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条约的历史意义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试卷(含解析)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试卷(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指南针。

(2)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材料二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其作者是谁?(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书有什么地位?(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历史趣谈尼布楚条约的意义是什么 影响怎样

历史趣谈尼布楚条约的意义是什么 影响怎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是什么影响怎样
导语: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清政府在这个条约中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了俄国,确定了中国与沙
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清政府在这个条约中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了俄国,确定了中国与沙俄的边界,从此之后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共处,这个条约无论是对沙俄还是对清政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介绍一下尼布楚条约的意义。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一:尼不楚条约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割让给沙俄,沙俄承认清政府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权,从此之后在中俄双方遵照尼布楚条约界定了自己的国界,中俄从此之后恢复了和平,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见双方都没有再发生任何的大的争议,保持了和平相处的睦邻友好。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不仅仅规定了领土边界问题,还确定了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处理纠纷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一规定使得在这之后获得了处理边境问题的法律依据,使得双方争议大大的减少,维持了边境提取的和平和稳定,无论是对清政府还是对沙俄来说尼布楚条约都是一个可以参照的法律文件。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三:尼不楚条约规定了双方在边境地区开设贸易区,这对于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互通有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边境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可以说尼布楚条约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四: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与沙俄维持了
生活常识分享。

【最新文档】历史学考研尼布楚条约有哪些复习要点-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文档】历史学考研尼布楚条约有哪些复习要点-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史学考研尼布楚条约有哪些复习要点考研复习要有重点有规划才能事半功倍,面对历史学的考研时,我们要把尼布楚条约的复习要点掌握好。

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历史学考研尼布楚条约复习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历史学考研复习尼布楚条约的要点名词解释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一份边界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主要内容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朝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给俄国。

主要考点在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尼布楚条约”多以选择题、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其主要考点有:(1)为什么《尼布楚条约》是一项平等条约;(2)《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意义;(2)《尼布楚条约》与中俄近代其他条约的区别;试题范例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平等划定边界的条约是()A瑗珲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C尼布楚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正确答案:C中俄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各位考生要认真掌握其主要考点,更多历史学考研资料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考研频道。

历史学考研名词解释答题技巧1.答题公式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作用、意义、影响。

2.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特点是:总、分、总。

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分述与内容对应,结尾与作用、意义、影响对应。

例如:A.推恩令(07年):"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的战略失误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的战略失误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的战略失误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共六款,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今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和流入黑龙江的河川,全属中国;以北一带土地及河流,全属俄国,乌第河流域划为待议地区,留待以后再议。

(参见附图)从小学以至于中学、大学,历史教科书上都认为,这个条约是经过平等谈判,并在中国政府作了让步的基础上取得的,因此是个平等条约。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并认为该条约最多也就是让出了原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方给俄国。

实际上仅仅是这一点领土的问题吗?收复领土联盟认为,此条约对于我国是失大于得,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割让领土的边界条约!它开创了有清以来丧土失地的先河,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国家战略、地缘态势和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危害!是中国重大的战略失误!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和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一、该条约使俄国合法地获得了侵略基地和广大领土,并为中国的东北和蒙古进一步被渗透和侵略埋下了祸根。

俄国一小撮流匪不远万里前来侵略中国东北边境,中国清朝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竟然长时间内无法将其全歼或驱逐,在雅克萨之战大获全胜后又屈辱地签订和约,以土地换和平,把原属中国的土地让予敌国!它使俄国侵略者获得了合法的侵略基地,并获取了巨大的通商权利,使其牢牢地站稳了脚跟!为后来中国清朝衰弱后的割地赔款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二、中国丧土失地,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原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地方,也不仅仅是贝加尔湖地区,而是整个西伯利亚和北冰洋及太平洋沿岸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和无尽的宝藏!《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领土,并为后来雍正帝效仿签订《恰克图条约》完全出让贝加尔湖地区开了个恶劣的先例!明朝在其整个历史上无法完全消灭元朝,事实上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留下了一个北元,这个条约连同后来的《恰克图条约》,把原属于北元的我国北方领土让给了沙俄!自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就是史籍中的北海,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1757年后清朝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特许管理对外贸易。

当时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变化?【答案】广州;广州十三行。

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详解】据材料“我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他国交流。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在1962年为中央党校讲授明史时,曾作专题论述,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唐龙飞《伟哉郑和宝船》材料二“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

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

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

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

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施雪琴《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中的“郑和崇拜”》材料三郑和携带大量金银、钱等作为赏赐,输入的物品多为象牙、香料、珠宝等奢侈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

郑和每到一处,还往往以大国身份,无偿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器、铜器、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上的发展。

——岳麓版《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并指出郑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3)材料三体现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三对郑和下西洋实施的贸易行为持怎样的态度?摘抄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此态度的一个句子。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含答案)
8.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相权,财权,兵权;措施:相权:在中央,削弱和分割相权.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财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和转运使.
第二步:说明图片内容
选择一幅图片,写出其作用即可,如:图片:陶活字版;说明文字:促进文化传播。图片:火炮(火药武器);说明文字:广泛用于战争,增加了杀伤力。图片:罗盘针(指南针);说明文字:为远航创造条件。
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所以陈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2)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明成祖时期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2)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权”“钱”“兵”,分别指的是相权,财权,兵权。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在中央,削弱和分割相权。在兵权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在财权方面: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和转运使。

高中历史选修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选修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暴政主要表现:(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2)严刑酷法:(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公元前207年,被农民起义推翻)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历史趣谈尼布楚条约的作用是什么 尼布楚条约的性质

历史趣谈尼布楚条约的作用是什么 尼布楚条约的性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尼布楚条约的作用是什么尼布楚条约的性质
导语: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是在中国取得了沙俄的军事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是在中国取得了沙俄的军事胜利之后签订的一个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当时双方都非常满意的一个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尼布楚条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对后来的沙俄与清政府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下面介绍一下。

尼布楚条约的作用一:首先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明确了中俄双方的边界,俄国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条约的签订有效的遏止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使得清政府从此之后与沙俄政府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边境地区从此之后恢复了和平,这对于中俄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尼布楚条约的作用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中俄双方获得了和平处理边境纠纷的机会,在条约中规定了之后边境地区管理的办法,双方从此之后按照条约的规定对边境地区进行管理,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于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保持安定和平以及处理各种纠纷提供了依据。

尼布楚条约的作用三:尼布楚条约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划归了俄国,从此之后中国就永远的失去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让步,大大的影响了之后中国的疆域。

尼布楚条约的意义是什么
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一个条约,清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布楚条约的历史意义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尼布楚条约的历史意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尼布楚条约的历史意义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俄罗斯在清王朝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和平谈判而签订的边界条约。

正面评价
中俄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它遏止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

现在,中方一般给予《尼布楚条约》正面评论,认为该条约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正常边界条约,是平等条约,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在历史上有显著贡献。

而俄方一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通常认为这个条约不利于俄国,对俄国而言是不平等条约,后来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才是真正的平等条约。

负面评价
但也有人认为,在尼布楚会议上,清朝代表曾提出以勒拿河至北冰洋为界的第一方案,继而让步提出第二方案,即以外兴安岭的北支(诺斯山)直至亚洲大陆最东北的没入大海深处的诺斯海岬(即楚科奇
半岛)为界。

但最后因为谈判的清朝代表的能力问题以及要平叛准噶尔的叛乱等原因希望与俄国保持和平而再次让步放弃了第二方案和这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连以贝加尔湖为界的第三方案也放弃了。

最后以额尔古纳河至外兴安岭至乌第河为界,西伯利亚那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亲民族从此成为了俄国的土地和子民。

中国在该条约中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该条约实际上不利于中国。

《尼布楚条约》应算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签订《尼布楚条约》模拟复原场景理由及议论:⒈外兴安岭附近地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东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自唐朝以来,辽朝、金朝、元朝、明朝都对该地区实施了有效统治,明朝还在该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

而俄罗斯最初只是一个莫斯科公国,其主要领土在欧洲,外兴安岭附近离俄罗斯本土相距一万公里还远,清初的时候,俄罗斯一些匪徒才流窜到外兴安岭附近殖民。

而此时满清正处于某些砖家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俄罗斯此时彼得大帝才刚刚实行改革,一个处于盛世的国家,在家门口打一个远道而来的侵略者,却要死伤数千士兵才攻下只有几百沙俄匪徒占据的雅克萨城。

以当时清的国力,本应能够将沙俄侵略者逐出国门,但是最终却牺牲了一部分领土(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军武器落后,满清军队崇尚骑射,废弃了明朝的火炮,因此对抗沙俄侵略者的火炮时死伤惨重。

二是满清刚平定中国不久,其殖民统治尚不稳固,故不愿与沙俄消耗。

所以就签订了该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的文本以满文和拉丁文签署,唯独没有汉文,
显示了两个殖民者互相勾结。

这个不平等条约开了很坏的先例,此后满清政府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就是从所谓的“康乾盛世”开始的。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⒉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战胜后还能卖国,这不是康熙开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后来的追随者。

南宋在岳飞的率领下节节胜利,眼看收复被占领土、直捣黄龙和迎回二帝在望,南宋皇帝反而非要临阵杀将,然后甘为儿皇帝并对金称臣纳贡。

尼布楚条约之后就是《越南条约》,越南原本和琉球一样是中国的属国,法国意图殖民越南并引发了中法对抗,却在镇南关一带被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更加出乎意料的是清廷主动叫停止战,同法国人谈判并割让越南,从而让法国获得了通过军事手段无法取得的利益。

为啥战胜了还能卖国?宋高宗赵构不想迎回他的父亲和哥哥,目的就是想保住个人的帝位。

康熙出让土地是害怕沙皇继续纠缠,从而令满清在西北和东北进行两线作战,那样对满清政权的生存极为不利。

清廷丢掉越南也是想苟延残喘,列强早就在本土占领了中华的许多土地,还会在乎中央并不直辖的越南?只要将法国人的注意力困在越南,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骚扰北京,满清朝廷就自以为烧高香。

百草止水不由感叹,这些帝王和政权全为自身利益着想,根本就不在乎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因为在他们眼里自身或小集团利益胜过一切,这就是一切专制政
权的本质!
尼布楚条约签订背景
参见:雅克萨之战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

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

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

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

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
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尼布楚条约原文
大清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内大臣一等公都统舅舅佟国纲,都统朗谈,都统班达尔善,镇守黑龙江等处萨布素,护军统领玛喇,理藩院侍郎温达;俄罗斯国统治大俄、小俄、白俄暨东、西、北各方疆土世袭独裁天佑君主约翰;阿列克歇耶维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维赤钦差勃良斯克总督御前大臣费岳多;鄂斯塔斐耶维赤;乌拉索夫,总主教谢门;克尔尼次克,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两国使臣会于尼布楚城附近,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夺滋生事端,并明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起见,特协议条款如下:
①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②雅克萨地方属于中国,拆毁雅克萨城,俄人迁回俄境。

两国猎户人等不得擅自越境,否则捕拿问罪。

十数人以上集体越境须报闻两国皇帝,依罪处以死刑
③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

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④双方在对方国家的侨民“悉听如旧”
⑤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⑥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为准,并勒石立碑。

碑文用满、汉、俄、蒙、拉丁五种文字刻成。

根据此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但与大清帝国建立了贸易关系。

此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但没有确定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地区的归属,因为外兴安岭在乌第河源处分成南北两脉,南脉在河南入海,北脉沿北海上行在白令海入海。

清朝所提的是乌第河以北、北主脉往南的地方属于争议地区,回去禀报后再议。

1693年,俄国派使节赴北京觐见要求通商,由于其使节行三拜九叩礼,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特准俄国在北京建“俄馆”,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队入京逗留80天,其他国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取代此条约,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