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精度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力学教研组编实验课守则1.机械设计实验课是学好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对待。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准备好需自备的计算器、文具等。

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检查、提问。

3.实验时要求原理清楚,操作认真,数据准确,查表熟练。

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

5.实验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6.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视情节应给予赔偿。

7.设备用毕,及时切断电源。

整理全部仪器和附件,使之恢复原位。

8.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试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 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比例尺)(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μ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1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二、机械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三、简单机械装置的装拆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一些实物机械的测绘,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2、针对实物机械,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实验验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加深对机构组成及其结构分析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1.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征。

2.方法(1)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顺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

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某点导路的方位线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下式选择一定的比例尺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取适当比例尺μl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典型实物机械若干台;2、量具;3、自备铅笔、三角尺、橡皮、草稿纸;四、实验步骤和要求1.对于指定的几种机器或机构,要求其中至少有两种需按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通常称为机构示意图。

2.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上述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杆组和机构级别等)。

五、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思考题(1)通过本实验,阐述机构运动简图的内涵。

《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实验指导书8页word

《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实验指导书8页word

《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实验指导书编制:张维合审核:日期:目录第一章量具的使用 (3)第二章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7)第一章量具的使用第一节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1.1 测量的一般概念技术测量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所谓“测量”就是将一个待确定的物理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他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测量精度。

“检验”具有比测量更广泛的含义。

例如表面疵病的检验,金属内部缺陷的检验,在这些情况下,就不能采用测量的概念。

测量工具可按其测量原理、结构特点及用途分以下四类:1.基准量具:①定值基准量具;②变值量具。

2.通用量具和量仪:它可以用来测量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值。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1)固定刻线量具(2)游标量具(3)螺旋测微量具(4)机械式量仪(5)光学量仪(6)气动量仪(7)电动量仪3.极限规:为无刻度的专用量具。

4.检验量具:它是量具量仪和其它定位元件等的组合体,用来提高测量或检验效率,提高测量精度,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较多。

二、测量方法的分类1.由于获得被测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量法间接量法2.根据测量结果的读值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量法(全值量法)相对量法(微差或比较量法)3.根据被测件的表面是否与测量工具有机械接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量法不接触量法4.根据同时测量参数的多少,可分为:综合量法分项量法5.按测量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测量方法分为:被动测量主动测量1.5测量工具的度量指标度量指标:指的是测量中应考虑的测量工具的主要性能,它是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的依据。

1.刻度间隔C:简称刻度,它是标尺上相邻两刻线之间的实际距离。

2.分度值i:标尺上每一刻度所代表的测量数值。

3.标尺的示值范围:量仪标尺上全部刻度所能代表的测量数值。

4.测量范围:①标尺的示值范围②整个量具或量仪所能量出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范围。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机械设计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带传动效率实验、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3项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效率实验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一、实验目的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

测定传动效率和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和滑动曲线。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带传动原理是张紧在至少两轮上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与动力。

带传动的效率,当主动轮与从动轮直径相等,即传动比i=1时,可按下式求得1122n T n T ==主动轮的功率从动轮的功率η式中:T 1 ——输入力矩,N·m ;T 2 ——输出力矩,N·m ;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出转速,r/min 。

由于带的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使带的两边弹性形变不等引起带与轮面的微量相对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带传动在工作中的滑动程度用滑动系数ε表示,它是随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的。

可按下式求得121n n n -=ε 式中: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入转速,r/min 。

滑动曲线就是表示带在不同负载时滑动的程度的曲线,可分别以主动轮转速和负荷档位为横坐标,以滑动系数ε为纵坐标来绘制。

三、实验条件1.柜式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2.笔、草稿纸(此项自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加初拉力(调整张紧螺丝)。

精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精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2007.11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 (1)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3)实验三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6)实验四用比较仪测量光滑极限量规 (10)实验五用测长仪测量光滑极限量规 (17)实验六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22)实验七直线度误差测量 (27)实验八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 (37)实验九百分表拆装及结构分析 (41)实验十弹性元件特性实验(选做) (45)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目的1、学会撇开机械的实际构造而仅从运动的观点来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

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分析一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和验证其曲柄存在条件。

二、设备和工具1、插齿机2、小型冲床3、油泵模型4、摆动导杆机构模型5、其它机械模型6、缝纫机7、三角尺(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1、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的构件数目、运动副的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机构运动简图中可以撇开机构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便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征。

常用的运动副表示符号见教科书。

需注意有三个运动副构件的表示方法。

2、测绘方法:(一)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器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成几个单位,从而确定组成的构件数目。

(二)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三)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稿,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在原动件上画箭头表示原动件及原动件的转向或移动方向。

(四)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位置尺寸或角度等,任意假定原动构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草稿画成正式的运动简图。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评分标准-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评分标准-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制定人:卢学玉审核人:陈伟明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9月实验一螺栓的静、动态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螺栓联接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动、静态性能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螺栓组及单个螺栓的受力测试和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2、计算螺栓相对刚度,并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变形图。

3、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时,预紧螺栓联接的变形规律,及对螺栓总拉力的影响。

4、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观察螺栓动应力幅值的变化。

二、实验任务(空心)螺栓联接静、动态实验。

(空心螺杆+刚性垫片+无锥塞)。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一)概述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紧螺栓连接是常用的且较重要的一种连接形式。

这种连接中零件的受力属于静不定问题。

由理论分析可知,螺栓的总拉力除与预紧力FP 、工作拉力F有关外,还受到螺栓刚度Cb和被连接件刚度Cm等因素的影响。

图1所示为一单个螺栓连接及其受力变形图。

图1 单个螺栓连接及其受力变形图图1a)所示为螺栓刚好拧到与被连接件相接触,但尚未拧紧的状态。

图1b)所示为螺母已拧紧,但螺栓未受工作载荷的状态,此时,螺栓受预紧力FP的拉伸作用,其伸长量为λ1,而被连接件则在FP的压缩作用下产生的压缩量为λ2。

图1c)所示为承受工作载荷F时的情况,此时螺栓所受拉力由FP 增至F,继续伸长量为Δλ,总伸长量为λ1+Δλ。

被连接件则因螺栓伸长而被放松,根据连接的变形协调条件,其压缩变形的减小量应等于螺栓拉伸变形的增加量Δλ。

因此,总压缩量为λ2-Δλ;而被连接件的压缩力由FP减至FP‘,FP‘称为残余预紧力。

由于螺栓和被连接件的变形发生在弹性范围内,上述受力与变形关系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受力与变形关系线图由图1可知,螺栓总拉力F0并不等于预紧力FP与工作拉力F之和,而等于残余预紧力FP‘与工作拉力之和,即F0= FP‘+F或F= FP+ ΔF根据刚度定义,C1=FP/λ1,C2=FP/λ2。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学院前言《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对机械类、近机类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机械设计实验是配合理论学习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内容。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的教材、仪器设备使用说明及兄弟院校实验教材。

全书由赵小军老师编写,并绘制所有插图,最后整理完成。

编写过程中,得到机制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误漏,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生实验守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机械传动的特性与运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齿廓的范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减速器的拆装及结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轴系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轴系结构的测绘与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在规定的房间和设备仪器上操作。

2.实验前应根据教学要求做好预习,准备好实验用书、文具、纸张及计算器等。

3.按时到达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不得无故缺课。

4.认真上好实验课,积极思考,仔细观察和测取数据,做到人人动手,互相配合,使实验获得正确的结果。

5.爱护实验设备和器材,了解有关设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6.设备仪器发生故障时,学生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保护现场。

因违反实验室制度和操作规范而造成设备仪器损坏的,除按学校有关规定做出书面检查外,还应根据损失大小予以经济赔偿。

精度实验指导书删减

精度实验指导书删减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学生实验守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基础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尺寸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1 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2 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3 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4 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内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平面度和直线度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 2-1 平面度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2-2 直线度的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及位置误差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3-1 双管显微镜测表面粗糙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3-2 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测表面粗糙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3-3 平行度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3-4 圆跳动的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齿轮综合误差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1 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2 齿轮周节偏差与周节累积误差的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3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4 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5 齿轮基节的测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6 齿轮分度圆齿厚偏差的测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基础知识一、检测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1.测量方法①绝对测量。

直接在计量器具的度数装置上读取被测量的全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用形位误差测量仪测量圆度、圆柱度、同轴度一、实验目的1、掌握形位误差测量仪的使用方法和软件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调节仪器零位。

3、巩固圆度、圆柱度、同轴度有关的概念。

二、仪器简介形位误差测量仪适用于机车、汽车、机床、造船、重型机器、仪器仪表、电机电力、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企业的计量室和车间现场的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也适用于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科研教学工作及高等职业教育培训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一)、系统各部分的连接系统在工作之前,应将各部分相互正确地连接好,且各连接处应牢固可靠,保证测量工作的正常运行。

注意系统的连接应在断电的情况下操作,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1、DGB—5B电感测微仪的连接电感测微仪的电源线与220V的交流电源(市电)相连接;模拟量输入电缆分别与电感仪输出孔和便携式形位数据采集器相连接;插接在电感测微仪A插座上的DGC—8ZG/C轴向测头,连接在XW—250 形位专用测量装置的表架上,用以测量圆柱度、圆度等。

2、多功能便携式形位数据采集器的连接如图一所示,采集器的电源线与220V的交流电源(市电)相插接;插接在采集器输出输入接口最右插孔中的模拟输入电缆的另一端插接在电感测微仪的输出孔内;插接在采集器输出输入接口最左插孔1、开机、时间设定及复位开启采集器的电源开关,蜂鸣器连响六声,同时12位显示窗均显示“8”字后,各位显示窗显示“一”号,在第二位显示窗右下角显示“²”,提示使用者输入当前的工作日期。

日期的输入格式为“XXXX –XX – XX ”。

此时,采集器键盘只能使用“0”–“9”十个数字键。

一个符合格式要求的时间信息显示在第二位至第十一位显示窗上。

完成时间设定后,按“确认”键,采集器进入工作状态。

各位显示窗均显示“一”号。

采集器开机后,无论处于何种工作状态需要复位时,按“复位”键即可,此时各位显示窗均显示“一”号。

2、测量仪器选定按“仪器”键,在第二位显示窗上依次循环显示“A”、“B”、“C”、“D”字符,各字符表示所用的测量仪器,其含义为:A—电感测微仪(可用于测量圆度、圆柱度、圆跳动、全跳动)B —电感测微仪及自准直仪(可用于测量直线度、平面度及轴/孔同轴度)3、仪器挡位按“挡位”键选定所用仪器的测量挡位。

按键后,在第三位显示窗上依次循环显示挡位序号(挡位数字越大,量程越小,精度越高)。

各类仪器的挡位与仪器量程(或分辨率)对应关系如下:A—电感仪挡位: 1 2 3 4 5 6量程:± 1000 ± 300 ± 100 ± 30 ± 10 ± 3 (μm)B —(同A)本采集器适合选用DGB—5B及DGS—6A两种电感测微仪。

操作时一按挡位键,传感器的模拟电压量立即转换成数字量并显示于9~12位显示窗上。

若此时未连接好模拟输入电缆,则显示窗显示某一固定的字数(如“525”)。

若此时发现仪器未选对,则可重新按“仪器”键重选仪器,并接着选定挡位。

4、截面数设定按“截面”键后,待最后选定无误后,即可按“确认”键对所选的截面数进行确认。

注意截面数最小应设定为“1”,不可设定为“0”。

根据测量项目,截面数的设定要求如下:圆度测量——截面数设定为01;圆柱度测量——截面数设定为实际测量截面数,可设定为03 ~99截面;5、测点数设定按“测点”键后,在未确认前,测点数可按删改键进行修改。

测点设定无误后,按“确认”键予以确认,一经确认,第8显示窗位的“²”消失。

注意测点数为每—截面的测点数,且测点数不可设定为“0”。

根据测量项目,测点数的设定要求如下:圆度和圆柱度测量——按实际测量点数设定,可设为024 ~999点;6、跨距的设定按“跨距”键后,其设置及删改的方法同测点数设定,设定好跨距后,按“确认”键予以确认。

跨距一经确认,则第6、7、8显示窗位隐去设定的跨距的值重新显示设定的测点数。

根据测量项目,跨距数的设定要求如下:圆度测量——跨距数可设定为任意三位数;圆柱度测量——按实际测量截面间距设定,此时是按等间距值输入;7、进入采集状态在进入采集状态前,如显示于9~12位显示窗上的数字不为“0”,则可先按“0”键,再按“确认”键后,9~12位显示窗上显示“0”。

按“采集”健,采集器进入数据采集状态。

此时显示窗显示的截面数及测点数处于起始位置,即待采集的第1截面的第1测点位置。

8、进行采数①.半自动采数按“采数”键进行采数。

每按“采数”键一次,蜂鸣器连响两声采集一个数据,测点数显示加1,待第1截面各测点采数完毕后,显示第2截面第1测点值。

在采数过程中若发现前面的某一测点采数有误,则可按“删改”键退至该点,重采自该点及以后各点的数据。

顺序采完全部数据后,蜂鸣器连响六声。

若数据采集正确无误,则按“确认”键对所采集的数据予以确认。

按确认键后,第6~12位显示窗的测点数及传感器的数显值均被隐去,6~12位全部显示“-”,且在第6显示窗右下角闪显“²”,此时采集器处于等待键入该组数据文件名的状态。

顺序采集完全部数据后,蜂鸣器连响六声。

若数据采集正确无误,则按“确认”键对所采集的数据予以确认。

按确认键后,第6~12位显示窗的测点数及传感器的数显值均被隐去,6~12位全部显示“-”,且在第6显示窗右下角闪显“²”,此时采集器处于等待键入该组数据文件名的状态。

9、键入数据文件名数据文件名共有7位,从第1位至第7位依次键入字母或数字,并显示在第6~12位显示窗上,在确认前可以按“删改”键对文件名的各位进行修改,最后按“确认”键予以确认。

确认后文件名被隐去,显示窗重新显示测点及传感器的当前示数。

为了便于从文件名识别测量项目和采集数据的管理,数据文件名在键入时作了如下规定。

文件名第1位用于区分测量项目,键入符号规定如下:键入“A”——圆度测量键入“B”——圆柱度测量键入“E”——同轴度测量文件名第2位用于区分各测量项目所采用的测量方法,键入符号规定如下:圆度——键入“1”为“半径法测量”圆柱度——键入“1”为“半径法测量”,键入“2”为“分离法测量”同轴度——键入“1”为“瞄靶法测量”,键入“2”为“截面中心法测量”文件名第3位用于区分被侧零件的表面特征或测头指向,键入符号规定如下:键入“1”——被测表面为“外表面”键入“2”——被测表面为“内表面”键入“3”——测量头指向右(用于端面圆跳动及端面全跳动)键入“4”——测量头指向左(用于端面圆跳动及端面全跳动)键入“5”——无需区分被测件表面特征或测头指向时文件名第4~7位的键入符号,由用户自行设定键入的符号或数字,如键入被测零件的编号等。

但对同轴度项目,采用截面中心法测量时,第4位键入前基准截面数,第5位键入被测要素截面数,第6位键入后基准截面数。

10、数据文件存卡(存入IC卡)在确认数据文件名后,按“存卡”键,将该数据文件中的测量数据、文件名及有关测量参数存入IC卡中,此时蜂鸣器连响四声,表示存卡完毕。

若按“存卡”键后,第1位显示窗闪显“E”,表示存卡有错,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例如欲存卡的数据文件名与IC卡中已有的数据文件名同名,则应重新键入文件名后再存卡。

11、查IC卡内所存的数据文件对IC卡内所存的数据文件,在采集器开机后可通过按“查卡”、“↓”两键进行查阅。

按“查卡”键,第1、2位显示窗所显示的是卡内所有数据文件占IC卡内存容量的百分数(IC 卡内存为1MB,占内存不足1% 时显示“0 0”;第3~5位显示窗显示卡内第1个文件的序号“0 0 1”;第6~12位显示第1个文件的文件名)。

再按“↓”键,则依次显示第2、第3……等各文件的序号及文件名,待显示出最后一个文件名后,再按“↓”,则蜂鸣器发出一声响声,显示窗不再变化。

若需重新查卡,则再按“查卡”,“↓”键即可。

若IC卡内没有存入任何数据文件,或采集器上来插IC卡,则按“查卡”键后,1~5位显示窗显示“0”,6~12位显示窗显示“一”。

12、数据文件传送将该次测量采集的数据在键入数据文件名之后,采用通讯的方式实时传送给计算机进行计算评定处理。

现场传送时可以不必存卡。

在实施数据文件传送时,计算机应已开机并调入相应的计算程序,运行至《传送测量数据》窗体,且选好串口1或串口2(须视用户的计算机通讯接口配置情况而定)等待采集器传送数据。

此时先点击计算机窗体上“传送”键,再按采集器上的“传送”键后, 蜂鸣器连响四声,采集器显示屏黑屏,计算机屏幕显示数据文件已接收,采集器显示回到发送前的状态;若按采集器上的“传送”键后,数据文件未传送过去,此时采集器第1位显示窗闪显“E”,表示传送出错,应检查出错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未接通数据通讯传送电缆,计算机通讯口号不对等)。

若第一次传送出错,可按上述方法再传送一次。

数据文件传送除可实时传送当次测量的数据文件外,还可传送IC卡中所存的某一文件,其方法是用查卡方式找出所要传送的文件序号及文件名,按前述传送方法操作即可。

13、清除IC卡内所存文件当IC卡中的数据文件需要清除时,采集器开机后,按“清卡”键,再按“确认”键,第1显示窗显示“一”亮度增加,表示此时正在清卡,待清卡结束后蜂鸣器响三声,第一显示位“一”亮度复原,IC卡中的全部数据文件被清除。

(四)、用形位误差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圆柱度(YZD_XP)数据处理说明)1、调用圆柱度系统:进入工作目录,双击“YZD_XP”图标,调用YZD_XP.EXE文件。

圆柱度主窗体包含两种测量方法, 即“半径法”和“分离法”。

“分离法”用于XW-250形位误差测量仪上分离导轨平行度误差测量圆柱素线直线度。

2、运行《传送测量数据》窗体,选好串口,点击计算机窗体上“传送”键,再按采集器上的“传送”键后, 蜂鸣器连响四声,采集器显示屏黑屏,计算机屏幕显示数据文件已接收,采集器显示回到发送前的状态。

数据传送结束后,屏幕上会自动弹出“传送文件信息接受显示”窗体,显示出传送数据文件的基本信息,使用者检查后认为正确,单击〖确定〗按钮,屏幕上又弹出“原始数据保存”窗体,这时系统是同时以“.DA T”和“.%”的扩展名进行测量数据文件的保存。

3、打开文件:系统默认的数据文件类型为“分析数据文件”。

用鼠标单击“数据文件类型”选择框中右边的箭头,弹出“分析数据文件”和“原始数据文件”项。

由使用者根据需要确定(单击)其中之一。

“文件夹”选择框中显示本系统的工作路径和系统名称。

如果在本系统中的工作路径下存有数据文件夹,则会在系统工作路径下面显示出来。

选购《数据采集器》的用户可以使用“原始数据文件”项。

4、参数设置:该窗体用于数据文件基本信息内容的输入、修改、补充和选择评定算法。

窗体中出现红色字符的显示框,仅用来指示有关信息,不许使用者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