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朗诵教学为例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朗诵-语文版第一册教案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朗诵-语文版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朗诵的基本技能,并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2.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诵技巧,感受并表达课文的情感,提高语音语调感染力;3.学生能够通过朗诵,提高自身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诵基本技能的讲解和实践;2.朗诵的情感表达;3.朗诵和言语交际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朗诵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能;2.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口腔发音方法;3.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练习,掌握基本的呼吸技巧。
教学过程1.介绍朗诵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腔发音、呼吸技巧等;2.给学生演示正确的口腔发音方法;3.让学生自行练习口腔发音;4.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5.给学生做一些呼吸练习。
第二课朗诵的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感受课文的情感,把情感表现到朗诵之中;2.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语音语调表现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1.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析其中的情感;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课文中的情感;3.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感表达的技巧;4.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再次朗诵课文。
第三课朗诵和言语交际的关系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朗诵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2.学生能够运用朗诵技巧,提高自身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介绍朗诵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2.给学生做一些与言语交际听、说、读、写相关的实践活动;3.让学生把朗诵运用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并提升自身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正确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正确练习。
2.实践法: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呼吸技巧和朗诵技巧。
3.讨论法:通过讨论课文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课文的情感,提高朗诵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练习录音,评价学生朗诵能力的提升;2.通过言语交际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很好,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对朗诵技巧的掌握和情感的表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朗诵技巧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朗诵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关注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朗诵作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朗诵技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朗诵的意义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抑扬等变化,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展现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朗诵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技巧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朗诵技巧的培养1. 语言的准确性朗诵首先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即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诵时,要严格按照汉字的拼音发音,做到字正腔圆。
同时,要注意声调的掌握,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调的改变会导致意义的改变。
因此,在朗诵时,要注意声调的准确。
2. 语言的节奏性朗诵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性。
语言的节奏是指语音在时间上的分布和排列。
朗诵时,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合理安排语音的停顿、延长和重音,使语言具有韵律感,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3. 语言的情感性朗诵时要注重情感的传递,以情动人。
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诵时,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朗诵充满感情,具有感染力。
4. 语言的表现力朗诵时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抑扬等变化,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诵时,要掌握声音的变化技巧,使朗诵具有音乐性,更加生动形象。
三、朗诵教学的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朗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作品相关的故事、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高朗诵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文字的表达和语法知识的灌输,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制约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推动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够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其次,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容易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学生未来成功就业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外,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还在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和实施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研究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还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语文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朗诵教学为例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新课标背景下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2)1.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2)1.2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2)1.3朗诵教学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 (3)1.3.1加强系统发声训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3)1.3.2体验分角色朗读,促进口语双向交流 (4)1.3.3注重身体语言管理,培养良好交际态度 (5)2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6)2.1教学意识薄弱,缺乏系统训练 (6)2.2教学形式单一,限制能力发展 (6)2.3教学互动较少,破坏交际氛围 (6)2.4教学评价烦琐,阻碍兴趣培养 (7)3朗诵教学在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策略 (7)3.1甄选优质朗诵作品,加强交际系统训练 (8)3.2采用多种朗诵形式,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9)3.3加强师生交际互动,营造良好交际氛围 (10)3.4做出积极教学评价,注重激励学生表达 (11)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其中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基本能力之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愈发被师生重视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总体目标与内容。
但是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口语交际教学意识薄弱,缺乏对学生系统性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形式单一,限制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发展;口语交际教学互动较少,未能营造良好交际氛围;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烦琐,阻碍学生的兴趣培养。
为解决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第一学段学生朗诵教学为例,针对第一学段学生特点,深入研究了朗诵教学对于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探究出在朗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甄选优质课外朗诵作品、采用多样化朗诵形式、加强师生交际互动、做出积极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第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细节中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引言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日常交流,还会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理解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策略。
二、培养学生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基础1.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应该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例如,正确的音高、音调、语速和停顿等。
教师可以通过曲线声、语音演唱、情感表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基础。
2.听和模仿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标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标准语音的敏感性,并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
三、创造语境和情境1.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来教授语文知识。
例如,以课文中的对话做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2.社交化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和协作。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种交流情境,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多样化的口语练习1.对话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例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日常交际中常用的口语表达方式。
2.口语讲述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口语讲述。
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让他们就一个话题进行辩论。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1.丰富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小组合作活动、晨读口语比赛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口语表达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导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语音训练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基础,良好的语音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语音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模仿和练习口语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朗读朗读是一种通过模仿他人的语音形式来提高自己语音表达能力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朗读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发音和语音语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模仿模仿是学习语音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一些标准的语音模型,如语音录音或教材中的范文,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跟随录音或范文进行模仿,模仿时应该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口语练习口语练习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口语练习的场景,如在课堂上进行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交际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听力训练听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听力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听力材料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简短的对话、故事、广播剧等,让学生通过听力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听力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听力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对话,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听力来回答问题。
通过这样的听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训练除了语音和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口语表达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研

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研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提升整体交际能力。
一、注重听力训练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注重听力训练。
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受其听力水平的限制,只有通过多听多练的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多听一些有标准语音的素材,帮助他们模仿和学习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也可以组织一些听力训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听音频、看视频等方式,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二、大量朗读练习朗读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的发音规律和语调。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朗读练习的活动,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或者段落,并对他们的发音和语调进行纠正和指导。
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朗读练习,例如朗读课文、故事书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表达能力除了听力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对话。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口语交际的活动,例如朗诵比赛、口语角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提高文化素养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只有了解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文化知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言交际场景、提供语言输出机会、开展集体活动、注重实践与反思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设置有趣的语言交际课程、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学习目标以及与学生互动等。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积极性。
第二,创设语言交际场景。
创设语言交际场景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或任务创设不同的语言交际场景,例如购物、饭店、医院、学校等。
在创设语言交际场景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使场景更具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创设语言交际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提供语言输出机会。
提供语言输出机会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进行口语输出的机会。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真实的交流。
通过提供语言输出机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实践意义,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第四,开展集体活动。
开展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借助集体活动的机会,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或者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第五,注重实践与反思。
注重实践与反思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环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1新课标背景下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2)
1.1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2)
1.2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2)
1.3朗诵教学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 (3)
1.3.1加强系统发声训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3)
1.3.2体验分角色朗读,促进口语双向交流 (4)
1.3.3注重身体语言管理,培养良好交际态度 (5)
2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6)
2.1教学意识薄弱,缺乏系统训练 (6)
2.2教学形式单一,限制能力发展 (6)
2.3教学互动较少,破坏交际氛围 (6)
2.4教学评价烦琐,阻碍兴趣培养 (7)
3朗诵教学在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策略 (7)
3.1甄选优质朗诵作品,加强交际系统训练 (8)
3.2采用多种朗诵形式,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9)
3.3加强师生交际互动,营造良好交际氛围 (10)
3.4做出积极教学评价,注重激励学生表达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其中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人才所必须的基本能力之一,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愈发被师生重视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总体目标与内容。
但是在第一学段口语交际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口语交际教学意识薄弱,缺乏对学生系统性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形式单一,限制学生内部言语能力发展;口语交际教学互动较少,未能营造良好交际氛围;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烦琐,阻碍学生的兴趣培养。
为解决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第一学段学生朗诵教学为例,针对第一学段学生特点,深入研究了朗诵教学对于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探究出在朗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甄选优质课外朗诵作品、采用多样化朗诵形式、加强师生交际互动、做出积极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激发第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细节中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requir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mong which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abilities of social talents.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 mak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oral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cur riculum in compulsory education’‘2011 edition’ has addresse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 and contents towards students’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first period educ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numerous teaching problems in educating students’or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lacking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awareness, shortage of systematic training for students. Moreover, the teaching form of oral communication is monotonous, which limits the growth of internal language ability.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objects are not comprehensive, failed to create a good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The evaluation of oral communicative teaching is cumbersome and hinders students’interest cultiv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irst perio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regard first period students reading teaching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the students,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reading teaching for students in the first period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oral communication, explore in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high quality, adopt diversified forms of read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works, build up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positive teaching evaluations,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rain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develop in detail in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s:the first period;Oral communication;instructional strategy
引言
我国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战争时期,口语交际教学都融合进了生活,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提升,口语交际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素养,为紧跟社会需求发展趋势,口语交际愈发受到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也更加科学化。
国外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应该将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
而国内新课标(2011版)对于口语交际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再停留在听说教学基础上,而是更加重视口语双向交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我国当前也有许多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研究。
国内著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于永正老师对于口语交际有独特研究,《于永正经典课例口语交际教学卷》为国内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江苏师范大学周晓青《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研究》一文针对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想法;《多样化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朗诵教学中的实践与感受》等课题成果也为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提供了方向。
这些研究能够体现出国内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口语交际愈发让师生重视起来,而第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打造良好语文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
朗诵教学是口语交际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能够充分体现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第一学段教学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重视朗诵教学,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语言文化鉴赏能力,由此延伸探究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