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的美学原则
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

浅议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新闻美学,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新闻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学价值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反映生活的认识作用。
“美就是生活”,新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们也就从新闻中认识到了生活的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鉴别美丑的教育作用。
人们通过新闻传播,了解周围的事实,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提示生活的本质、规律和理想,以便改造环境,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生产更多更美的物质财富,创造更好更美的物质生活。
(三)普遍意义的审美作用。
新闻以其对生活的独特反映方式,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艺术的审美途径。
对艺术的鉴赏要具有专门的修养,而对新闻的审美判断只需一般文化水准却同样可以触发人们的多种情感体验,可以想见,新闻的这种美学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对于社会产生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新闻以其表现的美和丑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是否具有美学意义,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基本尺度。
新闻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它是客观现实美的直接反映。
从质上看,它是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反映;从量上看,它是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再现。
新闻美学的基本前提,主要在于如何通过新闻去体现美或以美的形式去表现新闻。
黑格尔在分析美的要素时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美学》)我们认为,在确定新闻美学的研究内容时,也应从新闻内容的美和新闻形式的美这两方面去加以把握。
新闻内容的美,实际上是通过新闻手段表现的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它主要体现为人的行为、能力、情操、理想等等方面,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自然现象。
当上述内容具有真与善的品质时,就成为美。
因为,“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况,真的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这里的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即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现实。
新闻美学论纲

新闻美学论纲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闻美学,是专门培养新闻工作者美学素质的一门理论科学。
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既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还要具有高尚的审美观;既要具有生活体验、逻辑概括、范畴思辨诸思维能力,还要具有美学的超越思维能力。
而这些修养的全面完成,都离不开新闻美学这一涉及新闻工作者境界修养和能力提升的专门学问。
新闻美学便是这样一门以建立新闻工作者的美学观和美学思维为基础,从美学的高度研究新闻产品审美创造规律的美学应用学科。
一、新闻美学的美学观基础正象哲学是解决人们世界观问题的学问一样,美学则是在梳理古往今来诸多美学观点的基础上,解决如何使人们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问题的。
人们生活在一个叫做世界的时空存在之中,因此人们都想知道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它是如何出现的?它的存在是由什么决定的?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是什么情况?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人们形成了种种解释世界的观点。
世界本身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可能永远也达不成统一的认识。
但我们却可以从前人的解释中吸取有益的思想,从而选择一个我们自己解释世界的立场,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世界观。
美学不是解释世界本质的,而是解释世界上什么是美的存在问题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想知道我们是怎样活着的,还想知道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才能活得美好,才算活得有价值。
人类研究审美发展史、影响人们形成审美观的学问,叫做美学。
新闻工作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含量远高于其他活动。
通过研究美学理论形成正确审美观。
是建立新闻美学学科的首要任务。
人类关于美的认识,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
童年时期的人类仅把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快与不快感觉与美作直线的、对应式的联系,凡是能够引起感官快适的对象,如漂亮、好听皆可称之为美。
所以当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向希庇阿斯请教“什么是美”的问题的时候,希庇阿斯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小得很,小得微不足道的问题,并且要他记清楚,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浅谈当代新闻传播美学

关 键词 : 新 闻学 ; 大众 传播 ; 美学; 大众 审美
中图 分 类 号 :G 2 1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8 8 8 3( 2 0 1 4)1 3 — 0 0 7 0 一 叭 取 了广 大 的 受 众 , 看 似 独 占鳌 头 , 可 产 生 引 发 的一 系列 问 题 则不 容 忽 视 。新 闻审美 制 度 , 就需 要 法 律制 度 的 完 善和 改 进 。 我 们 必 须 建立 更 加 合 理 的舆 论 环境 , 不 打擦 边 球 , 划 清 暧 昧不 清 的道 德 法律 界 限 , 更公 开 更 透 明并 非 泛 泛 而 谈 。维 护 网 络 公 共 秩 序 , 对 互联 网 企业 进 行 有效 监 管 , 都 是 遵 循 美 的原 则 。因 此 , 要 加强网民的素养 、 净 化 网 络 空 间, 形成 文 明有 礼 的社 会风 尚。 除 此 之外 , 拜金 主义、 娱 乐 至上 等词 在 新 闻传 播 中 已 屡见不鲜 , 歪 风 邪 气 扭 曲 了 人 们 的价 值 观 。 地 区贫 富 差 距 的拉 大 , 公益基金款项迟迟不能落实 , 大 众 渐 渐 沉 溺 于 纸 醉金 迷 , 然 而似 乎 离我 们 很遥 远 的 弱 势群 体 又有 谁 来 关 心 ?通 过 报 道 来 引导 公 平 正 义 的社 会 风 气 也 是 我 们 在 新 闻美 学 下 的一 大 重 要使 命 。因此 , 在 宣 传 与报 道 中 新 闻选 择 和编 排 方 面有 所 侧 重 , 在 欣 喜 地看 到 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惊 人 成果 的 同时 , 也 要 重视 边 远 山 区 的 留守儿 童 的教 育成 长 问 题 和 深 受 灾 难 折 磨 的 难 民 重 建 家 园 。某 次 的报 道 或 许 会形成一时的热点 , 引 起社 会 舆 论 的轩 然 大 波 , 可 浪 潮 过 后, 公 众 很 快 会 遗 忘 了 这 些 痛 苦 与深 刻 , 而 负 面 的影 响或 许会伴 随弱小的他们一生。新闻事件本身很重要 , 但变动 的过 程 也 不 容 忽 视 , 需 要 持 续 地 反 映 出来 , 可 以采 用 深度 报 道 和 记 者 回访 等 形 式 表现 。最 近 国内 外 热议 的 AL ¥冰 桶 挑战赛这一传 播形式 , 则将公 益慈善推 向 了美丽 的高 峰 。该 活 动 要 求 参 与 者 在 网 络 上 发 布 自己 被 冰 水 浇 遍 全 身 的视频 , 点 名3 位挑 战者参与传 递 , 或 向公 益 协 会 捐 献 1 0 0 美 元 。无 论 是所 谓 的商业 性 的炒作 宣传 也 好 明星 间的 娱 乐也罢 , 不 可 否 认 的是 , 公 众 通 过 这 样 的 传 播 方 式 在 数 月 间 了解 渐 冻 人 , 即患 有 肌 肉萎 缩 性 侧 索 硬 化 症 人 群 的 存 在和现状 , 是从 未有 过的。公益大于娱乐 , 截止到今年 ( 2 0 1 4 年 )8 月底募集善款总额累计超过 1 亿美元。这项从 政要富商 、 演艺名人到平头百姓都参与的慈善捐助活动开 始一个月 以来 , 筹集的善款总额远超去年 同期 的2 8 0 万美 元, 将用 于 渐 冻 症治 疗 研究 。用新 颖 轻 松 的方 式 将 爱 心传 递下去, 提 升 了关 注 度 和实 际效应 , 美 人 之美 , 何 乐 而 不为
浅析新闻的美学特征

浅析新闻的美学特征学号:2010221102200036 作者:童威摘要:新闻的美学特征是对新闻的美的特殊性质的概括。
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其美学特征是客观存在的。
探究新闻的美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明确地把握新闻的美,进而更加积极地塑造和更加深刻地欣赏新闻的美。
本文将从新闻作品的新颖性、典型性、简洁性、形象性及感染性入手,对新闻美学的特征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学、新闻美学、美学特征美是什么?美是在社会实践中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事物和现象。
而美学的研究,就是寻求社会事物与现象的真、善内容和其宜人的感性形式的辩证统一,探索社会进步的过程。
我们眼中的美是多形态的,新闻美学作为美学的一大分支,与其它形态的美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
了解与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明确地把握新闻的美,进而更加积极地塑造和更加深刻地欣赏新闻的美,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鼓动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新闻的新颖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都十分迅速,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如果不能推陈出新,以新的形式对新的社会现象提出新的态度和观点,便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其美学价值。
因而,新闻的新颖性是我们把握新闻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作为具有审美修养的记者,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新闻的新颖性:1、确立的观点新颖——必须精心提炼标题和导语,使新闻作品的观点突出、鲜明,以使全篇内容生辉。
在提炼观点的时候,记者应力求“新”字当头,突出新的思想与认识,让读者在品读新闻作品时能有耳目一新的美感。
2、写作的形式新颖——要大胆革新,注重起、承、转、合等结构构造及各类修辞手法。
与此同时,要注重文采,多使用诗歌、典故、名人名言、流行词汇等形式进行新闻写作,使作品形式多样,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3、提出的论据新颖——学会灵活使用一些如党的知道思想、政府政策路线等被经验证实过了的、有理论依据的理论性论据及学会列举典型事例、概括性事实、知识性材料等事实性论据,让读者加深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感受。
浅析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

浅析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摘要】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性原则要求编辑精选出最能反映事件本质的图片,避免图片过于冗长。
真实性原则要求图片内容真实客观,不能虚构或篡改。
客观性原则要求图片不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展示事件的全貌。
时效性原则要求编辑在第一时间选取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报道。
审美性原则要求图片在保持真实的要有美感和艺术性,吸引读者的眼球。
通过遵循这些编辑原则,新闻图片能够更好地传达事件信息,引起公众关注和思考。
在编辑新闻图片时,应该始终牢记这些原则,做到客观真实、精准传播。
【关键词】新闻图片,编辑原则,选择性,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审美性。
1. 引言1.1 浅析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生动的视觉效果传递新闻事件的信息,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
在编辑新闻图片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图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选择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这五个方面对新闻图片的编辑原则进行浅析。
选择性原则是指在编辑新闻图片时,要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关注度进行选择,避免出现信息冗余或误导观众的情况。
真实性原则是指新闻图片应当真实反映事实,不能进行虚构或篡改。
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图片的编辑不应带有个人偏见或主观意识,要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
时效性原则是指新闻图片应当及时抓取新闻事件发生的瞬间,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观众。
审美性原则则是指新闻图片在编辑时要考虑其美学效果,通过构图、色彩和光影的处理,使图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遵循这些编辑原则,新闻图片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观众的注意和共鸣,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2. 正文2.1 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原则是新闻图片编辑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根据选择性原则,编辑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最直观、最准确地传达新闻事件核心内容的图片。
在选择图片时,需要考虑图片的构图、主体内容、画面色彩等因素,以确保图片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兴趣。
新闻美学要义

我们 所 说 的真 实 ,哲 学的含 义 是指 客观 世界 运 动 、变化 、发展之中所表现 出来 的客观事物 的 自身规
城 市教育 真 正接 纳农 民工孩 子 的一个 标 志》 ) 6 、围绕特 点选 角度 。 这里指我们 在选 取报道角度 时 ,要在 众 多 的新 闻事 实 中选取 最 有特 点的 新 闻事 实 ,面对 报 道对 象 时 ,也 要抓住 特 点 ,写 出这一 事 物和其它事物 的不同。中青报 2 0 0 5年 1 0月 1 5日 《 一 个跟 斗 “ ”了 3 1公里 _ 翻 5 一神州六 号航天员太 空生 活趣 事》 》的报 道给 了我们 很多 启发 航 天员 的生活
一
的生活 的区别。更令人称 奇的是 ,作者把三个 生活 细 节 中最 有新 闻价值 、也 是最有特 点的一个 生活细节一 “ 个跟头翻 了 35 一 1公 里 ”提 出来作 为标题 ,很
有 吸 引力 。
具体深刻 。 比如教育公平是个十分宽泛 的主题 , 何体 如 现 城市教育接纳农 民工孩子这个教育公平 的主题 ,新 华 社记者周 俏春 、李栏 只选取 了 “ 0 的农 民工孩 子 l岁 舒航 涯被推 荐当选全 国十佳 少先队员 ”这 一典型的新
点 ,大概 是 新 闻与 文学 在美 学上 的本 质 区别 。 这 一论述的第二层 含义是新 闻工作者 应充分认识
客 观 世界 已经 发 生和 正 在 发生 的一 切有 新 的传播 价 值 、审美价值 并具备可 见可 闻可感条件 的事物变动状 态 ,也就是如何 使 自己所采编 的生活 中真 实无误的材 料 ,变成具 有审美功能 的新闻作品 。这里 当然有个新 闻写 作技 巧 问题 。 除此 , 则更为 重要 的是 ,认识 生 活 中有 价 值 的新 闻材 料 有 人 说 ,新 闻重 在 发 现 。 可见发现 别人 未发现 的有价值 的新 闻材 料之 重要 。
浅议新闻故事化叙事的美学特质

即运用具体 、通俗 、立体 的语 言深挖新 闻事实本身所包 含的
生 动 活 泼 的 因 素 , 使 得 新 闻形 象 化 。 比如 在 描 述 新 闻 事件 和
l 故事化叙事手法的形式美
真 实性是新闻 的特 点,新闻必须 实有 其事 ,不 能够进
行 艺 术 虚 构 , 这 很 大 程 度 上 框 定 了媒 体 “ 道 什 么 ” ,在 报 这 种 情 况 下 , 尽 可 能 地 丰 富 新 闻 报 道 的表 达 手 段 去 表 现 新 闻 美 感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故 事 化 的 新 闻叙 事 , 在 注 重 新 闻 故 事 内容 的 前提 下 , 更 注 重 如何 去 表 达 故 事 内 容 ,展 示 新
贾 玉 全
( 榆 县 广 播 局 , 吉林 白城 1 7 0 ) 通 2 0 5
摘
要: 众所 周知 , 故事化 的新 闻叙 述方 式 寓文 学表现 手法 于新 闻叙 事 ,在 注重细 节的描 绘 、人 物 的刻 画 、场景 的再
现 、背景 交代 的 同时 ,将新 闻事实转 化 为故事叙述 出来 ,使得新 闻报道形 象生动 ,具有立体 感和厚度 。这 种新 闻表现形
F]赵 2
健. 新闻审美 [] 北京 : M. 新华 出版社, 9 9 19 .
[] 张 言 海 . 闻 的 背 后 [] 合 肥 : 徽 大 学 出版 社 , 0 8 3 新 M. 安 20.
作者简介 :贾玉全 ( 9 1 1 7 一),男 ,吉林通榆籍 ,本科 ,记者 ,研 究方 向为新 闻写作o
或 受 到 感 动 ,说 明它 己 深 入 到 能 触 及 受 众 的 理 性 或 感 性 神 经 的地 步 ,使 其 能够 得 到类 似 的 等 同 于 审 美快 感 的 心理 感 受 。 故 事 化 的 新 闻更 注 重 “ 情 味 ” , “ 人 生动 美 ” ,这 显 然 是 对 新 闻 内容 美 的 感 染 性 的 一 种 追 求 。央 视 《 闻 调 查 》著 新 名 记 者 柴 静 曾说 : “ 的 新 闻 是 有 人 情 味 的 。 ”所 谓 新 闻 的 好 人 情 味 , 就 是 指 新 闻通 过 那 些 能 引 起 人 们 普 遍 兴趣 的 内容 和
电视新闻中的美学体现

画 面美 也 即是 观众通 过传 达 电视新 闻 有属 性和 价值体 现 ,具 体表 现为 真实 标 准 的不断 提升 ,电视新 闻 的审美标
的一些视觉 符号所体会 到的感官享受 , 美 、新 奇美 、重要 美 和伦理 美 四个鲜 准 也发 生 了很大 的变 化。一 般而言 ,
而 内容 美则 是 电视新 闻本 身所传 达 的 明特 征。 电视 新 闻的真 实美 的体 现首 新 闻 电视 媒介 具有 信息 传播 、环 境监
电视新 闻中的美学体现
杨 帆
摘
要 :日常生活 中, 人 们处处都 可以发现 美的事物的存在。 美是一个广 义的概念 ,在 电视新 闻这项艺术 中 也是 不可
或缺的 。美源 自生活 ,电视 新 闻要 反映 的就是表 达现 实生活的美。 因此 ,现 实生活对 电视新 闻的美学的探讨有 着积极 而深 远的意 义。文章 开篇 对新 闻电视 美学的 内涵和特征做 了系统分析 ,介绍 了电视新 闻美学的发展现 状,并对 新闻工作 者如 何
首先被重视起来。电视新闻的画面美 电视新 闻 的感 染力 的体 现 主要来 自电 上产生的。
是 通过 电视 新 闻所提供 的一 些 动态 的 视 画 面的 实证性 ,这就 要求 电视新 闻
电视新 闻诞 生初 期受 技术 局限 ,
视 觉符 号来 传 达 的,这 就 涉及 到电视 画面在 形象 真实 的基 础上 ,强调 画面 观众 群体 也相 对狭 窄。人们 在这 个 阶
更好地发挥 电视新闻 中的 美学价值 ,分别从 电视 新闻的形 式和 内容 两个方 面给 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电视新 闻 美学 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闻的美学原则
摘要新闻对象得“真”与新闻效果得“善”,作为新闻美得内容,与新闻形式得“美”,构成新闻得美学原则,最终形成新闻美在内容美与形式美上得和谐统一.
关键词新闻美学原则
abstractreality in object of news and goodwill in effect of new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e content of news and beauty in form of news compose the aesthetics principles of news, which shape th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in the beauty of news, including the content and the form ultimately
key wordsnews aesthetics principles
“美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类所触及得一切领域,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得意向性对象,从本质上讲,都具有美得制造得内在要求,新闻亦是如此.对新闻而言,不管如何标榜所谓“中立”,都不可否定地蕴涵着某种审美态度与审美评价,并对人们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得形成造成妨碍,这也正是新闻得审美价值所在.关于新闻独特得审美特质,笔者觉得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新闻得美学原则,一是新闻对象得“真”,二是新闻效果得“善”,三是新闻形式得“美”.www 第一,新闻对象得“真”.
这关系到何谓新闻得最全然前提.何谓新闻?这是一个至今尚无定论得咨询题.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新闻得定义毕竟有多少,有人讲有170 多种,也有人讲有数百种,不一而足.即使在国内,也有诸多不同得讲法,而最为典型、最有妨碍得有四种定义:侧重对象得定义,如,“新闻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徐宝璜);侧重报道得定义,如,“新闻得定义确实是新近发生得事实得报道”(陆定一);侧重传播得定义,如,“新闻是最近变动得事实得传播”(王中);侧重信息得定义,如,“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得新近事实信息”(宁树藩).尽管这四种定义各有侧重,但不管如何定义,在一个全然点上是一致得,亦即新闻是基于事实,以事实为基础得,它以准确得对象内容为前提.尽管关于新闻真实性得具体含义,在新闻界仍有很多争议,但不容否认得是,真实是新闻得生命,而这种真实,在笔者看来,应是新闻报道与新闻对象得“真”——客观事实相符合,亦即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新闻报道与新闻对象得“真”——客观事实相符合,确实是真实;不符合,确实是不真实,也确实是我们平常所讲得新闻失真.
新闻对象得“真”是新闻得最全然前提.这一最全然前提决定了新闻得真实与艺术得真实有着本质得不同.艺术得真实往往需要非常大程度上得虚构,而新闻得真实却不同意有丝毫得虚构,包括差不多事实与具体细节,都必须真实.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特别明确得认识.梁衡曾讲:“新闻得本质是信息,文学得本质是艺术.两者不能混淆,这一点不从理论上辩清,就不能杜绝假新闻.”①信息得真实性要求决定了新闻在本质上得“真”,并与文学得艺术虚构本质划清了界限.而在现实得新闻报道中,许多人对此往往重视不够,为了追求人物、事件得“完美”,作所谓文学式得“合理想像”.殊不知,想像与虚构是文学艺术不可或缺得,却是新闻得大忌.2006年那条有名得假新闻《大四得女孩当上了副总裁》,报道一位北京师范大学四年级女生,差不多拥有100项发明,其中有3项国家专利,拥有计算机界闻名得编程竞赛acm得亚洲区总决赛银牌,是世界顶尖得机构acm主席团第一个
第三,新闻形式得“美”.
若论新闻形式得“美”,首先要解决一个棘手而基础性得咨询题,确实是新闻报道得表现形式得分类与讲法咨询题.关于新闻报道得表现形式,有许多不同得分类与讲法,但大多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得混而言之,诸如消息、通讯、语言、结构、版面、媒介等都属于形式得范畴等等讲法,那么,消息、通讯、语言、结构、版面、媒介等,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确实相当复杂.而这种分类得厘定,作为新闻形式及其形式美研究得基础性工作,是不容回避,也不可回避得,这就需要首先作一番认真得梳理.
笔者认为新闻报道得表现形式能够从以下四个层面作一些分类得描述:一是从新闻构成元素得层面来看,要紧包括材料、结构、语言等形式;二是从新闻体裁得层面来看,要紧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形式;三是从新闻组合得层面来看,要紧包括新闻版面、栏目等形式;四是从新闻媒介得层面来看,要紧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形式.以此观之,新闻得形式“美”,应是以上诸多层面得形式要素得完美组合,通过对多层面得形式要素得综合运用与恰当组合,从而达到更好得表达效果.如有得新闻语言需要尽量简洁,而有得新闻语言需要详尽具体;有得新闻适合做成通讯,而不适合做成消息;有得新闻适合做成电视,而不适合做成报纸.诸如此类,都有一个形式要素得组合咨询题,如何组合关系到新闻形式“美”,甚至新闻美得成败.
现代科技得迅猛进展,既为新闻形式要素得优化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其越来越依靠于现代科技.如何从多层面做好做足新闻得形式,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随着新闻制作技术得不断提高,新闻得“包装”越来越精美.与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得新闻制作相比,现代新闻制作已进入“现代化大生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假如讲传统得新闻更注重内容,那么,现代新闻则越来越凸现形式得重要性.
新闻得美,不仅需要有内容上得美(“真”与“善”),还需要有形式上得“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具有相对得独立性,包括审美得独立性,具有形式得“意味”,是某种“有意味得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讲究形式上得“美”,就能够忽视内容上得美(“真”与“善”),甚至取代内容上得美(“真”与“善”).新闻形式得“美”,是建立在新闻内容美(“真”与“善”)得基础之上得,切不可喧宾夺主,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鲁迅先生讲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④这也适合于新闻得形式美要求.闻名记者穆青在谈到白描手法在新闻中得运用时,也有类似得论述:“这种表现手法,有时也借语言得音响和色彩来加强效果,但要紧依靠事实、形象、思想来打动读者.它得特点是豪华毕落见真谛,从平丽中见到深刻,在沉静中见到热烈;尽量做到自然流畅,不事雕琢.”⑤这都为如何处理好新闻形式“美”与内容“美”得关系咨询题提供了非常好得启发.讲究新闻形式上得“美”,实质上是为了以最优化得形式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表现新闻本身得价值并获得最优化得表达效果,而不是为了仅仅凭借“美”得外衣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否则,就丧失了新闻最为全然得目得.能够设想,假如一个新闻作品,只有浮华得形式,内容却非常贫乏,如此得新闻作品也是难以真正吸引广阔受众,并产生强烈得感染力得.
既没有无内容得形式,也没有无形式得内容,真正得“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得和谐统一.新闻“美”既包含内容美(“真”与“善”),也包含形式“美”,但不可将二者作机械割裂,新闻“美”也应是内容美(“真”与“善”)与形式“美”得完美结合.
注释
①梁衡:《新闻原理得考虑》[m],人民出版社,1996.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m],华夏出版社, 1990.
③康德著,宗白华译:《推断力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0.
④鲁迅:《作文秘诀》,《南腔北调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⑤穆青:《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得几个咨询题》,《中外记者经验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