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信息快报39期
自科第I类来源期刊表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学 安徽医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全与环境学报 桉树科技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半导体光电 半导体技术 半导体学报 蚌埠医学院学报 包装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保鲜与加工 暴雨灾害 爆破 爆破器材 爆炸与冲击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北方水稻 北方园艺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北京测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口腔医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学院学报 北京汽车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医学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变压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表面技术 滨州医学院学报 冰川冻土 兵工学报 兵工自动化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病毒学报 波谱学杂志 玻璃钢/复合材料 玻璃与搪瓷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材料保护 材料导报 材料工程 材料开发与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材料与冶金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蚕学通讯 蚕业科学 草地学报 草食家畜 草业科学 草业学报 草业与畜牧 草原与草坪 测绘工程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测绘通报 测绘信息与工程 测绘学报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测井技术 测控技术 测试技术学报 茶叶 茶叶科学 产业用纺织品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大学学报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
常见期刊影响因子

AIP期刊简介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应用物理学快报 0003-6951 影响因子 4.207, 4.049 即年指标 0.609, 0.592 /apl SCI-3305 Ei-3262 Chao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混沌;多学科非线性学杂志 1054-1500 影响因子 1.982, 1.799 即年指标 0.539, 0.358 /chaos SCI-127
AIP期刊简介
Low Temperature Physics 低温物理学 1063-777X 影响因子 0.767, 0.7 即年指标 0.109, 0.112 /ltp SCI-186 Physics of Fluids 流体物理学 1070-6631 影响因子 1.697, 1.566 即年指标 0.374, 0.307 /pof SCI-388 Ei-383
APS期刊简介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 0031-9007 1958影响因子 7.323, 7.035 即年指标 1.574, 1.385 SCI-3225 Ei-3024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现代物理学评论 0034-6861 1929影响因子 23.672, 28.172 即年指标 6.562, 5.684 (EBSCO Host) SCI-39
ASME期刊介绍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应用力学评论》 ISSN:0003-6900,创刊于1948年,全年12期,著名的评 论期刊,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高级研究人员撰写的应用 力学发展动态评论;书评;世界上主要期刊文献的摘要。 每年还提供作者与主题累积索引,一期会议论文或专题论 文增刊。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应用力学杂志》 ISSN 0021-8936,创刊于1935年,全年4期,刊载应用力 学包括相关空气动力学、气动弹性学、边界层、计算力学、 弹性学、流动与断裂、传热、水力学、材料力学性质、塑 性学、微力学、热力学、振动、波传播等领域的科技论文 和札记。SCI、EI收录期刊,EI 2000年收录69篇,2000年 SCI影响因子0.635、被引频次5862、即年指标0.033、年 载文量121、被引半衰期99.9。
地震前兆台网产出与服务进展

地震前兆台网产出与服务进展刘春国;李正媛;王军;叶青;刘高川;纪寿文;樊俊屹;周克昌【摘要】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震前兆台网在观测数据产品质量监控、专业产品产出、产品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当前地震前兆台网产出的主要产品、产品管理与服务平台和近年来的产出与服务情况,并对前兆台网产出产品的应用服务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5(038)002【总页数】7页(P313-319)【关键词】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产品;专业产品;产出与服务【作者】刘春国;李正媛;王军;叶青;刘高川;纪寿文;樊俊屹;周克昌【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6我国地震前兆台网(本文特指地震前兆固定台网)由地下流体、地壳形变和电磁三大学科台网组成,观测项目超过50种,主要观测手段包括水位、水温、氡、汞、地倾斜、地应变、重力、地磁、地电阻率、地电场等。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地壳运动和地球化学连续观测数据,这些原始观测数据及观测资料(统称为观测数据产品)作为地震前兆台网产出的核心产品,不仅是开展地震分析预测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我国地学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的宝贵财富。
通过“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我国现已建成1个国家前兆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5个学科台网中心(包括重力、地磁、形变、地电和地下流体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学科中心)和35个区域前兆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
我国地震前兆台网拥有了一个集观测数据采集与入库、数据处理与加工、数据交换与汇集、数据质量监控与共享服务为一体的技术系统(以下简称为“十五”技术系统),实现了观测数据产品从前兆台站到区域中心、区域中心到国家中心的自动汇集,从国家中心到向学科中心的自动分发*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8.中国地震前兆台网试运行报告.(王方建等,2009)。
省级地震台网编目评比标准

省级地震台网编目评比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参评对象省级地震台网。
二、参评资料快报数据与正式报数据。
三、评比与计分方法1、快报成绩每日公布一次;正式报成绩每周公布一次;2、年度成绩由快报成绩、正式报成绩和年度抽检成绩组成;年度总得分=快报得分*20%+正式报得分*60%+抽检质量分*20%3、各省级台网按照总分值高低排名,排名由高到低。
四、评比标准(一) 快报数据1、上传时间:按规定上传(含登记)一次快报数据计1.0分;2、上传数据:按规定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三个以下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1分;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三至五个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3分;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五个以上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5分。
3、上传数据中发震时间、经度、纬度、震级、震源深度、资料来源、精度、震中位号、台站数与事件类型、地名项 , 每错或漏一项(含格式错误)扣0.2分;4、未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含登记)数据计0分。
(二) 正式报数据1、上传时间:按规定上传(含登记)一次正式报数据计1.0分;2、上传数据:按规定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三个以下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1分;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三至五个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3分;每编辑一个地震条目(用五个以上台站测定的地震)计0.5分。
3、上传数据中发震时间、经度、纬度、震级、震源深度、资料来源、精度、震中位号、台站数与事件类型、地名项 , 每错或漏一项(含格式错误)扣0.2分;4、按规定上传震相数据计2.0分,每一条震相计0.1分;5、未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含登记)数据扣10.0分;6、每月按规定时间函报得10.0分,每缺一周扣3.0分。
未按规定时间报送扣10.0分,未报送扣50.0分。
(三) 数据质量抽检每年抽取10个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复核目录数据和观测报告的符合程度。
1、事件类型判别错误:扣2.0分/个;2、震相属性判别错误:扣0.5分/个;3、缺漏明显的震相:扣0.2分/项。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四篇】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四篇】防震减灾工作总结1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了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我校认真贯彻县局精神,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震减灾演练方案》,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安全保障。
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建章立制、成立机构:1、成立由朱志峰校长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分管安全的朱则瑞副校长担任组长,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将逐步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模拟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具体活动内容:(一)、防震宣传教育活动县会议后,我校根据要求,在校内悬挂“防震减灾进校园,家庭社会更安全”“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横幅,并采取了专题报告、科普橱窗、地震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并做了十个有关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展示牌,向宣传了有关知识,学校滕兆义老师利用“国旗下讲话”全校学生集合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
(二)、播放地震科普宣传片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三到六年级同学,每天利用下午第二节课分年级到会议室集中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蟾童》和《地震揭秘》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三)、每个班级开展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队会学校德育处要求各班通过班队会等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师生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灾害发生前的防范方法、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从活动中体会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宁波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6版)

宁波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06版)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目录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二、国内二级学术期刊目录三、国内一级出版社目录1 科学出版社2 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械工业出版社4 电子工业出版社5 中国农业出版社6 人民邮电出版社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8 人民卫生出版社9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 中华书局 11 化学工业出版社12 石油工业出版社13 法律出版社 14 国防工业出版社1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6 外文出版社 17 中国电力出版社 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 经济科学出版社2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人民文学出版社23 人民出版社 24 地质出版社25 海洋出版社26 气象出版社27 冶金工业出版社28 作家出版社29 商务印书馆 30 人民体育出版社31 兵器工业出版社32 航空工业出版社33 语文出版社34 人民音乐出版社 35 中国计量出版社 36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37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8 地震出版社39 军事科学出版社40 原子能出版社41 中国文学出版社 42 宇航出版社43 外国文学出版社 44 清华大学出版社 45北京大学出版社4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7复旦大学出版社 4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49浙江大学出版社关于核心期刊目录的说明1、本目录以《浙江大学国内一、二级学术期刊目录(2005版)》为基础,浙大目录中规定的国内学报级学术期刊统一列入本目录中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增列为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一级学术期刊341种,二级学术期刊1411 种。
2、人文社科期刊增设权威级,这是考虑到SSCI与A&HCI收录我国论文较少,选定19种权威级期刊作为弥补,其论文与SSCI、A&HCI论文同等对待。
3、国内出版的英文期刊,除个别特定的以外,与同名(或实质同名)的中文期刊同等对待。
防地震短信、微信群公告15则

防地震短信、微信群公告15则1. 【地震快报】提醒大家,在发生地震时,请保持冷静,首先保护自己的安全。
不要慌乱行动,迅速找到避难点。
2. 【地震预警】灾害无情,人间有爱。
请大家提前做好地震防范准备,减少伤害。
关注地震预警消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地震逃生】出现地震时,请迅速离开高楼、玻璃幕墙等危险区域。
用湿毛巾捂鼻口,弯腰保护头部,尽量远离悬挂物和设备。
4. 【室内自救】地震发生时,如果无法迅速逃离,应迅速找到安全角落避险。
躲避在坚固的桌子、床下等位置,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5. 【建筑安全】日常生活中,注意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确保自身安全。
6. 【震中消息】地震发生后,关注当地消息渠道获得最新情况。
遵循相关部门的指引,行动有序,避免造成混乱。
7. 【紧急救援】地震发生后,如果遇到人员受伤或被困,请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
8. 【煤气电源】地震后,请及时关闭燃气、电源等供应设施,预防火灾及二次伤害的发生。
9. 【防护物资】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储备一些食品、水、药品、防护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10. 【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知识,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了解地震的起因和预警信号等,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
11. 【危险形象】地震发生时,请远离河岸、高山、旧房、陡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12. 【灾后心理】地震发生后,对受到震撼的人要进行心理关怀。
提供心理咨询及支持,帮助恢复身心健康。
13. 【学校防护】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逃生演练,并加强地震知识的教育,提高师生防震减灾能力。
14. 【安全疏散】在地震发生时,请按照疏散指引,有序安全地离开建筑物,尽量避免拥挤和踩踏。
15. 【邻里关爱】地震过后,邻里间应相互关心和照顾。
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以上是关于防地震的15则短信、微信群公告,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牢记这些防震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思考——以“4.20”芦山地震为例

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思考——以“4.20”芦山地震为例吴虹霁;陈雨艳;蒋华英【摘要】介绍了“4.20”芦山地震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例,分别对应急监测的组织工作、方案优化、监测设备情况和监测结果报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提供些许经验.【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应急监测;地震;建议【作者】吴虹霁;陈雨艳;蒋华英【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成都610091;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成都610091;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成都61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4· 环境监测·地震可能会导致人和动植物的死亡和工业污染物的泄漏,灾后防疫使用的消毒剂还会导致其在土壤中累积和释放,这些都会造成地震区域水源地水质、地表径流和土壤的污染[1]。
资料显示[2~4],汶川大地震后,灾区的水源地水质和农业土壤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地震灾害发生后,环保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对防控灾区环境事故风险和保障灾区人民饮水安全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后15分钟,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立即启动了《四川省环境应急监测中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整个应急监测工作以保障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等环境安全为目的,同时积极排查镇区潜在的环境风险源。
应急监测工作共持续了23天,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共出具了21份应急监测快报,但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在整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突发事件环境监测工作应对的经验。
由于地震灾区环境监测方面的报道有限,且芦山地震环境监测未见报道,本文总结了芦山县地震环境应急监测的经验,找到了监测手段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提供些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