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考前辅导资料2——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2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1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础心理学王笃明博士副教授wangduming1980@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2主要内容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四节记忆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九节人格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3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4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P15-20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5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¾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¾神经元的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¾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¾神经元的分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6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¾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¾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7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p17)¾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¾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¾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构成;¾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中脑、脑桥和延脑三部分。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8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延脑 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9脑 脊髓 延脑 大脑小脑 间脑 脑干 中脑 桥脑——最低中枢-膝跳反射——对侧传导、呼吸心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间神经联系通道——瞳孔反射与眼动中枢脑干网状结构——睡眠与觉醒丘脑 上丘 下丘 底丘——感觉中继站(嗅觉除外)——嗅觉及激素调节——内脏系统调节——肌张力调节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10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11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¾端脑(大脑)被中间的纵裂分为左右两半球;¾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2心理生理基础(2)

• 内容
• • • 心理现象 • • • 人 心理过程 认知(感,知,记忆,思维) 情感 意志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格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认识、体验、调控)
4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活动过程:接受、加工、储存和理解各 种信息的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情感活动过程:喜、怒、忧、思、悲、惊、 恐(在认知基础上产生,并影响认知) 意志活动过程:目的性、克服困难等,主观 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在认知基础上产生, 并影响认知)
9
• • • •
(二)心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泉源和内容。 1、具有社会性 狼孩:口头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感觉畸形 发展、情绪贫乏、动作失调、智力低下、 动物习性。
10
• 1920年,印度的米德纳波尔在狼窝里发现2个“狼孩” ---卡玛拉和阿玛拉 。(后者1年后死亡) • “狼孩“—狼的习性:用四肢行走,喜欢单独活动,白天 狼 躲藏 ,夜间潜走。 不吃素食,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 孩 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像狼似 的 的引颈长嚎。 故 • 事 7、8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6个月婴儿所 懂得的事,2年后才会直立,经过3年才逐步适应人的生活, 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独立行走,4年内只学会6个词,7年 后学会45个词并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能用三言两语表达 简单的意思,能唱简单的歌。 在最后的3年中,卡玛拉终 于学会在晚上睡觉。第9年,因尿毒症死亡。 死时的智力 只及三,四岁的孩子。 • 如果一个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离的情况下,尽管其生理构造 是正常的,但是其心理与行为却完全被环境所同化了。说 明遗传虽然重要,但是人所处的环境对心理发展也发挥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 间脑:主要负责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 的活动。
• 小脑:主要负责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动作。
5、内分泌系统
• 内分泌系统是与神经系统紧密协作共同调节身体功 能的一种躯体系统。
• 它是一种腺体网络,分泌一种叫激素的物质。
• 内分泌腺将激素释放在血液中,使身体里产生化学 信息的交流,影响人的心境、行为和人格。
脑
间脑
丘脑:感觉的特异传入通路,进行初级加工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关
小脑: 精确动作的学习,记忆和协调
图7. 皮层下结构
• 边缘系统:在脑内侧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 构,他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包括:包 括扣带回、海马回、杏仁核群、下丘脑、海马、 乳头体等。海马与记忆有关,边缘系统与情绪 学习有关。
什么是动作电位?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 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 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 (3)神经冲动的化学 传导
• 通过突触神经元与神经 元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 系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息 传递与信息加工的神经回 路。
•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是借助于突触囊泡内的神 经递质来完成的。
严重的癫痫病人时发现的。为了防止癫 痫病发作时过度电活动跨两半球间迅速 扩展,外科医生通常会切断病人脑的胼 胝体,实施了这种手术的病人被称为裂 脑人。
研究说明
• 这些研究说明:语言中枢可能主要定位在左半 球。
• 科学家还用脑成像技术发现:大多数人的语言 中枢可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但语言活动是由 较大的脑区参与完成的。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 方、靠近外侧裂处,有个言语运动区,叫布罗 卡区;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有个言语听 觉中枢,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叫威尔尼克区。 若损伤这些区域会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第二讲心理的生理基础

静息电位
• 神经元没有传递信息时,内部区域有更 多的负离子,外部区域有更多的正离子。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指内部带负电(电 伏-70毫伏),外部带正电(电伏+70毫 伏)的状态。 • 钾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
动作电位
• 一旦某种化学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开放, 带正电的钠离子就会涌入负电环境的神 经内部,因此神经元膜内正电位迅速上 升。内部电压逐步升高,增加到大约-55 毫伏的时候,神经元就会被激活。电位 变化引起一定的电能量输出,输出的信号 沿着轴突,穿过突触,到达接受神经元的树 突。这样,一个信号便传递出去了。
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它具有接收外界刺激信息而转化为 电流冲动的特殊功能,像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和柱体细胞可以接受光 而产生冲动;内耳中的毛细胞可以接受声音的振动而产生冲动等等。 效应器是在接受传出神经的冲动时产生反应活动的不同组织、器官 和系统,如肌肉、腺体、内脏器官、循环系统等。现在,假定一个 危险的刺激出现之后,被感受器接收并立刻产生电流冲动,传递到 传入神经,经过丘脑的转换再传入到大脑,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之后, 作出反应的决定,立刻发出躲避危险的指令,沿传出神经到丘脑再 传到效应器上,使全身肌肉收缩,产生躲避危险的动作,并使肾上 腺素分泌增多,使身体产生能量以应付紧急情况。这里,大脑把感 受器、传出和传入神经、效应器联系起来,组成统一的反射活动, 以此保持自身同外界环境的平衡。我们可以用下列模式表示出来: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总之,客观刺激物,特别是词和言语,作用 于人的感受器,传递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 神经细胞的活动,建立各种暂时神经联系, 就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 表象、记忆等等)。暂时联系建立以后, 在一定的刺激物作用下,会进入活动状态, 参加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重新改组,建立 新的联系,因而变成人的新思想,使人的 心理活动不断地发展下去。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简单

Logo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神经元
神经系统 脑潜能开发
Logo
学习要点: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神经冲动的传递; 3.脑的结构; 4.大脑皮层的分区功能; 5.脑功能学说; 6.脑潜能的开发;
第一节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 基本功能是负责信息的接受、加工和传递。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种类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胞体
• 神经元
突起
• • • • •
神经元和身体其他细胞的相似处有: 1.神经元被细胞膜包着 2.神经元有一个含基因的细胞核 3.神经元含有细胞质、线粒体及其他的胞器 4.神经元可完成基本的细胞反应,如蛋白质的 合成和能量制造。
• 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的不同: • 1.神经元有特化的突起构造,称作树突和轴突
第二节 一、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三)植物性神经 • 植物性神经是指调节和控制内脏平滑肌、心肌收缩以 及腺体分泌的神经结构,主要由分布在心肌、平滑肌 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
• 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植物性神经主要分为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许多脏
2、动作电位 • 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受到刺激 的电位变化。 • 神经元受刺激兴奋后,细胞 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 导致膜内负电荷减小,正电 荷迅速上升,最后膜内电位 高于膜外电位,细胞膜原有 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称为 “去极化”。 • 在“去极化”的一瞬间后, 细胞膜的通透性又恢复正常 ,同时恢复极化状态。
3、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内的传 导。神经冲动的传导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资料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辅导资料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反映在远古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年轻是心理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西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算起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以下特点1、各心理学学派之间协调、互补,呈现了一种汇合的趋势。
2、转向解释某种心理现象的小型理论模型。
3、重视应用。
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二、人的心理现象(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在心理学中,人们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心理现象。
一个方面是心理过程,它是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个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注意。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个性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个性一旦形成后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简答题2: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间的关系?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第二节心里活动的生理基础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变量。
例如,在研究不同的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的时候,记忆的方法是自变量,被试者的记忆效果是因变量。
但是,除了记忆方法之外,记忆的材料、被试者的性别、年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以及环境条件等等,都会对记忆效果产生影响。
我们的目的是确定记忆方法的优劣,在研究中我们只能让记忆方法这一个因素起作用,其他条件都要加以控制,不能让它们影响记忆的成绩。
控制的办法很多,主要是要保持这些条件的恒定,让它们在各种实验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相等。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也就是在实验中不该起作用的因素起了作用,那么,就会造成自变量和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引起了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实验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神经元及其功能图1—1 神经元时突日体轴突末梢第一章普通心理学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所谓接受刺激就是把刺激的物理、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即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就是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神经冲动,或从感觉器官传至中枢,或从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官;整合信息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许多神经元的轴突聚集在一起组成神经纤维,构成一根神经。
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脑神经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其中有感觉的,有运动的,也有兼有感觉、运动机能的混合神经。
脊神经有31对,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中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分布于心脏、呼吸器官、血管、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调节、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
202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招生考试复习资料心理学全编心理学填空

第一章心理学旳对象、任务和措施一、填空选择1、心理现旬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998年填空题)3、个性心理特性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旳比较稳定旳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名词解释)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旳(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旳著作。
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旳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西比大学建立心理学试验室开始旳。
(1999年、填空题)。
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均有关系旳(边缘)科学。
(填空题)7、人在心理活动中还伴伴随一种心理状态,即(注意)。
8、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心理原因旳变化与(心理变化)确实定关系。
(填空题)9、人旳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旳机能、是对(客观现实)旳反应。
10、试验法可分为试验室试验法和(自然试验法)。
11、调查法可分为:谈话、部卷和(活动产品分析)几种详细方式。
12、在平常条件下,对某些原因加以控制或变化去研究人旳心理旳措施叫(自然)试验法。
13、(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滨第一种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
14、对心理现象旳研究必须在各个原因旳前后联络、互相作用旳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旳(系统性)原则。
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旳选题、使用旳措施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者旳身心发展,而应当符合教育旳原则,尤其是当被试是小朋友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由心理学研究旳(教育性)原则决定旳。
(选择题)16、对单一研究对象旳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旳措施,称作(个案研究)法。
(选择题)17、影响人心理旳原因诸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和(心理)原因。
18、最简朴、最低级旳心理现象是(感觉)。
19、听到一首音乐,这属于(知觉)20、理解行为旳自然状态或对某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佳采用(观测法)21、下列属于间接搜集旳措施有(调查法)22、活动产品分析属于(调查法)23、下列现象只有(思维)属于认识过程(选择题)24、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意志)旳详细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神经系统由静息状态转变为活 动状态. 细胞内的电传导:静息电位(极化状态) 通透性变化 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 细胞间的化学传导:在突触间通过神经 介质传递:兴奋型,抑制型.
A
B
神经系统的结构
脊神经31对: 肌肉,脏器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头部器官 交感神经: 机体兴奋 神 经 系 统 植物性神经 副交感神经: 机体抑制 脊髓
2、第二信号系统
(1)什么是第二信号? 语言中的词汇组成的刺激物。 (2)什么第二信号系统? 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形成的条件反 射系统。
3、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
1、第二信号系统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 上形成,第一信号系统保证第二信号系 统不脱离现实。 2、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 节和支配,即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 系统有指导作用。 3、两者密不可分,共同协作作用。
大脑半球功能单侧化
Split-Brain Studies 割裂脑的研究(Sperry
左半球:语言功能.听,说,读,写, 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右半球:空间关系,欣赏艺术,情绪,
二、心理是脑的反应机能
——条件反射学说
条件反射理论
反射与反射弧:无条件反射 反应行为与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1、什么是无条件反射? 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2、什么是无条件刺激? 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
(三)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 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活动。 什么是条件刺激?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
1、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1)实验过程 (2)什么是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 (3)什么是强化? 无关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4)什么是消退
(一)反射和反么是反射? 最先是笛卡儿提出 概念: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 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2、什么是反射弧? 概念: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
反射弧向反射圈或反射环模式转化图
刺激
感受器
传入N
反馈联系
效应
效应器
传出N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二)无条件反射
网状激活系统(非特异性传导)
下丘边缘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成情绪激活系统 高级进化产物(哺乳动物及以上动物才有) Septal area隔区
曾认为是快乐中枢
参与情绪过程(学习和识记情绪事件) 记忆(不能记忆新的信息)
Amygdala杏仁核
Hippocampus海马
大脑皮质
1800cm2,有大量的沟回. 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边叶,胼胝体 行为调节系统 额叶,思维,动机,计划,性格. 颞叶,听觉功能,长时记忆 顶叶,运动指挥与协调 枕叶,视觉功能
心理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 神经网络 脑 神经 ------体液调节 心理是脑的反应机能
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最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树突,轴突(神经纤 维),胞体 功能: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种类: 感觉(传入)神经元:收集体内外刺激传 到中枢 运动神(传出)经元:将中枢信息传到肌 肉和腺体 联络神经元: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 部分传到另一部分。
恐惧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1)斯金纳生平简介 斯金纳(1904—1990)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 代表,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 术的开创者。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922年进纽 约哈密尔顿学院学习,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林 的学生,1931年获博士学位,此后5年留校任教, 193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人副教授,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曾在美国科学研究所和发展总署服役, 采用操作条件作用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制飞 弹和雷达,1945年任印第安大学心理系主任, 1948年转任哈佛大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 195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38年美国政府授予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脑的结构和功能
延脑 脑干 脑桥 睡眠 网状结构 感觉的非特异性通路 脑的动力系统,保持兴奋
中脑 呼吸,心率,消化,体温
脑 间脑
丘脑:感觉的特异传入通路,进行初级加工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与情绪有关
小脑
大脑
精确动作的学习,记忆和协调 信息加工系统和行为调节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 1 生命中枢的作用 Medulla Oblongata(延髓)锥体交叉、脑 桥(心跳、循环、呼吸) 2 控制大脑的兴奋水平,维持注意.
实验场景
条件反射的建立
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刺激(S)
反应(R)
第一阶段 UCS(食物) UCR(流唾液) 第二阶段 UCS(食物) CS(节拍器声音) UCR(流唾液) 第三阶段 CS(节拍器) CR( 流唾液) 第四阶段 CS(节拍器声音,一直没给食物) CR (消退没有流唾液) UCS—— 无条件刺激 UCR—— 无条件反射 CS —— 条件刺激 CR —— 条件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外抑制(额外刺激物)
非条件性抑制
(无条件抑制)
抑制
超限抑制
消退抑制
条件性抑制
(内抑制)
分化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 规律
扩散和集中
负诱导:兴奋
抑制
相互诱导
正诱导:抑制 兴奋
定比间隔强化;
定时间隔强化;
不定比间隔强化;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 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 不定时间隔强化。 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 强化。
(四)两种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1)什么是第一信号? 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 (2)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 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形成的条 件反射系统。
学会踩开关
跌倒了再 也不爬起来 学会发音
3、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 件反射的异同
联系: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 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 又都会自然恢复。 区别: (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3) 反应方式不同
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 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时间和次数的分配。这种分配 叫强化时程表。 正确定反应每次均给予强化
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金质奖章。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与大白鼠:强化对反应的选择. 强化时程表 行为的结果决定下一次的行为 它的原理应用于学校,军队,监狱,工 厂,政府以及整个社会.
斯金纳箱
操作条件作用原理
自发反应 反应后果 结果
踩开关
跌倒了不 起来哭 ma ma
食物
成人抱 母亲亲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