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强化作业:第13课《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3:第13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3:第13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6·甘肃嘉峪关期中)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解析』A、B、C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兴中会是第一个革命团体。

D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答案』A2.(2016·山东潍坊期末)“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解析』由材料中“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等信息可知,革命党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领导机构,即成立全国性的政党,故选A。

『答案』A3.(2016·贵州贵阳期末)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

『答案』A4.(2016·江西南昌期末)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依据“1912年”“变局”“创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A;B是过程,是手段;C建立中华民国是目的,是“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D是巩固中华民国的措施。

故应选C。

『答案』C5.(2016·山东莱芜期末)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A.三权分立B.总统制C.主权在民D.责任内阁制『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国务员、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

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考题答案解析

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考题答案解析

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高考题答案解析1、A 【解析】本题利用情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研读图片,乡村知识分子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下,没有采用最新的公历,而沿用农历,仍使用清朝末帝宣统的年号,并称辛亥革命为“变乱”,都反映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选择A项。

材料中无法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且对外国东西全然排斥,可排除B、D两项,“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反映出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可排除C项。

2、A 【解析】本题以美国报纸对辛亥革命的报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美国对中国未来的预测是未来的中国将按照美国模式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中国始终不是联邦政体,也没有出现亚洲最西化的现实排除B、C两项;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排除D项。

3、C 【解析】本题以民国年间的漫画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漫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解答漫画类题目时,需留意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及人物的装束,题干中人物所留的辫子、民国六年均是答题的重要信息。

从题干可以看出漫画中的人因想当“万岁”(复辟)被打倒,墓碑上“民国六年”表明时间是1917年,据此判断出是张勋复辟;A项袁世凯复辟是1915年,B项段祺瑞没有复辟,排除A、B两项;1917年,溥仪时年12岁,主要策划者是张勋,故排除D项。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对清末预备立宪的理解。

清朝晚期,迫于形势,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企图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

A 项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B项是光绪帝颁布的,此时革命形势尚不高涨;D项是袁世凯策划的。

故选C项。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两大成果被载入史册。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答案:B2.孙某某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某某在某某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3·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某某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某某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某某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某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2015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42张PPT)

2015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42张PPT)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意义:
时 地 间: 1905年 点: 日本东京
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创办者: 孙中山、黄兴等 孙中山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 址。革命党人熊秉坤 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黎元洪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911年10月11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词 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 为民国元年。
失败
影响 最大 失败
爆发:武昌起义 (1911.10.10)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革命爆发( 1911.10.10 ,武昌起义)
2、高潮(成果)
⑴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变局和创举(历史巨变)。
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性质、内容(每个条款的意义)和意义。
公元( )年 = 1912 + 民国( )年-1
大 1912年,孙中山 自豪地说,这是“我 总 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 统 局,吾民破天荒之创 誓 举也。”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公历与中华民国纪年的换算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就任 临时大总统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3月11日(时间),孙中 山(人物)在南京(地点)颁布, 由参议院(机构)制定

2015年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一)

2015年高一历史课后作业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

答案:B2.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的武昌起义部分(如上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次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解析:教材虽然没有明确点出这一问题,但却已将此结论体现在其叙述之中。

答案:C3.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排除①,答案为D。

答案:D4.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说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辛亥革命的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

答案:C5.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出五族人民之公意”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3.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2)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约法: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提出议和。

(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4)孙中山被迫妥协,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6)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概念阐释]1.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含解析 精品

课后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商律》《公司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章程办法。

这些措施()。

A.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清政府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王朝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是中国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革命组织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3.为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物》邮票一套三枚。

第三枚为章太炎,观察这枚邮票,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章太炎是同盟会领导人之一B.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导人之一C.章太炎直接领导了武昌起义D.章太炎参与编写或者主编过同盟会的机关报4.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们()。

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防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5.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辛亥革命扩展迅速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旧式官僚投机革命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的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③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民主观念显著增强④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3课 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巩固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解析A、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均排除。

依据“建立民国”等信息,可知此时民国还未成立,故应该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选B项。

答案B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解析题干材料“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反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故选B项。

答案B3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答案D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

其主要意图是( )A.象征“五族共和”B.反对封建迷信C.反对满洲贵族统治D.实行分权制衡解析五色旗的红、黄、蓝、白、黑代表的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A项正确。

答案A5“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题眼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项正确。

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早在辛亥革命前,维新变法就已经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4·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答案:C2.(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

C项表述错误。

故选D项。

答案:D3.1911年10月11日,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在报纸上得知“武昌为革命军占领”的消息后,惊喜万分。

随后,他先后前往华盛顿、伦敦、巴黎,会晤美、英、法等国政要,力图从外交方面寻求得到各国政府对国内反清革命的支持,但却受到冷遇。

列强采取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他们()A.与清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关系B.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对中国革命的形势认识不清D.害怕中国革命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解析:列强对华态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明显不符合列强在华的利益。

答案:B4.1911年12月29日,17个省的代表聚集于南京丁家桥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

选举结果是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黎元洪得0票。

该结果反映出() A.孙中山是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B.民主共和的趋势已不可阻挡C.旧官僚在革命集团内部受孤立D.清王朝的覆亡已经无可挽回解析:在临时大总统选举的投票中,孙中山的得票最多,这是他长期从事并领导革命活动,享有崇高威望的结果。

答案:A5.(2014·揭阳高一模拟)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首先理解“约法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

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答案:A6.南京临时参议院是近代中国的第—个民意机构,它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B.使民主共和政体在中国变成现实C.宣告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彻底瓦解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因此,A、B两项可以排除。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仍十分艰巨,由此可排除C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它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D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实质考查辛亥革命失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主要是指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未完成,故C项正确。

答案:C8.(2014·广东学业水平模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解析: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皇帝有不同看法,出现这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之后人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看法发生了彻底变化。

B项与题干无关;C项虽然是经济角度,但是这一变化应该发生在一战期间,与题干中辛亥革命这一时间点不符合;D项发生在1915年后,时间上也不符合。

答案:A9.(2014·南昌高一调研)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鲁迅先生的所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尤其是军政府中还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这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最终也必将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答案:C10.(2014·浙江金华高一知识竞赛)以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③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②④的评价基于()A.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D.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解析:注意题干仅是分析②④项评价所体现的史观,②是从中国近代化角度来予以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而④是从世界范围角度来分析,是全球史观,故A项正确。

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八九四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样理解的?(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评价。

答案:(1)要求改革,以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2)由主张变法改革变为以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3)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体。

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却因革命成果被袁世觊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

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国民临时约法》,推进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的进程,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2.(2014·咸阳高一期末)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分析“原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要罗列教材的观点。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