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以合肥市滨湖新区X小区为例
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向“市民”转化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 度 和文 明程 度 的重要 标志 ,城 镇化 是 我 国社 会 主 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据国家统计局发布 的( ( 2 0 1 4 年我 国农 民工调查监测报告》 , 2 0 1 4 年全 国农 民工总量 已近 2 . 7 4亿人 ,以从事制造业 、 建 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农民工成为我 国城市建设的 生力军 ,为我国迈人现代化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续教 育, 2 0 1 0 , ( z 1 ) . [ 4 ] 张见 , 吴矗. 高校 非学历继续教 育发展趋势及对 策 分析 … . 长春教 育学院学报 , 2 0 1 6 , ( 3 ) . [ 5 ] 耿娇娇 , 薛谦等行 业高校 继续教育机构开展远 程
培动l 的思考 [ T ] . 继续教 育, 2 o 1 5 , ( 2 ) .
与质 量体 系
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石油行 业企 业 、 石 油行业 高校 、 第 三方 评价 机构 与石 油行 业职工多方参与 、 互通互联 的质量评价机制 , 促进 人才 链 、 教 育链 与产业 链 的有效 对接 。
参 考文献 :
[ 1 ] 陈中云. 关 于国有石 油企业富余人 员转 岗培训 的研
度融合。不断整合企业 、 高校继续教育优质资源 , 搭建面向石油行业 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大 力开展在线培训 ,推进石油行业员工继续教育实 施在线学 习与课 堂教学相结合 的混合 式培训模 式, 推进基 于移 动 智能终 端 的移 动学 习模 式 , 构 建 基 于大数 据 的学 习支持 服务 模式 ,进 一 步提 升石 油行业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 。 ( 七) 建 立行 业通 行 标 准 , 建 立人 才培 养体 系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破解路径——基于收入支出视角

收 入 与 支 出 的相 对平 衡 问题 是其 重 要 内容 。
在 关 于 城 镇 化 与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的 问 题 上 , 国 内外 专 家 学 者 主要 从 以下 三 方 面 进 行 了研 究。 ( 1)多 数 学 者 从 户 籍 的 角 度 对 农 民 工 市 民 化 进 行
山东行政 学 院学报
城 镇 化进 程 中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 困境 与破解 路径
— —
基 于收入 支 出视 角
李泽 惠
(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 0 0 2 2 2 )
摘要 : 农 民 工 市 民化在 内涵上 包括 收入 市 民化 、成 本 市 民化和 心 理 市 民化 。 从 收入 与 成本 的视 角看 ,农 民工 市 民化 困境 包括 收 入 水 平低 、 生存 成 本 高 、社 会 地 位低 等 方 面 问题 。其破 解
基金项 目:本文为天津市 2 0 1 6年社科规划项 目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天津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基于技术进步驱动二元经济转换的视角”
( T J L J 1 6 — 0 0 3)和 济 南 市 2 0 1 4年软 科 学 项 目 “ 农 村 人 口城镇 化 与基 层 政 府 服 务 创 新 研 究— —基 于对 济 西 未 拆 迁 村 落 的 个案 调 查 ”
市 民化 的核 心 ,是 如 何 把 生 活 在 城 市 的农 民工 留
在 城 市 。户 籍 化 只 是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 基 本 要 求 ,
收人 与 支 出 的 不 平 衡 状 态 使 得 农 民工 即使 进 人 了 城 市 ,也 难 以 融 入 城 市 。在 他 们 不 认 可 自己城 市
市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索——以合肥市为例

市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索——以合肥市为例
余芸
【期刊名称】《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年(卷),期】2024()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在同一空间上,乡村用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
基于此,为完成变土地整治为国土综合整治,变土地利用为国土利用与修复,通过实例研究,提出市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路径的建议。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余芸
【作者单位】合肥市土地整治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2
【相关文献】
1.加大土地整理推进城乡统筹——以合肥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
2.城市土地综合整治及其空间绩效探索--以兰州市白道坪南区土地综合整治为例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导向下的实用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路径探索
——以安徽省界首市为例4.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路径探索——以浏阳市永安镇为例5.基于土地综合整治的河西地区实用性村庄规划路径探索——以张掖市高家庄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研究

基本概念 ( 一 )城 市化 的 概 念
一
、
城市化是经 济社会发展 的过程 中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 是 个 非常复杂的过程 , 狭义 的城市化就是指城市规模 的扩大 , 农村规模缩小 ,农业人 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而广义 的城市 化同时也包括城市居 民的生活方式 以及消费方式等意识形态 和文化观念向农村地区传播。在这个传播的过程 中必然会产 生文化的碰撞 和冲突 ,以及最终的融合 。随着我 国的经济迅 速 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 ,征地运动也在不断 的 推行 ,失 地农 民的数量在此过程中快速的增加 ,这个城市化 中出现的特殊群体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 注 ,如何 实现他们 的市 民化是顺利推进城市化 的关键 。 ( 二 )失地 农民的市民化 失地农 民的市 民化从字面上可 以理解为失地农 民角色转 化 的问题 ,它可以从 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理解 ,狭义的理 解可 以是失地农 民转移到农 村 ,成为城市市民并且享有城市 市 民所享 有的各种权利 ; 广义的理解中除了失地农 民的农 民 身份转化 为市民身份 ,还包 括了单个 的失地农 民通过接触城 市来学 习城市 的文化 ,生活方式 ,消费方 式等以更好的融入
城市生活 。 二、失地农民的生存 现状
现有的对失地农 民的分析大都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和 汇总政府部 门的统计数 据进 行加 权平 均 ,其中调查的主要 内 容包括 了失地农 民的收入状 况 ,就业状况 ,居 住环境 ,及生 活方式等等 。 ( 一 )收入状 况 农 民的土地被征收以后 ,大部分家庭 的收支情况发生 了 本质 的变化 。在征 地之前 ,每家每户 主要 的收人来源于家庭 成员 的非农劳 动 ,土地种植 和养 猪等副业 , 种 菜种粮同时也 大大降低 了食 品支 出 ; 然而在征地之后 ,与土地相 关的收人 都 中断 了,取 而代 之的是政府发放一 次性 的征地补偿费用和 安置补偿费用 ,但是这并没有 帮助农 民解决失 去土地以后所 面临 的再就业 以及社会保 障问题 , 再加 上现实 中常常存 在征 地 的范 围过宽 ,征地 的补偿 费用偏少 以及 征地程序不规范等 问题 ,更使得失地农 民的经济状况岌 岌可危。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研究
王颖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下》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征用作为城市建设的用地。
长久以来,土地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然而随着土地被征收,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成为了失地农民,他们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现有的资料显示,失地农民在适应城市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必然会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王颖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1
【相关文献】
1.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基于银川市民乐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现状的调查
2.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关于宜宾县城北园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调查
3.银川市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以银川市民乐村失地农民为例
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障碍研究
5.失地农民市
民化的困难实质与显效途径——基于被动城市化进程中效率与公平统一问题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障碍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障碍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民因城市自然空间的扩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农民完成市民化进程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分析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路径障碍的原因,可以看出准市民阶段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阶段,因此,要着重研究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的障碍以及对策,以确保农民顺利完成市民化的过程。
关键词:市民化;失地农民;准市民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0)01-0071-06城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场所。
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城市通过它集中物质的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类交往的速度,并将它的产品变成可以储存和复制的形式。
”[1](580)因此,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
尽管国内外理论界分别从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城市化”做出了定义,但由于城市化研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还没有对城市化的概念加以一个完整的解释。
国内研究的共识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一般发展状态”,到200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也只在46%上下,城镇人口达到6.02亿。
目前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为54%,发达国家更是高达75%,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到2006年才能达到43.9%, 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前期。
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70%,这就意味着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将有5~7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和城镇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这就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大量的农民成为失去土地后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办厂缺钱、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这已经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
这一部分群体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成为了“边缘人口”。
农民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完成市民化,对于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非常重要。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4 2 2万人参加 了工伤保险 , 农 民工 的参与人数为 1 4 6万 人 , 所 占 比例略高于 2 0 1 0年 , 达到了3 5 %。虽然最 近几年农 民工参加 工伤保险的人数呈现一种增加趋势 , 但 是与总的参与工伤保 险 的人数相 比, 农 民工人数所 占份额仍然是小部分 。 有研究表 明, 除工伤保险外 , 农民工在各种社保中参保 率均 在 1 0 %以下 , 而失业保险 、 生育保险等 的参保率更是 ̄- y , - 其微 。 三、 合 肥 市农 民 工社 会 保 障存 在 问题 的 原 因
第2 6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 0 l _ 2 6 . N 0. 6
J u n . 2 0 1 3
比, 这 必然会 影响 到农 民工进城 的积极性 , 农村 剩余 劳动力不 能稳 定有序的向城镇转移 , 将不利 于中国解 决城 乡二元经济结 构的现状 , 不 利 于城 乡地 区 的统 筹发 展 和整 个社 会 的安 定 和
谐, 更加不利 于 以人 为本的公 正和谐 社会 的美好 构建 。因此 , 实施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 障水 平迫在眉 睫 , 只有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5 9 1 8 . 2 0 1 3 . 0 6 - 0 4 2 研 究 背 景及 意义
一
、
农 民工是从农村进入 城市从事 非农 职业但 仍拥 有农 村 户 口的劳动者。近年来 , 随 着中国城市 化进 程的加 快 , 越 来 越 多 的农 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在城市化 的进 程 中发挥着 重要 的 作用 , 然而随之 而出现 的问题是农 民工社会保 障权利 的缺失。 农民工对城市化 的贡献与享 受到 的社会 保障一 直不 成正
现代城市更新及新区建设的启示--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

兴策 略 中[ 1 ] 。当时西 方 发 达 国家 正 经历 着 全 球 产业 链 的转移 , 导致 了 旧工业 区人 口流失 、 城 市衰落 , 为 发 展城 市经 济 , 恢 复 旧城 活 力 , 西 方各 发达 国家 争 相 制 定城 市复 兴计 划 , “ 城 市更 新” 的概念 开始 受到关 注 。 最初 的更新 活动 最 主要 的手 法是 推倒 重 建 , 其 弊 端很快就暴 露 了, 这种机械 的物质 环境更新 , 破坏 了城 市原有社会 肌理 和 内部 空间 的完 整性 , 而受 到 广泛 的 质疑 和反思 。根据二 战以来英 国城市 发展 与城市 问题 的分析 , 将“ 城市更新 ” 定义 为 : “ 用 一种综合 的、 整 体性 的观念 和行 为来 解决 各 种各样 的城市 问 题 ; 应 该致 力 于在 经济 、 社会 、 物质环境 等各个方 面对处 于变化 中 的 城市 地区做 出长远 的 、 持续性 的改 善和 提高” 。人 们对
大规模使用无疑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汽车缩短 了地域之间的距离 , 为城市居民争取了时问的同时却
对 城 市结构 、 环境、 文 化 等 造成 了不 良的后 果 。为 了 匹配 大规模 的 汽车流 量 , 城市不 得不 大规模 建设 高 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9 ; 修改 日期 : 2 0 1 3 — 1 2 — 起 、 发展及释义
“ 城市 更新 ” 一 词最 早 出现 在英 国 的 旧工 业 区 复
路、 宽马路 和停 车场 , 这 些 用 地 面 积 巨大 的 设施 占用 了城 市 的开 敞空间 , 割裂 了城市 , 阻 隔 了人 流 , 使 城市
失 去了原 有 的文化 内涵 和人情 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