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有理数的定义包含有理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相反数、数轴、绝对值的概念和特点。
1.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数与零的统称。
3.相反数:(1)定义: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求相反数的公式: a的相反数为-a.(3)性质:①a≠0时,a≠-a;②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关于原点对称;③两个相反数的和为0,商为-1。
4.数轴:(1)定义(“三要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作用:①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②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③所有的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所有的无理数如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故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5.绝对值:(1)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0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①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②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③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有理数的乘方1.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其中,n为自然数,乘方的结果叫幂.一般地,a·a·...·a(n个a)记作an,其中a叫底数,n叫指数,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罪。
指数为1时,可省略不写,底数是分数或负数的应添括号.应用乘方的定义时,要注意分清底数、指数,如(-3)2与-32中,前者底数是-3,后者底数为3;前者指数对负数起作用,后者指数“管不住”负号,这两个幂不相等,是互为相反数.注意(1)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2)-1的偶次幂得1,-1的奇次幂为-1.(3)1的任何欢幂都得1,0的任何次幂都为0.2.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大于10的数时,10的指数(即n的值)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n=5.被表示的数若是负数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不能改变被表示数的大小,并按记数的要求书写,不要遗漏了负号.3.有效数字经四舍五人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4.精确度精确度是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1)精确到某一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如近似数0.576精确到千分位,或称精确到0.001.(2)保留若干个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有几个有效数字,就称这个近似数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如近似数0.324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注意:给定一个近似数,要确定其精确度,主要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则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律.有理数运算法则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总结①.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②.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除法的法则:0没有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分母≠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常见考法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的概念难度不大,但极易混淆。
初中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定义及分类定义: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概况:有理数为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
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正整数和正分数合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合称为负有理数。
因而有理数集的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有理数性质:在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a和一个正整数b的比,例如3/8,通则为a/b。
0也是有理数。
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整数也可看做是分母为一的分数。
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有限或为无限循环的数。
不是有理数的实数称为无理数,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数。
有理数的计算法则1)、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把绝对值相加,所得值符号不变。
如-1+(-1)=-|1+1|=-2 、1.1+1.1=2.2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若绝对值相等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如-1+2=+|2-1|=1 、2+(-3)=-|3-2|=-1 、-3.2+3.2=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14+0=3.14注意:注意: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也叫做自然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如果用字母表示数,则a>0表明a是正数;a<0表明a是负数;a0表明a是非负数;a0表明a是非正数。
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
从而确定用那一条法则。
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熟练以后就不会出错了。
多个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左向右计算,也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计算,但是在下笔前一定要思考好,哪一个要用定律哪一个要从左往右计算。
数学有理数的分类与特性解析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分为正数、负数和零,这是数学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的特性 有理数具有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能力,这是它的主要特性。 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实例分析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更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和应用。
0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正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正负性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 绝对值与大小关系 正数和零的绝对值越大,数值越大。 负数的大小比较 负数的大小比较与其绝对值有关,绝对值越大,数值越小。
负有理数特性
• 所有负有理数的绝对值都小于0,例如-3、 -5等,且在数轴上位于0左侧。
整数和分数的有理数
有理数的整数特性 整数是有理数的一种,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具有明显的数学特性,如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 分数有理数的多样性 分数有理数包含正数和负数,且分子和分母可以是任何大于零的整数。这种多样性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如2017年美国人均收入52000美元为正,-10美元为负。 有理数的性质 有理数的运算遵循交换律、结合律等性质,例如3+4=4+3,(3+4)*5=3*5+4*5。 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财务管理中,借贷双方使用正负有理数表示金额的增减;在物理学中,速度是距离除以时间的有理数。 有理数的实际意义 气温变化、股市波动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有理数来表示和分析,如2018年美国平均气温15.6度。
有理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零 分数
有理数的特性解析
有理数 四则运算 基本特性
封闭性 重要特性
有理数 实际生活问题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有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整数和分数两个部分。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一种方法是按照有理数的大小进行分类,另一种方法是按照有理数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有理数的大小进行分类。
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种类型。
正数是大于零的有理数,它可以用正数表示,例如1、2、3等。
负数是小于零的有理数,它可以用负数表示,例如-1、-2、-3等。
而零则是既不大于零也不小于零的有理数,它用0表示。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有理数的符号和大小关系。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有理数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
有理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两种类型。
有限小数是有限位数的小数,它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1/2、1/4、3/5等。
无限循环小数是无限位数的小数,它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例如1/3、2/7、5/6等。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明确有理数的表达形式和特点。
有理数的这两种分类方法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帮助我们简化有理数的概念,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其次,它们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
例如,在数轴上,我们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大小分类,将数轴划分为正数区间、负数区间和零点。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另外,按照有理数的表达形式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将有理数转化为不同的形式,以便于运算和计算。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有理数。
通过按照有理数的大小和表达形式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有理数的性质和特点,更加灵活地运用有理数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熟练掌握这两种分类方法,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理数。
有理数相关知识点

有理数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 >0 ⇔ a 是正数;a <0 ⇔ a 是负数;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0a 1a a >⇔= ; 0a 1a a<⇔-=;(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 ·b|, ba b a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3)a 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 2≥0;若a 2+|b|=0 ⇔ a=0,b=0;(4)据规律 ⇒⎪⎪⎭⎪⎪⎬⎫⋅⋅⋅⋅⋅⋅⋅⋅⋅⋅⋅===100101101.01.022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有理数的分类两种方法

有理数的分类两种方法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分数形式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分类有理数,分别是绝对值大小和符号的分类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绝对值大小的分类方法。
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通常用符号“|x|”表示。
对于有理数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其绝对值的大小来进行分类。
首先,绝对值大于1的有理数被称为大于1的有理数,通常表示为|x|>1。
这类数包括所有的整数和绝对值大于1的分数。
其次,绝对值等于1的有理数被称为等于1的有理数,通常表示为|x|=1。
这类数包括1和-1两个数。
最后,绝对值小于1的有理数被称为小于1的有理数,通常表示为|x|<1。
这类数包括所有的真分数和0。
其次,我们来看符号的分类方法。
符号是指一个数的正负性,通常用“+”和“-”表示。
对于有理数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其符号来进行分类。
首先,正有理数是指大于0的有理数,通常表示为x>0。
这类数包括所有的正整数和正分数。
其次,负有理数是指小于0的有理数,通常表示为x<0。
这类数包括所有的负整数和负分数。
最后,零是一种特殊的有理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通常表示为x=0。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清晰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绝对值大小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大小关系,而符号的分类方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有理数的正负性。
这两种分类方法相互补充,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有理数。
总结一下,有理数的分类可以通过绝对值大小和符号两种方法来进行。
绝对值大小的分类方法包括大于1的有理数、等于1的有理数和小于1的有理数,而符号的分类方法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分类有理数,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1有理数及分类

例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5, 0.67,
7 1 2
,
1 6
, 79, 0,
1
2 3
,+5.1
练习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 2 1 圈内:15, , -5, , 13 , 0.1,
9
15
8
-5.32,
-80, 123, 2.333.
… …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 理数(圆周率π除外),有理数可以 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 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拓展题
1、0是整数吗?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 0是正整数吗? 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拓展题
2、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数集合和 整数集合,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 部分.你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 数的集合吗?
… … …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有理数的分类
一.定义分类
正整数 整数零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1.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二.符号分类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10、π是有理数。
6
LOGO
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LOGO
有 理 数
Hale Waihona Puke 整 数分 数
正整数:如 1、2、3……
零:
0
负整数:如-1、-2、-3… 正分数: 如 1/2 、1/3、5.2 负分数:如 -1/5、-3.5、-5/6
2
LOGO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
有 理 数
正有理数
0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3
LOGO 1、下列各数中:
练习:
7, -9.24, -301, 31.25, 0, -18, 1/3, 3.1415926……,2009,-0.14287,67%,π
正数有( 整数有( 正整数有( 正分数有(
), ), ), ),
负数有( 有理数有( 负整数有( 负分数有(
) ) ) )
4
LOGO 2、判断。 1、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4、3.14是小数,也是分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不是整数。
5
LOGO 6、正整数与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7、既是分数,也是负数,也是有理数。
8、0是最小的有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有理数章节·知识框架
知识点二 有理数分类方法
像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无限混循环、无限纯循环小数)都可以转换为分数表达
知识点三 实数分类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知识点四 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三要素】 2、特点:有理数和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任意点都表示有理数或无理数;
3、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大 。
正数都大于0,正数大于负数,负数小于0.
4、图示:
重点:实数在数轴上的正确表示
难点:根据数轴图像,比较数的大小
易错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切实数都能在数轴上表示
题型一 无理数的数值合理估计
典型例题:设面积为5π的圆的半径为y,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y 是有理数吗?请说明理由
变式练习:
按要求分别写出一个大于9且小于10的无理数:
(1)用含π的式子表示;
(2)用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形式表示
题型二 数轴的数学含义
1、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000的点表示的数是 ( )
A.-2000
B.2000
C.±2000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B.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C.在数轴上,确定单位长度时可根据需要恰当选取
D.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36.8的点有两个
3、在数轴上,点A,B 分别表示数-4,0
(1)将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表示的数是 ;
(2)将点B 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6.5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表示的数字是 ;
4、如图,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两滴墨水滴在作业本上(阴影部分)。
根据图中的数值,你能确定被墨迹盖住的整数是哪几个吗?
变式练习1:写出大于-4.1且小于2.5的所有负整数,并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变式练习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2,0.5,0,
411
-,2
1-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理数就是正数和负数的统称
B.零不是自然数,但是正数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D.正分数、零、负分数统称分数
2.在,3.14,0,0.313 113 111.…,0.43五个数中分数有( )个.
A.1 B.2 C.3 D.4
3.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A(滚动时与原点重合)由原点到达点B,则AB的长度就等于圆的周长__________,所以数轴上点B代表的数是__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_____数.
当堂检测:
1.如图,a、b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a+b<0 B.ab<0 C.b﹣a<0 D.
2.如图所示,数轴的一部分被墨水污染,被污染的部分内含有的整数和为.
3.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侧,距原点个单位.
4.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C在B的右侧.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5、如图所示.若BC=2AB,则点C表示的数是.
课后练习:
一、选择
1.如图,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可能是( )
A.1.5 B.﹣1.5 C.﹣2.4 D.2.4
2.如图,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数轴每个数字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在圆的4等分点处分别标上0、1、2、3,先让圆周上表示数字0的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再将数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在该圆上(如圆周上表示数字3的点与数轴上表示﹣2的点重合…),则数轴上表示﹣2012的点与圆周上表示数字__________的点重合.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B.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零
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D.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在数轴上表示﹣19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A.29 B.﹣29 C.9 D.﹣9
5.如图所示,数轴上A、B、C三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0 B.b>c C.b>a D.a>c
6、某巡警骑摩托车在一条南北大道上来回巡逻,一天早晨,他从岗亭出发,中午停留在A处,规定向北方向为正,当天上午连续行驶情况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5,﹣4,+3,﹣7,+4,﹣8,+2,﹣1.
(1)A 处在岗亭何方?距离岗亭多远?
(2)若摩托车每行驶1千米耗油0.5 升,这一天上午共耗油多少升?
7、某公司6天内货品进出仓库的吨数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
+31,﹣32,﹣16,+35,﹣38,﹣20.
.
(1)经过这6天,仓库里的货品是(填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2)经过这6天,仓库管理员结算发现仓库里还有货品460 吨,那么6天前仓库
里有货品多少吨?
(3)如果进出的装卸费都是每吨5元,那么这6天要付多少元装卸费?
8、.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若点A表示数﹣2,将A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
(2)若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B,则B表示的数是;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是.
(3)若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t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终点B,此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