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第十三讲-趣味智力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3课猜猜凑凑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3课《猜猜凑凑》试题附答案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十四讲列表尝试法
习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十四讲列表尝试法习题解答。
小学二年级奥数:智力趣题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8升瓶 8 3 3 6 6 1 1 4
5升瓶 0 5 2 2 0 5 4 4
3升瓶 0 0 3 0 2 2 3 0
最后一步,只需把3升牛奶和8升瓶里的牛奶倒在一起,咱 们就成功了。
一个人带着两只桶去沟边取水, 一只桶 可盛3千克水,另一只桶可盛5千克水。现 在要取4千克水,要怎么取?
有8升牛奶一瓶,要用5升和3升两种容 器分成4升一份的两份牛奶,怎么分?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瓶各一个。
8升瓶 8
5升瓶 0
3升瓶 0
Ready,go! 游戏开始,8升瓶装满牛奶。另有3升和5升的空
操作顺序
开始 1 升瓶 0 5
3升瓶 0 0
由于6-5=1,3+3=6.因此我们设法倒出6升牛奶。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8升瓶 8 3 3 6 6
5升瓶 0 5 2 2 0
3升瓶 0 0 3 0 2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5升的瓶子腾空,等候那个宝贵的1升 牛奶出现。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8升瓶 8 3 3 6 6 1
接下来,我们把8升瓶里的牛奶倒入5升瓶中。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8升瓶 8 3 3
5升瓶 0 5 2
3升瓶 0 0 3
然后将5升瓶里的牛奶又倒入3升瓶中,这样三个瓶中各有 一些牛奶,共8升。
操作顺序
开始 1 2 3 4 5 6 7
8升瓶 8 3 3 6
5升瓶 0 5 2 2
3升瓶 0 0 3 0
5升瓶 0 5 2 2 0 5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3课猜猜凑凑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二年级奥数上册:第十四讲列表尝试法习题解答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3课《猜猜凑凑》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趣味智力题
哪吒智闯水晶宫—夺回火箭枪这一天,
哪吒走进藏宝阁第一层,南海龙王亲自迎接哪吒,热
情的南海龙王说道:“哪吒,一路辛苦了,小王已备
下了瓜果,请三太子在此歇歇脚,解解渴。
”
哪吒正好感到口渴,也就坐了下来,南海龙王见
哪吒答应休息片刻,连忙端上来一个大西瓜,说道:
“这次我到东海来,特意带来了几个南海的沙瓤大西
瓜,今天就请哪吒尝尝鲜。
”哪吒最喜欢吃西瓜,可
他今天来是要取回自己心爱的火箭枪的,南海龙王肯
定是受了东海龙王的指使来这里拦住他的,不能受南
海龙王的诱惑。
南海龙王见哪吒并不理会他,就说道:
“听说三太子聪明过人,今天我也想出道题考考你。
如果题目答出来了,本王不仅帮你切西瓜吃,还告诉你寻找你的火箭枪的方法”
哪吒爽快的答道:“行!”南海龙王说:“桌上有10支点燃的蜡烛。
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2支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支蜡烛被吹灭。
把窗关起来,再没有蜡烛被吹灭,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哪吒很快就想到了题目的答案。
南海龙王开始后悔自己出的题目太简单了,不过也只好笑着说:“哪吒果然聪明,请吃瓜!”哪吒也不客气,拿起瓜就吃,吃完西瓜,哪吒一抹嘴说道:“谢谢南海龙王,请告诉我寻找火箭枪的方法吧”南海龙王给了哪吒一张藏宝阁地形图,哪吒拿着地形图终于把自己的火箭枪找回来了。
例题精讲
例1 天平上有8个同样重的乒乓球,左边4个,右边4个。
如果拿掉一个,板上还有几个乒乓球
分析你一定认为有7个吧,其实呀,这类题目非常有趣,思考时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思考,一不小心你就可能落入“圈套”。
这道题应该这样想:当从板上拿掉一个球时,天平板就不平衡了。
由于球是圆的,当天平板不平衡时,他们会沿着平滑的板全部滚下来,这样板上一个球也没有了。
例2 桌上有10支点燃的蜡烛。
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2支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支蜡烛被吹灭。
把窗关起来,再没有蜡烛被吹灭,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
分析:由题目可知道桌子上点燃的10支蜡烛,共有3支蜡烛被吹灭,其余7支会一直燃烧下去,直到燃尽为止。
所以最后剩下的蜡烛就是被风吹灭的3支蜡烛。
例3 4只青蛙都要找一个蛋。
他们每次只能爬一格,不能对角爬。
想一想,数
一数,哪只青蛙最先找到蛋
分析从右往左数第1只爬5次,第2只爬7次,第3只爬6次,第4只爬6次,所以最右边那只最先找到蛋。
例4一天,3个妈妈、3个女儿一同去公园玩,他们至少有几个人
分析至少有4个人,至多有6个人。
例5 18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被抓住的小鸡有9只,还有多少只小鸡没被抓住
分析 18个小朋友玩,除去老鹰和母鸡,只有16只小鸡,所以还有7只小鸡没被抓住。
例6一种野草长的速度非常快,每天长长一倍,8天长到32厘米,当长到第8厘米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多少天
分析:此题实际是还原问题,6天。
例7 一口8米深的井底有一只青蛙,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向下滑2米,照此速度,它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分析:这只青蛙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向下滑2米,实际每天只往上爬了3-2=1米,前面的5天,它每天往上爬1米,共爬了5米,可是到第6天,它在天黑之前,就已经爬到了井口,至于它后面后不后退就不用再考虑了,因此这只青蛙是第6天爬到井口。
例8 “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方、智力拼图、洋娃娃。
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分析:由题目“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可知道小明拿的是魔方,剩下智力拼图和洋娃娃两种礼品,又因为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可知道小刚拿的是洋娃娃,剩下智力拼图就是小华的了。
牛刀小试
1、 姐姐比妹妹多6本书,于是姐姐给妹妹6本书,这时姐姐和妹妹的书一样多,对吗
分析:粗心的同学一看题目就回答一样多了,这个答案是错的,原因是没有好好审题,题目指出“姐姐比妹妹多6本书”,姐姐拿出6本,这时姐姐和妹妹的书一样多;接下来,再把这6本书给妹妹,这时妹妹就比姐姐多6本书了。
所以姐姐和妹妹的书不一样多。
2、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照相。
妈妈在爸爸的左边,我在妈妈的左边,弟弟在爸爸的右边。
请你说出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怎样的
分析:首先妈妈在爸爸的左边,可排出:妈妈 爸爸;再根据我在妈妈的左边,又可排出:我 妈妈 爸爸;最后再根据弟弟在爸爸的右边,可排出:我 妈妈 爸爸 弟弟。
所以,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我 、 妈妈 、 爸爸 、 弟弟。
3、老师奖励3名三好学生小高、小红、小莹莹,准备了3本书:《十万个为什么》、《优秀作文选》、《数学奥林匹克》。
现在知道,小高拿的不是《十万个为什么》,小红拿的不是《十万个为什么》,也不是《优秀作文选》。
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书
分析:小红拿了《数学奥林匹克》,小高拿了《优秀作文选》,小莹莹拿的《十万个为什么》
4、10个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抓住了5个人,还剩多少个人没被抓住 分析:有一个小朋友负责找,9个小朋友藏,所以还有9-5=4个小朋友还没有被抓到。
小刚 小明 小华 洋娃
智力拼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