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教案范文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范文色彩

教案标题:初中美术色彩基础教学教案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色彩运用到实际作品中的技能。

教学内容:1.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冷暖知识。

3. 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如彩虹、季节变化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颜色的基本属性,如红、黄、蓝等。

明度:颜色明亮或暗淡的程度。

纯度:颜色纯净与否,鲜艳或灰暗。

2. 讲解色彩冷暖知识:色彩的冷暖感是视觉色彩引起的一种心理感觉。

暖色:红、橙、黄等颜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

冷色:蓝、绿等颜色,给人宁静、清冷的感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分析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色彩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冷暖运用等。

四、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

可以让学生画一幅简单的作品,或者对现有的作品进行色彩改造。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色彩运用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美,创造美。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美术教案范文色彩”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案课程名称设计色彩教师姓名邓宇沁教师编号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年 2009-2010学年学期第一学期《设计色彩》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设计色彩的定义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

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

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

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光是色彩的本原•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 0.39 微米到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色彩学基础》第五章“色彩搭配原理”和第六章“色彩的情感表达”。

具体包括: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表达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

2. 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能够在实际作品中运用色彩传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的实践应用和色彩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重点: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笔、画纸、色卡。

学具:彩色笔、画纸、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作品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对比、调和、统一等。

(2)介绍色彩的情感表达,如冷色与暖色、明度与纯度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指导学生完成一幅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的画作。

4. 例题讲解:(1)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原则。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色彩搭配练习。

(2)让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完成一幅画作。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2. 色彩的情感表达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要点:(1)色彩搭配:冷暖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2)情感表达:春天的生机、温暖、希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生活品质。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

色彩级色彩构成全教案篇一: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教案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系教师:樊艳丽教案首页课程名称:色彩构成教学目表: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训练理性抽象的逻辑思维才能和审美才能教学重点:色彩的知觉原理色彩的比照调和心理效应教学难点: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一定的色彩搭配法那么,找出适宜目的的理想色彩组合授课方式:讲授实训、讨论分析、点评授课内容:从色彩的构成和知觉原理入手,分别从色彩的物理性,或色彩的生理性色彩心理配色原那么及色彩等方面进展系统的研究前言:构成艺术的概述教学目的:理解色彩构成的性质和学习的根本内容,认识并理解其重要性教学重点:色彩构成的概念及根本内容教学难点:色构的应用性和重要性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分析、点评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征询题进展复习● 新课导入(提征询)● 新课内容● 小结● 课后考虑与练习授课内容:1、1构成的概念构成,在设计领域中指的是:将形态及其构造关系,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进展分解组合,从而得到理想形态或理想组合方式。

立即不同形态的元素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形态,并给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

构成是一个体系,按照它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个大的方面,重点培养我们的创意思维和外型才能。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也能表达构成,如:传统图案,京剧艺术中的脸谱,古代的书法艺术等等。

构成体系作为设计根底,在纯绘画领域、书法艺术、摄影艺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美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

1、2 色彩构成1.色彩构成定义:将两个,两个以上的色彩,依照不同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那么组合,搭配构成新的色彩关系,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方式美相结合的法那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进展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制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是继素描,色彩,速写之后的设计根底外型课。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魅力》教案【名校精品】(大全5篇)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魅力》教案【名校精品】(大全5篇)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魅力》教案【名校精品】(大全5篇)第一篇:【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魅力》教案【名校精品】(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色彩的魅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分析,讲授。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对比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感受,用色彩的感情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提问:1.请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2.你会用哪些色彩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二、新课提问:1.想一想,我们欣赏的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色彩?运用课件展示学生的答案。

2.尝试一下哪些颜色是无法调出的?运用课件展示学生的答案并出示“原色”定义。

3.尝试一下两个原色可以调和出哪些颜色?运用课件展示学生的答案并出示“间色”定义。

4.播放图片,比较两幅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对比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

邻近色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

5.表现形式网格填色法。

抽象形填色法。

装饰画法。

写实画法:生活情景表现的方法。

三、学生作业1.用色彩的形式表现出你对春天的感受。

2.运用写实或装饰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创作,题目自定。

四、展示、总结教师做最后总结。

第二篇:【新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大自然的色彩》教案【名校精品】(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光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带来的变化,感知大自然的色彩。

2:引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课本学习,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好色彩作业。

《色彩》教案

《色彩》教案

《色彩》教案《色彩》教案一.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地、理性地、独立地研究色彩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种全新的色彩表达观念与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寻求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在色彩领域的共同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色彩归纳写生的目的是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色彩和表现色彩。

1、主要先熟悉工具的运用;2、让学生能认识和理解色彩关系;3、要求学生把冷暖关系、色相、纯度、明度、环境色、固有色等弄懂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三.适用对象或范围美术设计专业四.学时总学时68课时,其中课堂教授约占16课时,练习等约占64课时。

五.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加平时成绩考核,其中课程作业占80分,平时成绩中课堂讨论占10分,出勤占10分。

六.参考资料《色彩静物》【课时安排】68学时【掌握内容】1.基本概念:通过学习绘画让学生学会看待每一个有机体、每一件事物。

2.让学生学会看待每一个有机体、每一件事物。

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对事物描绘的能力。

3.完成简单静物的临摹。

【了解内容】1.色彩概述、作画习惯和要求。

2. 观察、构图、比例、透视的关系。

3.色彩感觉的培养【教学难点】1. 观察、构图、比例、透视的关系。

【教学目标】1. 学会看待每一个有机体、每一件事物。

2. 完成简单静物的临摹。

授课计划《色彩》教案一.三原色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放录像思考问题:a.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计色彩教案主讲教师:***《色彩》授课计划一、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课程名称:设计色彩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授课教师:史鹏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察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

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第一章绪论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

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

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授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 掌握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及其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 学会运用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进行设计创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设计创作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2.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在设计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2.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优秀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其中的作用。

2. 提问:色彩在设计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运用色彩进行设计?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波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感觉。

2. 色彩的分类:无彩色系(黑、白、灰)和彩色系(红、橙、黄、绿、青、蓝、紫)。

3. 色相环:讲解色相环的构成,以及相邻色、对比色、互补色等概念。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组优秀的设计作品,探讨色彩在其中的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色彩在作品中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四、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色彩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色彩教案主讲教师:***《色彩》授课计划一、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课程名称:设计色彩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授课教师:史鹏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察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

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第一章绪论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

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

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绚丽芬芳的大自然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彩。

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万紫千红的花木园林,光彩夺目的鱼虫贝壳,美妙绝伦的珍禽羽毛,在这里,色彩对渲染自然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种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无论是色彩的对比、明暗层次,还是面积比例等都搭配得如此和谐与统一,自然之美的无穷魅力使人倾倒和臣服。

设计师正在进一步深入大自然并在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和吸收艺术营养,从而开拓新的色彩创意思路。

缤纷的大自然随时令的更替、色光的变化而时时刻刻变换着束装。

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焕发的少女,夏季把少女推向成熟与饱和,秋天似浓妆艳抹的贵妇人,冬天则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视野开始延伸,对自然色彩的视野已扩大到离我们十亿光年的宏观宇宙和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原子中。

自然的色调瞬息万变,展示了色彩美的自然属性,为创造色彩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

受大自然的启示,向大自然索取色彩,在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美感,并运用其规律实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那么,色彩设计的思路和创意便会无限广阔。

二、现代色彩科学理论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首先以科学的态度说明了色与光的关系,并建立了完整的色彩理论体系。

特别是到了19世纪,德国画家龙格(1777-1810)于1810年出版了他的《来自色彩球体的色彩球》,他使用了球体来表示色彩之间的关系,这是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三维色彩立体模型。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1794-1832)也于1810年出版了《色彩论》一书,歌德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色彩上,而不是光学现象。

同为19世纪初期的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在他的《色彩和谐和对比的规律》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的相互作用和规则。

这些现代色彩科学理论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为艺术家在色彩视觉感受和色彩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指出,一切色彩感觉都是客观物质与人的视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

光源的光谱成分、物体的固有物理特征和人的视觉生理机制中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当人受到不同色彩刺激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活动,伴随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因此,对色彩的认识将涉及色彩的物理特性、色彩的视觉生理、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美学、色彩设计等交叉性理论,同时还必须考虑色彩定位、色彩创意和色彩技术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对传统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色彩表现形式的借鉴不论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还是国外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历代艺术家勤奋实践的结晶,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色彩搭配技巧和经验,而且总结了许多色彩应用的规律及法则。

从埃及壁画、中国敦煌壁画到日本的浮世绘以及欧洲的教堂天顶画,都各自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色彩艺术风格,这一切无不闪烁着历代艺术家的聪明与智慧。

19世纪,西方各种艺术流派不断涌现,传统的用色法则受到挑战,写实的、装饰的、夸张的、抽象的艺术风格作品各放异彩,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的出现,对丰富设计色彩的表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传统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色彩的结缘,使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表现风格更加完善化和多元化。

第二节形与色的关系无论多么悦目的色彩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形状出现的,色离不开形,形与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形状相同而色彩不同,或者色彩相同而形不同,给人的感受则是大相径庭的。

也就是说,色彩只是一种装饰的外表,它必须与一定的形状结合才能形成经得起观摩注视的美的对象。

一、多元的形同样的形在不同的艺术空间环境中出现,或者不同的人在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形可以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形的概念是多元的。

作为具体的形,其外部轮廓可以是规则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是无规则的自由形状。

它可以正形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负形的形式出现;可以是清晰完美的形,也可以是虚幻朦胧的形。

不同状态的形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例如,正方形稳重有力度,圆形灵活而有动感。

所以说,对形的理解,既可以从概念上理解,也可以从外观状态方面理解,更可以从内涵性格方面理解。

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恰到好处地把握形与色的关系。

二、形与色的一致性在设计概念的基本定位中,由设计主题概念所决定的形与色,必须具有相辅相成的一致性。

形与色作为一种符号,是传达设计主题的载体。

从设计主题的完整意义上讲,只通过形或只通过色或形与色在传达概念上的不一致,都会造成设计信息传播和观赏心理上的矛盾,而完不成设计信息传达的任务。

如对化妆品来讲,不论是广告还是产品包装,形与色的完美组合所形成的意念必须具有美好、时尚、品位等特征。

对食品类的广告和包装来讲,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新鲜、洁净、健康的概念;儿童用品的广告和包装则必须具有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朝气。

因而,图形的语言与色彩的含义应该一致,其意义的传达必须指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节设计色彩之个性人类的色彩意识从远古时代就存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色彩都以其变幻不定的形式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人类所赋予色彩的装饰与象征意义在不断开拓变化,从最初的自然无华发展到国家的、区域的、特征,同时也奠定了设计色彩的个性化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构成形式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近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实际上是人类对色彩运用不断钻研和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完成了从重视明暗手法、光色变幻向强调内心真实的主观状态的过渡,这是一种对色彩的再认识过程。

尤其在设计色彩表现上,不固守于只对外在自然的表现,而更强调对形与色的解构与重组、整合与协调,在融入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念后,来构成新的色彩形式。

设计色彩强调自身价值,强调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强调画面的构成及结构,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充满了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美感,强调设计色彩的形式美感才能凸显设计作品之个性,个性化的设计才能达到至高至纯的艺术境界。

二、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精神与色彩相关是人类固有的特性。

通过对色彩的联想,将与之相关的精神、内涵、意义、形态等因素联系起来,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美的内涵除了视觉上的审美印象,表现上的情感力量之外,还有其象征意义。

人们对每一种色彩都有一种特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遵循自然感情法则,更遵循社会感情法则。

特别是设计色彩,在社会行为中显示出的记号性和传播性的作用,更使其象征性具有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个性的人,对色彩的感情联想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作品用色中应尊重风俗习惯和不同心理感受,使色彩特征和表现主题完整统一起来。

三、设计色彩的艺术风格从艺术设计的本质上讲,不但要强调设计师的个人情感,更要强调为他人服务。

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要从属于社会心理、客户心理、商品属性、工艺技术等要素,而不受自然色彩之束缚。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讲,现代设计作品中的色彩是最富于吸引力的手段之一。

设计色彩可分为功能色彩、市场色彩和构成色彩。

从更大意义上讲,所有的色彩设计形式都可分为规律性色彩设计、情感性色彩设计和主题性色彩设计。

不论是哪一类的色彩运用或者是结合运用,都必须为设计的主题概念服务,也就是说设计色彩是合目的性的,是有用的。

因此,设计色彩所表现出的使用功能,是它与其他艺术色彩形式最主要的区别。

如果把设计色彩与写实性绘画色彩相对比,写实绘画色彩更具有真实感,其色调表现丰富细腻,色彩关系变化更微妙;而设计色彩更重视其社会属性,必须与人的视觉心理习惯相符合,这就决定了设计色彩具有简练、淳朴、含蓄、浪漫、夸张的艺术特点。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设计色彩更偏重于理智的表现。

思考与练习1 试分析设计色彩的来源与个性特征。

2 通过常见的广告设计作品来分析形与色的关系。

3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是什么?参考书目:《色彩设计与应用》钱品辉姬长武《从色彩走向设计》陆琦《色彩形式语言》赵勤国第二章色彩的知觉特征重点:色彩特性的讲授与探讨难点:色彩的特性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一些有典型特点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各种特性。

对于人对色彩的感觉和色彩本身来讲,由于人对色彩的认识和知觉有其一定的规律,色彩的知觉包括色彩的恒定性、色彩的同时对比作用、色彩的易见度、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的膨胀与收缩等。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一、视觉适应眼睛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功能叫做视觉适应。

色彩的视觉适应包括明暗适应、远近适应和颜色适应。

人们由明处走近暗处,就会暂时性地看不清任何物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开始恢复,这就是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到亮处,也会在耀眼的光线下看不清物象,稍停片刻,视觉照常恢复,这就是明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