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高职专业团队建设为目标的载体设计与实践探索
关于高职院校跨专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

短 期 内很 难取得 ,因此 短命 团队很 难取
得 标志性 的成果 ,随着 团 队的解体 ,团 队的各种 资源也就 分解 离析 ,这在 一定
可 以有企业 的专业 技术人 员参与 ;三是 具有 明确 的研 究方 向和研究 目标 ;四是 以应 用 技术 的研 究 和 推广 为 主要方 向 ; 五是 以科研项 目为 载体 ,团队组建 根据
究 与开 发为工 作 内容 ,由学科 知识 与技
能互补 ,为共 同的科研 目标 和工作 方法
( ) 二 短命 团队多,长寿 团队少
目前 ,许 多 团 队都 是 项 目型 团 队 , 是项 目负责人 根据 项 目申请 的需 要 ,而 不是 为了项 目的完成 ,它们 是 临时组建 的 ,在 利益思 想 的支配下 ,注重 的是短 期 行为 。 团队的稳定 性差 ,常常在 项 目 结 束之 时解散 。重大 的科学 创新一 般在
优 化有 限 的基 础 资源 ,凝 聚 科研 力 量 ,
承担更多市场急需 的应用研究项 目工作 。
队有其 必要性 和可行性。 针对 高职 院校 科 技创新 团队建设 的现状 , 可从加 强专业建
设 、 项 目为 载 体 、 建 科技 服 务 平 台、 以 搭 开
二 、 当前 高职院 校科 技创新 团 队建
域 的领军人 物 ;二 是 团队的成员 可 以是
一
科 学研究提 供 了 良好 的实验条件 ;三 是
科学 研究 的类别较 齐全 ,既有 高新技 术
所 院校 或多所 院校专业 教师组 成 ,也
研究 和关键 技术研 究 ,又 有应用 推广 研
究 、发展研究 、市 场化研 究 ;四是建设 高水 平科技创 新 团队 已经 在高职 院校 当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思路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愈发重要,他们肩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一个教学创新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呢?以下是一些建设思路:首先,确定团队建设的目标和定位。
在建设教学创新团队之前,首先要明确团队的建设目标和定位,确定团队的愿景和使命,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这样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白团队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
其次,选择优秀的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的选择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团队成员时,要注重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符合团队建设的要求。
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团队的凝聚力也是团队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促进团队的团结和凝聚。
再者,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
团队的氛围对团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要建立一个团队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培养团队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要加强团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团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团队成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团队要鼓励团队成员的创新和实践,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团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最后,要加强团队的管理和组织。
团队的管理和组织是团队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健全的团队管理机制,明确团队的管理层和管理职责,确保团队的运行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团队的组织要团队的整体利益为重,团队的发展和团队的目标为中心,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的团队。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编辑︱李菲菲︱E-mail:zhiyezazhi@管理LEADERSHIP领导艺术OCCUPATION2008 10一、构建教学创新团队的意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教学和实训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国家级、省级或学校各类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引,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
创建教学创新团队,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落实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广阔平台,更是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
二、 成功教学创新团队应具有的特征1.合理的教学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条件,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等相对优化;团队中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操作技能高手,还有相应的学科依托和支撑。
高水平的教学带头人是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要素之一,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能引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治学严谨,勇于开拓,胸襟宽广,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能够着眼大局,与人合作,甘于奉献。
2.明确的发展目标共同的意愿和获得成功的志向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前提。
教学创新团队应当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紧盯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成才为目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设定明确、可行的教学改革目标,有相对集中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方向,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3.鲜明的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不和谐和不公正的现象,同时能够给予那些诚心、无私的奉献者以适当的回报。
高职院校服务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

0的 内涵
1 . 1 社会发展 的要求
2 . 2 教 学 团 队组 建
刘 延 东指 出 . 要 以服 务经 济社 会发 展为宗 旨 . 以 解决青 年就 业 为 导向 . 系统设计 职业教 育体系框 架和专 业结构 , 实现与 现代产 业 、 公共 服务和终 身教育体系融 合发展 。 要完 善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顶 岗实 习等培养 模式 . 建设 敬业奉献 的“ 双 师型 ” 教师 队伍 . 以信息 化 带 动职业教育 现代化 。 教育 要想获得社会 的广泛认 同 , 尊重和 支持 . 应不 断提 高 自身对 经济社会 的贡献度 . 以服务能力 和服务 质量来 谋 求经 济社会 的支持 . 来谋 得 自身应 有的地位 和更快 的发展 。应充 分 发 挥教 育的服 务功 能 . 转 变发 展模式 . 全 方位 融人 地方 社会 经济 发 展趋 势之 中 , 全力 构建层 次多样 、 类 型完 善 、 结构 合理 的服务型教 育 体 系【 】 1 。
项目 与 囊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科技
・
探索・ 争鸣
高职院校服务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
王史 春 ( 台州 职 业技术 学 院 , 浙 江 台州 3 1 8 0 0 0 )
【 摘 要】 高职 院校教 学仍 沿用传统 学科式的教 学方式 , 考核 的方式也是 以各科 内容进行考核 , 以知识 掌握 的程度为考核依 据 , 对 于综合性 应 用型项 目, 学生难 以解 决。 这明显 违背了高职 院校培养 学生具 有一定的综合 应用性技 能性人 才 , 不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 服务型教 学团队是 以项 目为中心 , 组建教师 团队进行教学 , 以学生为 中心 , 研 究性 学习, 以学生的发展作 为教 学的 目 标, 以社会服务作为教学的 出发点。激活课堂 教 学. 极 大发挥 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 关键词 】 项目 化教 学; 四旋翼飞行 器; 服务型 ; 教 学团队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和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理念,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及意义。
一、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定义和意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是指以高职院校为主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进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应运而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群,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四、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践案例及成效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高水平学校及专业群建设:1、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点投入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局面。
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训场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通过制定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研究。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为: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
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建设方案

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建设方案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决定进行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的建设。
2. 目标- 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课程和培训-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项目,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打造优秀的专业群品牌,吸引更多学生报读和企业合作3. 策略3.1 教师团队建设- 招聘具有丰富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研究和创新项目,提高教学实效3.2 课程和培训开发- 设计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课程,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等内容- 引入实例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力3.3 实践机会和实项目- 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项目- 组织实践活动和企业参访,增进学生对职业发展领域的了解- 搭建就业平台和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合作3.4 品牌建设- 设计专业群标识和宣传资料,树立品牌形象- 开展专业群活动和推广,增强专业群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4. 实施计划- 第一年:建立教师团队和课程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基础- 第二年:拓展实践机会和实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年: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年进行评估和改进,持续优化专业群建设方案5. 预期效果通过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的建设,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学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以上是我们的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建设方案,希望能得到支持和关注。
谢谢!。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思考【摘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点,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建议【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17-03注重学生社会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既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
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技能教育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生产实习场所为基地,大力推行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训练的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和潜在的优势,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缩短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从而帮助自己完成个人在社会中奋斗目标的认识和确定。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学生实践团队是由学生根据兴趣相投、爱好相同、目标相近的原则,根据教学和实践内容,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组建起来的团队。
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一些情趣相投的学生会自发地或按学校要求组成各种实践团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努力才能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及社会的需求,扬长避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避免择业时盲目就业等现象。
例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训超市投资经营团队就是一个学生实践团队。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团队建设,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技能教育为载体,以实践教学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生产实习场所为基地,加强团队的合作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生产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加快高职专业团队建设为目标的载体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专业教学团队是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状况的基础上,以专业教学团队的“双素质、双结构”为建设途径,以胜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设计了以“四个一”为内容的活动载体,并对建设相关的保障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的
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团队;载体设计;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使命的一种教育类型。
因此,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
在团队建设中如何创设建设途径与方式,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
的合作,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值得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等工作的引导与促进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引进、培养和兼职教师聘任等手段,教师数量得到显著增加,学历、职称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较快提高。
但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人才
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教师数量仍显不足、专兼职结构不太合理。
特别是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不高,且队伍的稳定性不强,由于缺少一定时间的学校教学经历,
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不深,教学艺术与水平较为欠缺。
2.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历。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专业
数量的增加,近几年大批应届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使专业教学团队逐渐趋向学历化、年轻化,虽然通过采取安排部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活动,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
经常性,因此,实践能力的总体水平提高不快。
3.学校在职教师实践能力滞后于生产一线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步伐。
虽然许多教师已通过“双师素质”认定,但通过师资培训基地短时间的培训,根本培养不了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使是从行业企业一线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时间后其知识与技能的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与“双师素质”内涵的动态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同时,在专业教学团队内,具有一
定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师则更为稀少。
上述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我院通过前期实践与探索,设计并提出了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师资队伍建设载体,并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项工程,以期成为切实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综合性途径,形成与社会良性互动与
循环的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二、“四个一”工程的主要内容与预期成效
我院“四个一”工程是指每位专业教师“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
“联一企”是指专业教师以自己所在专业的“技术领域”及承担的课程为业务背景,与课程组一起联系一个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及时掌握企业与学院合作的需求信息,并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工艺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做一项”是指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从事挂职锻炼、技术攻关与服务等工作。
以给企业提供服务为基础,增进与企业及企业人员的协作,融入到企业团队,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通道。
“结一师”是指每位专业教师与联系企业中一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实践
专家”结成“对子”。
通过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将结对“实践专家”聘为学院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承担教学工作,并给予兼
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指导。
“带一批”是指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带领(组织)一批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余实习),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
“四个一”工程是根据高职教育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内在要求提出的一项综合性的建设措施,其核心是“做一项”,通过“做一项”的有效开展,实现“联一企”、“结一师”的紧密性,“带一批”的可行性。
我院开展以加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目标“四个一”工程的初步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将对教师的知识更
新、实践能力提升和双结构教学团队的形成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个一”工程将成为专业教师知识更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教师常规性的下企业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最新的装备水平、工艺流程与技术进步等状况,确保教师对本专业最新生产现状的及时了解与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实现专业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具有连续性的行业企业实践工作经历,达到教师知识、技能与生产一线实际的“零距离”状态,
从而建立起一支具有“双素质”实质的在职专业教师队伍。
“四个一”工程将成为加强与行业企业互动、增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与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准确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形成校企互利互惠的长效利益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
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个一”工程将成为加快“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手段。
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形成数量充足与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并通过对结对人员的教学常规与教学业务指导,规范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良好教学水平的兼职教师
队伍,实现“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质性推进。
“四个一”工程将成为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四个一”活动的实施与深化,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
证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岗位的安排,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组织与指导提供保证。
三、“四个一”活动的相关保障与建议
实施“四个一”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全体专业教师的全局性工作,为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全体专业教师认真学习与领会现代职教理念,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提高对实施建设工作必要性与紧迫感的认识,使之成为教师主动与积极的需求,为实施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其次,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与配套政策,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的“引逼”机制,引导与促使全体专业教师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形成专业教师人人参与、时时开展的态势,从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三,与常见的部分教师外派培训、下企业挂职等方式相比,“四个一”活动作为学校整体性的措施,涉及教师的数量多、时间长、形式与途径多样,需要学校作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因近几年新增教师数量大,且大部分来自外地,对当地的行业企业不熟悉,就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等协助与配合,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广泛联系与了解的基础上,筛选确定教师相应的联系单位与项目内容。
第四,正确处理“四个一”活动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关系,在年度岗位聘任与学期教学任务安排的基础上,提出年度实施计划,经学校有关部门统筹后组织实施。
考虑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及其他业余时间开展工作,鼓励基础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并对参与人员在
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合理安排。
第五,为保证“四个一”活动的实施成效,注重对实施情况的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建立教师个人“四个一”活动业务档案,制订考核标准与评价办法,对于实施成效显著,考核结果优良的教师在各类评比与推荐中优先考虑,并将考核结果
作为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六,为不断推进“四个一”活动的实施,通过人事、教务、科研与督导等部门的日常管理与检查工作,经常性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改进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对于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部门与个人,结合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评选,加大表彰与奖励力度,以保证实施工作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杜世禄.“五位一体”指导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四大工程”建设.浙江高职教育网,2007.10.
[3]董顺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纺织教育,2007.4.
[4]王旭善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