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6、小诺贝尔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小诺贝尔》名师教案

《小诺贝尔》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中13个生字和8个会写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的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勇于实践的孩子。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中13个生字和8个会写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的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勇于实践的孩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2简介诺贝尔的生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大科学家诺贝尔小时候的故事。
二、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分读课文,纠正字音。
4同桌间互读课文,不丢字不添字,读准字音。
(二)课件出示: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检查,纠正字音。
3齐读生字。
4多种形式读生字。
(小组读,男女读,开火车读……)5汇报识字方法。
6用生字组词,造句。
三、教师指导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规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2课件出示会写的生字。
3学生临写,练写。
4展示学生作业并及时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识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二、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课文写诺贝尔小时候善于思考。
)4老师:诺贝尔爱动脑筋的表现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5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1)盐是怎么弄脏的(2)盐撒了以后小诺贝尔和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师:以上问题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6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a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把盐包弄破了,盐撒在了沙地上。
b小伙伴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c诺贝尔一边说:“没关系,我有办法”,一边把地上的盐收了起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小诺贝尔_语文S版(2018)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小诺贝尔_语文S版(2018)教学过程复备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思考问题:小诺贝尔买盐回家的路上发生什么事情了呢?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盐弄脏了,小伙伴是怎样做的?诺贝尔又是怎样做的?3.课件出示句子:小诺贝尔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有办法。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伙”“伴”“包”:(1)字音:“伙”是三拼音节,“伴”和“包”的声母都是“b”。
学生自己练习拼读几遍。
(2)字形:“伙”“伴”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包”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的长一些。
(3)学生练习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适时点评。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模仿。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想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小诺贝尔把脏盐变干净了,小伙伴们都很佩服他)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4.小声地再读课文,思考:小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再多读几遍。
5.学生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作者是用了哪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来把这一步骤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7.作者用“首先”“接着”“最后”这些词,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8.学习生字:“把”“发”“现”:“把”和“现”是左右结构。
“把”字的“扌”的第三笔是“提”,“巴”的笔顺是“横折、竖、横、竖弯钩”。
“现”字写“王字旁”时,要注意第四笔不要写成“横”,要写成“提”,“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发”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三、小结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3.教师总结: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如果我们也能像诺贝尔那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在你们当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16小诺贝尔课件共19页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 件-第6单元16小诺贝尔课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小诺贝尔》课件

第一步: 。 小诺贝尔不慌不忙地把脏盐倒进水中,盐溶在了水里
第二步:接着他用纱网过滤盐水,沙子留在了沙网上
。
第三步: 。 最后,他又把过滤干净的盐水放在锅里煮,水蒸发以后,锅
底出现了白花花的盐
总结:
1.小诺贝尔是一个
爱动脑筋、勇于动手
2.用“先......接着......最后”造句。
孩子。
例句:一只小鸟先要学会飞,接着学会找食, 最后才是筑巢。
我会读
著名 实验 盐水 土堆 撒开 办 瑞典著名 的发明家。他从小 就喜欢 做一些小实验 ,是个 爱动脑筋的 孩 子。
2.小伙伴把诺贝尔的盐包弄破了,盐撒了, 诺贝尔是怎么做的?
“诺贝尔想了想; 他把脏盐收了起来。”
我会填:
3.小诺贝尔是怎么把脏盐变干净的?
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6、小诺贝尔 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6、小诺贝尔一、教学目标:1. 认识12 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3. 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 个字。
2. 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1. 字词卡片。
2. 实物投影。
五、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
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 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 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5. 读识字卡片。
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
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3. 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 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 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一年级小诺贝尔教案]小诺贝尔教案
![[一年级小诺贝尔教案]小诺贝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75d9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9.png)
[一年级小诺贝尔教案]小诺贝尔教案第一篇小诺贝尔教案:《科学与艺术》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2.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1.讲读本文,可以和前面的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研究、讨论,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重点从创新精神的角度,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词语解释:楔xiē:即楔子,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反响:回声;反应。
植根:栽种,根着。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二)作者简介:李政道,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上海。
1943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在抗战时期内迁江西赣县组建的赣县联合中学(简称赣州联中),酷爱物理。
1943年秋到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研究院,1950年获博士学位。
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任物理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首任费密物理学教授。
1964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6年成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林契)院士。
1994年6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7年5月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
从此,李政道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星辰,伴随着(3443)号星遨游和闪耀在宇宙星河。
李政道在粒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和离散力学等许多领域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的贡献。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小诺贝尔|语文S版(2016) (共22张PPT)

小伙伴们 地说: “阿尔弗雷德,你真 行!”
爱动脑筋,让人佩服
复述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句子
左右结构
化学 化工
我喜欢做化学实验。
拼音 结构 部 首
huǒ
笔顺 词 语
亻部
句子
左右结构
伙伴 大伙
我和东东是好伙伴,常常一起学习 和玩耍。
拼音 结构 部 首
bàn
笔顺 词 语
亻部
句子
左右结构
同伴 陪伴
小女孩和自己的同伴走失了,急 得直哭。
拼音 结构 部 首
bǎ
笔顺 词 语
扌部
句子
左右结构
一把 把关
下雨了,妈妈让我带着一把伞。
拼音 结构 部 首 笔顺 词 语 句 子
xiàn
王部 左右结构 表现 发现
现在
老师夸我今天表现不错。
拼音 结构 部 首
ěr
笔顺 词 语
小部
句子
上下结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尔后 偶尔
去年在学校见过一面,尔后就不知 他的去向了。
拼音 结构 部 首
bāo
笔顺 词 语
丿部
句子
半包围结构 面包 书包
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版
一年级下册
16 小诺贝尔
教学设计—课件
诺贝尔
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 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 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 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 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 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 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6份。为了纪念 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 年开始,每年 在他逝世日,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最新语文S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小诺贝尔》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16 小诺贝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德、化”等13个生字,会写“化、伙”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伙伴们佩服小诺贝尔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动脑,勤动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读懂课文,懂得遇事要多动脑,勤动手,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事迹吗?(教师简单介绍诺贝尔的资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补充板书:小诺贝尔)2.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先来解决我们面前的生字拦路虎。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
(借助拼音认读,或向老师请教)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字音。
3.谁愿意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4.同桌伙伴互相考考,不认识的,互相帮帮,看谁记得牢。
5.交流识字经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巧妙的识字办法,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识记本课生字的好方法。
同音字识记:画——化火——伙加一加:王+见=现半+亻=伴6.用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的形式认读生字。
1.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慌张(huānhuāng)干净(jìngjìn)行人(xíngháng)街上(jiēxián)2.加一加,学生字。
亻+火=王+=现扌+巴=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并进行口头组词。
2.教师:哪个字最难写?想看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生字)3.学生认真观察,书空,指出难写的字。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组间巡视,个别针对指导,纠正。
3.读读记记。
干净佩服伙伴发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温故知新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你们还记得这些生字宝宝们怎么读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2.朗读课文,知道大家佩服小诺贝尔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小诺贝尔一、教学目标:1. 认识12 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朗读课文。
3. 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二、教学重点: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 个字。
2. 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四、教学准备:1. 字词卡片。
2. 实物投影。
五、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
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 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 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5. 读识字卡片。
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
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3. 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 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 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 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 练习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
1.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 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
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习会写字。
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反馈: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习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教学反思: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 个生字,会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的春天?(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板书课题)(四)简介作者。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一)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熟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
(三)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二)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三)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通过背古诗比赛,理解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了解作者有助于帮学生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儿童的爱。
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全文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整体入手,导入新课回忆,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复习第二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
第三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
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二)交流出示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三)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并读一读。
(四)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五)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讲读第三至八自然段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一)讲读第 3 自然段。
通过理解、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孩子的多和可爱。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2.大屏幕出示第 3 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五屏)(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二)引读第4 自然段。
(三)讲读第5、6 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交流,品读。
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展示课件六至十三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读第6 自然段。
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
她赞叹什么?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 7、8 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
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1)自读第 7 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1)指名朗读第 8 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 7、8 两段。
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
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
读的形式选择也比较恰当。
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