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和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地下的油气储集层位置、形态和规模。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地震波是地震事件产生时在地下传播的机械波。
在地震勘探中,勘探人员通过发射一种人工产生的地震波(震源),利用地下岩石中介质的物性参数差异(如密度、速度等),将地震波反射、折射和散射等情况转换为电信号,进而推断地下的构造特征。
通常地震勘探采用的震源是地震震源或爆炸震源。
地震震源通常是由地震仪器产生的震动信号,而爆炸震源则是通过安置爆破物或者深孔炸药来产生的。
二、地震勘探技术的方法1. 二维地震勘探二维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地表上布设一系列的地震仪器(地震检波器),然后以固定的间距触发震源,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通过分析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勘探人员可以绘制出地下岩石的层析图,从而确定潜在的油气储集层。
2.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震勘探方法。
它利用大量的地震检波器和多个震源,对目标区域进行高密度、连续、立体的地震波震源触发和地震波数据采集。
通过处理和解释这些大量复杂的地震数据,可以建立目标区域的地层模型,并提炼出更准确的地下构造信息。
三、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1. 油气勘探与开发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勘探人员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储集层位置、厚度、形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开发效益。
2. 地下水资源调查地震勘探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中。
通过对地下水层的勘探,可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储量和可利用性,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工程地质勘察地震勘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可以判断地下层位的井间情况、岩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背景资料和保证工程安全。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油气勘探方法1.地质方法: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地表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综合解释分析了解生储盖运移条件进行远景评价.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2.地球化学勘探方法3.钻探方法一、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在用精度仪器按一定的观测方式记录爆炸后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信息,利用对原始记录信息经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成果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二、地震勘探的环节:1)野外资料收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三、地震波:弹性振动在地球中的传播统称地震波。
四、波前: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称为波前。
五、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六、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七、射线:是表示地震波能量传播路径的曲线。
八、振动图: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称作该点的振动图。
九、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十、地震子波:地震波在地面附近的疏松层中传播的速度非常低,一般为每秒数百米,称为低速带。
十一、地震传播规律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1、第2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时间最小原理。
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慧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envelope) ,就是新的波前面。
十二、时距曲线:指地震波走时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即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时间同检波点到爆炸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各段的斜率就是各地震波视速度的倒数。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地震勘探原理》§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3精选全文完整版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五)多次覆盖采集参数选择
室内处理方法:水平叠加
CMP R
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假如分别在点O1 ,O2 ,…,On激发,则 可分别在对应的S1 ,S2 ,…,Sn各点接收到来自地下反射界面 上同一反射点R的反射波(R为CRP或CDP)。若对n次激发得
到的R点的各道反射波进行动静校正,使其相位一致,然
后叠加起来,便获得了共反射点R的n次叠加记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O1单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1 R1R2 2 O1O2Leabharlann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 4.3.2.2 综合平面法 D
O1 45
M
O2
R1
R2
R3
O1 、O2双边放炮,offset = 0, O1O2之间布置检波器接收
§4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shot1 shot2 shot3 shot4
offset = 2⊿x ⊿shot = 2⊿x
n =12
st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hannel
1
5
9
第一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 绪 论

绪 论
三 、地震勘探方法及勘探能力
1、方法的分类
按波的形成和路径,地震勘探可以分为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和透过波法。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反射波法,因为反射波法施 工方便、成本低,效果好。 地震波传播到地下分界面上时将产生反射波、 折射波和透过波。
2013-8-9 7
绪论
1) 反射波法:用接收反射波来进行勘探。
反射信息中既可得到不同的弹性分界面反射回地 面的地震反射波运动学特征(时间、时距关系等); 而且还可以得到与地下岩石密切相关的具有不同动 力学特征(振幅、频率、相位、速度等)的地震波 形。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特征、 岩石性质等,并且可以识别出背斜、断层、尖灭、 不整合。 特别是利用地震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 征来识别岩性和进行油气预测已经发展了很多成熟 的方法。
2013-8-9
19
2013-8-9 2
绪论
物探方法: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放射性勘探:利用岩石的放射性差异
2013-8-9
3
绪论
二、地震勘探
1、概念及特点 地震勘探:它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来进行矿产勘
17
第三部分 地震勘探处理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动、静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方法 振幅处理及提高信噪比、分辨率的处理方法 反射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 地震速度参数提取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进展简介
2013-8-9
18
第四部分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
• • • • 构造解释 地层解释 岩性解释和烃类检测 综合解释
仪器向遥控、高采样率、多道采集系统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测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 透射波层折(CT)技术 4.工程地震法 常时微动方法 面波勘探 测桩等
绪
一、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论
1 .原理 地震: 天然地震:地球内部岩浆流动和胀缩产生, 大, 灾害 人工地震:人工震源产生,小,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研究其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解决地质问题。 各物探均以各种物性为前提,地震勘探依据岩、矿石的弹性,研究地下弹性波场的 变化规律。 路径改变 地震波 弹性界面 能量吸收 强度、波形改变(A,f,ф) 知岩性 旅行时间、速度(t,v) 知构造
地震勘探:简称“震探”,浅部地质调查――“浅震”,地震勘查或地震勘察。 浅层地震勘探:常用于“水、工、环”地质调查, 主要用于解决:工程地质填图、建筑、水电、矿山、铁路、公路、桥梁、港口、 机场等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因此,多被人称之为: “工程地震勘探”。
2 .分类 据波的类型分:纵波、横波、面波勘探 据波传播特点分:反射、折射、透射波法 据目的层深度分:浅层<n.100m,中层(n.100~n.1000m),深层>n.1000m 据勘探目的任务:工程(浅层), 煤田, 石油, 地震测深 地震测深: 研究大地构造、深部地质问题 二、浅震的特点及应用 1.特点:工作面积小,勘探深度浅,探测对象规模小,浅部各种干扰因素复杂 优点:精度高、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仪器轻便 2.应用: 地震勘探在众多物探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多, 西方:物探投资90%以上是地震,地震成了物探代名词 我国:地震是物探主要手段,论文最多,刊物最多,数字处理发展最快, 油田95%是地震发现的。 浅震应用广,水、工、环地质调查,岩土力学参数原位测试,人文调查, 工业找矿。有关应用范围可用下图简要说明。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1. 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密度、不同速度的介质。
根据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相应的速度变化。
这种速度变化导致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发生偏折、折射和反射,从而提供了地下结构的信息。
2. 地震波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的衰减和改变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与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地震波的能量在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衰减,即地震波的振幅逐渐减小。
同时,地震波也会因为地下结构的反射、折射等作用而发生衰减,波形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衰减和改变,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2. 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在地质科学研究、地下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地质科学研究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下岩石、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变化和波形改变,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厚度、形态等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下断裂带等地质现象,进而预测地震风险和地质灾害。
2.2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勘探在地下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如大坝、地铁、隧道等)前,需要了解地下的地质条件和结构,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土层、岩石、裂隙等的信息,帮助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时避免地质灾害风险,减少工程风险并提高工程质量。
2.3 矿产资源开发地震勘探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波形改变,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找到矿脉、矿体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预测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2•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6.几何地震学原理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1.地震地质模型2.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3.1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小结: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3、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3•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4.地震面波小结1、斯奈尔定理(包括反射定理、透射定理)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4、倾斜入射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5、折射波的特点(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扩散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6、AVA曲线(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7、面波的特点(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4.地震绕射波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1.6几何地震学原理1.6.1地震反射波运动学162地震折射波的时距曲线163地震绕射波的时距曲线164多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65垂直时距曲线方程166 T -p 域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167地震横波运动学特征 小结:1、 几何地震学的相关概念:几种深度、倾角的概念,几种深度的关系,视倾角与真倾角的 关系。
2、 反射波时距曲面方程:时距曲面的形状3、 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倾斜界面、多层界面的时距曲线单个水平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渐进线方程,正常时差的概念) 单个倾斜界面时距曲线的特点(极小点与界面、倾向的关系,倾角时差) 界面曲率对时距曲线的影响; 多层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的速度问题 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4、 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一个水平、倾斜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盲区、相 遇时距观测系统) 多个水平层折射波时距曲线 弯曲界面的折射波、穿透现象5、 绕射波的时距曲线(时距曲线的特点、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6、 多次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7、 垂直时距曲线方程(了解)8、 T -p 域各种波的特点(了解)9、 反射横波运动学特征(了解) 1.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7.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1.7.2几种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7.3地震地质条件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 Voigt 黏弹性理论吸收系数及特性 大地滤波作用 地震子波 品质因素波导效应薄层的干涉作用 薄层的调谐作用 地震纵向分辨率 地震绕射波 地震横向分辨率 菲涅尔带半径地震道褶积模型思考题1.11、某介质受外力后发生形变,而外力消失后不能完全恢 复原状,这种介质为( )1、在只有胀缩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扰动A )与体变系数有关的扰动B )与旋转形变有关的扰2、惠更斯原理认为,射线是 ________________ 于波前传播的。
在空间中,任意时刻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_____________ ,并由它产生元波前,各个元波前的包络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位置 3、计算下列情况下的视速度V* 。
(真速度V=2000m/s )为震源函数, 为纵波速度, 为波传播的距离。
1) 试解释上式的物理含义。
2) 试写出近震源、远震源球面纵波的表达式。
5、在远离震源情况下,球面纵波有如下特点( )A )纵波位移与震源函数成正比,与传播距离成反比(A )塑性介质 (B )理想弹性介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在完全弹性介质中传播有能量损耗 (C )层状介质即均匀介质思考题1.2(C )粘弹性介质 (D )均匀介质 (B )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有能量损耗; D )均匀介质即各向同性介质C )不产生扰动D )有时产生与体变系数有关的扰动, 有时产生与旋转形变有关的扰动2、公式 _________ 中,表示( A )胀缩力 B )剪切力复习题:1、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关系为((A )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C )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反比外力D )内力(B) (D) 波的强度与振幅成正比 波的强度与振幅成正比地表-I射线波前4、球面纵波的位移方程为B ) 纵波位移与震源函数的一阶导数成正比,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 ) 纵波位移与震源函数成正比,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 ) 纵波位移与震源函数的一阶导数成正比,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复习题: 1若vp 、vs 、vR 分别表示某表层的纵波、横波、面波速度,它们之间满足( )()(A )纵波(B ) SV 波 (C ) SH 波(D )任何波入射都会在界面上产生转换波 复习题:1・如何从P 波的角标中判断①波是在哪一层介质中传播的与P|相比,是同类波*还是转换波;③反射波、还是透射波2. 什么是粘滞性介质?与理想弹性介质有哪些不同?弹性波在粘滞性介质中传播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 什么叫大地滤波作用?它对地震记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4. 什么叫薄层?薄层对地震记录有什么彫响?为什么?5. 什么叫波的透射损失?试写出透射损失因子6. 试用广义绕射理论和狭义绕射理论说明绕射波的产生?鼻什么是垂直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复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在理想弹性介质中传播有能量损耗(B )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有能量损耗; (C )层状介质即均匀介质(D )均匀介质即各向同性介质2、 当地震波通过地层时,何种频率的波容易被吸收?( )(A )低频成分(B )高频成分 (C ) 30~50Hz(D )与波的振幅有关3、 关于横向分辨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地震波的主频越高,横向分辨率越高。
B ) 地震波的振幅越大,横向分辨率越高。
(C ) 一般来说,深层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较低。
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分辨率越低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A ) 在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高频简谐波分量衰减比低频简谐波分量衰减快(B ) 在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高频简谐波分量衰减比低频简谐波分量衰减慢2、 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 )(A )直达波(B )折射波3、 下列哪些特点不属于面波的特点(A )只在自由表面附近传播C )速度咼(C )反射 (D )随机干扰) (B )频率低(C ) 大地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 (D ) 大地相当于一个高通滤波器(E ) 大地滤波作用降低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判断: 1、所谓的频散现象是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振幅的函数()2、 在地震勘探中,薄层的概念是相对的( )3、 韵律性薄层相当于一个带通滤波器()4、 地震反射波波形延续长度越小,地震纵向分辨率 越低( )填空:三层分界面(图中 AB 界面)上发生反射,若入射波振幅为 a 各层的速度、密度如图所示。
请计算R 点接收的地震波振幅。
(不考虑球面扩散及吸收、衰减)复习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下波的时距曲线不是双曲线? (A ) 单层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B ) 单层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C ) 断点绕射波的时距曲线(D ) 单个水平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2、 深层凹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一般为( )(A )平缓型(B )聚焦型 (C )回转型(D )直线型3、 对单倾斜界面反射波而言,其时距曲线的极小点位于( )(A )界面的上倾方向 (B )界面的下倾方向 (C )激发点的正下方(D )不能确定若01为炮点,D 为断层断点,D1为在测线上的投影,试示意性地绘出反射波、绕射波的 时距曲线在T -P 域中,反射波的曲线为 _________________ 直达波的曲线为 ________________ 面波的曲线为 ______________若地震子波为b (t ),地下地层的反射系数为,在不考虑子波是时变和空变的情况下,则一个地震记录如图所示(地震波垂直入射,为清楚显示射线路径,故将射线路径画为倾斜) ,波在第二、O可表示为折射波的曲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1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为直线()2、对于倾斜界面而言,若该界面能产生折射波,则在地面任何位置都可能接收到折射波()3、与反射波正常时差相比,绕射波正常时差较小()第六章作业:1 •什么是射线平面?当射线0X垂直于走向、或平行于走向. 或是任意方向时,试问射线平面与地面的铅垂面是否是同—平面上?2•什么是法线深度、视深度、真深度?3.证明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单一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4•对于水平界面,若全程多次反射波与某一层的一次反射波TO时间相同,能否区别一次波与多次波?怎么区别?5•试比较多次波、绕射波在时距曲线上与反射波有哪些异同点?(水平界面情况下)6•反射波时距曲线为什么是双曲线而折射波却是直线?谓用视速度定理进行说明。
7■什么是正常时差?它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倾角时差?与什么因素有关?9•试解释: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层速度、射线速度的确切含义?10•衽多层水平介质、连续介质(¥是2的线性函数)情况下,试问其时距曲线有什么特点?11*如果已知X和Y测线的夹角为3 0 X方向的视倾角为4 5X\ Y方向的视倾角为3 0 试求真倾角。
12. 试说明产生回折波的条件咼什么?13•若地下存在两个分界面,其速度V1=2000m/s, V2=4000m/s, V3=6000m/s.试计算这两个分界面的临界角及其对应的入射角:盲区半径、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切点坐标。
13. 已知三层介质的层速度分别为W* V2. g能否用(V1+V2+V3),3的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甘?为什么?14•采用纵测线观测时,不管反射界面形状如何.射线平面迅否只有一个?为什么?15 •利用视速度定理说明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正常时差比和绕射点同深度的水平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正常时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