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器官-2015

合集下载

感官 PPT课件

感官 PPT课件

外感受器
距离感受器:视觉 听觉 嗅觉
接触感受器:触觉 压觉 味觉 温度觉等
身体内血管、肌肉—内感受器(动脉压力、 血温度、血pH、肌梭)
不引起特定感觉、不能精确定位
平衡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
2、根据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
{ 电磁感受器(光、热等) 机械感受器(动脉压力、肌梭等) 化学感受器(血O2、血pH等)
{出现
快慢
快适应:皮肤触觉感受器有利于 感受器再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
等机能进行持久的调节
肌梭 触觉 刺激
时间(s)
4、编码作用(coding)
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条件变化 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和组 合中。
不同性质感觉的引起,是由某一 专用线路(labeled line)将冲动传到 脑的特定部位所形成的。
物 像
物距
像距
11
1
a + b = F2
a∞
b = F2
>6m
(二)眼的调节
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把眼作充分调节所能看清眼前 物体的最近之点。
晶状体的调节
{ 瞳孔调节 两眼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睫状肌
(悬韧带) 睫状小带
看远
远松紧凹
看近
近紧松凸
2、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 视近物 瞳孔缩小 瞳孔缩小的意义:
年龄 8岁 20岁 60岁
近点(cm) 8.6 10.4 83.3
晶状体弹性 老年人
睫状肌收缩力
调节力
视近物模糊
矫正:看近物时,戴凸透镜。
(光感受细胞、毛细胞)(折光系统、传音系统)

人体解剖学感官视器详解演示文稿

人体解剖学感官视器详解演示文稿
当前第44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LASIK的原理是在角 膜上130-160um( 1um为1/1000毫米)
处做一个瓣,相当于 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 镜,通过改变角膜基 质的曲率,以达到矫 正近视的目的。
当前第45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
• 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 对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 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 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 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 是角膜移植,否则使视力永远丧失。
3.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和色觉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 光色素三种,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当它们同等受到刺
激时,即形成白色;其中一种单独受到刺激时,导致相应的色觉;三种 细胞受到不同比例光的刺激时,则引起不同的色觉。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与视杆细胞类似。
三、眼附器
1、眼睑 2、结膜 3、泪器 4、眼球外肌 5、眶脂体和眶筋膜
当前第19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1、眼睑 2、结膜
眼睑
结膜 眼睑
当前第20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3、泪器
泪腺分泌泪液
结膜囊
上、下泪点 泪 腺
上、下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当前第21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当前第46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当前第47页\共有55页\编于星期四\15点
一、外耳、中耳的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声波;判断声源方向 外耳道—声波传导;共鸣腔作用

感官

感官

3.内膜 视网膜 内膜(视网膜 内膜 视网膜) 分内外两层, 分内外两层,外层为色 素上皮层, 素上皮层,具有避光作 用,内层为神经细胞层, 内层为神经细胞层, 具有感光作用。 具有感光作用。视网膜 从后向前可分为三部分: 从后向前可分为三部分: 视网膜脉络膜部、 视网膜脉络膜部、视网 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虹 膜部。 膜部。 (1)盲部 睫状体部和 盲部 虹膜部贴附于睫状体和 虹膜的内面, 虹膜的内面,无感光作 故称为视网膜盲部。 用,故称为视网膜盲部。 (2)视部 贴附于脉络 视部 膜内面,占内膜的后2/3, 膜内面,占内膜的后 , 该部有两个重要结构: 该部有两个重要结构:
二、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 肌、眶内筋膜和脂肪。具有保护、 眶内筋膜和脂肪。具有保护、 运动和支持作用。 运动和支持作用。 (一)眼睑 1.分部 分上睑和下睑。上、下 分部 分上睑和下睑。 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 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两端成 锐角分别称内眦和外眦。 锐角分别称内眦和外眦。内眦较圆 附近有微凹陷的空隙,称泪湖。 钝,附近有微凹陷的空隙,称泪湖。 泪湖的底部有蔷薇色隆起,称泪阜。 泪湖的底部有蔷薇色隆起,称泪阜。 在上、 在上、下睑缘近内侧端各有一小隆 起称泪乳头, 起称泪乳头,其顶部有一小孔称泪 是泪小管的开口。 点,是泪小管的开口。 2.层次 眼睑由皮肤,肌肉,脸 层次 眼睑由皮肤,肌肉, 板和结膜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5 板和结膜构成。由浅至深可分为 皮肤、皮下组织、肌层、 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 和睑结膜。睑板内有睑板腺, 和睑结膜。睑板内有睑板腺,其分 泌物受阻则形成霰粒肿。 泌物受阻则形成霰粒肿。如感染位 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 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腺体,称为麦 粒肿。 粒肿。

认识自己人体感官器官

认识自己人体感官器官

认识自己人体感官器官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机器,拥有五种感官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官器官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事物,使我们能够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互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种感官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强大的感官之一,它通过眼睛来实现。

眼睛是感知光线和图像的窗户,它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当光线穿过角膜和瞳孔进入眼睛时,晶状体会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包含大量的视觉感受器,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最终产生视觉的感知和认知。

视觉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我们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距离等特征,并能够识别和辨认不同的物体。

此外,视觉还能帮助我们判断和理解环境的变化,以及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表达。

二、听觉听觉是通过耳朵来感知声音和声波的感官器官。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当声波进入外耳,它们会通过外耳道到达中耳。

中耳中的鼓膜会受到声波的振动而产生震动,然后震动经过骨链传递到内耳中的耳蜗。

内耳中的耳蜗含有感音细胞,能够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的听觉中枢,最终产生听觉的感知和认知。

听觉让我们能够听到世界的声音和音乐。

我们可以感知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调等特征,并能够辨别和理解不同的语言和声音。

同时,听觉也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声响,提醒我们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变化。

三、嗅觉嗅觉是通过鼻子来感知气味和气体的感官器官。

鼻子中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的嗅觉中枢,最终产生嗅觉的感知和认知。

嗅觉让我们能够嗅到世界的芬芳和臭味。

我们可以感知不同的气味,如花香、食物的香味、烟味等,并能够辨别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嗅觉还能够引发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使我们对特定的气味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味觉味觉是通过舌头来感知食物的味道的感官器官。

感觉系统揭示感官器官如何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

感觉系统揭示感官器官如何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

感觉系统揭示感官器官如何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感觉系统:揭示感官器官如何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感觉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交互和认知的基本手段之一。

我们通过感觉系统,能够接收到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解析。

感觉系统由多个感官器官组成,每个感官器官负责接收和传递特定类型的刺激信息。

本文将揭示感官器官如何接收和处理外部刺激,以及感官传递的过程。

I. 触觉系统:从触摸到感受触觉系统是感官系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它负责接收和传递与物体接触相关的刺激。

我们的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触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到不同程度的压力、温度和疼痛等刺激。

当我们触摸到物体时,这些感受器会将刺激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的感觉皮层,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触觉。

II. 视觉系统:双眼捕捉光影视觉系统是我们感知外部世界最主要的手段,通过眼睛接收并处理光的刺激信息。

当光线通过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将光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中的视觉皮层。

在这里,电信号经过处理和解码,进一步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颜色和形状等视觉感知。

III. 听觉系统:耳朵倾听声音听觉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声音刺激。

它主要由耳朵和听觉神经组成。

当声音波动通过耳膜和鼓膜进入耳朵内部时,会引起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电信号。

这些信号会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的听觉皮层,被进一步解码和分析。

通过听觉系统,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频率、响度和音调的声音,从而形成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IV. 嗅觉系统:鼻腔嗅出万物气味嗅觉系统位于我们的鼻腔内部,负责接收和解析气味刺激。

鼻腔内覆盖着许多嗅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到物质释放的气味分子。

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它们会与嗅觉感受器上的受体结合,并触发电信号的产生。

这些电信号会通过嗅觉神经传送到大脑中的嗅觉皮层,从而产生对气味的感知和识别。

V. 味觉系统:舌尖品味世界味觉系统主要位于我们的舌头上,负责接收和解析食物的化学刺激。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大班科学教案: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引言认识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是学龄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五感和感官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对身体的认知,提高感知和观察能力。

本教案旨在以互动、实践的方式,引导大班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五感和感官器官的理解。

一、目标1. 认识五感及其作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2. 理解感官器官的位置和功能;3. 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和交流的能力。

二、前期准备1. 物品:五感的示意图、感官器官的图片、触感盒子、蒙眼布、水果;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3. PPT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与孩子们一起做体操热身。

之后,教师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身体的五感和感官器官。

请告诉我,你们都有哪些感觉呢?”让孩子们分享与感官相关的经验和感受。

2. 探究五感(10分钟)教师呈现五感的示意图,引导幼儿讨论五感的名称和作用。

然后,教师以观察、听觉为例,向幼儿展示具体的实验或活动。

比如,用一个干净的眼镜框,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嵌在里面,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音调。

3. 发现感官器官(20分钟)教师分享感官器官的图片,并介绍每个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比如,眼睛用来看、耳朵用来听等。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互动,让他们触摸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器官,体会它们的位置和形状。

4. 游戏与实践(25分钟)a) 触觉游戏:教师准备触感盒子,里面放置不同的物品,例如柔软的棉花、粗糙的砂纸等。

让幼儿用手去触摸并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并解释它们是如何通过触觉进行辨别的。

b) 嗅觉游戏:教师准备几种具有浓烈气味的物品,如香蕉、香水等。

蒙眼的幼儿轮流接触这些物品,用嗅觉猜测是哪种物品。

c) 味觉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水果,例如苹果、橙子等。

让幼儿品尝不同水果的味道,并描述味道的特点。

十二感官

十二感官

华德福教育“十二感官“的内容详解与应用华德福所讲的十二种感觉包含精神的层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包括触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二是中级的感觉,是对外界环境和世界的感觉,与感受相联系,感受周围的人、自然、环境,包括嗅觉、味觉、视觉、温暖感;三是高级感觉,社会、社交型感觉,和思考有关,用来感知人类社会,感受他者,包括听觉、语言感觉、思想感觉、自我感觉。

华德福背后的理念是通过这十二种感觉感受世界,0-7岁以第一层次(四大基础感觉)的感觉为主,它们是最基本的感觉。

人生的头七年非常重要,所有的教育和体验伴随一生,童年要把这四种感觉发展起来,其它的感觉才能逐渐发展。

第二层次是7-14主要发展的感觉,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生活影响孩子的这四种感觉,而基础感觉没有发展好会影响这四种感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三层次的高级感觉在高中、大学阶段逐渐成熟,但到了一定年龄并不意味着自我就随之得到构建,也可能受到破坏,即使成人也可能无良好的自我感觉。

1、触觉—我有一个身体。

我们用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皮肤来感觉。

闭上眼睛,通过皮肤抚摸自己,会有一种“关心”(生命感)、平滑(律动感)、温暖(温度感)、界限、分立(自我感觉)的感觉,所有的感觉都是各种感觉的综合反映,“我”在这里,连接的同时又有分离,有和外在产生连接的渴望,又有对外在进入时的抗拒。

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是伸出双手请求大人搂抱,跟自己交流的方式是摸自己的身体或吃自己的手指。

如果孩子在早期缺乏跟父母直接接触(拥抱,抚摸,按摩),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触感发展,更会影响到跟父母的沟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学龄前的孩子是通过触感来认识了解大自然和这个世界的。

碰到他们熟悉和喜欢的东西就会抓住不放,对不熟悉的一些东西感兴趣,一定是这些东西给他们的感觉很好,而不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很好或很好吃。

很多父母不经意地忽视了孩子这些微妙的需求,用“不许动”来打发孩子的好奇心,甚至用更粗暴地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天性。

生理学中的人体感官系统

生理学中的人体感官系统

生理学中的人体感官系统在我们熟悉的世界中,人体的感官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我们能够感知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种感觉,以及基本生理感觉如温度、疼痛和平衡等。

这些感官系统紧密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世界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我们能够适应环境、做出正确的反应,并维持我们的基本生理功能。

视觉是我们感官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眼睛是视觉的主要器官,眼睛中的光敏细胞能够捕获光线并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包括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它们分别对于黑白和彩色视觉有着不同的贡献。

视觉信息进入大脑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后,我们才能意识到所看到的图像和场景。

听觉是我们感官系统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耳朵是听觉的主要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耳朵负责收集声波并将其转换为神经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

内耳中的耳蜗负责对声音的频率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不同音高和音质的声音。

嗅觉和味觉是我们感官系统中的另外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嗅觉和味觉的主要功能是使我们能够感知食物、水和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识别为不同的味道和气味。

嗅觉和味觉两者都涉及到一系列的感觉器官和神经途径,从而将化学信息转换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最后,触觉是我们感官系统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触觉指的是人们通过皮肤接触、压力、重量、温度和疼痛等方式感知外部世界。

触觉通过皮肤中的感觉神经将接触和压力等物理信息转换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总之,人体感官系统对我们理解世界、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感官系统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全面和准确的理解。

对于生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来说,对于人体感官系统的深入了解是极为重要的,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有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眼折光 能力最强的是:空 气-角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 镜潜水时,水中视 物模糊的原因是空 气-角膜界面的折 射率↓所致。
2.简化眼(reduced eye)
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假定折光指数为1.333,光线只折射一次,曲率半径为5 毫米。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IS/OS: 内感光和外感光层结联 OS: 外感光层 RPE: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2.感光细胞层
结构:
外段
内段
胞体
视盘
终足
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 信号后诱导产生感受 器电位
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以 电紧张方式扩布到终 足。
2.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重 叠成层,感光色素 镶嵌在膜盘中,是 光-电转换产生感受 器电位的关键部位。
生理学
感觉器官
向 阳 xiangyang@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理学系
第第一一节节 感感受受器器及及其其一一般般生生理理特特性性 第第二二节节 眼眼的的视视觉觉功功能能 第第三三节节 耳耳的的听听觉觉功功能能 第第四四节节 前前庭庭器器官官的的平平衡衡感感觉觉功功能能 第第五五节节 其其它它感感受受器器的的功功能能((自自学学))
巩膜静脉窦
巩膜
预防:避免诱因,如常出现眼胀、 头痛、视物模糊等及早就医。
白内障
透明的晶状体因某种原因 混浊,使视力逐渐下降至 仅存光感.老年性最多见.
晶状体纤维 晶状体核
目前混浊原因和机理不清楚.
治疗: 初期药物治疗; 晚期(成熟期)手术治疗.
晶体皮质
晶状体囊
预防保健:①低盐饮食,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 ②合理膳食防止血液中胆固醇过高; ③尽力减少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强光时戴防护镜;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
OCT所见视网膜10层图像
ONL OPL INL
中心凹
IPL GCL RNFL
(一)视网膜的结构
1.色素细胞层
内含黑色素颗粒 和VitA,对感光细胞 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侧的 散射光线(光线过强时, 伸出伪足样突起包被视杆 细胞外段,减少光刺 激);
眼 的 基 本 结 构
眼的视觉功能
引起视觉的感官是眼,它由含感光的视网膜和 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构成。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 器官,大约有70%以 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光是电磁波—可见光是波长为380—760 nm 的电磁波。 波长与颜色—光波的波长不同人眼感觉到的颜色不同。
光射入人眼落到视网膜上,产生光化学反应,刺激 视神经而形成视觉。
内感受器: 平衡、内脏等
本体感受器:如肌梭 内脏感受器:颈动脉窦(体)压力(化学)感受器
感觉器官(sense organ)
感受器细胞+附属结构组成,简称感官。 如: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等
附属结构的作用:
增加感受器细胞的敏感性 完善感受器细胞的功能 对感受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和保护等作用
感觉编码 SENSORY CODING
一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receptor):是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
种类多样 功能不相同 结构繁简不一(神经末梢到高度分化的细胞)
分类
根据性质分为: 机械性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化学性感受器
光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根据分布部位分为:
外感受器
远距离感受器(视,听,嗅)
接触感受器(触,压,位)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视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能力
• 近点(nearpoint): 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 距离。--眼调节能力
• 老视:晶状体弹性↓ ,眼调节能力↓--近 点远移
2.瞳孔调节
包括瞳孔缩小和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 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A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不同 B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 任何一个天然刺激,在空间上和时间,均是何等的复杂!
刺激部位 Location
感受野 receptive field
Location
侧枝抑制 lateral inhibition
刺激部位 Location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呈单线式,分辨力强
视杆细胞 视网膜周边部
呈聚合式,分辨力弱
特 感光色素 征 种族差异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只有视紫红质1种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功 光敏感度 适宜刺激
能 分辨力 作
专司视觉 用视 力
低(强光→兴奋) 强光
最小刺激强度。 适宜刺激感觉阈低
每种感受器都有自己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机体内、外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变化时,总是首 先作用于与它们相对应的感受器
刺激类型 Modality
A 临床和实验表明
不但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 也取决于AP所达到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B 自然状态下 感受器细胞的高度进化
(1)快适应感受器: 皮肤触压觉感受器为代表 有利于接受新异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 肌梭、颈动脉窦和关节囊 等为代表 痛觉 有利于对生理功能持续监 测并进行经常性调节
适应并非疲劳
适应发生机制
1. 受体结构的重新调整 2. 神经纤维的自我调节
Na通道逐渐失活关闭 钠泵活动增强 3. 递质耗竭和受体内化学成分改变 4. 冲动传导受到抑制
焦点的位置。 凡物距小于无限大的物体,它的像距b恒大于F2,它们将成像在比
主焦点更远的地方。
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说,来自6m(临床为
5M)以外物体的各光点的光线,都可以认为是近于
平行的,在后主焦点所在的面上形成物像。
(二)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正常成人眼在安静而不进行调节时,它的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的位置
产生的感受器 电位以电紧张方式 扩布到终足。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足
电-化学-电 双极细胞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3.神经细胞层 细胞层间存
在着复杂的突 触联系
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
纵向
水平
生理盲点(blind spot)
*Optic disc: blind spot *Fovea: almost only cone
矫正
配戴适宜凸透镜。
老花眼与远视 有什么区别?
3.散光(astigmatism)
角膜或晶状体(常发生在角膜)的表面不呈正球面
曲率半径不同,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 从而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
配戴适当的柱面镜, 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青光眼
房水回流障碍, 房压过高而致. 50岁左右,女性 多见.情绪,精神, 过劳,暴饮暴食, 气候突变是诱因. 神经血管调节失 常组织水肿而致.
n1 n2 F2
F2为后主焦点
F2称为后主焦距或第2焦距,指由折射面到后主焦点的距离,可以表 示此折光体的折光能力。
主焦距是一个折光体最重要的光学参数,由此可算出 位于任何位置的物体所形成的折射像的位置。
以薄透镜为例,如果物距a是已知的,像距b可由下式
算出:
当物距a趋于无限大时,1/a趋近于零,1/b接近于 1/F2,即:当物体距一个凸透镜无限远时,它成像的位置将在后主
适宜刺激
特异神经能量定律
特殊传入通路 达到大脑皮层的特定结构
引起特定感觉
刺激强度 Intensity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每种感受器能够将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 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
每种感受器均可看作 是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刺激强度 Intensity
近视眼看近物时,因这时聚焦的位置较平行光线时为 后,因而眼无需进行调节或进行较小程度的调节,就可在 视网膜上成像,这就使它的近点比正常眼还要近。
矫正
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hyperopia)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 折光能力过弱。
远处物体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视远物 模糊不清;而近处物体发出至眼的辐射光线,眼需作更大程度 的调节,才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看清近物。
反射途径与晶状体调节反射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主要为效应器(内直肌)。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四)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myopia) 远视(hyperopia) 散光 (astigmatism)
避免复视
1.近视(myopia)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和晶状体 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段脱 落的膜盘和代谢产物;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 养物质。
白化病(缺乏黑色素)
RNFL: 神经纤维层 ILM: 内界膜 GCL: 神经节细胞层 IPL: 内从状层 INL: 内核层
ELM
IS/OS
OPL: 外从状层 ONL: 外核层 ELM: 外界膜 IS: 内感光层
RPE Bruch’s膜 脉络膜
大脑通过接受视网 膜的传入信息,可 以辨别不同的亮度、 色泽等,看清视野 内发光体的轮廓、 形态、颜色、大小、 远近和表面的细节 等情况。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当光线由空气进入另一媒质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
时,它在该物质的折射情况决定于该物质与空气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