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对Cu^2+的吸附综合实验
丙烯腈改性共聚反应的研究

丙烯腈改性共聚反应的研究李勇【摘要】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以NaClO3-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对AN/VAc/HEMA三元共聚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总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及氧化剂还原剂比例、pH值、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聚合物转化率、固含量、相对粘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产物的结构.【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05【总页数】3页(P127-128,157)【关键词】丙烯腈;改性;共聚【作者】李勇【作者单位】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普通聚丙烯腈大多由丙烯腈与醋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制得,由于聚丙烯腈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1],所得聚合物性能存在一些缺陷,如染色困难,吸湿性差,易起静电等。
为了改善聚丙烯腈的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2-3],其中加入第二,第三单体与丙烯腈共聚是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而且共聚后聚合物的性能能得到大大的改善[4-5]。
若丙烯腈与一些功能性单体接枝或共聚后能明显提高共聚物的某些性能[6]。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其分子侧链含有羟基,与丙烯腈共聚后能显著提高共聚物的亲水性等性能,并可用于后期的其他化学改性。
三元共聚合的动力学和组成问题相当复杂,理论上的定量分析较少,但实际应用广泛。
本试验采用水相沉淀聚合[7],物料粘度较低,散热较容易,温度控制也较平稳,对保证聚合物的质量有利。
1 实验部分1.1 主要试剂与仪器试剂:丙烯腈(AN,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五联化工厂;醋酸乙烯酯(VAc,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五联化工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化学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五联化工厂;二甲基甲酰胺 (DMF,分析纯),江苏强盛化工有限公司。
仪器:恒水水浴锅 (HH-2),江苏金坛市宏华仪器厂;电子天平 (PL303),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强力恒速搅拌机 (JJ-1BA),金坛市华城高尔实验仪器厂;乌氏粘度计 (内径0.8~0.9 mm),上海笛柏化学品技术有限公司;红外光谱仪(FTIR-650),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聚丙烯腈改性及其对Hg^(2+)吸附研究

聚丙烯腈改性及其对Hg^(2+)吸附研究
朱勇;苏春花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9
【摘要】Hg^(2+)是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重金属离子之一。
吸附法是一种去除Hg^(2+)最简单高效的方法。
因此设计成本低廉、吸附性能好且能循环利用的吸附剂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乳液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聚丙烯腈,然后用三乙烯四胺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后的聚丙烯腈。
以废水中Hg^(2+)为吸附对象,考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改性后的聚丙烯腈对Hg^(2+)的吸附性能。
在pH值为6,Hg^(2+)浓度为40 mg/L,即时吸附量q_(t)达到最大;吸附30 min后吸附基本达到饱和。
分别用伪一级吸附和伪二级吸附方程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更好描述吸附过程,说明三乙烯四胺改性聚丙烯腈对Hg^(2+)的吸附过程受Hg^(2+)扩散和-NH_(2)与Hg^(2+)的配位反应影响,为化学吸附。
【总页数】3页(P176-178)
【作者】朱勇;苏春花
【作者单位】岳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岳阳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
【相关文献】
1.磁性纳米粒子改性茶叶渣对水中Hg^2+的生物吸附机理研究
2.改性海泡石对废水中Pb^(2+)、Hg^(2+)、Cd^(2+)吸附性能的研究
3.H_2SO_4改性柠檬渣对Hg^(2+)的吸附及性能研究
4.硫改性牛粪生物炭对Hg^(2+)的高效吸附及其机理
5.天然和巯基改性沸石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Hg^2+的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烯腈在Cu(111)面上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及NBO分析

的距 离进行 了全 优化 .采 }同一个 簇 J
F g 1 S r c u e a d a s r to ie fc u t r Cu 6 i . tu t r n d o p i n sts o l s e 1
丙烯腈 ( H 一 C C A 通 过 电 聚合 可 在 金 属铜 、铁 、镍 等表 面形 成 强 附着 的 聚合 膜 层 ¨ , C , H N, N)
能有效地防止金属 的腐蚀 ] .金属胶体铜是催化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反应中活性最高的催化剂 , 吸 附于铜 表面 的丙烯腈 分子 中的 C N基 团受 到水 分子 的进攻 , 生水合 反应 , C— C双键 不受影 响 . 发 而 在丙烯腈分子二聚制备六 乙烯二胺的电化学反应中, 丙烯腈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方式对合成反应非 常重要 ] o .Lo等 利用表 面增强 的拉 曼散 射光谱 (E S 研究 了 吸附于金 属铜表 面 的丙烯 腈分 子 ,发 SR )
72 5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差.由于边界效应带来的影响很小 ,] 故本文忽略边界效应. N分子的键 长和振动频率 H密度泛 11 , 23 A 1 函 B L P 方法计算.对金 属 c 3 Y ' u采用 L N 2 Z赝 势基 组 ; A LD 对于 c N和 H原 子采用 63 G , —l ( ,) dP 基组 , 所用计算程序为 G us n 3 as a 软件包. i 0
T,B,H n eern otetp,b ig a d Frfr gt h o i rd e, tre he—
模型直接 比较 不 同吸附位 的计 算结 果 , 消 除 因 模 型 不 同 所 造 成 的 误 可
丙烯酸接枝改性丙纶非织造布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丙烯酸接枝改性丙纶非织造布的吸附与解吸研究施颖;朱雪兰;王夕恬;石小丽;朱新生【期刊名称】《合成纤维工业》【年(卷),期】2015(38)1【摘要】采用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PP-g-AA)对阳离子红X-GRL染料进行吸附与解吸,探讨了PP-g-AA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机理、解吸过程和解吸动力学机理,以及基于动态吸附的过滤分离操作,分析了PP-g-AA对染料吸附-解吸再生循环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染料浓度下,PP-g-AA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en's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双指数模型;解吸液的最佳配比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5%,乙醇与水的体积比3∶7,解吸率随吸附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解吸符合Lagergren's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动态吸附-解吸再生循环10次后,染料的去除率达96%以上,再生循环8次时,PP-g-AA的跨膜压力为37.1 kPa,水通量最大达38.6 L/(m2·h).【总页数】6页(P44-49)【作者】施颖;朱雪兰;王夕恬;石小丽;朱新生【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部,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62【相关文献】1.丙烯酸接枝改性丙纶纺粘非织造布探讨 [J], 关克田;宋会芬;禹亚奇2.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接枝改性丙纶纺粘布的吸附分离性能 [J], 石小丽;刘慧;艾丽;潘志娟;朱新生3.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及其对染料过滤吸附与解吸作用的研究 [J], 艾丽;刘颖;王宇阳;石小丽;朱新生4.接枝与磺化改性PP非织造布的吸附与电化学解吸性能 [J], 徐小芳;庞沁彧;陶然;林楚楚;朱新生5.紫外照射季铵盐单体接枝改性丙纶非织造布及其吸附作用 [J], 宋欢;刘颖;石小丽;张洪波;潘志娟;朱新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CD/PAN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t he n a n o ib f e r me mb r a n e ma t ix r b y i o n c o mp l e x a t i o n,s u r f a c e a d s o pt r i o n,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i c l a e fe c t s a n d S O o n t o a bs o r b
t h e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h e a v y me t a l i o n .T h e r e b y, t h e a d s o pt r i o n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p o l y me r i f b e r me mb r a n e we r e e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d .T h i s c a t e g o r y n a n o i f b e r i f l m wa s a n i d e a l a d s o r b e n t , wh i c h c a n b e wi d e l y u s e d i n d e li a n g wi t h i n d u s t i r l a
用 13CNMR研究丙烯酸丙烯腈接枝共聚对多肽分子功能化修饰的机理

1 实验 部 分
1 1 仪器与 试剂 . 革 下脚 料.
1 2 样品 的制 备 .
¨N C MR谱 采用德 国 B u e RX 5 0型核磁 共振仪 测定 . r k rD 0 丙烯 酸 、 丙烯腈 、 乙
醇胺 、 过硫酸铵、 氨水均为分析纯, P 1 乳化剂、 O 一0 顺丁烯二酸酐为化学纯 , 铬革屑来 自 皮革工业的牛
维普资讯
20 08年 1月 第 3卷 第 1 9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蒙古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u n l fI n rMon o i ie st o r a n e o g l Unv r i a y
J n a.
20 08
Vo . 9 1 3 No. 1
1 21 聚丙烯 酸 (从) .. P 和聚丙 烯腈 (A) 在 装有 搅拌器 、 P N 回流冷 凝管 的三 口瓶 中加 入 1 0mL丙烯 酸 ( A) 10mL蒸 馏 水 、 一0乳 化 剂 、 A 、 0 3mL OP 1 2mL 乙醇 胺 , 浴 加 热 到 6 ℃ , 拌 下 滴 加 水 O 搅 ( 。。 NH ) O 引发 剂进行 乳 液聚合 , 到聚 丙烯 酸. S 得 以相 同的操 作方 法 、 投料 比及 反应条 件 , 1 用 OmL
功能化修饰后的接枝共聚物在 =6 . 、4 1 4 5 96 4 . ~4 . 处有特征共振峰. 功能化修饰是引起多肽
分 子 的 皮 革 复鞣 填 充 性 能 明 显 改 善 的 主要 原 因 .
关 键词 : 丙烯腈; 功能化修饰; 多肽; 接枝共聚;C MR ”N
中图分类号 :Q 4 文献 标识码 : T 9 A 随着 石油 化学工 业的发 展 , 类单体 的 品种和 产量 不断增 加 , 究 它 们对 其 他产 品的 修饰 , 烯 研 对扩 大 石化产 品的功 能化范 围、 高石 化产 品的工业 附加值都 有重要意 义. 提 皮胶 原蛋 白经有 机酸水解 后的 多肽分子 经 与乙烯 基类单体 ( 丙烯 腈 、 烯酰 胺 、 丙 丙烯 酸 甲酯等 ) 接枝共 聚反应 进行 功 能化 修饰 , 明显
试验01试验记录及报告丙烯腈水溶液聚合同组试验者试验日期指导

实验01 实验记录及报告丙烯腈水溶液聚合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字评分一、实验数据及过程记录1.实验数据丙烯腈用量ml 去离子水用量ml 过硫酸钾用量ml 亚硫酸铁用量ml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 聚合物重量g 产率%二、数据处理聚合物产率:三、讨论与思考题1.影响溶液聚合的因素是什么?具体影响如何?2.用溶液聚合为什么所得聚合物分子量低?3.溶液聚合有何优缺点?实验02 实验记录及报告苯乙烯悬浮聚合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签字评分一、实验数据及过程记录1.实验数据苯乙烯用量----------------ml 去离子水用量------------------ml聚乙烯醇用量------------ml 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g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聚合物重量----------------g 产率------------------------------%二、数据处理聚合物产率:聚合物颗粒大小:三、讨论与思考题1.影响悬浮聚合的因素是什么?具体影响如何?你的实验是否成功?欲保证此实验成功你认为应当把握哪些要点?2.为什么开始时要快速升温到85℃?3.熟化有什么作用?实验03 实验记录及报告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乳液共聚合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评分---------------- 一、实验数据及过程记录1.实验数据苯乙烯用量-----------------ml 去离子水用量------------ml丙烯酸甲酯用量----------ml OP-10----------------------ml丙烯酸用量----------------ml过硫酸钾用量---------------g 十二烷基磺酸钠----------g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聚合物重量-----------------g 产率-----------------------%二、数据处理固含量:聚合物产率:三、讨论与思考题1.在乳液聚合中为什么把引发剂分几次加入?2.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韩娜;张兴祥;王学晨【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07(025)001【摘要】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含有0~25 mol%丙烯酰胺(AM)的丙烯腈(AN)-丙烯酰胺共聚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光谱(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DTG)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产物中AM的摩尔含量略高于投料比,随AM摩尔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解温度先降低后又升高.共聚物中AM含量为20 mol%时分解温度仅为262.5℃;放热量先减少后增加.AM的引入将聚合物的环化机理从自由基环化机理过渡为离子基环化机理.【总页数】4页(P71-74)【作者】韩娜;张兴祥;王学晨【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功能纤维研究所,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功能纤维研究所,天津,300160;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功能纤维研究所,天津,300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2.4【相关文献】1.丙烯酰胺-丙烯腈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的页岩抑制性能研究 [J], 付美龙;胡星琪2.聚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热性能研究 [J], 王永伟;朱波;曹伟伟;姜新斌;王西海3.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合成的逐级放大及其性能的研究[J], 赵方园;毛炳权;伊卓;黄凤兴;刘希4.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与热性能研究 [J], 周吉松;吕永根;王小华;杨常玲;潘鼎5.丙烯腈类共聚物膜用于醇水分离的研究Ⅳ.丙烯腈与丙烯酰胺共聚物膜 [J], 张富尧;张一烽;孙彤;沈之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 号 : X1 3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4 3 0 5 . 2 0 1 5 . 0 4 . 0 0 8
Mo d i f i e d P f A N— c o - A A c )a n d i t s a b s o r p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o n C u 2
I S S N1 6 7 2- 4 3 0 5
CN1 2 -1 3 5 2 /N
实
验
室
科
学
第1 8卷
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LA B0RAT0RY S CI ENCE
Vo 1 .1 8 No . 4 Au g . 2 01 5
改性丙烯 腈 一 丙烯 酸共 聚物对 c u 2 + 的吸 附综合实验
ni ng — COOH a nd—NH2 .T he po l y me r w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S EM a nd FT—I R.I t s a d s o r p t i o n b e h a v i o r s f 0 r Cu we r e s t ud i e d.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e r e s i n s h a v e h i g h a d s o pt r i o n s p e e d a n d a d s o pt r i o n c a — pa c i ie f s .Th e a d s o pt r i o n r a t e o f Cu o n t o t he p o l y me r c o ul d a c h i e v e mo r e t ha n 8 7. 6% a n d t h e e q u i l i b— r i u m t i me wa s 3 h wh e n t he i n i t i a l c o n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u wa s 2 0. 0 mg . L~.Eq u i l i b iu r m i s o t he r m d a t a we r e s a t i s f a c t o il r y it f t e d b y t h e F r e un d l i c h e q u a t i o n.T he p o l y me r f o r a d s o r p t i o n o f he a v y me t a l i o n s wi l l b e t h e n o v e l s o r b e n t s wi t h g r e a t 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nd u s t y. r Ke y wo r ds: p o l y me r ;mo di ic f a t i o n;Cu ;a d s o pt r i o n
4 3 0 0 7 4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p a r t i c l e s w a s p r e p a r e d v i a m i c r o e mu l s i o n p o l y me i r z a t i o n u s i n g a c y r l o n i t r i l e( A N)a n d
郑净植 ,郑 小钰
( 武 汉工程 大 学 化 学与 环境 工程 学 院 ,湖北 武 汉
摘
4 3 0 0 7 4 )
要 :从分子设计 的角度 出发 ,以丙 烯腈 ( A N) 和丙烯 酸 ( A A)为共聚单体微乳液 聚合制备 聚合物凝胶 ,
然后经盐酸羟胺改性得 到一种 新型 的表 面含 有 - C O O H、- N H: 等 功能基 团的聚合 物凝 胶 粒子 。利 用 F T- I R、
a c yl r i c a c i d( A A) , a n d f u r t h e r c h e m i c a l l y m o d i i f e d b y N H 2 O H. HC 1 t o o b t a i n a n o v e l p o l y m e r c o n t a i —
S E M对其结构进行表 征 ,并研究 了其 对 c u 的吸 附特性 。结果 表 明该 聚合 物吸 附速 率快 ,吸附容 量 大。当
c u 初始浓度为 2 0 . O m g / L时,对 c u 吸 附率 达到 8 7 . 6 %,吸附平 衡时 间 3 h 。吸 附等 温线 符合 F r e u n d l i c h模 型 。该 聚合物凝胶作 为重 金属离子吸附剂在水处理工业 中具有广 阔的应 用前景。 关键词 :聚合物 ;改性 ;铜离 子 ;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