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阅读材料:人物传记三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教案7(1)精品版

人物传记阅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了解莫言丰富想像力的来源,认识莫言的胆魄,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文本部分语句,培养理解语句的能力。
4.探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对中国文学的启示,培养探究文本材料的能力。
5.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思考其成功之因,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提示,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
2.精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学生讲解,教师引导,了解莫言丰富想像力的来源,认识莫言的胆魄,并准确理解文本部分语句。
3.小组合作探究,成员展示,探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获得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积累写作素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
2.感受莫言的人格魅力。
文本材料莫言自述⑴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⑵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⑶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人物传记课件183页(自创)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真题试做
1942年(原卷如此。应为“1941年”。——编者注)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 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 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 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 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 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 的代称。
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人物传记
2015年高考大纲对现代文的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 点 2.分析综合 C 点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击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1/6/2015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人物传记写人的方法
人物传记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 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写人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写人;
(2)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3)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侧面描写常 运用; (4)通过事件来写人。 常与正面描写结合
11/6/2015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真题试做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 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 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 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 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 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 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 闻人物。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读,把握全文内容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课案训练:专题八考点一传记阅读(含答案)

专题八考点一传记阅读一、(2014福建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泗原叶兆言①与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他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
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膀右臂。
②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的严肃。
③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
照例是问昨晚睡得如何,体温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可是谁也不敢这么提醒,有些话一说就俗了。
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
④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①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
⑤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自家传,一方面全靠自习。
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一位就是王泗原。
坦白地说,我最后没有走上做学问的道路,既与喜欢写小说有关,也与那些有学问的人太有学问有关,活生生地是被吓住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像他们那样去做学问,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即。
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⑥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
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与人家卖弄这些破烂。
影响他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声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导学案 (苏教版高三)

现代文阅读人物传记导学案 (苏教版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一)————传记类(编制:魏雁飞)学习目标1.了解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文体知识和考查题型2.掌握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和解题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见《历练》229页“传记类文本阅读”。
二、高考真题体验:黄遵宪的外交活动(2010辽宁卷)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
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
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主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民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
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
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
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
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
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
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
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教案精品版

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导入: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
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
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
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
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
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
1
……………………………………………………………名校名师推荐…………………………………………………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1)信息筛选:“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 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点, 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但需 注意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 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 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五传记阅读专题十五传记阅读

专题十五传记阅读(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朱东润自传(1)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2)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
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4)《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
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5)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6)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
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7)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
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
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高考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复习学案一、知识储备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阅读材料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
(三)贺齐传
齐欲治之,主簿谏曰:
期月尽平。
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
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
布,俱鸣鼓角,齐勒.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休等惮之,遂引军还。
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阅读感悟】
附件2
学校名录参见:h ttp://w /wxt/lis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