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培养方案(传播学专业)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2013年继续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55200。

拟招收25人(校本部),不接收推荐免试生。

一、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开设在我校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后于1958年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含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1988年在新闻系基础上组建新闻学院。

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系)始终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

2009年,教育部发布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蝉联全国第一名。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单位,拥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授予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机构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

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主要为媒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反映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学位获得方式等方面。

在培养方面,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尤其强调实践,由校内教师和新闻传播实际工作单位的专家组建复合型导师团队;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推出应用型主干课程体系和新闻实务、广播电视与视觉传播实务、广告与传媒经济实务、公共传播实务等课程,采取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体验与设计教学等方法。

传播学专业 培养方案

传播学专业 培养方案

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
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科发展等。

首先,课程设置是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播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传播原理、广告与公关、新闻写作与采编、媒体经济学、传媒法律与伦理、市场调研与营销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掌握媒体与传播行业的相关知识。

其次,实践教学也是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播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其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和机会。

综合能力培养也是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之一。

综合能力培养包括专业素养、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批判思维与创新创意能力等。

通过各个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学生可以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最后,学科发展也是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应重视的方面。

随着传媒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综上所述,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具备丰富传播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为传媒与传播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修订)(2013-2014学年校政字1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校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以下简称“推免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提高推免生整体质量为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和素质拓展情况的全面考察,择优推荐。

第三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我校优秀毕业生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也推荐符合接收条件的学生至其他高校、科研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

第四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学校成立推免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校团委和纪委办公室负责人为委员。

日常工作由教务处归口负责。

第六条学院(系)成立学院(系)推免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本科教学工作负责人、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分党委(或党总支)负责人、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和教务秘书等,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负责人任组长。

第三章推免条件第七条推荐对象仅限于我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第八条申请推免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品行端正,在校期间无任何处分记录。

第九条申请推免的学生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够胜任学业,因病休学的学生康复返校之前不能申请推免。

第十条以在校1-6学期的全校共同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为标准,申请推免的学生成绩要求为:(一)一般类别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3.4;属于教育部规定的部分国家扶持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基地班、学校批准设立的教学改革实验班以及向校外推荐等可适当放宽学习成绩要求;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或取得重大成绩者,由本专业3名教授特别推荐,经学院(系)推免工作小组同意,可以适当放宽学习成绩要求;(二)艺术特长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3.2;(三)体育特长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5;获得个人单项全国冠军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四)在校应征入伍退役复学的学生(以下简称“退役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8;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及以上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学生,可适当放宽至2.5;(五)申请团中央、教育部研究生支教团计划的学生(以下简称“支教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8;自愿赴西藏、新疆支教的学生,可适当放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2
2
国际经济法[LW101614]
3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LW101619]
3
3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计划表(3)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春
信息图表编辑[JN101709]
2
2
杂志编辑[JN101704]
2
2
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JN101713]
2
2
注:⑧ 专业选修课共需选修 16 学分,其中新闻学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8 学分,法学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8 学分。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计划表(4)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春
公司法[LW101783]
2
2
环境法[LW101618]
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 5000 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 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2 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实践教育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3.专业实习 4 学分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 期分别为 19 周,包括课堂教学 17 周,考试 2 周。国际小学期 4 周。

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申请、考核程序及要求

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申请、考核程序及要求

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申请、考核程序及要求1.申请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含已参加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推免生选拔工作坊的学生),须完成“双系统报名”,方视为有效申请,具体要求如下:(1)7月22日至9月25日,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外校推免生网上报名系统”,提交个人详细报名信息,网址:。

(2)9月28日至10月5日,登录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填报我校志愿,网址:/。

本校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须于9月28日至10月5日期间,登录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填报志愿,网址:/。

2.人大新闻学院将对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申请者进行审核、筛选,确定本校推免生及外校推免生复试名单,确定推免生报到、笔试、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等相关复试安排,复试名单与复试安排将于10月8日在新闻学院网站公布。

研究生院在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内给进入复试的推免生发送复试通知,推免生须于10月10日24点前确认接受复试通知,否则复试无效。

3.研究生院开通推免生网上支付复试费系统,进入复试名单的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于10月9日至11日缴纳复试费、下载复试通知。

4.新闻学院推免生复试时间拟于10月12-13日,具体安排详见10月8日人大新闻学院网站公布的复试安排,复试内容包括:(1)人大新闻学院推免专业课笔试,满分100分;(2)综合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外语听力和口试、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00分;(3)跨一级学科申请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须在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满分100分。

5.推免生复试报到时须提交以下材料:(1)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每学期按期注册的学生证(如新学期尚未注册,需提供有学院盖章的“在读证明”);(2)本科前三学年成绩单,加盖本科学校教务处公章;(3)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或其他相应级别外语类考试成绩证明原件及复印件;(4)发表的论文或文章原件及复印件;(5)对于外校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还须审核《申请免试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中信息内容是否真实完整。

2013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3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2
⑨ 摄影 摄影造型技巧[JN101712]
2
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JN101713]
2
方向 新闻摄影理论[JN101714]
2
2 2 2 2
注:⑧ 该门课程含 1 学分的跨媒体实验工作坊学习,学生可自主安排于第二学年的春季学期或第三学年的秋季学期进行学习;
⑨ 新闻学专业设两个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包,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本方向课程包中选修的课程不得少于 6 学分。
3
新闻学专业培养计划表(2)
课程设置 与
培养环节
学习内容[课程编码]

各学期学分配置
学习 学分





要求 设置
秋 春 秋 春 秋 春 秋春
新闻与传播导引[JN101522]
11
新闻实务基础[JN101523]
2
2
中国新闻传播史[JN101501]
2
2
外国新闻传播史[JN101502]
2
2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JN101504]
新闻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3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汇编
目录
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1 新闻学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学习要求……………………………………………6 新闻学专业副修第二专业学习要求…………………………………………………8 广播电视专业培养方案………………………………………………………………9 广播电视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学习要求……………………………………… 14 广播电视专业副修第二专业学习要求…………………………………………… 16 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 17 广告学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学习要求………………………………………… 22 广告学专业副修第二专业学习要求……………………………………………… 24 传播学专业培养方案……………………………………………………………… 25 传播学专业副修第二学士学位学习要求………………………………………… 30 传播学专业副修第二专业学习要求……………………………………………… 32 新闻学院留学生培养方案………………………………………………………… 33 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培养方案…………………………………………………… 39 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培养方案……………………………………………… 45

人大新闻学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参考书

人大新闻学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参考书

人民大学考研资料、辅导课程 可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
1、专业课综合笔试、外语笔试(应试语种) 笔试内容:考核考生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当前专业领域 内的难点、热点问题。 笔试办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专业课考试时间为 2 小时,满分 100 分,60 分为及格。外语笔试 时间 1 小时,满分 50 分,30 分为及格。 2、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含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 由不少于五名以上的导师组成复试专家小组,准备多套题目。满分 150 分,90 分为及格。 测试内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以及外语听力与口语一起进 行。原则上是为了更全面了解考生情况,包括考察其综合分析表达能力、了解其对专业课以外的其他 知识技能的掌握,考察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还包括对考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对特长、兴趣爱好的 了解和其他情况的了解等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内容:外语听力、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专业外语 的掌握水平。满分 50 分,30 分为及格。 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 60 分以上,外语笔试 30 分以上,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 30 分以上,专业课和 综合素质面试成绩 90 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在 60 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 的,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与复试成绩的权重分别为 60%和 40%。 (人大考研资料、考研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2014 年人大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史论
一、名词解释 5 题,共 40 分。 1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 华盛顿邮报 3 新闻与宣传 4 刻板印象 5 付费墙
育明 考研考博
人民大学考研资料、辅导课程 可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
二、简答 3 道,共 60 分。 1、1986——1991 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新闻真实的有限性 3、波兹曼媒介生态论的内容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三、论述两道题,共 50 分。 1、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2、文化贸易保护主义要加强 ZF 干预的的理论依据 新闻实务 一、(50 分)根据一段材料:1、为一家全国性报纸写 600 字消息(30 分);2、为消息拟一标题 (10 分);3、为该报纸的官方微博写一条评述(10 分)。 (材料出自新京报 12 月 2 日的报道《中华环保联合会告中石油非法排污 索赔 6075 万》。试卷上 删掉了小标题) 近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北京二中院提交诉状,就中石油在吉林松原市的采气厂非法排污行为, 提起暂定 6075 万元赔偿的民事起诉。如受理,这将成为北京地区首例环境公益诉讼。 二中院一小时内接受诉状 昨日下午 2 时,北京二中院,中华环保联合会及其律师向立案庭法官提交了一纸民事诉讼状,诉 状被告之一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周吉平,另一被告是中石油吉林油 田分公司。 立案庭法官未提出过多异议,只询问了联合会方面此前是否做过类似的诉讼案件。联合会方面当 即从电脑中调出此前成功的公益诉讼案例判书等作为参考材料提交。一个小时之内,北京二中院便正 式接受了诉讼材料。 “过程比较顺利,北京市的法院在受理案件方面的程序、态度都是不错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督 察诉讼部部长马勇说,此前,在其他地方提交公益诉讼材料时,他们曾经历过即使没有程序问题,也 在立案庭便被直接拒绝的情况。 吉林油田免去涉事采气厂厂长职务 根据诉状,今年 10 月,联合会接到举报,反映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松原采气厂将大量未经处理 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渗坑的违法行为。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石油类物质,导致目前该渗坑表层被厚 厚的油层覆盖,大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气味,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附近的林木、养殖场均受 到危害。 除停止排污之外,原告在诉讼中还请求被告中石油赔偿暂定为 6075 万元的费用,费用通过法院和 原告监管的专项生态恢复基金专用于当地的环境修复。 法院是否正式立案,何时裁定是否受理目前未知。

传播学培养方案

传播学培养方案

传播学培养方案传播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沟通以及媒体的运作方式等方面。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传播学人才,一个完善的传播学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传播学培养方案的内容、形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传播学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当全面。

传播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传播理论、媒体运作、传媒经济学、传播道德等方面。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当全面覆盖这些内容,并且设置有相应的课程。

对于传播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培训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传播的本质和机制。

而对于媒体运作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传播学培养方案的形式应当多样。

传播学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培养方案中应当包含一定的实践环节。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媒体的运作、进行实地考察、参加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学生也应当被鼓励参与研究项目,从而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此外,课程设计上也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提高培养效果。

第三,传播学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应当明确。

在传播学培养方案中,应该列明培养目标,并为每个目标设定相应的培养要求。

例如,对于学术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媒体运作的各个环节,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通过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传播学培养方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等。

此外,还应当开设一些针对性的课程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进一步地,传播学培养方案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培养方案(传播学专业)
一、人大新闻学院推免适用学科专业
传播学(学科门类:文学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二、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职业道德。

2.掌握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操作知识,尤其是传播学的基本文献和传播实务知识,熟练运用新媒体,能够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传播实务工作。

3.承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新闻与各类社交媒体、广告、公共关系、编辑出版等部门的实际操作工作。

三、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传播理论研究、传播实务研究(含广告、出版、公关)、新媒体研究
四、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五、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公共课不少于6学分,方法课不少于4学分,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1学分。

六、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社会实践
本专业研究生在第3学期需到各类媒体机构、公关和广告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实习,并取得相关单位提供的实习合格证明。

七、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

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原则上,理论研究方向以学术型论文为主,应用研究方向以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为主。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

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

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公共课(6学分)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PUM505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PUP5041学期
(Introduc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PUP5051学期
(Marxism and method social sciences)
(2)第一外国语
语言基础3学分PUF5002学期
(Foreign Language)
2、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方法课(4学分)
量化传播研究方法2学分COM5021学期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Media Studies)
(本课程讲授传播研究里量化方法的内在逻辑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应用量化研究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研究能力,提高研究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系统性。

)
质化传播研究方法2学分COM5032学期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Media Studies)
(本课程讲授传播研究里质化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和方法类型,介绍质化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评估、分析、呈现和对研究成果的检验,发展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

)
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2学分COM5042学期
(Media Research Design and Thesis Writing)
(本课程着重对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侧重锻炼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创新,并熟悉掌握国际化的研究设计。

)媒介市场分析2学分MED5012学期
(Analysis of Media Market)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媒介市场的基本性质、特征,掌握分析媒介市场的常用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式。

)
3、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学科基础课(6学分)
传播理论研究3学分COM5011学期
(Communication Theories)
(本课程以专题研究形式梳理各主要领域的发展脉络,结合媒体与时代变化,提示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前沿课题,帮助学生形成学术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思路,培养基本的研究能力。

)
新闻传播史研究3学分JOU5011学期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以专题课的形式,深化研究新闻传播史的重点领域及热点问题,并以史的视角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培养同学们在研究及实践工作中树立史的分析视角和方法。

)
新闻理论研究3学分JOU5021学期
(Journalism Theories)
(本课程探讨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和当前新闻实际工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提升学生对新闻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4、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公关理论与实务3学分COM5052学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本课程旨在探讨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前沿课题,包括对公关理论难点、传播策略及代表性公关类型的专题研究。

)
广告理论与实务3学分COM5061学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dvertising)
(本课程以整合营销传播和策略性传播为理论框架,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用广告公关新闻与促销打造品牌的规律。

)
出版理论与实务3学分COM5072学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shing)
(本课程全面展现、传授、研讨大出版的理论与实务,内容主要有编、产、销、管理、标准、版权业务、对外贸易和中外出版比较。

)
视觉传播研究3学分COM5081学期
(Advanced Visual Communication)
(本课程研究视觉传播原理与实务、不同表现形式与技术技法等,探讨影像在各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特点、得失与前景。

)
网络传播研究3学分COM5092学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本课程以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的各种传播形态以及传播环境、传播要素与规律、社会影响等。

)
传媒经济研究3学分MED5021学期
(Media Economics)
(本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传媒业经济行为的运作规律,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认识及有关问题的研究能力。

)
5、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公共外交2学分COM5101学期
(Public Diplomacy)
(本课程阐述公共外交的核心理念、各行为主体扮演的角色和可利用的公共外交资源和工具,以及主要国家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

)
媒介文化研究2学分COM5111学期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本课程以文化研究为基本框架,通过经典文献阅读、理论方法讲授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在社会文化结构与发展的视野内考察错综复杂的媒介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和理性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文本分析、受众分析等研究媒介文化现象的基本方法。

)
政治传播研究2学分COM5122学期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tudy)
(本课程介绍政治传播的基本原理、规律与研究方法,讨论政治符号、新闻报道、公众意见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学习政治营销、政治危机、国际政治传播中的理论与实践。

)
新闻传播前沿讲座(指定选修)2学分JOU5082学期
(Serial Lectures on Media Reform&Development)
(本课程邀请新闻传媒界及校外新闻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学者,结合业界最新实践,介绍精彩各异的理念观点。

)注:选修课由学生在本院所开设的选修课或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任选。

6、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社会实践(1学分)
社会实践1学分3学期
(Social Practices)
7、人大新闻学院推免生先修课
新闻理论
(Theory of Journalism)
中国新闻传播史
(History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