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6.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2.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3.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二十四诗品原文_司空图1

二十四诗品原文_司空图1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波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洗炼犹镰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淄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溃者屡深雾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樽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晤悠悠天钧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绿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碧山人来清酒满怀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疏野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拾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屋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载行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委曲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埋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晴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形容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超诣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辉诵之思之其声愈稀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猴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波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为孰下有古南山峨峨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遗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来源网络下面来欣赏作品《二十四诗品》来源=雅然:-D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权威资料]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权威资料]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权威资料] 漫谈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摘要】在中国诗论史上,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地位独特,它不仅在晚唐独树一帜,而且对后世之诗论影响深远。

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采取直觉式的思维方式,以形象论诗,发言玄远,其意蕴历来为人所臆测,本文从另一角度对司空图及其《二十四诗品》做简略漫谈。

【关键词】诗歌立场;象外之境;体悟;语境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耽思旁讯,精鹜神游,乃司空氏生平最得力处,有刘舍人之精悍,而风趣过之,有钟中郎之详赡,而神致过之。

”对后世影响深远,演绎者层出不穷。

《二十四诗品》不仅以诗的语言论诗,而且以诗的形象论诗,重视诗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论不落言诠,不着不粘,极具特色,但由于其语言的模糊性和意象的不确定性,它的意蕴历来众说纷纭。

探究司空图的《诗品》莫如先探究诗人的司空图。

晚唐的天空已经不像盛唐时代,飘满包括诗歌云霞的瑰丽盛世图景。

黄巢的大军一度破了长安,末唐王朝摇摇欲坠。

诗人司空图在朝晚的寒雨里深刻的感知了进退维谷的“咸酸”,居庙堂已是飘摇,远处江湖却又心系人臣君伦。

最终,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在飘絮乱世,人生际遇零落的时刻,司空图还是暂且抛却经世致用,向隐世处去。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纵观司空图一生,其行事做派,胸怀忠义的根本,却行隐逸之行为。

举几个例子说:1、重义。

咸通末年,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其欣赏有加,王凝遭贬,司空图感知己之恩,同去商州。

后来王凝被起用,司空图入其幕府,连皇帝召其任职都不想去,原宰相卢携称其为“志行高洁的人。

”2、持节。

黄巢攻陷长安,仆人劝随,不从。

3、保身。

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4、隐世。

几经浮沉,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建造题名为“休休”的亭子,日:“辞官,是美事。

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

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为⼤家收集整理了《司空图《⼆⼗四诗品》》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三、纤穠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五、⾼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六、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九、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含蓄 不著⼀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虚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白话译文:
诗篇的魅力外放光华,真挚的情怀诱发奇葩。

虚心恃雄浑的形象,秉赋刚健,英姿勃发。

洞悉世间多样的风情,纵观环宇的沧桑演化。

看天际行云鼓荡翻卷,听荒漠长风呼啸叱咤。

超脱大千世界的表象,要把潜藏的奥愁体察。

切不可任性附会牵强,诗情无涯会汩汩萌发。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因此又名“诗品二十四则”。

这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继承了前人的美学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

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类。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这二十四首诗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言得此境所需主体之道家精神修养。前两句说伫 虚静朴素之心,超然尘世之外,不染俗气。“畦 封”,人间田亩财产。黄唐,黄帝与唐尧;在独, 陶潜《时运》“黄唐莫逮,慨独在余”。此句意为: 精神回归到古代尧舜。落落,居高不俗;玄宗, 道之玄奥宗旨。 例诗: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洗炼:纯洁与精炼统一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
绝爱缁磷。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①“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 磷”: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绝,弃; 缁,黑;磷,薄。意谓经提炼淘汰沉滓而出精 华。

5、高古:高雅与古朴无华结合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 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
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畸(ji机音,不正常,奇异) 窅(yao咬音,深远义) 畦(qi齐音,畦田)

①“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描高古之境的感性状态,以仙人之境和人间之境 相喻。畸人,不与世俗相合之人,出自《庄子· 大 宗师》。乘真,乘真气上升。芙蓉,莲花,李白 《庐山谣》“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泛,经历;浩劫,佛典说世间有四劫,成、住、 坏、空,坏劫乃世界归于毁灭,历时甚长。窅然, 即渺然,相隔很远;空踪,前不见古人义。两句 意云,畸人历劫以去,仅留空踪。喻高古之仙境。 东斗,东方的斗宿星,月出于东斗上,明月夜, 好风吹。太华即华山,夜有古钟声。四句喻写人 间高古之境。
8、劲健:强劲有力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 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
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①“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征。行神思,行气势, 如天马行空,畅达无阻,有劲健之气势 贯通全篇。 ②“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 ③“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 以实,御之以终”: 讲主体精神人格修养。从道学释之。
二十四诗品是立足于道家思想论述境 界的哲学内涵,是艺术哲学和人生哲学 的诗化表达。
1、雄浑:雄健和浑厚统一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①“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 雄”:

腓,“变”。用,体,是哲学概念,体用之体为 本,用为外在。意为宏大有力的外在变化或表现 是本质(体)的外显,体之真乃“气”,“真气” 内充,则外显有力。外在的力量变化根源于内在 的修养(是由道气炼就)。 主体精神修养要返归到“道”的修养,即要“养 气”(返虚),使“气”达到“浑厚”。气的蓄 养才会有力而雄健。

意指此诗境不是勉强或强力的追求可以达到的, 而是具备道气之人不期而遇得的。 因为此等诗境以人的心胸真气为主体决定 因素,所以,不是想学就学得到的。说明风格 是多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

例诗: 杜甫的诗普遍具有雄浑风格。

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冲淡:冲和、平和与恬淡交合
6、典雅:典重与风雅结合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①“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 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 瀑”: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这是典 雅的生活情趣,典雅之人之事之景,一幅典雅 画面。 玉壶,华贵之酒器,“春”兼指春酒与春景, 唐人多称酒为春,“玉壶买春”,喻“典”; “赏雨茅屋”,幽居自得,喻“雅”。
太空”是“雄”,即象连绵高山横贯太空; “荒荒”是苍茫,“寥寥”是空廓,意谓境界 阔大;“油云”与“长风”均为动荡变化之物, 谓此境界是激荡变化的动态美。

这是用形象比喻说明此种诗境风格的具象特征。
让人直观体悟此种诗境的外在状态。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此语出于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

②“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用具象图景喻冲淡诗境的直观感相。“惠风”乃春
风,和暖之风,和风柔和地吹我衣服,平淡怡人。 又好比听音乐(阅音)修长的竹器之声,带回去留 在脑海,可谓淡泊忘俗。 ③“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是说此境看来平常浅显, 并不艰深,但想靠近它,则又朦胧渺远,不可触及。
4、沉著:深沉与执著统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 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
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①“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 声”:

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的状态。“沉”,是 沉静的环境与沉思的心情,构成深沉安静之境 象。“巾”即头巾,脱巾独步,形容风度潇洒。
以应无穷”,“环”即“虚空”,有虚空才可
运转自如。即以虚空为本,意在言外、象外, “象外”与“环中”都是虚空之处,意谓没有 写到的地方让人思之不尽。

是说此诗境的创造与构成,以虚空和象外之不 尽之象构成浑厚丰盈的内容。能虚则能实,能 无则有,是道学,来之无穷”:



③“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以红杏、 华屋、画桥、金樽、伴琴等形容富贵华丽之态, 又以雾余水畔、月明、碧阴等衬之以淡雅,意 谓精美而又华丽,但不俗气。即上文讲的“以 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乃真华美也。” 例诗: 白居易《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讲析
司空图生活在唐灭亡前夕(公元837908),黄巢起义时代,国势衰落,农民 起义给唐政权以重大打击,同时藩镇割据 可以要挟朝廷,内部是宦官专权。他做过 朝官,任礼部郎中和中书舍人等,中年 (887年)50岁离朝廷归乡(山西永济县, 河中虞乡人)中条山王官谷隐居,跟和尚 道士往来,前儒而后道佛。其《诗品》到 明代才署名司空图。

②“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 读”:

讲创作此境的主体必须具备道家之人格修养,即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样才能自由地书写 四时景物,令人读之不厌。同时说明典雅与冲淡 有相通之处。 例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绮丽:精美而又华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 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
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殚,dan,尽义。
①“神存富贵,始轻黄金。”、“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诗人之人格境界对诗境之作用。将黄金看轻, 才是神存大富大贵之气质。取之自己,而不 取之于外界事物,就展示美好高贵之气慨。 陶潜有诗“余襟良已殚”。 ②“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讲此诗境的审美特质与要求。不能直露浅薄, 要有韵味。以淡雅之色调,造华丽之境界, 乃真华美也。
②“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 生”:

亦用具象图景说明沉著诗境状态。“著”,是 深厚、执著情状。意谓书信不来,思念之人远 行在外,我思之人好象离我不远,好象平时生 活一起一样。这就是深沉而执著的思念之情。

例诗: ③“ 海风 碧 云 , 夜 渚 月 明 。 韦应物《寄全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椒山中道士》: 一曰前两句写环境,从黄 今夜郡斋冷, 昏到夜晚执著之久,有可 忽念山中客。 能产生佳句如大河之水涛 涧底束荆薪, 涛不绝(郁沅)。二曰第 归来煮白石。 一句为动态之沉著,第二 欲持一瓢酒, 句为静态之沉著,三四句 远慰风雨夕。 谓真沉著者言语道断,不 落叶满空山, 思而然地佳句奇出。 何处寻行迹。

真,强,乃道气真气与强健之力。蓄素,乃体道;守中, 乃守住精神达到虚空境地,中即心,即空。“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存雄是行健的内在心理状态,存雄又以守 雌为基础。“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是对前两句的进 一步说明,喻彼行健则天地与立,是谓存雄则神化攸同。 意谓天地宇宙万物变化是气的变化的结果。“期之以实, 御之以终”,是强调以气贯彻始终。 例诗:王维《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是说不可求形似,必求神
似,实求其形则不可得。

讲此种诗境的韵味和审美特征,谓此诗 境有朦胧含蓄之意。 例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纤秾:纤细、柔弱与 浓丽、艳丽的配合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
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
②“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讲怎样做到洗炼,强调传神。前二句指要反映 大致轮廓影像与精神,从形中提炼出神采(春 之神);后二句说,今日流水中的月光是昨日 的明月,说明生活基础之重要。


③“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讲主体之道学人格修养。体素,即以素为体,故能 储洁,则能净而无垢。乘月,趁月光之纯洁;返真, 还其本真。载,发语词。星辰,有皎洁之义;幽人, 隐士,乘月之人。载瞻,载歌,是说望之可见,歌 之可思。总体大意:以素朴为本,内心纯洁;剔除 尘垢而追求本真;如隐士看天上星光,思高远意趣。 例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