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笔记24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中医,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的学习者,跟师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在中医的宝库中寻宝,每一次的跟诊都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历。
在这最新的跟师笔记中,我将分享我在师父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在中医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专家,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跟师的日子里,每天清晨我都会早早来到诊室,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等待着师父的到来。
师父看病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他总是耐心地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脉象,仔细倾听患者的叙述,询问病情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记得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述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月经不调。
师父先是仔细观察了她的面色,发现她面色潮红,双目有神但略显焦虑。
接着,师父为她切脉,脉象弦细数。
然后,师父又详细询问了她的饮食、二便、情绪等情况。
综合判断后,师父认为患者是肝郁化火、阴虚火旺所致。
师父开出了疏肝泻火、滋阴降火的方剂,并嘱咐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在用药方面,师父总是精益求精,力求药到病除。
他常常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知药性,明药理,方能遣方用药,恰到好处。
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患有慢性咳嗽,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师父经过仔细辨证,认为是肺气虚弱、痰湿内阻所致。
在用药上,师父选用了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的药物,同时加入了少量的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之品。
师父说,麻黄虽为辛温之药,但用量得当,可起到宣肺平喘的作用,与其他药物配伍,能标本兼治。
结果,患者服用了几剂药后,咳嗽明显减轻。
除了临床诊疗,师父还非常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他常说,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治病不仅要治身,更要治心。
有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患上了焦虑症,出现了头晕、心慌、失眠等症状。
师父在为他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开了中药调理身体,还耐心地与他交流,帮助他分析工作中的问题,鼓励他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

中医规培跟师笔记中医规培是指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前跟随老师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的过程。
这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提升中医诊疗的实践技能。
在规培的过程中,学生会必须记录下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在规培期间与老师一起学习和实践中医技术和理论知识。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习了许多实用的中医疗法。
通过与师傅一起观察和诊断患者,我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例如望、闻、问、切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中医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在规培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临床诊疗活动。
我和老师一起接诊患者,并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病情。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
我学习了如何用舌诊、脉诊、按序等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例如,有一位患者来找我治疗腰痛,我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制定了治疗方案,并按照计划给他施以针灸疗法。
然而,患者的病情并没有明显改善,我开始反思我的治疗方法是否正确。
在与老师的讨论中,我得知我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例如饮食、生活习惯等,导致了治疗效果不佳。
从这次经验中,我意识到治疗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根据个体差异来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实践技能的提升,规培期间我也学习了许多中医理论知识。
例如,我研究了中医的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通过与老师的讨论和阅读相关文献,我深入了解了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经络系统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也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总的来说,中医规培跟师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跟随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践中的技能,并且充实了中医的理论知识。
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流,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的疗法和疗效。
我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中医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师承跟师笔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师,我有幸跟随一位资深的中医师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记录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以下是我的跟师笔记:
1. 诊断方法:中医妇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以及询问病史、症状等信息,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作息不规律等。
病机上,中医强调阴阳失衡、气血瘀滞等因素。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具有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灸和艾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4. 调理养生: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对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养生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按摩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症状。
5. 医患沟通:作为中医师,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了解她们的需求和担忧,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安慰。
同时,要及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作用,增强她们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前行广释24课串讲笔记

前行广释24课串讲笔记
一、本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凡夫”到“圣者”的修行过程,即如何通过修持佛法,逐渐克服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最终证悟成佛。
二、重点内容
1. 凡夫与圣者的区别
- 凡夫:心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束缚,无法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
- 圣者:通过修行佛法,克服了贪嗔痴慢疑等烦恼,获得了解脱和自在。
2. 修行的层次
- 修行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 下士道:追求人天福报,通过持戒、行善等方式获得现世的安乐和来世的福报。
- 中士道:追求个人的解脱,通过禅定、观修等方式认识生死轮回的真相,获得涅槃的境界。
- 上士道:追求普度众生,通过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等方式帮助众生解脱,最终成就佛果。
3. 修行的方法
- 念死无常:时刻观想自己的生命无常,激发修行佛法的动力。
- 念恶趣苦:时刻观想三恶道的痛苦,让自己更加珍惜当下的安乐和福报。
- 念善知识:时刻观想善知识的美德和功德,让自己更加敬仰和追随他们。
- 念佛法僧:时刻观想佛法僧的功德和慈悲,让自己更加信仰和依靠他们。
- 信因果:相信因果报应,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果报,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 忏悔业障:通过忏悔自己的业障和罪过,让自己内心得到清净和平静。
- 布施:通过布施自己的财物、精力和智慧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和奉献精神。
- 持戒:通过遵守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和品质的人。
- 忍辱:通过忍受痛苦和屈辱,培养自己的坚韧和毅力,让自己更加勇敢和坚强。
- 精进: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让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

师承教育跟师笔记一、跟师笔记,那可是师承教育的宝藏啊!就像探险家的地图,指引着我在中医知识的大森林里穿梭。
我师傅给人看病的时候,那专注的眼神,就像老鹰盯着猎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一边把脉,一边喃喃自语,我就在旁边拼命地记。
每一个脉象的描述,每一个用药的思路,都被我像拾贝壳一样,小心翼翼地收进跟师笔记里。
这笔记可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是我通往医术高峰的一个个小阶梯呀。
二、我跟着师傅学习,那跟师笔记简直就是我的秘密武器。
你知道吗?就像厨师有自己的菜谱,我的跟师笔记就是我的医学菜谱。
有一回,来了个病人,肚子疼得厉害。
师傅看了看,问了几句,就开了个方子。
我在旁边一头雾水,师傅就耐心地给我解释。
他说这就像是打仗,要先搞清楚敌人的情况,再出兵。
我把他说的这些话,还有方子的配伍,都详细地记在笔记上。
这笔记,就像是我的军师,在我自己看病的时候,给我出谋划策。
三、跟师笔记是师承教育里最实在的东西。
它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师傅的智慧和我的不足。
我记得有次师傅给一个咳嗽很久的病人看病。
师傅问了病人的起居饮食,又仔细听了听咳嗽的声音。
然后他告诉我,这咳嗽就像树的根烂了一点,得从根上治。
他开的药,就是在给树根浇水施肥,让树重新健康起来。
我把这些话记下来后,就常常翻看,每次看都觉得自己好像又明白了一点。
这笔记啊,就是我进步的见证者。
四、我的跟师笔记,就像一部连续剧,每天都有新剧情。
师傅每天接诊不同的病人,就像电视剧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
有个病人老是失眠,师傅给他把了脉,看了舌头,然后对他说:“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小池塘,现在水太浑了,所以鱼(心神)不安。
”师傅开的方子就是要让池塘的水清起来。
我在笔记上把这个生动的比喻也记下来了。
这样的笔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看的时候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故事集,还能学到医术,多棒啊!五、师承教育中的跟师笔记是我的知识百宝箱。
每次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盒子。
师傅给病人讲养生之道的时候,那叫一个生动。
中医心内科 跟师笔记

中医心内科跟师笔记中医心内科跟师学习笔记初入中医心内科,我带着一颗敬畏与好奇的心,开始了我的跟师学习之旅。
我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深谙中医理论,擅长运用传统中医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疾病。
一、中医心内科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均可导致各种心脏疾病。
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心内科的基本病机、病因和病状。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诊断心脏疾病。
二、常见心脏疾病的中医治疗1. 心悸:导师告诉我,心悸多因心气不足或心血瘀阻所致。
治疗时,应注重调理心气、养血安神。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炙甘草汤和归脾汤。
2. 心痛:对于心痛,导师强调需辨明虚实。
实证多因瘀血、痰浊所致,治疗时应活血化瘀、豁痰开窍;虚证多因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所致,治疗时应益气养心或温阳散寒。
3. 心衰:对于心衰患者,导师认为应以温阳利水、益气养心为治疗原则。
他常用真武汤和四君子汤进行调理。
三、日常跟师体会在跟随导师出诊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的魅力。
面对各种心脏疾病,导师总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病痛。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医对于预防和调养的重要性。
导师经常强调,治“未病”是中医的精髓,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调养,可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四、展望通过这段时间的跟师学习,我对中医心内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跟随导师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相结合,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道路。
跟师笔记范文

跟师笔记范文在决定跟师学习之前,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想象中的跟师学习,应该是充满智慧的碰撞和知识的传递,可真正开始之后,我才发现,这其中的滋味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我的师父是一位在业内颇具声望的前辈,初见他时,他那专注而犀利的眼神就让我知道,这趟学习之旅绝不轻松。
记得第一次跟着师父去拜访一位客户,那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正为自己公司的发展瓶颈而苦恼。
我们走进他那略显凌乱的办公室,师父却丝毫没有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淡定自若地坐下,微笑着和对方打招呼。
“老板,别着急,咱们慢慢聊,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师父的声音沉稳而让人安心。
那位老板开始大倒苦水,讲述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员工管理的难题,还有资金周转的紧张。
我在一旁听得有些晕头转向,心里想着这可真是一团乱麻啊。
但师父却一直认真倾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
等老板终于说完,师父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分析。
“老板啊,咱先说这市场竞争。
您不能光看着对手怎么做,得琢磨琢磨自己的独特卖点在哪儿。
您这产品和别人的比,优势是什么?是质量更好,还是价格更优,或者服务更贴心?”师父边说边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纸上比划着。
我看着师父,心里暗暗佩服他的条理清晰。
“再说说员工管理。
您不能光给他们派任务,得了解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是不是工资待遇不满意,还是工作环境太糟糕?”师父说着,目光转向老板,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一切。
老板听得频频点头,我也赶紧在本子上记录着师父的这些话,感觉每一句都是宝贵的经验。
这时候,师父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你觉得呢?”我一下子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自己的想法。
师父听完,笑了笑说:“不错不错,继续努力。
”从那间办公室出来,我以为这就算结束了。
没想到师父在路上又开始给我复盘。
“今天这个案例,你要记住,解决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得深挖根源。
客户说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师父一边走一边说。
我跟在他身后,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停地点头。
还有一次,我们跟着师父去参加一个行业研讨会。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今天跟随师傅到郊外采药,师傅教我寻找野生的当归。
他说,当归性温,归肝经,具有补血养血、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不过,采药时要小心,避免伤及当归的根部。
我听得津津有味,眼前一片翠绿,仿佛看到了当归的芬芳和养分。
师傅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二)在门诊看病时,师傅教我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辨识病情。
他说,望是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在表现;闻是指倾听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等;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等;切是指摸诊病人的脉象。
这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状况。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三)师傅教我利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病人的疼痛。
他告诉我,针灸是中医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调理经络、调节气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还强调了针灸的穴位位置、刺激方法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我对针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四)在诊治痢疾时,师傅教我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疗。
他说,中药的调理作用比较温和,适合用来治疗慢性疾病和调理体质。
他还亲自示范了煎药的步骤,并告诉我中药煎煮的技巧,比如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握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五)师傅教我通过运动疗法来改善病人的体质。
他说,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传统健身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六)师傅教我学习中医养生的方法。
他说,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注重调节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等方面。
他还向我推荐了一些养生之道,比如养心安神、养肝防癌、养肺防感冒等,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七)师傅教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调理气血。
他说,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他还向我介绍了一些调理气血的方法,比如按摩经络、饮食调理等,让我深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八)师傅教我学习中医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师规培学员姓名
师承指导老师姓名
本次跟师主要情况(诊疗人次、主要病种等) 、典型病例摘录、老师指导意见、个人心得体会等:
患者,男,55岁。口苦、咽干1月余,半夜渴醒,伴纳差。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老师拟方如下:沙参、麦冬、石斛、枸杞、花粉、炒麦芽、焦山楂、陈皮、半夏、木香、砂仁、云苓、白术、白芍、甘草、金钱草。
体会:本方是“沙参麦冬汤”加减,为清热生津之剂。方中主要用沙参,养肺胃之阴。并辅以麦冬、花粉,清肺胃之热。用玉竹以补虚,扁豆以和中作为兼制之药。最后引用桑叶之苦而轻宣肺热,和以甘草之甘而生津液。津液生,燥热除,各证自愈。
跟师规培学员签名:
年 月 日
师承指导老师的批阅意见:
师承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注:本表日期需与跟师记录表(表2)的日期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