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的价值体现

合集下载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观念,强调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需求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能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采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和特点。

思政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课堂演讲、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参与。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综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和美感等全面素质。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阐述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阐述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阐述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施以人为本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要求,对于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及促进意义。

1.1 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来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教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形成的过程,而是通过外在的教育转化为内在的吸收和自我养成,是内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和大学生自身特有的情感规律和特点相结合,才能发挥最终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才能积极调动大学生的知、情、意、形,激发他们的意志,形成主动的修养养成,这一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自身的情感和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其自身特有的实际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因此,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贯彻和实施。

1.2 从大学时思想品德特点来说需要以人为本大学生从年龄及人生发展阶段来说,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思想道德认知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第一,表现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第二,就是较为务实,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第三,相比之前,更加独立和自主,希望以自身的想法去生活和学习甚至工作,有着较为独立的判断能力,在信仰、就业观念、生活理念等各个方面逐渐成熟等。

另外部分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有的甚至担任各组织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因此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大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引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走入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1.3 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社会分工不断加细,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在人文修养方面获得较好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

以人为本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020年3月第3期(总216期)专题与论述以人为本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罗寒冰(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与受教者都是人,因此以人为本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围绕以人为本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基于此,对以人为本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0.03.047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0)3-0108-02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是党中央在21世纪大力提倡的发展理念。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生是最关键的力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形成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论,围绕学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1以人为本理论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指的是以人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也就是说,以人为要人的,要在人的主权利的前提下,人的社会需要!所以,以人为本理论调的是人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工作!,有坚持以人为,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规律叫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论的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理论在以下2:,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与,应当严社会的发展开展应的教育活动!,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主!有围绕与主体开展教育活动,才思想收稿日期#2020—01—08作者简介:罗寒冰(1994—(,女,吉林通化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政治教育的。

2.1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在以人为理论下,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与学生建和、主的师生关,在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关和理!2.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进行,发有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的主!教师的引导与教作用,学生也以过主观动的发进行教育,进思想的提!2.3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平性与平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覆盖到学校年级学生群,包含学习力的学生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忽略任何一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等指的是教师与学生间应当保持互为平等的关!2.4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临的最大阻碍,就是校方与学生内心存在着严重的隔阂。

试论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试论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试论“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胡春(三江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2)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和危机。

要改变这种教育状况就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针对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于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理念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其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这一理念在各个朝代的变迁中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唐朝孑L颖达提出“教人之法。

随其年才”的教学观念,宋代朱熹提出“气质性异,分段施教”,明清时期王夫之提出“因人而进,各如其量”的思想。

…当今社会,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巾深入地运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以人为本”包含以下三层的基本涵义:“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是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的尺度。

又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入的共性普遍性、共同性与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2]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缺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3]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这固然有很大益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中所存在的缺陷。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个体的现状问题。

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构成规模大、来源多样、组织多型。

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实践

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实践

作者: 郭全乐 李峰
作者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36-37页
主题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价值实践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实践,受教育者、教育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三者的关系是完整统一、不可分割的。

坚持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实现实践价值的前提,坚持以教育者为承担者与实施者是实现实践价值的关键,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以人为本是现实中介。

只有把“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受教育者”这三个要素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全过程之中,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得到全面的价值实现。

以人为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探讨

以人为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探讨

想 政 治 教 育 能够 扩 大 影 响 、 得 实 效 的 关 键 所 在 。 取
容 1 在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中体 现 以 人为 本 。 首先 必 须 超 过 了 其 学 习 能 力 , 易 使 这 部 分 学 生 对 学 习 产 生 不 自信 、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能 通 在 整 个 教 育 运 行 过 程 中 , 育 观 念 起 着 根 本 性 、 向 性 化 的 教 学 方 式 , 够 做 到 根 据 不 同学 生 的 不 同 发 展 要 求 , 教 方
在 学 生 的立 场 上 思 考 、 决 问题 , 必 然 能 够 使 思 想 政 治 教 解 就
管理者
既 可 以使 管 理 更 好 地 发 挥 作 用 , 是 管 理 上 努 力 追 求 的 目 也
育 受 到 学 生 的欢 迎 , 而 使 学 生 能 够 更 好 地 接 受 思 想 政 治 标 。在 学 校 对 学 生 的 管 理 上 , 同 样 面 临 着 这 样 的 问 题 。 从 也
有 以 作 用 , 接 决 定 着 教 育 的 发 展 路 径 。 因此 , 想 把 以 人 为 本 过 开 小 灶 等 形 式 , 针 对 性 地 开 展 教 学 , 使 学 习 能 力 特 别 直 要 突 出 的学 生 能 够 发 挥 优 势 , 到 更 好 地 发 展 ; 学 习 困 难 的 得 使 贯 穿 到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之 中 并 始 终 坚 持 下 去 , 先 必 须 首 避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 教 育 者 首 先 需 要 认 识 到 ,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学 生 能 够 跟 得 上 其 他 学 生 , 免 因 为 学 习 跟 不 上 出现 这 样 学 既 也 育 的本 质 在 于 帮 助 学 生 解 决 思 想 、 际 困 难 , 进 学 生 的 发 或 那 样 的思 想 问 题 。这 种 做 法 , 是 教 育 的 本 质 所 在 , 是 实 促 展 。于 是 ,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程 中 , 果 采 取 生 硬 的 、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效 性 的 具 体 体 现 。 在 如

论以人为本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论以人为本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Vo . 2N o 2 12 .
Ap. 0 8 r20
论 以人 为 本 的 当代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价 值 导 向
孙 志娟 h
(. 1华东师范 大学 社科部 , 上海 2 0 6 ;.淮南师范学 院 政法系 , 002 2 安徽 淮南 223) 3 0 8

要: 文章 阐述 了以人为本的深刻 内涵 , 并从 以下三个 方面论述 了以人 为本思 想对 当代 思想政 治教育 的价
以人为本 的“ , 人”特指社会 主义制度下 的中国人 , 而不是一般的人 , 不是指其他时代 、 其他 国家 、 其他社 会制度下 的人 ; 二是认为以人为本 的“ ” 人 就是指“ 人民”讲以人为本就是讲“ , 以人 民为本”三是认为以
人为本的“ 是指“ 人” 一切人” 与以人为本相反的是 以物为本 ; , 四是认为 以人为本 的“ 是一切社会关系 人” 的总和 , 是现实的人、 具体的人 ; 五是认为以人为本 的“ 是“ 人” 个人”是社会 的基本单 位, , 以人为本就应
S UN h-u n' Z i ja 。
( 1 p rm e tofS ca inc , Ea tChn 1 De at n o itS e e c s ia Nor lUn v r iy,S n a 0 0 2,Chi ; .P ltc n w p rm e t Hu ia ma i e st ha gh i2 0 6 a n 2 o iisa d La De a t n , an n Nor a le ,Hu ia 3 0 8,Chn ) m l Co lge an n 2 2 3 i a
On V a u in a i n o u n o in e d a u o l e Ore t to fH ma - re t d I e p n

论以人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论以人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

文献标 识码 : A
夺 ・ ・ ・ ・ ・ ・ ・ ・ ・ 夺 夺 夺 争 夺 幸 争 争
文章 编号 :6 1 8 4 2 0 )4— l9— 2 1 7 —7 6 (0 8 O 0 1 0
争 ・ ・ ・ ・ ・ ・ ・ ・ ・ ・ ・ ・ ・ ・ ・ ・ ・ ・ 争 夺 争 ÷ 寺 ÷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夺 孛 夺 -
值 观念 , 已有之 。我 国古代 思想 家早 就提 出 “ 惟 邦本 , 古 民 本 固邦 宁 ” 天地 之 间 , 贵 于人 ” 强 调 要 利 民 、 民 、 民 、 “ 莫 , 裕 养
惠 民 。但 这 种人 本 主 义 思 想 是 以 君 主 为 本 位 的 。近 代 西 方
人 本 主 义反 对迷 信 、 尚 科 学 , 对 专 制 、 尚 自由 , 对 神 崇 反 崇 反 性 、 扬 人 性 , 于反 对 封 建 主 义 、 进 人 的解 放 起 到 过 一 定 张 对 推 的积 极 作 用 。但 人 本 主义 离 开 具 体 的 历 史 条 件 , 开 人 的社 离 会 性 , 抽 象 的 、 恒 不 变 的人 性说 明 社 会 历 史 , 以 永 资产 阶 级 的 人 本 思 想 是 以资 本 为 核 心 的 , 本 质 上 是 为 资 产 阶级 取 得 和 在 维 护 统 治 地 位 服 务 的 。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科 学 阐 明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同时 , 指 明 了人 民 群 众 创 造 历 史 的 规 律 。 调 人 也 强
胡 炼
( 江职业学 院, 北 武 汉 407 ) 长 湖 3 04
牵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孛 夺 ・ 夺 专 专 夺 夺 牵 争 ÷ 孛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 夺 夺 {一争 ・ ・ ・ ・ ・ ・ ・ ・ 4 } 争 专 夺 夺 夺 夺 夺 {一夺 - ・ ・ 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现; 二是 “ 以人 为本 ” 则 是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方 法创 人 、 原 理解人 、 关心人 , 以实现人 的全面 发展 为 目标 , 并
新 的基本原 则 ; 是 坚 持“ 三 以人 为本 ” 原则 对 思想 政 这 与新时期 我党 所处 的社 会 大环 境 、 要 完 成 的任 所
新 的 基 本 原 则
“ 思想 政治教 育 方法 , 就是 教育者 为 了实 现教育
首 端 目标 、 传递教 育 内容 , 受 教育者 所采 取的思 想方法 新 中的 内涵 主要 包 括 以下 三 点 : 先 , 正态 度 为 对 要 平 和 工作方法 。E “ 立 思 想政 治 教 育方 法 的依 据 和 先 。一方 面“ 以热情 、 等 的态 度 对 待 教 育对 象 , ”1 确 ] 原则 , 由思想政 治 教 育 的 目的 和任 务 以及 人们 思 与 教 育 对 象 建 立 良 好 的 、 互 理 解 信 任 的 关 是 相
能。

的重 要任务 , 也是 人 的思 想 变 化 和发 展 规 律 的本质

“ 人 为 本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创 要求 。以上两点 已充 分表 明 , 以人 为 本 ” 则 理应 以 是 “ 原
作 为思想 政治教 育方法创 新所 遵循 的基 本原 则 。 “ 以人 为本” 的基本原 则在 思想 政 治教育 方法创


1 O 一
吕萍萍 , 张 睿 : “ 人 为 本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方 法 创 新 中 的价 值 体 现 论 以 在
系 。 = ” ] 另一 方面“ 以 民主 、 等 、 l 。 要 平 和谐 的态 度 , 与 甚 至成员 的智 力都是 需要考 虑 的 因素 。在 考虑 用有 要 教 育对象 多些 交 流 与 融 合 , 些 激 励 与 关 怀 ” 。 效 的沟通 方法 将讯 息 传送 给 接 收 者 时 , 注 意他 衍 多 ; 其次 , 合理 定位 为导 。教育 工 作者应 以参 谋者 、 探讨 的知识 和情绪 差异 。 自尊 和其他 个性 因素 看来 与说 自尊 感低 的人更 容 易 被 说 服 。个 性 动 力 者、 商量者 的身份 开 展 工 作 , 不 是 居 高临 下 、 若 服度 有关 , 而 冷 冰霜 , 以强 制灌输 式 的说教 和训 导来 对待 教育对 象 。 可 能会 促 使 某 些 态 度 的 发 展 并 影 响 变 化 的 敏 感 。3 4 即使 思 想政 治 教 育方 法 在 原 有基 础 最后, 明确 教育 目标 为 主 。思 想 政治 教 育 工作 者 应 度 ” [ 这 说 明 , 也 有 敏锐 的洞察力 , 以尊 重人 、 解人 、 理 关心人 为前 提 , 上进 行创 新 , 必须 充 分考 虑 到 教 育对 象 的 素质 特


定程度 上才 能提高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针对性 和有效 教育 者 的心理特 征 、 思想 意 识 形 成 发 展规 律 等 相适
性, 并承担 起不 同历史 时期 的责 任 。思想 政 治 教育 应 为前提 。这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的 根本 要
方法 创新所 遵循 的 原 则是 多方 面 的 , 笔者 在 本 文 中 求 。
[ 稿 日期 ] 2 1一22 收 0 1O —l [ 者 简 介] 吕  ̄ (9 7 , , 疆 石 河 子大 学 政 法 学 院 0 作 18 一) 女 新 9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专 业 研究 生 , 究 方 向 :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研 高 张
( 9 5 ) 男 , 疆 塔 城 地 区 博 物馆 助 理 馆 员 。 18 一 , 新
2 1 年 4月 01
十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A p ., 01 r 2 1
第2 4卷第 2期
J u n lo hy nTe h ia n t u e o r a fS ia c nc lI si t t
V o1 2 N o .4 .2
论 人 本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 以 为 在 创 新 中 的 价 值 体 现
治 教育方法 的创 新 有 着 重 要 的意 义 。 因此 , 只有 认 务 和实现 的 目标是 相适应 的。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是 识 到“ 以人 为本” 这一 基本 原则 在思想 政治教 育方法 我党 工作 的前沿 阵地 , 面对新 时期 的种 种变 化 , 人们 创新 中的重 要价值 , 能 保证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在 的心 理特 征 、 想 特 点 、 为方 式 也 都 在 发 生 着 改 才 思 行 新 时期构 建 社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中发 挥 出应 有 的功 变 。因此 , 思想政 治 教育 方 法 的创 新 不 仅 是 我 们党
政治教 育也担 负着这一 重要使命 。新 时期 的新形 势 、 情况 以及 新特 点 , 求思 想政 治教 育方 法 新 要 必须有 所创新 。思想政 治教 育方 法创 新 只有 遵循 了“ 以人 为 本” 的原 则 , 能够使 思 想政 治教 育 才
取得成 效 , 现其 真正 的价值 。 实
吕萍 萍 张 , 睿 .
(. 1石河 子 大学 政法 学院 , 新疆 石河 子 8 2 0 ;.塔 城地 区博物 馆 ,新疆 塔 城 8 4 0 ) 300 2 3 7 0
[ 摘
要] 构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是新 时期建设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事 业的 重要 任 务 之 一 , 想 思
将 不一一 列举 , 而把 “ 以人 为本 ” 则作 为本 文论 述 原
尊重人 、 理解 人 、 关心 人不 仅是 社会 主义 新型人
的重点 , 由主要 有 以下三 点 : 是“ 理 一 以人为本 ” 原则 际关 系的重 要表 现 , 也是 处 理 好 人 际关 系 的基本 方 是 新时期 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思想 核心与 本质 的 法 。新时期 “ 以人 为本 ” 提 出 , 的 强调 的就 是 要 尊重
[ 关键 词] 思 想政 治教 育方 法 ; 以人 为本 ; 价值 体现 [ 中图分 类号] G6 1 [ 献标识 码] A [ 4 文 文章 编号] 1 0 —7 8 2 1 ) 20 0 00 0 84 3 ( 0 1 0 —0 1—3
思 想政 治教育 方法 的创新 不是 盲 目、 随意 的 , 而 想形 成发 展规律 和思想 政 治教育 规律所 决 定 的 。[ ,。 , ] 是 要根据 思想政 治 教 育 环 境 、 容 、 内 对象 的 变化 , 遵 思想 政治 教育方 法 要创 新 , 仅 与 思 想 教育 的 目标 不 循 思想政 治教育 的 发展规 律 和原则 。只有在 此情况 和内容有关 , 与思想政 治 教育 的对象 , 也 即受 教育 者 下, 思想政 治教 育方 法才算 是真 正意义 上 的创 新 , 在 密切 相关 , 它必须 以其对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活动 中的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