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2)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3)实验四齿轮效率实验 (6)实验五减速器拆装 (9)实验报告一 (10)实验报告二 (11)实验报告三 (12)实验报告四 (14)实验报告五 (15)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或模型的构造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1. 机械实物及机械模型。

2.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尺。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1. 原理机构运动的性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画机构运动简图时,应以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实际尺寸定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用尽可能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中各构件。

这种用比例尺绘出的机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若不按比例尺绘出,则称为机构示意图。

2. 测绘方法⑴缓慢驱动被测机构,仔细观察各构件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机构构件的数目。

⑵根据相连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⑶在草稿纸上绘出机构示意图。

用1,2,3…依次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在原动件上标出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

⑷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⑸选长度比例尺图示长度实际长度=μ (m/mm )。

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

2.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 齿轮范成仪,剪刀,绘图纸齿轮范成仪基本参数:25.0120mm 20**a ==︒==c h m ,,,α,被加工齿轮齿数z =10。

2. 同学自备: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第4章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与分析4.1 概述提高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

机械及其零部件的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涉及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精确度、承载能力、可靠性、安全性、人机工程、节能环保等,项目和内容十分广泛,其基本内容包括机械传动的效率、振动、噪声等,这些测试项目常常作为评定机械产品性能的基本质量指标。

因此,掌握机械性能和工作能力的测试方法,对于研究、改进和创新机械以及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机械设计展示开放实验4.2.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各种机械零部件、各种传动装置的结构组成形式以及润滑与密封、零件的失效形式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4.2.2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示教板,由18个陈列柜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机械设计示教板4.2.3 实验内容(1)螺纹联接1:螺纹的类型、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各种螺纹联接件;(2)螺纹联接2:螺纹联接的防松、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螺纹联接的装拆;(3)键、销和花键联接;(4)铆、焊、粘和过盈联接;(5)带传动1:V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及带传动的张紧装置;(6)带传动2:平带的材料与接头形式、V带的结构与型号、其它带传动、各种带轮的结构;(7)链传动:滚子链的结构与接头形式、齿形链、无级变速链、起重链、链传动的布置与张紧;(8)齿轮和蜗杆传动:齿轮的结构、蜗杆的类型、蜗轮的结构;(9)滑动轴承:轴瓦与衬的材料、滑动轴承的结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10)滚动轴承1:滚动轴承的结构、常用类型与代号、尺寸系列、滚动轴承的装拆;(11)滚动轴承2:内圈和外圈的固定方法、轴承的预紧与调整、密封、轴承座的形式;(12)联轴器:刚性固定式、刚性可移式、弹性联轴器、安全联轴器;(13)离合器:牙嵌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离心式离合器、超越离合器;(14)轴1:轴的承载类型、轴的结构类型、轴的结构设计;(15)轴2:轴上零件的定位;(16)弹簧: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组合弹簧以及弹簧的应用;(17)润滑与密封:润滑装置、密封件、润滑剂;(18)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残余变形、断裂、磨损、胶合、点蚀、腐蚀。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实验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从实际机构中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2、巩固机构结构分析原理及自由度计算方法;3、加深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及验证曲柄存在条件。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测绘用四种机构实物模型;2、测量用尺、分规、铅笔及草稿纸。

三、实验原理1、机构运动简图的常用符号如图1至图4所示(详见《机械制图》GB4460—84“机构运动简图符号”)。

(1)转动副,如图1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b)构件1为机架时图1 转动副(2)移动副,如图2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b)构件1为机架时图2 移动副(3)高副,如图3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b)构件1为机架时图3 高副(4)构件图例,如图4所示(a)具有两个运动副元素时(b)具有三个运动副元素时(c)具有四个运动副元素时图4 构件图例2、实验原理机构各部分的运动,是由其原动件的运动规律、该机构中各运动副的类型(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和机构的运动尺寸来决定的,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等无关。

所以,只要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按一定的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就可以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和简单的线条把机构的运动简图作出来。

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中各构件的尺寸、运动副的类型和相对位置以及机构组成形式应与原机构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构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以便根据该图对机构进行运动及动力分析。

所谓机构运动简图就是从运动的观点出发,用规定的符号和简单的线条按一定的尺寸比例来表示实际机构的组成及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

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及步骤 (1)分析机构的实际构造和运动情况任选原动件并缓慢转动,根据各构件之间有无相对运动,分清机构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按照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仔细观察各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性质,从而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山东大学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学院学生用)

山东大学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学院学生用)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国家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编学生实验守则1.必须按指定的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迟到10分钟以上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并完成预习作业。

未完成预习作业和回答教师提问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

3.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实验者,经指导教师同意方可补做。

4.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如实记录数据,不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5.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

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不准将实验室内的物品带出室外。

6.实验中要切实注意安全,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实验。

7.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得高声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纸屑杂物,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整齐清洁。

8.实验完毕后,仪器物品应恢复原位,整理场地,关闭电源。

经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及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私自拆卸仪器设备并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肇事者应写出书面检查,并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赔偿和处罚。

10.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室结束实验后1周内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 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测绘一、概述我们在对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常常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和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等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构件尺寸,这种表明机构各构件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简明地表达一部机器的传动原理,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分析和交流的工具,工科学生应当加强机构运动简图测绘的训练。

二、实验目的1.了解所研究机构的实际应用及运动变换功能;2.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3.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最新)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最新)
只在1#校正面加试重,开车,转速稳定后松开支撑锁紧柄。
①“左、静、右”钮置“左”,记录μA表值,若指针指过满度,置合适的衰减档,记录灯下刻度,得1测点振动量S11。
②“左、静、右”钮置“右”,重复①的操作,得2测点振动量S21。
1#面加试重完毕关闭闪光灯,锁紧支撑,停车取下试重。
7、2#校正面加试重,测量两支撑振动量S12,S22。
电测部分的解算电路,又称面的分解电路,它的作用是保证每次μA表的示值及闪光灯下定出的角度。每次只反映某一个校正面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并不包含另一个校正面不平衡量的影响。校正面的选择,即面的分离电路控制,由“左、静、右”旋钮切换。
另外,μA表的示值是“格数”,是不平衡的相对值。因为理论上可以证明软支撑动平衡机不平衡与支撑振动量之间成正比,且相位相反。因此,μA表的示值也是振动量的相对值,根据振动量的相对值(幅值)和闪光灯下的角度(相位),就可以确定出转子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确定转子平衡量大小和位置的方法有:试凑法,几何作图法和计算法。本实验用影响系数法进行转子动平衡,提倡用计算机程序化计算。
图1DS—30型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
五、实验步骤
实验的主要过程是:测量试验转子支撑处的初始振动幅值及相位;对左、右校正面加试重,并分别测量支撑振动幅值及相位。
1、接通电测箱电源,指示灯亮,仪器预热20分钟。
东北电力大学自编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附实验报告表)
赵成军编写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
实验守则
1、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目的、要求、步骤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验前必须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否则,不允许参加本次试验,不计成绩。

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

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苏志部张雯娟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教研室2011年实验一动静态螺栓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螺栓的静态载荷与变形的测量分析方法。

(2)掌握动态螺栓的静态载荷与变形的测量分析方法。

(3)掌握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受力和应变的测试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需配置LDJ-B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台,LDJ-B静动态测量仪一台,计算机及专用软件等实验设备及仪器。

图1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螺栓联接实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联接部分包括M16空心螺栓、大螺母、垫片组成。

空心螺栓贴有测拉力和扭矩的两组应变片,分别测量螺栓在拧紧时,所受预拉力和扭矩。

空心螺栓的内孔中装有M8螺栓,拧紧或松开其上的手柄杆,即可改变空心螺栓的实际受载截面积,以达到改变联接件刚度的目的。

被联件部分由上板、下板和圆环组成,圆环上贴有应变片,测量被联接件受力的大小,中部有锥形孔,插入或拨出锥塞即可改变圆环的受力,以改变被联接件系统的刚度。

实验台采用双顶杆四导杆加载装置,加载平稳,避免过大偏载的产生,测试结果稳定可靠。

加载部分由蜗杆、蜗轮、挺杆和弹簧组成,挺杆上贴有应变片,用以测量所加工作载荷的大小,蜗杆一端有一皮带轮与电机相联,另一端装有手轮,启动电机或转动手轮使挺杆上升或下降,以达到加载、卸载(改变工作载荷)的目的。

1. 力与变形协调关系在螺栓联接中,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结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

根据螺栓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3所示。

当螺栓受轴向工作载荷F 作用时,其拉力由预紧力P Q 增加到总拉力Q 。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P Q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P Q '。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1λ∆,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2λ∆,即λλλ∆=∆=∆21,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

因此图3又称变形协调图。

图3 螺栓联接变形协调图力与变形之比λQ称为刚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机械设计第一节机械设计结构展示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2.了解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组成结构及失效形式;3.了解常用的润滑剂及密封装置;4.了解常用紧固联接件的类型;5.通过对机械零部件及机械结构及装配的展示与分析,增加对其直观认识。

二、实验设备机构模型;典型机械零件实物;若干不同类型的机器。

三、实验内容、步骤在实验室要认识的典型机械零件主要有螺纹联接件、齿轮、轴、轴承、弹簧,具体内容如下:1.各种类型的螺纹联接实物,各种类型的螺栓、螺母及垫圈实物,螺纹联接的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实物,各种类型的键、销失效实物,各种类型的焊接、铆接实物;2.各种类型及各种材质的齿轮、齿轮加工刀具、蜗轮蜗杆、带、带轮、链条、链轮、螺旋传动的零部件实物,失效零件实物;3.各种类型的轴、轴承实物,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实物,轴瓦和轴承衬实物,轴承、轴、轴瓦失效实物;4.各种类型的弹簧和弹簧失效实物,各种联轴器、离合器实物模型。

四、注意事项注意保护零件陈列柜中的零件。

五、实验作业1.请回答在实验室所见到的零部件如螺栓、键、销、弹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各有哪些类型?2.请举出螺栓、键、齿轮、滚动轴承的一种使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失效形式。

六、问题思考1.传动带按截面形式分哪几种?带传动有哪几种失效形式?2.传动链有哪几种?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3.齿轮传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齿轮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几种?4.蜗杆传动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5.轴按承载情况分为哪几种?轴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6.联轴器与离合器各分为哪几类?各满足哪些基本要求?7.弹簧的主要类型和功用是什么?8.可拆卸联接和不可拆卸联接的主要类型有哪些?9.零件和构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二节螺栓联接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情况。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前言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机械设计实验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按照《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带传动效率实验、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3项实验。

实验一 带传动效率实验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一、实验目的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以及它们与带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

测定传动效率和滑动率与所传递的载荷和转速之间的关系,绘制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和滑动曲线。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带传动原理是张紧在至少两轮上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与动力。

带传动的效率,当主动轮与从动轮直径相等,即传动比i=1时,可按下式求得1122n T n T ==主动轮的功率从动轮的功率η式中:T 1 ——输入力矩,N·m ;T 2 ——输出力矩,N·m ;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出转速,r/min 。

由于带的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使带的两边弹性形变不等引起带与轮面的微量相对滑动称为弹性滑动。

带传动在工作中的滑动程度用滑动系数ε表示,它是随负载的大小而变化的。

可按下式求得121n n n -=ε 式中: n 1 ——输入转速,r/min ; n 2 ——输入转速,r/min 。

滑动曲线就是表示带在不同负载时滑动的程度的曲线,可分别以主动轮转速和负荷档位为横坐标,以滑动系数ε为纵坐标来绘制。

三、实验条件1.柜式带传动效率测试分析实验台。

2.笔、草稿纸(此项自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加初拉力(调整张紧螺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实验掌握带传动的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DCS—Ⅱ型带传动实验台)
1.从动直流电机6.牵引绳11.固定支座
2.从动带轮7.滑轮12.底座
3.传动带8.砝码13.拉力传感器
4.主动带轮9.拉簧
5.主动直流电机10.浮动支座
图1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原理
(1)试验齿轮模数m=2
(2)齿数Z4=Z3=Z2=Z1=38
(3)速比I=1
(4)直流电机额定功率
(5)下流电机转速 ~1100r/Mimin
(6)最大封闭扭矩TB=15NM
(7)最大封闭功率PB=1.5KW
3.效率计算
(1)封闭功率流方向的确定
由图1(b)可知,试验台空载时,悬臂齿轮箱的杠杆通常处于水平位置,当加上一定载荷之后(通常加载砝码是0.5kg以上),悬臂齿轮箱会产生一定角度的翻转,这时扭力轴将有一力矩T9作用于齿轮9(其方向为顺时针),万向节轴也有一力矩T9ˊ作用于齿轮9ˊ(其方向也为顺时针,如忽略磨擦T9=T9ˊ)。当电机顺时针方向以角速度W转动时,T9与ω的方向相同,T9ˊ与ω方向相反,故这时齿轮9为主动轮、齿轮9ˊ为从动轮,同理轮5ˊ为主动轮、齿轮5为从动轮。封闭功率流方向如图1(a)所示,其大小为: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17
实验一 减速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各部分的结构,并分析其结构工艺性。
2.了解减速箱各部分的装配关系和比例关系。
3.熟悉减速器的拆装和调整过程
二、实验所用的工具、设备、仪器(每试验小组)
1.二级减速器一台
2.游标卡尺一把3、活搬手二把4、套筒扳手一套5、钢板尺一把
图1齿轮实验台结构简图
1.机械结构
(1)由定轴齿轮副、悬挂齿轮箱、扭力轴、双万向联轴器等组成一封闭机械系统。
(2)采用外壳悬挂结构,通过浮动联轴器和齿轮轴相联,与电机悬臂相连的转矩传感器把电机转矩信号送入实验台电测箱,在数码显示器上直接读出,电机转速由测速传感器械测出,同时送往电测箱中显示。
2.参数
4.每人编写实验性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选择端盖形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
(4)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紧固,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1.观察了解齿轮的结构型式、特点。
2.观察齿轮传动的类型,了解其传动性能。
3.观察齿轮的传动过程,了解其常见失效形式。
4.对齿轮的一些特征参数进行检测、计算分别填入表5-1、表5-2。
5.检查、调整齿侧间隙
齿侧间隙的检查:把铅丝压入相互啮合的两齿间,然后测量铅丝变形后的厚度,即为齿侧间隙的大小。
6.测量齿面的接触斑点,并计算接触面积百分比
该功率流的大小决定于加载力矩和扭力轴的转速,而不是决定于电机。电机提供的功率仅为封闭传动中损耗功率,即

试验机编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结果
1.主要零件尺寸表:
名称
尺 寸
齿轮
齿数:
齿形:
计算模数:

与轴承配合处直径:
与齿轮配合处直径:
轴承
型号:
内径:
轴承盖
宽度:
外径:
内径:
2.绘制所组装的传动图。
3.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实验成绩
d1=
d2=
d3=
d4=
齿 宽 (mm)
B1=
B2=
B3=
B4=
三、思考题
1.齿轮安装时为什么要远离输入或输出端?
2.齿轮润滑油的粘度应如何选择?齿轮的润滑方式如何选择?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四 带传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测试带传动参数的方法。
2.观察带的初拉力对带传动工作
b、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并分析回答后面思考题内容。
c、测量实验内容所要求的尺寸。
d、卸下轴承盖,将轴和轴上零件一起从箱内取出,按合理顺序拆卸轴上零件。
2.装配
按原样将减速器装配好,装配时按先内部后外部的合理顺序进行,装配轴套和滚动轴承时,应注意方向,注意滚动轴承的合理装拆方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合上箱盖,注意退回启盖螺钉,并在装配上、下箱盖之间螺栓前应先安装好定位销,最后拧紧各个螺栓。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功率流式齿轮试验台的基本原理特点。
2.了解齿轮传动效率的测试方法。
3.通过实验掌握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曲线。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CLS—Ⅱ型齿轮试验台)
1、悬挂电机2、转矩传感器3、浮动联轴器
4、转速传感器5、定轴齿轮副6、刚性联轴器
7、悬挂齿轮箱8、砝码9、悬挂齿轮副
10、万向联轴器11、脉冲发生器
(5)轴承座和六种轴承压盖。
(6)一个箱体。
(8)卡尺、钢板尺等(用户自备)。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传动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位学生自选或由教师指定一或几种齿轮传动组合方案,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紧固、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传动图。
数据
中心距
af
机座凸缘壁厚
b1
as
箱盖上筋板厚度
m1
中心高
H
箱座下筋板厚度
m
箱盖上凸台厚度
h
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壁间距
Δ1
箱座下凸台厚度
h1
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间距
Δ
机盖凸缘壁厚
b
齿轮端面与箱内壁距离
Δ2
箱盖壁厚
δ1
箱座壁厚
δ2
地脚螺钉数目

轴承旁联接螺栓距离
S
三、简述下列问题:
1.减速器传动示意图。
2.试述你所拆装的减速器中轴承的轴向是如何固定的?
(3)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信号。
(4)原动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2.操作部分
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机台正面的面板
图2面板布置图
在机台背面备的微机RS232接口、主动轮转矩及被动轮转矩调零旋钮等,其布置情况如下图
五、注意事项
1.切勿盲目拆装,拆卸前要仔细观察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考虑好拆装顺序,拆下的零、部件要统一放在盘中,以免丢失和损坏。
2.爱护工具、仪器及设备,小心仔细拆装避免损坏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姓名:
试验机编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二、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单位mm
名称
符号
数据
名称
符号
4.结束实验
先将电机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关断”状态,并按“清零”键,显示指示灯全部熄灭,再关闭电源。
5.计算方法
滑动率的计算:
效率的计算:由发电机的输入功率P2与电动机输出功率P1可求出带传动的功率η。
电动机输出功率:
发电机的输入功率:
带传动效率:
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姓名:
试验机编号:班级: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贺俊林冯晚平编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用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机械原理与零件实验室
2008年
目 录
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2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6
实验三、齿轮结构设计实验…………………………………9
实验四、带传动实验………………………………………12
3.分析中间轴上各零件是如何实现轴向及周向固定的?
4.你所拆装的减速器中齿轮和轴承是采用哪种润滑方式?说明原因。
5.你所拆装的减速器中,轴承采用那种密封形式?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二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属零件的用途,结构安装位置的要求。
3.测量减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下凸缘及箱盖上凸缘的厚度、筋板厚度、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的距离、大齿轮顶圆与箱体底壁之间的距离等。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型式,轴承内侧的挡油环、封油环的作用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1)五种齿轮副: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螺旋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
(2)两种轴承:五个单列向心轴承、二个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3)密封元件:毛毡圈、橡胶油封、迷宫式油封、回油螺纹式密封等。
(4)五根传动轴多种轴套和调整垫。
接触斑点的检查:在主动轮齿面上涂料,当主动轮转动2-3周后,观察从动齿面的着色情况,测量齿面的接触斑点,填入表5-1。
齿轮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姓名:
试验机编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二、测量数据记录及记录
表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