国境之内↓↓受蔽受蔽类比推理1.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窥.镜(察看)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 D.私.我也(偏爱)2.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能谤讥于.市朝⑤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①/④⑤⑥/②/③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③/⑤D.①⑤/②④⑥/③4.“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暮寝而思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伴君如伴虎”,臣子对君王直谏,稍不合意,就可能有杀身之祸,课文中邹忌的进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他的善于言辞是分不开的。
结合你课内外的阅读,谈谈你知道的有关进谏的故事。
阅读选文“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完成下面的题目。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_________(2)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1.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12.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2014·绥化)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万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楚庄王欲伐越①。
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愚患之。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3.与“臣之妻私臣”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属予作文以记之C.王之伐越,何也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4.翻译下列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2)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15.【甲】文中齐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楚庄王想要伐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理方法进行劝谏。
17.读完【甲】【乙】两文,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文言文对照翻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晚上睡觉时思考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注释]修:长。
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八尺等于现在的1.84米。
昳(yì)丽:光彩美丽。
朝(zhāo):早晨。
服:穿戴。
窥(kuī):察看。
孰与:表示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
孰,谁,哪一个。
及:赶得上,比得上。
妾(qiè):旧时男子在妻子之外娶的女子。
旦日:第二天。
不若:不如,比不上。
明日:第二天。
孰:仔细。
这个意义后写作“熟”。
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暮:日落的时候,引申为晚上。
寝(qǐn):躺着休息,睡觉。
美我:以我为美。
私:偏爱。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嫔妃和侍从,没有谁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注释]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政治开明,拜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使国力渐强。
诚:的确,实在。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以为,认为。
地方:土地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侍从。
莫: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蔽:受蒙蔽。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齐威王说:“好。
”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注释]面刺:当面指责。
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谤讥:指责,讽刺。
谤,指责。
讥,讽刺。
市朝(cháo):指公共场合。
闻:动词使动用法,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门庭:指宫廷。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
时时,有时候。
间,偶尔。
期(jī)年:满一年。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注释]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战胜于朝廷:意思是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
参考答案20 邹忌讽齐王纳谏1.A2.D3.A4.(1)A(2)C(3)B(4)B5.B6.(1)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2)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有事想求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