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docx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点背诵打印版

语文教学论期末考点背诵打印版

义务教育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整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联系现实生活,构建课内课外的联系、校内校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整合。

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义务教育的十个目标及其突出的思想(1)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点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侧重文化熏陶——要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多样文化。

(3)侧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点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4)侧重思维、创造、思想方法——要点是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5)侧重探究性学习——要点是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6)至(9)的目标分别提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10)初步具备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维目标及其具体内容1、知识和能力目标2、过程和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的选择个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语文教学内容—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为了有效的传递、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非文字的材料言语——主要是指表达的过程,即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所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及其功能发挥方式(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语文课程内容要做的选择1、言语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律、选择律、得体律、组织律、修饰律)、2、言语行为的实践活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策略和方法)、3、言语产品的经验内涵(内容和意义、体式和类型、结构单位、标准规格、个人风格)4、经典文粹和文化常识主要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1、赫尔巴特—四个阶段教学法(1)明了,(2)联想,(3)系统,(4)行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纲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复习纲要

五、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 教学即学习 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 教学即教授 1912年 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
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
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
六、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七、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些弊端?
中文B0901 B0902
一、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 “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
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 四部著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二、语文教学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和层面?
三、语文课程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和层面?
四、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的主要表
现是什么?
五、语文课程研制实践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文B0901 B0902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 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五、语文课程新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中文B0901 B0902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 1、课程的概念
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 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 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指导学习者的 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者的品格,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而有计划地编制的学 科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包括为学生个 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 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2、“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 传最广、历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 “三百千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干家诗》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全部行为方式。
运用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 新问题的迁移能力。 15、(1)写作教学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老师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写作指导: ①写前指导: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指导,提出要求明确重点,指导
①板书课题:如于漪教《茶花赋》,只写“茶花”二字,学生 喊:“掉了一个字!”然后再加上“赋”字,并由此展开讲解内容。
②揭示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如《父子情》用象征比喻等修辞 方法间接揭示主题。 ⑶介绍有关资料:
①介绍作者,如许多作家的笔名颇具有深意,莎士比亚的英语愿 意是“挥动长矛”作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战斗风格。
(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 管理、交流以及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对于教学的含义在我国的四种理解:一是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 学两种不途径的学习;二是教授;三是教学生学;四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 4、语文学科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word文档良心出品)

*题型:1.背诵20’(诗、词。

填空背诵/全文背诵)2.简答3*5’(答课标。

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3.课例分析20’4.教学设计30’5.论述15’(注意多举例)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

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

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2015年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2、简答题3、案例分析题4、论述题5、教学设计三、主要参考书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考查内容(一)语文课程涵义、特点与价值1、掌握“语文”和“语文课程”的概念与内涵2、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及不同层面的阐释3、了解新课程四个方面的核心价值(二)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1、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其启示2、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其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3、掌握不同学段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4、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概念、历史沿革和内容结构5、理解语文课程内容的内涵,掌握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以及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三)语文教材1、掌握“语文教材”的含义和主要功能2、了解新课程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其构成要素3、掌握语文不同版本语文教材选文的特点与结构特点(四)语文课程资源1、了解语文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等基本概念的内涵2、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途径,基本模式3、能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语文学习心理、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1、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学习理论。

2、熟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和语文学习的关系。

3、能分析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4、理解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的内涵,并能有自己的理解(六)阅读教学1、掌握阅读,阅读教学,阅读策略等概念的基本含义2、了解阅读目标的内涵,并能结合案例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分析3、了解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阅读教学过程的运用4、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的意义、模式的发展并能运用到语文课例中5、能运用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评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的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的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的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的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的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的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的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的能力 4、文明的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的评析方法:基本方法:借题发挥;具体的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14、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5、解行识字法的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16、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 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一、考核说明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以中央电大编制的《形成性考核手册》为依据。

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半开卷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总分达到60分为及格。

期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文字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期末考试题型本课程试卷可采用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

各类题型分数的大体比例为:填空题占10%、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10%、简答题占30-50%、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占30-50%。

每次命题可以灵活组合试题类型。

三、复习范围与要求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概念的掌握以及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程度,对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课程、教学的概念识记:课程教学(广义、狭义)理解:课程概念的分析课程概念的不同层面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识记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观察研究的作用与程序实验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人种学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以及对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四规律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先行组织者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建构主义教学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理解: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派别及主要观点2.社会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代表人物理解: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的主要观点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3.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理解: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影响课程、教学的哲学派别及主要观点第三章课程设计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把握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填空: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P8)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P9)3、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问世,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P12)4、美国学者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P12)5、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为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P48)6、制定课程目标的三种基本依据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和学习者的需要。

(P65)7、教学评价的历史阶段经历了考试阶段、测量阶段、评价阶段三个阶段。

(P270)8、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P273)9、根据所依据的标准与解释方法不同,可以把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P274)10、有效的学绩测验要有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

这是学绩测验编制的主要技术要求。

(P283)11、质性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表现性测验评价和成长记录袋评价。

(P285)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三大现代教学理论流派:苏联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结构教学论;德国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P11)13、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科书材料。

(P37)名词解释1、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2、学科课程:是指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成为学科课程。

(P49)3、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类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以学生的生活本身为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直接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发展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期末复习提纲
一、题型与试卷结构
第一,名句名篇默写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占总分的20%。

第一题根据语句提示,补充空白处诗句;第二题根据要求默写名篇。

第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占总分的15%0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目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测试评价、教学资源等内容。

第三,案例分析。

本大题共20分,占总分的20%。

提供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实录或概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后,运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题目要求对某一方面进行评析。

第四,教学设计
本大题共30分,占总分的30%。

要求考生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运用语文教育学相关理论拟订该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该课的导入语;设计该课的教学流程等。

第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占总分的15%o要求考生围绕语文教育学中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思考。

考试范围可能涉及到语文性质、语
文课程的特点及其和互关系、语文教学的任务、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

要求论述的内容与观点相吻合;论点明确,说理充分;联系课例进行论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复习的重点范围
(-)重点背诵篇目
1〜6年级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Z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门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口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醺)高适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和和)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小儿垂钓(蓬头稚了学垂纶)胡令能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了)贾岛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六月二十七口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题四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口口睛)曾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四时U1园杂兴(昼出耘山夜绩麻)范成人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力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春口(胜口寻芳泗水滨)朱熹
观书有感(半由方塘一鉴开)朱熹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乡村四刀(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7〜9年级
兼葭(兼葭苍苍)《诗经》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门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门草折)岑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渔家傲(塞下秋來风景异)范仲淹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苏轼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口日斜)龚口珍
《论语》12章(学而时习Z;吾日三省吾身;吾十冇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
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
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夭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桃花源记陶潜
岳阳楼记范仲淹
高中阶段
劝学苟子
归园[11居陶渊明
师说. 韩愈
滕王阁序王勃
蜀道难李口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醉花阴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赤壁赋苏轼(-)简述(答)的主要内容
1 •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2•简要冋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简耍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4 •简述语文课程冃标的三个维度。

5.简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6•简述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7•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8•简述语文素养的内容。

9•简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评价的基本原则。

10.简述语文义务教育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看法。

口•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建议。

1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特点的认识。

13•简要回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的理
解。

14•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15•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原则。

16.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基本认识。

17•简述高中语文课标对三类文本教学侧重点的认识。

18•简要回答教师在高中阅读教学屮的地位与作用。

19•简述高中写作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三)论述的主要内容
1.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自主学习的含义。

3.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4•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5.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包含的主要内容。

7•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包含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中“互动对话”包含的主要内容。

9.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

10•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