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器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本公司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量值统一、准确可靠,对监视和测量设备实行统一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3.职责和权限本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各部门具体职责在工作程序中明确。
4.工作程序4.1概述凡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定要求,并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量值能溯源到国家标准。
4.2监视和测量设备计划4.2.1使用部门根据集团技术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配备计划。
4.2.2设备管理部门按有关要求审查批准后,作为配备依据。
4.2.3测量和监控设备的配备总计划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直接批准,使用单位统筹、实施。
4.2.4各生产基地监视和测量设备按照技术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自行计划、审批和实施。
4.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3.1购置的原则(1)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属于经批准的配备计划范围。
(2)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有检定合格证。
(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生产厂符合《计量法》的相关规定。
4.3.2购置报告(1)一般质量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采购价格在5000元及以下)报告由使用部门申报,分管领导批准。
(2)重点质量控制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采购价格在5000元以上)报告由设备使用单位向集团总经理申报和批准。
(3)购置报告经规定程序审批后,由设备使用单位下达购置通知,通知应明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精度和数量,必要时可向采购主体单位建议其生产厂家。
4.3.3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主体单位依据购置通知和购置原则进行采购。
4.4验收4.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由申请部门、子公司负责,验收内容如下:(1)是否符合购置通知内容及购置原则要求。
(2)所购设备完好情况。
(3)设备的标志及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4.4.2验收不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交申请单位负责处理。
测量设备分类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通过对测量设备实施控制管理,防止测量设备误用、错用、损坏,确保测量设备讣量特性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测量设备。
3职责分配3. 1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资建立公司测量设备的第三级台帐。
3.2项目总工办负责建立项目部的第二级台帐。
3.3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建立第一级台帐。
4术语4.1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
4.2最高测量标准:公司的最高测量标准器具,接受上级标准的量值传递,用于检定公司的工作测量标准。
4.3工作测量标准:公司的工作测量标准器具,接受最高测量标准或上级标准传递,用于检定现场使用的测量器具。
5要求和过程实施5.1测量设备管理过程识别测量设备管理过程的输入是确定需要控制的测量设备;输出是满足要求的测量设备;活动是分类管理、编号、分类代码档案等;资源是测量设备、人员、文件资料等。
根据测量设备有关性能和使用要求,将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
5.2测量设备管理过程实施5.2.1测量设备管理过程要求5.2.1.1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所需范围的环境中使用。
5.2.1.2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
5.2.1.3所有的测量设备都应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5.2.2A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2.2.1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企业最高测量标准,列入强检的工作测量设备。
5.2.2.2用于量值传递的企业工作测量标准。
5.2.2.3用于重要试验的仪器仪表。
5.2.2.4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5.2.3B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2.3.1工艺过程中主要测量仪表。
5.2.3.2用于质量检测、检修工艺要求较高的长度测量设备。
5.2.3.3用于企业内部能源、物质核算的测量设备。
5.2.4C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2.4.1工艺过程中除A、B类外的所有测量设备。
5.2.4.2低值易耗的玻璃器具。
5.2.4.3只作定性分析用,对准确度不严格要求的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4 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对生产全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4.2 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测量设备的维护与正确使用。
4.3 物控部:负责对测量设备的采购。
5 作业程序
5.1测量设备的采购
5.1.1各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测量设备配置申请,申请须注明设备的型号、精度、用途等,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核后,交品管部签署外购意见经审批后,由物控部参照《采购控制程序》执行采购。
5.1.2所有外购的测量装置根据国家检定标准或公司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才能入库,品管部并建立相应的台帐。
5.2新购测量设备验收
5.2.1物控部购回的测量设备,由品管部进行内校并填写“测量设备内校记录表”或外送国家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
5.2.2对校准合格的,由品管部计量员对设备进行编号,做好校准状态标识,并填写“测量设备履历卡”,同时将其设备登记于“测量设备台账”,对因体积小而不宜贴标签的测量设备,其校准状态标签可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但设备上要刻上编号。
5.2.3对校准不合格的外购测量设备,做退货处理。
5.3测量设备的贮存、领用和搬运
5.3.1贮存:入库的测量设备应按“使用说明书”所要求的贮存条件进行保管。
5.3.2领用: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进行领用,测量设备在领用前,品管部要对其进行校准,合格后方可发放。应填写“测量设备发放回收记录表”。
文件标题
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编 写
审 核
文件编号
1 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设备建立控制、校准和维修的程序,确保测量设备有效。
2 适用范围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保持其测试能力与要求相一致,确保正确有效,为产品、环境、职业健康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计量器具、仪器仪表、测量设备、试验装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校验和比对;3.2技术部负责确定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3.3生产部负责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要求;3.4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3.5各部门、车间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申购、使用、维护和做好日常管理。
4工作程序4.1采购和验收4.1.1技术部根据产品实现过程中的需要,在有关技术文件中规定测量、试验点及对测试的要求。
4.1.2生产部根据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视,确定测量点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4.1.3各有关部门、车间根据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监视和测量的需要,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环境、职业健康管理监测需求,提出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申请。
4.1.4质量部审核申请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精度、等级及生产厂条件等。
4.1.5采购部负责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4.1.6采购部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质量部验收;随设备所附资料交一份给质量部。
4.1.7验收后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应由质量部进行检定、校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投入使用。
4.1.8财务部凭有质量部签章的验收单核销账目。
4.2分类管理4.2.1质量部负责建立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布台账,各部门、车间应建立分台账,做到账、物准确一致。
4.2.2公司根据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用途、作用以及对其的管理要求等对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A、B、C分类管理,质量部编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对不同类别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和检定、校验项目、周期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4.3检定和校验4.3.1质量部应编制《年度校准计划》和每月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周期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检定和校验,作好检定和校验记录。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1.0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包括软件)的购置、校准、使用和维护进行控制,保证这些设备的测量准确度并且符合要求的测量能力。
2.0合用范围:合用于公司对生产和品检检测的控制。
3.0职责:3.1质检部负责检测工具的管理及校准工作。
3.2使用部门负责对检测工具的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4.1控制方法4.1.1检测仪器的控制分为校准和保养两种,以下两种情况须校准,其余的检测仪器可安排保养。
➢直接用于判断产品质量的检测仪器➢生产中的重要的检测仪器。
4.1.2校准可采用外校及内校两种,具体要求如下:➢外校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内校须由质量检验部编制《校准指导书》,其应包括校准周期、方法、工具、校准的标准,校准的标准须追溯到国家计量局。
4.1.3需保养的检测设备依照《保养指导书》保养。
4.2质检部根据实际使用的所有检测仪器列入《检测仪器一览表》,《检测仪器一览表》需说明控制方法即:校准(内校、外校)、保养。
4.3校准的实施4.3.1校准的时机:a.《校准指导书》规定的校准周期。
b.新购买时。
c.修理及调整后。
d.过程中怀疑有失准时。
e.大型检测仪器搬运后。
4.3.2质检部根据前次校准日期及核准周期确定校准日期,在校准日期到前以联络文形式通知使用部门作出安排。
4.3.3外校由质检部负责联系合格的校准服务商,校准完成后应取回检定证书或者合格证和校准标签。
4.3.4内校由质量检验部按照《校准指导书》校准,并记录在《校准记录》上,校准后应贴上标签。
4.3.5发现设备失准时,应对失准的影响进行评审,需要时,对已测产品追回重测。
不合格的检测设备由质检部安排送外修理,修理后应重新校准。
4.4使用与维护4.4.1对以下检测工具之使用人须依照《检测设备使用规范》培训合格方可使用。
4.4.2长期贮存的检测工具应按规定加油及包装。
***4.5文件和记录4.5.1质检部建立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档案,档案中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历次检定报告和使用情况记录。
检测仪器运行检查控制程序

检测仪器运行检查控制程序1.目的对产品实现的主要过程和有关检验过程的设施实施运行检查,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工频火花机、高压试验台、电桥、15J测量显微镜的运行检查控制。
3.引用文件电线电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4.职责检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运行检查,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运行检查的实施。
5.控制程序:5.1 工频火花机运行检查5.1.1频次:1)绝缘线芯或单芯成品电线,应100% 进行例行试验,试验应在工频火花机上按相应工艺要求施加相应的电压。
2)工频火花机运行检查每次使用前进行一次,5.1.2样件:运行检查采用60227 IEC 01(BV)或60227 IEC 06(RV)进行。
取无损伤的产品(大于10 m),在3~5 m处开始,每隔0.5 m(或火花机的电极长度+0.1m)用大头针戳破绝缘层10个小孔备用。
5.1.3 检查方法:将火花机调至3000 V,让带有小孔的电线样线以正常的速度从火花中通过,检查击穿报警次数,如果显示击穿10次为合格,少于10次的为不合格。
运行检查不合格的火花机应重新更换样件重试或重新检定火花机。
5.2 GSD高压试验台运行检查5.2.1频次:高压试验台运行检查每次使用前进行一次.5.2.2样件: 运行检查采用60227 IEC 01(BV)450/750 V 1x1.5mm2或1x2.5mm2产品进行。
取一根12 M以上的电线,按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接地并施加电压。
电压升至产品的最高试验电压值并保持10 min,如果未击穿,则将其作为运行检查的样件.5.2.3 检查方法:1)将高压台的高压端和地线端一起放入水中,按试验方法规定施加电压,应立即报警(无法升高电压).2)将样件放入水中,按试验方法规定接线并施加电压,电压升至试验产品的最高试验电压值并保持 5 min,应不击穿。
如击穿,则应更换样件并重新进行运行检查。
仍达不到要求,应对高压试验台重新检修或检定。
符合以上情况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3.3各部门:负责测量、监视设备的领用、日常维护、点检及按计量员要求送检。
4、作业流程
责任部门
业务流程
控制要点
记录/备注
需求部门
YN
量具需求部门根据公司实际使用需求确定需要使用的量具,向品质保证部提出购买申请,并填写《采购申请书》。
采购申请书
品质保证部
品质保证部对《采购申请书》进行审批,对需采购设备的用途、要求、型号与规格详细进行确定。
2、对需进行自行校准的设备,由品质保证部编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的设备、验收标准及检定周期等内容,部门主管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保留记录。
年度校准计划
监视测量设备自校记录
责任部门
业务流程
控制要点
记录/备注
品质保证部
N
N
1、对校准合格的,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并标明有效期。
2、校准不合格的,贴封条封存或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资材部
资材部根据采购需求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联系购买事宜。
品质保证部
N
Y
品质保证部负责对采购回监视、测量设备进行验收。
生产管理课
验收合格的监视测量设备,由生产管理课办理入库。
品质保证部
品质保证部至仓库将监视测量设备领出管理,并建立《监视测量设备台帐》。
监视测量设备台帐
品质保证部
1、对需外校的设备,由品质保证部每年12月依据计量检定要求的各类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编制下年度计量器具《年度校准计划》,按周期送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
YLB
备注:以上代号编号规则为中文拼音的大头字母,后续有添加仪器可依照此规则增加。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购置、校准或检定、标识、使用、报废等全过程控制要求和方法,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适应,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标识及设备控制。
3.2采购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3.3物管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档案,并保存原始入厂资料。
3.4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用及申购、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
3.5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4 工作程序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4.1.1各部门根据产品检验的需要及所要求的准确度,填写《采购计划申请单》交至采购部进行采购,申请购置的设备应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
4.1.2 采购部对提交的《采购计划申请单》进行核对,按《采购管理控制程序》进行采购。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4.2.1新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到厂后,采购员应及时通知物管部,双方对其表面质量与实物配套情况进行交接,完毕后,由物管部通知质量部进行验收(包括说明书、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如需要委外检测的设备,质量部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中选择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送外检测,经检测合格后须让对方出具检测合格证。
检测不合格,则返回采购员,由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货或维修手续,直至验收合格。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登记4.3.1所有测量设备,质量部负责确定校验周期并统一编号,登记在《测量仪器设备一览表》中。
4.3.2测量设备编码原则:JUST-部门编码-设备代码-流水号。
部门编码详见《文件控制程序》;设备代码分M、T、S三种,M.量测仪器(卡尺等);T.测试仪器(试验机器设备);S.检验仪器(激光干涉仪等)。
4.3.3监视和测量设备初次校验合格后,质量部对合格品应贴上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日期,设备编号、检验状态合格等,标识贴完后方能入库并发放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修后提前实施校验,以后的校验作业也依此提前。
如经维修后的检测设备仍无法达到精准度时,则由品质部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总经理核准后生效。
校验
由品质部根据《计量仪器总览表》里记录的校验日期按时进行校验。
检测设备外校按计划每年执行一次,外校合格的检测设备由工程部核对其校验报告及日期。
测量仪器控制程序
文件修改记录
日期
修订状态
修订内容摘要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17/2/1
新增
毛绍明
毛绍明
邓秀红
编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
目的:为使本公司所用监视、测量仪器设备通过维护、保养、校验程序来确保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
凡从事检验、测量与试验的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进行参数监测的设备之管理均适用。
职责
使用部门:负责检测设备的请购、维护、保养等工作。
品质部:负责对公司所有检测设备的验收、校验及管理。
定义
检验设备:用于产品监视、测量与试验的设备。
外校:公司内部无能力校验的检测设备实施外校。
程序内容
检测设备的请购
请购时机:
A、配合生产需要以及新产品检验计划,或提供新的作业方法时。
B、现有检测设备精密度失效已无法使用时。
使用管理
使用部门在使用检测设备时依以下原则作业:
A.使用部门在使用检测设备前先确认是否校验合格,且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
凡检测设备的领用须登录于《计量仪器总存放期间须保持清洁,切勿碰伤或污损。
检测设备发生失准或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络维修处理。同时,品质部对已检测的工作进行评审处理,必要时进行重检。
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品质部填写《请购单》详细提出需求品名、规格及精度性能等,再依《外部供方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采购及验收
采购人员或代理人员依据申购内容向供方定购。
品质部使用部门
“合格证明”(该证明须能追溯国家标准)及测量精度,以确保其精准度。
登记管制
检测设备验收合格后需由品质部编号登记列入《计量仪器总览表》中。
品质部负责选定外校机构,且该机构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校验资格的专门机构。
相关文件
《外部供方控制程序》
记录表单
《计量仪器总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