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x《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自我认同:构成人生的所有要素汇总(包括遗传、家庭、文化环境、经历过的人生百态)而形成的自我。
自我完善:是识别、选择并构成自我不可或缺的要素的联合方式。
直接看两个概念比较难理解,因此作者通过一个故事阐述了,大致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发展较好的人,能生活得自洽而和谐,职业发展比较顺利。
教师在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多数依赖于对自己的认识和信任程度,也就是自我意识。
好教师的共同特性:在教学中折射出强烈的自我意识。
优秀教师是能将人、事、物连成一片的编织能手,他们能将自己、学科与学生编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向内整合一致的自我,才能向外建立优质教学所要依赖的各种联系。
若自我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放大,那我们在工作中会如鱼得水,而若自我在教学中日趋萎缩,或许选择改行才是自我完善的唯一出路。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分享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分享(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分享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分享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1】《教学勇气》在书中,25位美国教师坦陈真实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自己超越职业中的恐惧、重拾对教育的敬畏、再次点燃教学激情的心灵故事。
在还没有成为老师时,就读到了这本书,读完非常感动。
如今几年过去,再翻阅这本书,有一种很安慰的感觉,那些充满沮丧和挫折的故事的确有疗愈的作用。
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教学理论很少,更多的是从心灵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作者一直强调这样的观点:“真正好的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全”,但是,这种“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全”多么难啊,特别是对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来说,当感到信念被毁时,当感到负担过重时,当感到孤立无助时,当感到底气不足时,要如何重拾教学勇气呢?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透过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在“体验真理:一个教师的道路”的故事中,小学教师莱斯利·扬分享了在她对教学工作感到不安后决定暂时停职,学习不相关的专业,静下心来观察世界,重获快乐的故事。
再回来时,在教室之外接触的新知识让她恢复了在教室之内创新的力量。
这不是全书最感人的故事,但却是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莱斯利·扬是一位很注重内心感受的老师,教师职业对于她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她更在意教育的意义,所以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和,当她对专业前途的迷茫得不到疏解时,她毅然跳出本职,寻求更开阔的视野。
不论是做什么职业,人都应该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不偏离初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一个快乐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在“说出心里话”这个故事中,艾米·西蒙斯面对学生的不专心,也曾苦恼过,但最终,她选择了向学生说出心里话。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作为教师在教育之路上的迷茫与困惑。
它深入地探讨了教师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作者帕克·帕尔默在书中指出,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
教师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因为担心学生的成绩和评价,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需求。
我总是试图迎合各种教学标准和要求,却忘记了自己对于教育的初心和热情。
这种忽视自我的状态,不仅让我感到疲惫和焦虑,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书中提到的“恐惧”也是我深有感触的一点。
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恐惧,比如害怕自己的教学不够精彩,害怕学生不喜欢自己,害怕家长的不满等等。
这些恐惧会让我们在教学中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限制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帕尔默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恐惧,把它们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只有当我们敢于正视恐惧,才能超越恐惧,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勇气。
帕尔默还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良好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心灵的交流和共鸣。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只有当我们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连接,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成绩也不太理想。
后来,我通过与他多次的交流和沟通,发现他其实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因为基础薄弱而感到自卑。
于是,我给他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渐渐地,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书中关于“共同体”的论述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帕尔默认为,教师应该在一个共同体内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成长进步。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3篇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3篇《教学勇气》读书笔记3篇《教学勇气》的作者是帕克·帕尔默。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展探索的书。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送大家阅读!《教学勇气》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帕克·帕尔默的教育经典名著,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师。
《教学勇气》是一部关注教师心灵勇气的著作,在平常的教育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书中讲述了25位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和心路历程,这些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他们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仰。
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质。
在这本书中,帕尔默先生带着我们进展了一次心灵之旅,通过智力、情感、精神三方面来处理相关的“棘手”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重要观点:“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自己30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探索,他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似一切又都重新开始。
这些问题常常使他惊慌,而他对这些问题的反响,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外表上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着。
30年来,他努力探索教学巧,但上的每一节课似乎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我的学生和我,面对面地进展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
但他发现,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
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的了解自己对于教学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当我们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多样性,忘记了自己走向个性的漫长持续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的期望是过分的,不真实的。
《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教育勇气-散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仔细读完一本作品后,信任咱们必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咱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成和感触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拾的《教育勇气——散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欢送阅览与保藏。
《教育勇气——散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1 当读这本书的时分,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化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国际的深邃才智和深化启迪所震慑。
作者用自己的履历和思维带着咱们进入教育作业最艰深的范畴,并以他足以永久改动咱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咱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谨慎与高雅、热心与准确、才智与人道、酷爱与勇气、以注重教师心灵为根底,从智力、情感和精力来解读教师、解读教育、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临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育勇气》一书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化的讨论,他的许多观念都给我震慑的感觉,加之言外之意天然流露的对教师人道的充分了解和尊重,让我愈加乐意用心去读,去领会。
帕尔默以为教育的困惑首要来源于教师的教育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别离,而当别离发生后,面临源自心里的惊骇,教师只能在面具后躲藏,与心里阻隔、与学生阻隔、与学科阻隔、与伙伴阻隔……此时,教师深感疏离的苦楚,殷切巴望“不别离〞。
所以,帕尔默呼喊让咱们从头知道自我,安然面临惊骇,活泼重建联络,在“一起体〞中完结实在的教育,也从头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育的勇气。
只要战胜惊骇,继而尽力寻觅改动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斗争、尽力、斗争、总算,必定会有小小的收成……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视点动身,将他几十年教育生计中取得的心得经过许多实在的教育故事,生动地为咱们逐个展示。
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知道自我的心灵旅程。
并且读到一些当地,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发生一些共识:“教师的心里有一个保镳,守护着自己的特性,把有损咱们本身完好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咱们本身完好的全部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求找到各种或许的方法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响,并仔细的承受心里的指引,不仅仅为了咱们的作业,更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健康〞。
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关于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关于我的教学勇气读书笔记(一)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
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一片看不够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师和我这样聊起过关于“大师”的话题。
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
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工作和学习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
然而,“寂寞”太难了。
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
于是,抱着向大师学习“寂寞”的初衷,暑假捧起学校下发的《我的教学勇气》一书,看了起来。
《我的教学勇气》一书讲述的是有关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
美国的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确是令人敬佩,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质。
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也泛起了我对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十多年的涟漪。
无意中,翻开了2003年半年时间内写的4万多字随笔,忽然发现自己的教学勇气给丢得一干二净。
从事行政工作以后,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管理工作上。
每天都忙碌于琐碎的杂务中,在各种各样的表格里来回穿梭似乎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扪心自问,其实很多时候,觉得对学生感到很愧疚,看着那一双双充满幼稚的瞳孔,歇斯底里的愧疚。
清楚地知道自己错误的行进路线,却还是宁愿堕落地执迷不悟。
偶尔听某某说起,衡量一个教师还是应该看他的教学工作,而不是看他的管理工作如何。
话语再次激起我内心无比痛楚的愧疚。
回想还未踏上管理岗位时的我,做班主任做得那么津津有味,与我的学生们走得是那么贴近;教学工作为了承担一堂教研公开课,会早早备好课,然后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演说自己的教学过程;专业成长方面的论文、随笔时不时会出现在报刊杂志上而今,翻开自己的成长档案,发现自己这几年竟是空白,不免心里一阵凉!是的,抬起头,忽然才发现自己走了这么远一段空白的旅程,回头细数那些日子,却也过得安逸而自得。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通用5篇)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通用5篇)《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1当读这本书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深深的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
作者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整合了严谨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热爱与勇气、以关注教师心灵为基础,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沐春风,如有醍醐灌顶之感。
面对教师以及教育,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读,去体会。
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
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只有克服恐惧,继而努力寻找改变的源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一定会有小小的收获……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
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认识自我的心灵旅程。
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的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笔记《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教育著作,作者帕克·帕尔默以深邃的洞察力和温暖的笔触,探索了教师内心世界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在书中,帕尔默指出,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应当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遭遇“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源于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效果的担忧等等。
而只有当教师能够直面并克服这些恐惧,真正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拥有教学的勇气,从而实现优质的教学。
帕尔默强调了教师心灵的重要性。
他指出,教师的心灵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的心灵处于分离状态,即教学与自我的内心生活相分离,那么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枯燥。
例如,有些教师仅仅把教学当作一份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投入情感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灵与教学融合,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那么教学就会变得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共同体”。
帕尔默认为,教师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而应该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中的困惑和经验,互相鼓励和启发。
这种共同体能够给予教师力量,让他们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时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比如,在学校中组织的教师教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共同体交流平台,教师们可以在这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交流学生的情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帕尔默对于教学中的“悖论”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指出,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如自由与纪律、个体与群体等。
教师需要学会在这些悖论中寻找平衡,而不是简单地选择一方而摒弃另一方。
以自由与纪律为例,过于强调自由可能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而过于强调纪律又可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度,让学生在既有一定规则又有充分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陈利明读完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周而复始的疲惫、迷茫、失落中,我们能否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继续以爱感化学生,以自身的个人魅力来促动学生。
帕克.帕尔默在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时,在《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
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
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
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底是的对话、实验室实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
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在整个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
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
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
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
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
帕尔默认为“要想在实践中成长,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
”对于后者,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非常重视,我们通常称其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许多老师走出孤独和封闭,在互帮互助中迅速成长起来。
但帕尔默的“明确委员会”与我们的“同伴互助”相比,却是别有一番洞天。
需要帮助的人被称之为“焦点人物”,“明确委员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帮助他——“没有忠告、没有过量确认、不会把问题转移给他人,不用提建议。
共同体的成员只会提焦点人物诚实而开放的问题(如,这样的事情以前发生过吗?你有什么感觉?)……”读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极大的激发——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陷入了另一种沉思。
帕尔默认为,如果“明确委员会”成员不能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其实根本无从知道另一个人所问问题的答案。
而且除非这个人发自内心的领悟,否则任何的建议也会收效甚微。
所以,只问问题好了,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帮助焦点人物发现内在的智慧。
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帕尔默不浅的心理学造诣。
他的观点甚至对于我们“帮助学生”也有同样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真心地充分地聆听学生的声音,在那开放的空间里,接受学生也接受自己。
作为教师负有更多的责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开放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此时进行心灵引导,才能产生优秀的教学,才能使教学富有实效性,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素质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