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补充习题(1) (5)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精品PPT课件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1. 同学们认识这是几吗?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4”来表示?
一、生活情境,抽象1~5各数
三、动手操作,感知1~5的顺序
(三)操作感知
问题与操作:你会用小磁珠表示这些数吗? 给这些数排排队,你会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有几头 ?
问题:你还想数什么?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连一连
作业:第18页练习三,第1题、第2题。 第19页练习三,第8题。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有 5 人排队。
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习目标:
1. 使同学们能够熟悉2、3、4的组成。 2. 能够熟练记忆4的组成与分解。
把4个
放在两个筐里,有几种情况?
4
1
3
4
2
2
4
3
1
做一做
加油啊!
3
3
3
1
2
5个
分成两堆,怎样分?
5
3
2
5
2
3
5
1
4
摆一摆,填一填。
2 11
摆一摆,填一填。
3 21
3 12
总结:
(二)借现实情境抽象出1~5各数
问题:1. 这是几? 2.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5”来表示?
二、扩展认识,体会1~5的基数意义
(一)摆一摆
操问作题:请1. 你你拿能出拿数出量数是量“是2“”1“”3的”小“棒4”吗“?5”的小棒, 在数2.字小卡棒片应下该面摆摆在成哪你张喜数欢字的卡样片子的。下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 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内容涉及比较符号“>”、“<”、“=”,以及运用这些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数字,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较大小方面,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2.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进行大小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较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用语言描述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大小不同的物体。
2.准备比较符号“>”、“<”、“=”的卡片。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小不同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哪个更大?哪个更小?”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比较符号“>”、“<”、“=”的含义,并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演示。
例如,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大,并用“>”表示;再展示一个香蕉和一个橙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更小,并用“<”表示;最后展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大,并用“=”表示。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比较,并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与合》1-5的认识和加减法PPT教学课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情添加景你激的文趣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摆一摆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2
第五级
11
9
2024/9/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巩添加固你练的文习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5
2024/9/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启添加智你拓的文展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要求:1.每2人有3个球,同桌互相玩猜球游戏。
2.填写空白方块,完成 3的组成。
2
1
6
2024/9/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启添加智你拓的文展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问题:5个 放在两个
里,有几种放法?
7
2024/9/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启添加智你拓的文展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有几种编辑方母法版第文二呢本级样?式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5 14
5 23
5 32
8
5 41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11
2024/9/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点击巩添加固你练的文习本 Click here to ayodd ur text here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练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第3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在速度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与互动: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同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

)少。还
能看出(
)比(
)
多,(
)比(
)少
。
8.数一数,圈一圈。
:( 3, 4, 5, 6 )个 :( 6, 7, 8, 9 )个 :( 5, 6, 7, 8 )辆
9.连一连。
①
③
⑥
⑧
⑨
作业1:预习下一课。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
第1单元
1 数一数
下面的小动物们各有几个脚?请你连一连。
()
思路分析: 我们可以在原题上将一个 和一个 圈在一起如图:
也可以先将 和 分类,再一一对应着摆,如下图所示: 规范解答:
1.看图圈数。
例1 数一数,这些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看图涂相同数量的“ ”。 完为止,共有10只小鸟,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数数,从1开始标起,最后标到几就是几只,如下图所示: ( )比( )多,( )比( )少。 还能看出( )比( )多,( )比( )少。 :( 6, 7, 8, 9 )个 我们可以在原题上将一个 和一个 圈在一起如图: 还能看出( )比( )多,( )比( )少。 ( )和( )同样多。 完为止,共有10只小鸟,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数数,从1开始标起,最后标到几就是几只,如下图所示: :( 5, 6, 7, 8 )辆 比一比,对的画“√”,错的画“×”。 :( 3, 4, 5, 6 )个 我们可以在原题上将一个 和一个 圈在一起如图: 规范解答:这些树上一共有10只小鸟。
)在(
)的(
)面。
注意:在说明位置时,需要说清楚是谁在谁的哪。
在 注意:在说明位置时,需要说清楚是谁在谁的哪。
在
的下面。
的上面
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3+ 1 = 4
3. 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1+1= 2 2+1= 3 2+3= 5
三、达标检测 1. 看算式,先画 ,再写出得数。
1 + 2 =( 3 ) 2 + 1 =( 3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 + 1 =( 4 ) ______________
4 13
4
4
22
31
把 有不4 同分的成分了法几吗和?几?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4 13
4 22
4 31
在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5 个 放在两个
里,有几种放法?
5 14
5 23
5 32
5 41
有把不5 同分的成分了法几吗和?几?
5 14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 23
5 32
5 41
在记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探究新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 以用“认4”识来这表是示几?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章节教学讲解课件
第5课时 加法
R·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 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 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 流意识。
学习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1-5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对1-5数字的认识,数字的书写,以及1-5的加减法运算。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1-5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组成,能够进行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新课:通过展示数字1-5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1-5,并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接着,通过加减法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3.巩固练习: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1至5的数字书写和认识。
2.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至5的数字卡片。
2.小贝壳:用于辅助加法和减法运算。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1至5的数字。
2. 认识1至5•教师展示1至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3. 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数字游戏•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至5的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前一课内容•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1至5的数字有基本认识。
2. 1至5的加法•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加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3. 1至5的减法•继续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4. 练习•针对加法和减法分别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至5的数字认识、大小关系,以及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继续练习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