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诊断概要(1)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病4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病4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辨病要点以往有流产、早产史或本次妊娠期有阴道流血史的孕妇易发生早产。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停经时间、预产期及以下几点:①孕龄28~37周;②有宫缩(4次/20分钟或8次/60分钟);③胎膜破裂或完整,但具有明显的子宫颈变化,宫颈缩短≥75%和宫口扩张≥2cm。
(2)辨证要点本病以孕晚期、未足月前出现腰酸腹痛,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为主证。
辨证主要依据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以辨属虚属实。
2.鉴别诊断需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局部病变出血、假临产及妊娠晚期子宫生理性收缩相鉴别。
三、中西医治疗方法(一)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宜多采用左侧卧位,吸氧,避免刺激及干扰,尽量减少阴道及肛门、腹部检查。
2.抑制宫缩药物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药物保胎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利托君、沙丁胺醇;②硫酸镁:镁离子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拮抗钙离子对子宫的活性,从而抑制子宫收缩;③钙拈抗剂;④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3.控制感染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原因,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为促使胎儿肺成熟,可在分娩前肌注地塞米松。
5.分娩时处理临产后慎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的药物。
(二)中医治疗1.肾虚孕晚期,腰酸腹坠,小腹阵痛,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或淡暗,或曾有屡次堕胎、小产史。
舌淡,苔薄白,脉沉滑或沉细。
治法固肾安胎。
方药补肾安胎饮。
2.气血虚弱孕晚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阴道少量血性黏液或出血,色淡红、质稀,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自,脉细滑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
3.血热孕晚期,小腹阵痛下坠,阴道少量流血,色鲜红或深红,渴喜冷饮,便秘溲黄。
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补肾安胎。
方药保阴煎。
4.跌仆损伤孕晚期,因跌仆闪挫,或腹部撞击后,出现小腹阵痛,下坠,阴道有血性黏液或少量出血。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正常产褥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正常产褥第七单元正常产褥细目一:产褥期母体的变化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为6周,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特点:1.生殖系统的变化(1)子宫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子宫从胎盘娩出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和子宫颈,需时6~8周。
分娩后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l周缩小至妊娠l2周大小,产后l0天在腹部扪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非妊娠期大小。
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胎盘娩出后子宫重量约为l000g,产后l周时降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处以外的子宫内膜基本修复,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约需至产后6周。
产后4周宫颈恢复至未孕状态。
由于分娩时子宫颈外口发生轻度裂伤,使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2)阴道与外阴分娩后消失的阴道黏膜皱襞,约于产后3周以后重新出现,外阴水肿2~3日自行消退,会阴部伤口在3~5日愈合。
处女膜因分娩撕裂形成处女痕。
(3)盆底组织分娩可造成盆底组织(肌肉及筋膜)扩张过度,弹性减弱,一般产褥期内能恢复。
但分娩次数过多,间隔时间过短,盆底组织松弛,较难完全恢复正常,这是导致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的重要原因。
2.乳房的变化产褥期乳房的变化是泌乳,包括乳汁的产生及射乳。
3.全身变化(1)心血管系统产后72小时内,产妇血容量增加15%~25%,尤其是最初24小时。
因此产后72小时内心脏负担明显加重,应注意预防心衰的发生。
(2)血液产褥早期,产妇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对子宫创面恢复、预防产后出血有利。
产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增高,白细胞总数于产褥早期仍较高。
红细胞沉降率于产后3~4周降至正常。
(3)泌尿系统产后数日内尿量增多,尿中氨基酸、肌酐、肌酸增加。
由于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黏膜充血水肿及膀胱肌张力降低,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使产妇不愿排尿,可发生一过性尿潴留。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常见产时并发症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常见产时并发症第十五单元常见产时并发症细目一:产后出血一、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病理1.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
本病属于中医“产后血晕”的范畴。
2.病因病理(1)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总数的70%~80%。
包括全身性因素、局部因素及并发妊娠高血压病。
(2)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宫腔、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部分胎盘残留。
(3)软产道损伤。
(4)凝血功能障碍。
3.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之分。
虚者,因阴血暴亡,心神失守;实者,为瘀血上攻,扰乱心神。
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多量出血,血压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
易并发感染。
根据病因分为:1.子宫收缩乏力常有总产程延长或第一、第二产程延长。
出血多时,可因急性失血出现面色苍白、心慌.胸闷、脉细速、血压下降的休克症候。
2.胎盘因素胎盘未娩出前出血先考虑是否为胎盘因素所致。
应行阴道检查,了解出血原因(胎盘粘连、胎盘不全剥离、胎盘滞留、胎盘嵌顿等)。
3.软产道裂伤因宫缩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不止,色鲜红,有时表现为少量持续出血。
检查子宫收缩好,软产道见有裂伤。
宫颈裂伤常发生在3、9点处,深时可达穹隆部;阴道裂伤常发生在阴道侧壁、后壁、会阴部,有时数处裂口到达穹隆;会阴撕裂根据裂伤的程度分为Ⅰ、Ⅱ、Ⅲ度。
4.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子宫出血不易止血,除子宫出血外,常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
通过检查凝血因子如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等得到诊断。
三、中西医治疗(一)西医治疗1.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处理按摩子宫及应用子宫收缩剂、宫腔纱布填塞、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子宫切除。
2.胎盘因素出血处理胎盘已剥离但未排出,按摩子宫;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需探明宫腔情况,徒手剥离、取出胎盘;胎盘完全植入时,需做子宫次全切除;胎盘部分残留者行钳刮术。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病7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病7细目十一:高危妊娠一、定义妊娠期母婴有某种病理因素或某种致病、因素,可能危害母婴健康与生命,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为高危孕妇,具有高危因素的围生儿为高危儿。
二、诊断要点及实验室检查1.诊断要点主要依据病史(如年龄≥35岁或≤16岁;有重复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合并有心脑肾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等)、临床检查(身高、体重、步态及体态的检测,测量血压,测量骨盆大小等)及特殊检查等方面作出诊断。
2.实验室检查(1)测量妊娠体重、宫高、腹围及胎儿发育指数此为反应孕期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方法。
体重增长:正常情况下孕期母亲体重增长l2kg左右,孕末期每周增长0.5kg。
子宫底的高度增长:一般认为,宫高在30cm以上提示胎儿已成熟。
腹围增长:孕l6~42周腹围增长在21cm左右。
胎儿发育指数:胎儿发育指数=宫高(cm)一3(孕月+1)。
正常值为-3~+3。
(2)超声测量法临床可用胎儿双顶径的大小及增长来估计妊娠周和胎儿发育。
(3)胎盘功能检查雌三醇(E3)测定:孕晚期连续多次测定尿E3值≤41.6μmol/h,提示功能严重损害;E3降低50%以上者,提示胎盘功能减退;E3值≤27.7μmol/24h,提示胎盘功能严重损害;E3值≤13.9μmol/24h,则可发生胎死腹中。
血清胎盘泌乳素的测定:孕晚期正常值l4μg/L,低于4μg/L示胎盘功能减退,常有胎儿窘迫。
尿雌激素/肌酐比值测定(E/C):如大于l5为胎儿正常,l1~ 15为警戒值,≤l0为危险值。
(4)B超探测正常的羊水暗区为40~78mm,小于30mm为羊水过少,提示胎盘功能减退或胎儿宫内缺氧。
(5)胎儿成熟度的检查(6)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宫内诊断(7)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的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取决于有无宫内缺氧及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
其方法有以下几种:胎动监护:胎动次数减少或消失,为胎儿宫内缺氧的警告。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合并疾病一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妊娠合并疾病一第十二单元妊娠合并疾病细目一:心脏病一、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1.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加大,心脏负担加重,至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
2.分娩期是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
3.产褥期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仍较重,此时胎盘循环停止,子宫内血液大量涌入全身循环,回心血量增加。
二、中医病因病机心脏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损伤心之气血阴阳。
或心气虚,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或心阳虚,心肾不交,水气凌心;或瘀血闭阻心之血脉所致。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妊娠前有心脏病史或风湿热病史;有心功能异常的症状出现;存在心功能异常之体征,如紫绀、杵状指、持续性颈静脉怒张;心脏听诊有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x线或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心界显著扩大、心脏结构异常。
2.鉴别诊断需与妊娠合并肺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四、中医分型治疗及西医处理愿则(一)中医分型治疗1.心气虚妊娠期间,心悸怔忡,面色晄白或青白,气短自汗,动则尤甚,乏力懒言。
舌胖、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滑,或见结代。
治法益气养血,宁心安胎。
方药养心汤。
2.心血虚妊娠期间,心悸怔忡,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失眠多梦。
舌质淡,脉细滑弱。
治法养血益气,宁心安胎。
方药归脾汤。
3.阳虚水泛妊娠期间,心悸气短,喘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畏寒肢冷,四肢浮肿,尿少便溏。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滑弱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气,行水安胎。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妊娠期间,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胸闷喘憋,口唇发绀。
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化瘀,通阳安胎。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西医处理原则1.急性左心衰的处理原则减少肺循环血量及静脉回心血量,改善气体交换,增加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如采用半卧位或坐位的体位、供氧、利尿、扩血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强心、镇静、激素的应用。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第十四单元产时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细目一:胎儿窘迫一、病因病理1.病因(1)胎儿急性缺氧常发生在分娩期。
病因:急性失血;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子宫胎盘血运受阻;脐带血运受阻;胎盘功能低下。
(2)胎儿慢性缺氧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病因:母体血液氧含量不足;胎盘变性,纤维蛋白沉积、钙化甚至大面积梗死;子宫胎盘血管硬化、狭窄;胎儿运输及利用氧能力降低。
2.病理主要是因重度缺氧而引起各系统严重的并发症。
包括血气变化(代谢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心血管、泌尿、消化、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二、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1.急性胎儿窘迫临床表现:①胎心率的改变是急性胎儿窘迫最明显的临床征象;②羊水胎粪污染,分三度(Ⅰ度羊水呈绿色;Ⅱ度混浊;Ⅲ度稠厚,呈棕黄色);③胎动(开始胎动频繁,继而减少至消失)及④酸中毒。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处理:缓解胎儿缺氧;尽快终止妊娠;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
2.慢性胎儿窘迫临床表现及诊断:胎盘功能低下(即尿雌三醇及胎盘生乳素降低)、胎儿监测(胎动时胎心加速不明显);胎动减少(胎动<10次/12小时)、B超监测、羊膜镜检查(见羊水混浊呈浅绿色至棕黄色)及测量宫高、腹围。
处理:卧床休息。
取左侧卧位。
定时吸氧,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期待疗法。
细目二:胎膜早破一、定义、病因1.定义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称胎膜早破。
中医称为“胎衣早破”。
2.病因营养因素(如孕妇饮食中缺铜及缺乏维生素C,可使胎膜脆性增加);感染(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宫内压力增加;宫颈关闭不全及其他(如人工剥膜、妊娠晚期性生活过频等)。
3.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或因母体气血不足,气虚下陷,或胎衣单薄;或因妊娠后期外力损伤,或房室损伤,或接生检查不慎损伤胞衣而致。
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西医处理1.临床表现孕晚期或临产,未进入产程或刚进入产程之际,孕妇自觉阴道有一阵水样液流出,开始为持续性,随后为阵发或间断少量阴道流液,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负重等,流液即增多。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第十八单元外阴色素减退及外阴瘙痒细目一: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硬化性苔藓及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合并硬化性苔藓一、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1.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临床表现:外阴瘙痒是此病最主要症状,患者多难耐受。
病损范围不一,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常呈对称性。
早期皮损颜色暗红或粉红,或色白;日久皮损增厚粗糙或菲薄,缺乏弹性等。
鉴别诊断:需与白癜风和外阴炎相鉴别。
2.硬化性苔藓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左右妇女。
主要表现为病损区发痒,大阴唇或肛周皮肤及黏膜变白、变薄、干燥、皲裂,并失去弹性,阴蒂多萎缩,且与包皮粘连,小阴唇平坦、消失。
鉴别诊断:需与老年生理性萎缩相鉴别。
3.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合并硬化性苔藓硬化性苔藓患者由于长期瘙痒和搔抓的结果,可能在原有硬化性苔藓的基础上出现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即以往所称的外阴混合性营养不良。
二、中医辨证要点及分型论治(一)辨证要点本病除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舌脉外,更需结合局部的病变特点辨别虚实。
(二)分型论治1.外阴鳞状上皮增生(1)肝肾不足外阴干燥瘙痒,夜间尤甚,病损处变白,薄脆,头昏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楚。
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养荣润燥。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
(2)血虚化燥外阴干燥瘙痒,变薄,变白,皲裂,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
方药归脾汤。
(3)脾肾阳虚外阴瘙痒,黏膜变薄,变白,弹性减弱,萎缩与增厚、粗糙相间出现,腰背酸楚,夜尿频多,形寒畏冷。
舌淡胖,苔薄白或薄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祛风止痒。
方药右归丸。
(4)肝郁气滞外阴瘙痒,干燥,局部皮肤粗糙、肥厚或皲裂,或色素减退,性情抑郁,经前乳房胀痛。
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方药黑逍遥散。
(5)湿热下注外阴瘙痒,烧灼疼痛,或破损溃疡,渗流黄水,局部皮肤黏膜粗糙、肥厚或变薄、变脆,溲赤便秘。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女性生殖系统炎症(2)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女性生殖系统炎症(2)二、各种阴道炎的临床表现1.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呈灰黄色泡沫状,严重者可混有血液,外阴瘙痒,伴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阴道、宫颈黏膜充血红肿,常有散在的出血点及草莓状小红疹,后穹隆有多量黄色泡沫状分泌物。
2.念珠菌阴道炎外阴奇痒、灼痛,白带呈白色乳酪样或豆渣样,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可伴有尿频、尿急及性交痛。
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去后见黏膜充血红肿,急性期可有糜烂面及浅表溃疡。
3.细菌性阴道病白带增多,呈脓性或浆液性,有鱼腥臭味,外阴瘙痒。
检查分泌物为灰白色,匀质、稀薄。
4.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呈黄水状,甚者呈脓性或血性,有臭味,外阴灼热、干涩感。
检查外阴、阴道潮红,黏膜萎缩、变薄,皱襞消失,常有散在出血点或小片出血斑。
三、中西医治疗方法(一)滴虫性阴道炎1.西医治疗主要有局部治疗(用0.5%~1%乳酸或醋酸冲洗阴道;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纳阴道内,连用7~10天)和全身用药(口服药物为甲硝唑400mg,2~3次/日,7日为1疗程,性伴侣应同时治疗)。
2.中医治疗(1)湿热下注白带增多,色白或黄.呈泡沫状或脓性,甚或杂有赤带,外阴瘙痒。
舌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带下增多,色白,呈泡沫状,外阴瘙痒,腰脊酸楚。
舌苔薄腻,脉细濡。
治法补肾利腰,清热利湿。
方药肾气丸合萆薢渗温汤。
肾气丸(《金匮要略》):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桂枝泽泻附子(二)念珠茵阴道炎1.西医治疗主要有一般治疗(用2%~3%苏打液冲洗外阴及阴道,1次/日,7次为1疗程);局部上药(制霉菌素栓,或克霉唑栓纳入阴道,1次/日,连用7天)及全身用药(氟康唑150mg,顿服)。
2.中医治疗(1)脾虚湿盛白带增多,色白如乳块状或豆渣样,外阴瘙痒。
舌苔薄白,脉细濡。
治法健脾燥湿,杀虫止痒。
方药完带汤。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苍、白术陈皮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甘草黑荆芥柴胡(2)肾虚湿阻带下增多,色白如豆渣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之诊断概要(1)
第九单元诊断概要
细目一:妇科病史及检查
1.全身检查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必要时还应测量体重和身高。
其他项目包括患者全身发育与营养状况、神志与精神状态、面容与体态、全身皮肤质地及色泽、淋巴结(特别是左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头部五官、颈、甲状腺、胸廓、乳房(注意有无包块或分泌物)、心、肺、双肾、脊柱、四肢(肝、脾检查归入腹部检查项)。
2.腹部检查包括望诊(腹部有无隆起或不对称,有无瘢痕、静脉曲张、妊娠纹等)、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有否扪及包块及肝脾是否触及等)、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等)、听诊(中晚期妊娠可听到胎心音等)。
3.妇科检查检查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均取膀胱截石位。
经期应避免检查;未婚者仅限于肛腹诊。
外阴部检查:观察外阴部发育、阴毛多少及分布情况,有无畸形、水肿、炎症、溃疡,皮肤、黏膜色泽变化,有无萎缩或肿瘤等。
宫颈检查:注意观察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糜烂、撕裂、外翻、腺体囊肿、息肉或肿块。
双合诊:检查者一手的两指或一指伸人患者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触诊检查,称为双合诊。
其目的在于扪清阴道、宫颈、子宫及其附件、宫旁结缔组织和韧带、盆腔内壁等部位的情况。
三合诊:指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
可发现子宫后壁、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骶骨韧带.盆腔侧后壁、阴道直肠隔、骶骨前方及直肠内的病变等。
肛腹诊:即直肠-腹部诊。
适用于未婚、阴道闭锁或月经期做盆腔检查者。
细目二:妊娠诊断
一、早期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停经,早孕反应,尿频,乳房增大胀痛,乳头和乳晕着色变深变宽,乳晕部位因皮脂腺隆起而出现结节,称“蒙氏结节”。
2.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变松软,呈紫蓝色。
双合诊时感觉宫颈和宫体似不相连,称“黑格征”。
妊娠5~6周时宫体变饱满,呈圆球形;妊娠8周宫体约为非孕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为非孕宫体的3倍。
3.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确切诊断:血β-HCG
(2)B超检查妊娠5周时可见妊娠环。
(3)黄体酮试验既往月经规律,月经过期未潮,每天肌注黄体酮l0~20mg,连续3~5天。
停药3~7天内有阴道流血者可以排除妊娠;超过7天仍无阴道流血者,妊娠的可能性较大。
(4)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l8天以上仍不下降者,早孕的可能性较大。
(5)宫颈黏液检查停经后取宫颈黏液镜检,若仍可见到较为典型的羊齿植物叶样结晶,即可排除早孕;若见到椭圆体,则需连续动态监测才有助于早孕的诊断。
二、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子宫增大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大,子宫随之增大,腹部膨隆。
(2)胎动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为胎动。
妊娠l8周左右孕妇可自觉胎
动,妊娠周数越大,胎动越活跃,但到妊娠末期时胎动逐渐减少。
(3)胎心妊娠l8~20周经孕妇腹壁可听到胎儿心音,如钟表的“嘀哒”声,约每分钟120—160次。
(4)胎体妊娠20周后。
经孕妇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
(5)皮肤变化妊娠中晚期孕妇的面部、乳头、乳晕及腹壁正中线处常有色素沉着。
2.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妊娠15周后B超检查可显示胎体、胎头及胎盘等完整图像,并能显示胎动、胎心搏动及羊水深度。
(2)x线检查妊娠18~20周后,x线摄片检查不仅能见到胎儿的骨骼阴影,且对多胎、畸胎、死胎及可疑头盆不称等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但因x线对胎儿有害,故近年已被B超检查所取代。
(3)胎儿心电图妊娠12周时能检测出较规律的胎儿心电图图形,妊娠20周后的检测成功率更高。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1.胎产式胎体纵轴和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两纵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如头位、臀位。
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如横位。
两纵轴交叉成其他角度时称斜产式。
斜产式是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成纵产式或横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