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作者_参考资料完整版
二十四诗品综述

一、文献梳理1.版本源流第一种版本系统:史潜刻《新编名贤诗法》中的《虞侍书诗法》。
此书刻于1436至1449年明正统年间,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二十四品》,此书《二十四诗品》只存十六品,缺八品,所存文字与传世《二十四诗品》基本相同。
第二种版本系统:《诗家一指》中的《二十四诗品》。
今存最早的《诗家一指》是朝鲜刻本《诗家一指》,前有怀悦序被刊刻时间为成化二年,即1466年,《诗家一指》包括《三造》、《十科》、《四则》、《二十四品》。
第三种版本系统:成化十六年(1480年)杨成校刊《诗法》.依照杨成本翻刻或重新编校刊行者有六个版本:一、佚名氏《群公诗法》本(后序称得之在正德丙子1516,其刊刻当在正德或嘉靖年间);二、黄省曾《名家诗法》本(嘉靖二十四年刊本);三、《诗法》、《诗法源流》合刊本(嘉靖二十九年刻本);四、朱紱《名家诗法汇编》本(万历五年刻本);五、谢天瑞《诗法大成》本(万历刻本);六、《格致丛书》本(万历刻本)。
都将《二十四诗品》放在《诗家一指》中,且都没有提作者。
并在一些诗品的下面,列出相应的诗人,这是其他版本除具体字词、顺序差异之外的另一区别。
《二十四诗品》的传承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将《二十四诗品》从《诗家一指》中独立出来,并书署名司空图。
以上三个版本是最初《二十四诗品》的版本系统,之后在《诗家一指》诗法的基础上,明末毛晋、郑郭、费经虞等开始将《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联系起来,明末郑鄤(1594-1639)《题诗品》(《阳草堂文集》卷一六)及费经虞(崇祯举人)《雅伦》。
此后,《二十四诗品》开始出单行本,单行本和题名司空图著时间大致同时,此书刊本最早者有三,均出明季:一为1630毛晋辑《津逮秘书》,亦刊崇祯间,毛晋有跋注1633年,这是目前所知的《二十四品》从诗法书中独立出来被署上司空图名字的最早时间,此书学界认为是从《诗家一指》中分离出来的;二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本,崇祯刊。
明末《锦囊小史》收《二十四诗品》,是这一版本之下的;三为宛委山堂刊陶珽重辑《说郛》本,刊于崇祯、顺治间.之后清刊本又有十多种,明陈天定《古今小品》卷一是清道光九年刻本,原有二十四选其半清新俊逸澹然玄对;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三十九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清同治艺苑捃华本;清曹寅《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四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式刊行;康熙四十一年(1702)席氏刊《唐诗百家全集》本《司空表圣诗》三卷附;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历代诗话》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紫藤书屋丛刻》本;五十九年(1794)《龙威秘书》本;嘉庆十年(1805)《学津讨原》本等。
二十四诗品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 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 辑。
作品争议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诗品》即为司空图所著。因就可考的材料来看,此书在晚 明时期已有人题注《诗品》为司空图所撰,并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地记载着“《诗品》一卷,唐 司空图撰”,故晚清时期的学者多持此说。现代持此观点的则主要以祖保泉、赵福坛、王步高、张国庆、张柏青、 郁沅等学者为代表。
有人认为该书并非司空图所著,而其真正作者是谁,又有分歧。现阶段整理共计七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此乃明代怀悦所作。主要由陈尚君、汪涌豪两位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不过论争后期已经否 定这种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盛唐李嗣真的作品。主要论据有马茂军的《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以及查屏 球提出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元代虞集的可能性较大,持此观点代表是张健,主要 有《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一文,根据其版本源流考证推论《诗家一指》包括《诗品》在内的作者极有可能为 元代的虞集。第四种则认为作者为范德机。以朱绂《名家诗法汇编》中,题为“范德机诗家一指”为据。第五种 观点指向不详,只笼统地划定时间点在元代,认为乃是元人著书。依据是许学夷曾在《诗源辩体》中称《诗品》 是“元人”所著,且胡震亨在《唐音癸签》的第三十二卷亦将《诗品》列入元人诗话中。第六种观点认为是严羽 之前的作者,具体哪朝哪人亦不详。因有杨成刊的《诗法》卷三《严沧浪先生诗法》曾注曰严羽“独得见《一指》 之说”而推论。最后一种则单纯认为此书不是司空图所著的,以周裕锴为代表,提出“令人怀疑的是,司空图在 其他文章中论述诗人风格时,竟然未使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任何一品”......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四诗品》原⽂,《⼆⼗四诗品》 《⼆⼗四诗品》是⼀部批评著作,本⾝也是批评的⽂学作品——⼀组美丽的写景四⾔诗,⽤种种形象来⽐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批评中建⽴了⼀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在等前⼈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句四⾔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格”。
以下是《⼆⼗四诗品》全⽂: 【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纤秾】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在独,落落⽞宗。
【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著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译文:那有道的人乘风而行,手托着一束芙蓉。
经历了尘世劫难之后,只留下缥缈空虚的踪影。
月亮从东方升起,和风也有意伴从。
华山的夜空碧蓝而宁静,人们倾听着清新的钟声。
作家保持这样质朴的感情,超脱世俗陈旧的习性。
向往远世寄托雅致的意趣,孤傲自赏高古的诗风。
6.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鶯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將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略论《二十四诗品》之委曲

略论《二十四诗品》之委曲1. 引言1.1 作者介绍《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
谢灵运(506年-554年),字斯奕,号淳于山人,江西抚州人。
他是南朝齐隐士、诗人,亦从事词赋创作。
谢灵运的诗文以情深意密、温柔细腻而著称,被誉为“隋唐之际举世无双”的才子。
谢灵运在南齐、梁、陈三代各朝中游历,结交文人雅士,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赏识。
他的作品广泛传播,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谢灵运以《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
谢灵运以其优美的文学创作和独特的文论见解,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通过《二十四诗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谢灵运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才华,以及他对古代诗歌理论的贡献和影响。
1.2 作品简介《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著。
全书共分为二十四篇,每篇都分别论述了不同的诗歌品质和技巧。
其中关于委曲这一诗歌品质的论述尤为重要。
在《二十四诗品》中,委曲被认为是一种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情感巧妙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技巧。
委曲常常通过暗喻、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情感,让读者在品读诗篇的过程中感受到更深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委曲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其巧妙的表达方式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上。
通过委曲的手法,诗人能够传达出更为细腻、更为真挚的情感,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魅力。
《二十四诗品》对委曲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认为委曲是诗歌表达情感的一种高超技巧,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作品简介环视《二十四诗品》之委曲,无不启迪着我们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和体会,委曲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体验。
2. 正文2.1 委曲的定义委曲,即诗歌中表达含糊或隐晦之意,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在古代诗歌中,委曲常常被用来表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同时又不直接表露于外,给读者留下一些余地来品味和解读。
委曲的美在于其虚实相混,把读者的想象力引向更加丰富的境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诗品作者》
问题:
二十四诗品作者
答案:司空图
【相关阅读】
《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作者为晚唐诗人司空图,成书年代不详。
《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个性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二十四诗品》以诗论诗,品评诗的韵味、风格、意境和情趣。
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形式整饬,并偶涉玄机,其中涉及到了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
每品的表述方法,大抵有两种:一为描摹取象,以一境界的描述来说明某一品的风貌特征;一为议论点悟,用抽象的语言辨析某一品的特质。
作者用诗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画卷,意境或雄浑健拔,或婉约典丽,或淡泊幽雅,虽不主一格,但总体上倾向于冲淡。
司空图好以味论诗,要求诗歌有味外之味,倡导以审美感受为中心的诗论,在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成为一个重要流派。
严羽之兴趣说、王士祯之神韵说都与之一脉相承。
本书文字不多,妙语连珠,琅琅上口,将其本身当作诗作,也不为过。
《二十四诗品》不仅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构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
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之后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