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拙”与墨子的“巧”(人民论坛)

合集下载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鲁班和墨子都是中国古代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战略家,他们的智慧和智谋深深影响了后世的人们。

虽然他们在时间上有些差距,但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智慧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鲁班,又称钟离权,是春秋战国时期人。

他精通木工、土木、兵器制造等技术,在战争和建设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鲁班注重实践和经验,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他以"度德量力、审时度势"为原则,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墨子,又称墨子邹衍,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也是墨子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思考社会问题和提出哲学理论上。

他主张兼爱、非攻和尊重人的生命。

墨子的智慧在思虑和决策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他以明智的方式挑战权威和传统,并提出了很多创新型的观点。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

在军事方面,鲁班和墨子都是出色的战略家。

鲁班懂得运用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战略部署,他提出了"鬼谷八法",强调战争中的防守和攻击之间的平衡。

他还发明了很多先进的兵器和军事装备,如井字阵和投石车等。

墨子则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是不必要的,坚持以和平为导向,并提出了人道主义的原则,主张兼爱和互助。

在建筑方面,鲁班是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权威。

他提出了工匠精神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如"天人合一、合理合法"等。

他的建筑作品广泛应用于宫殿、陵墓、城墙等领域。

墨子则提出了以实用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他认为建筑必须符合人们的需求,并且具有美学价值。

他注重人的尊严和幸福,主张建设合理、协调的社会。

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鲁班和墨子的智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鲁班在国家建设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限制豪门势力的发展、鼓励人才培养和遴选等。

他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主张人民的福祉和利益放在首位。

墨子则主张以仁爱和和平为导向的社会关系,他提出了勤俭节约的理念,反对浪费和奢侈。

他还提出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点,主张注重教育和培养人才。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鲁班和墨子,东方古代两位具有伟大智慧和智谋的历史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工匠和思想家的典范。

虽然生活在相距甚远的时代,但鲁班和墨子都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工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智谋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鲁班和墨子的智谋及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鲁班。

鲁班,又名鲁班大师,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工匠和发明家,被誉为“木工之师”和“工匠之祖”。

据传说,鲁班是周朝时期的人物,他创造了众多木工技巧和发明,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木工和机械制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班的智谋体现在他不仅在工艺技术方面有着非凡的造诣,而且在管理和领导才能上也是无愧于工匠之祖的名号。

他创立了许多木工技术,如“鲁班锁”,“鲁班水车”等等,这些技术都对古代的建筑和机械制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鲁班的智谋还体现在他对于组织管理的精湛掌握,他能够率领大批工匠和学徒完成各种复杂的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与鲁班相比,墨子则是另一个领域的智者。

墨子,又名墨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儒家的另两位创始人孔子和孟子不同,墨子的思想更注重实用和道德,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哲学观念,并且这些观念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的智谋还表现在他对社会政治的深刻见解,他倡导的“兼爱”思想提出了一种对待社会问题的新的理念,鼓励人们放下私利、利他主义,以实际行动去造福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荣。

墨子的非攻思想也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的精神旗帜。

鲁班和墨子的故事

鲁班和墨子的故事

鲁班和墨子的故事墨子是出了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他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而鲁班并不是楚国人,他后来为楚王做事,为楚国征战做战车设计机械。

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鲁班和墨子的故事墨子可以称的上是一位圣贤,他为了底层的劳苦群众而发声,他的思想有“兼爱”、“非攻”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人物,但墨子的思想影响了一批人,让他们心怀善念,可以说墨子的思想开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鲁班为楚国做事,而且做的是建造云梯这一类的机械,十分明显楚国让鲁班来建造这种东西就是用来攻城的。

墨子也是一名对科学很感兴趣的人,因为对光学原理和杠杆原理都有研究,这可以称的上是科学家了。

墨子听说了鲁班帮楚国建造云梯攻打宋国这件事,就立即启程前往楚国,过了十天之后终于见到了鲁班。

墨子问鲁班可不可以帮他去杀一个人,鲁班当即就拒绝了,说自己不是个不重道义的人。

墨子就说:“你既然不愿意杀人,那为何帮助楚国建造云梯,楚国人口不多,还要用不多的人口去攻打宋国,这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鲁班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理,就将墨子引荐给楚王,后来楚王还是要攻打宋国,但鲁班的攻城方法被墨子都抵御住了,最后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

鲁班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什么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工具类器具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就像铁锯、斧头、曲尺、墨斗这类砍伐和测量的工具。

其实鲁班从小就深受家族影响,因为鲁班的家族就是工匠世家,而且他的祖辈父辈非常擅长的就是木匠活,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奇巧无比的。

木匠是他的本领活,从小耳濡目染的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实践基础。

鲁班发明了这些东西之后,鲁班在离上市被尊称为什么呢?在后世做木匠工匠之人都会尊称鲁班为一声祖师。

被称为祖师不是白喊的,鲁班不仅技艺精湛,而且痴迷于奇巧的技术,就像鲁班锁这种三个轴组合起来的积木,是按照古代八卦之术所创作出来的。

而且打仗的时候也有云梯,云梯的高度可以看清整个战争局势,是攻打城池不可缺少的兵器。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为人处世,到底何为“巧”?何为“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为人处世,到底何为“巧”?何为“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为人处世,到底何为“巧”?何为“拙”?文题鲁班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

传说,鲁班曾经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鲁班因此洋洋自得,自以为至巧。

然而,鲁班自认为的“至巧”,在墨子那里却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墨子批评为拙劣无用。

为人处世,到底何为“巧”?何为“拙”?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表明你的主张,体现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文题材料由简述故事和写作要求两部分构成,实为话题作文。

从故事看,墨子不是说鲁班的木鹊制作得不精巧,而是说鲁班的木鹊既不能拉车,也不能载重,对人没有什么用,因而是“拙”不是“巧”。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鲁班的木鹊并非没有科学价值,墨子的批评并不完全正确,但这一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即“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利民为标准。

写作要求部分则指定从“为人处世”就“巧”和“拙”阐述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思考。

因为是话题作文,写作时可以结合故事考虑,也可以抛开故事,直接就“巧”和“拙”进行立意并写作。

角度一:可以从“利民”的角度阐发“巧”与“拙”。

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能飞,反被墨子评为拙劣无用,实际是说,“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利民为标准。

据此,可以从“巧就是对人有利,拙就是对人不利”的角度立意,或阐述“利民”的社会意义,褒扬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先进人物,或揭露损公利己的社会危害,鞭挞反面人物,弘扬社会正气。

选材小贴士:选材时,既可以选用正面典型,如感动中国人物,也可以选择反面典型,如贪官污吏等。

选用这些素材时,要紧扣“巧”或“拙”进行阐述。

当前,许多官员喜欢大搞“政绩工程”,为官从政,就其“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利民为标准,利民的政绩方谓“巧”,不利于民的政绩则是“拙”,进行这样的阐述,既可紧密扣题,又有思想深度。

角度二:可以从“为人处世”的角度阐发“巧”与“拙”。

抛开墨子的观点,单从为人处世的角度论“巧”“拙”,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生的经验或教训,平时经常涉及到的话题或道理,如淡泊人生、勇于放弃、勿忘初心、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等等,都可以转化为“巧”或“拙”的话题。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中,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中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飞之三日而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小题3】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古代中国有两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分别是鲁班和墨子。

他们在智慧和智谋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对于古代国家的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鲁班,又称鲁班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工匠和木工大师。

他凭借自己出类拔萃的木工技艺和聪明智慧,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鲁班有着深厚的木工造诣,可以制造各种高难度的木构件和木制工具。

他设计制作了许多能够改善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工具和器具,如石器、水车、斧头等等。

在他的智慧引领下,鲁国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国家大力发展和富裕创造了条件。

鲁班还善于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木工的理论和技巧,传授给学徒和后人,使木工行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与鲁班不同,墨子的智谋主要体现在思想和哲学层面。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懂得互相关爱和尊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主张消除战争和武力威胁,提倡以和平、和谐的方式解决争端。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主张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墨子还提出了维护社会正义和道德标准的思想,倡导人们注重道德新陈代谢,推崇良知与公正,劝人避免丢失理智和黑白颠倒的行为。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还体现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上。

鲁班的发明和技术创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墨子的思想和理论,推动了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进步,促进了国家的和谐和稳定。

他们的智慧和智谋为后人所称颂,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鲁班和墨子的智谋体现了不同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他们在木工技艺和思想理论方面都有着独创的贡献,为古代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智慧和智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小学数学数学故事墨子与鲁班的故事

墨子与鲁班的故事再说这春秋战国乃百家争鸣、百“子”并立的热闹时期,内中单道一位姓墨名翟人称墨子的先生。

墨子是主张“非攻”的,是当时“绿色和平组织的领导者”,他与咱中国工程技术的祖师爷鲁班倒有过一段过节。

鲁班是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会造各种器械,后来楚王把他延揽了去,造了攻城的云梯,准备攻宋。

墨子一听,立即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鞋都走没了,就用破衣服裹一下脚。

到得楚地,就给楚王做了番比喻,说了番道理。

他说,你们楚国地方广阔,宋国才一点点;楚国物产丰富,而宋国还比较贫困,何必去攻宋呢?不有点像一个富人去偷穷邻居一样可笑吗?楚王回答说,对是对,但现在鲁班高级工程师已经为寡人造了云梯了,一定要攻宋,没办法啦。

墨子笑道,那不要紧,我就和鲁先生演练一下,来一次沙盘演习。

咱要是斗败了,掉脸就开路。

于是墨子解了衣带做一个城的模样,和鲁班演习起攻守之策。

鲁工改变了9次攻城的战术,墨子都把他挡了回去。

鲁班的攻城器械用完了,而墨老先生的守御办法还富富有余。

鲁班这时有些不起好心,对楚王说,我想还有最后一个办法。

谁知墨子微微一笑说,鲁先生的意思是让楚杀掉我,可惜迟了,我的弟子早已拿着守城器械在宋国恭候您的大驾呢。

这一场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说明墨子和鲁班都有相当丰富的几何知识。

试想想,没有几何方面的认识,城墙的建造,距离、高低、土方等测量,器械的修造,又怎么可能呢?要知道,当时建筑中已开始绘制平面图,图上有建筑物的墙线、名称和墙之间的距离等等。

墨子他老人家不仅实践上数得着,理论上也独树一帜,有相当水平。

《墨子》就是一本包含着逻辑学、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方面内容的典籍。

墨老先生用严格的逻辑方法来说明几何概念,这种做法和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有些相似。

而“亚先生”正是形式逻辑的鼻祖。

《墨子》中有19条数学方面的内容,许多是与现代的观念一致的。

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矩形和圆,我们曾说过这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图形。

“方,柱隅四杂也”,墨子在这里所矩形说成是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构成的图形,完全准确、严密。

作文指导:巧与拙(墨子公输班)

作文指导:巧与拙(墨子公输班)

作文指导:巧与拙(墨子公输班)【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公输子以为至巧。

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①之为车辖②,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③。

”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选自《墨子·鲁问》)【注】①翟:墨子,名翟,时人又称子墨子。

②车辖:插在车轴端孔内的车键,使车轮不脱落。

③刘:刀斧之类,此处动词,用刀斧砍削。

任:承载。

该句意思为:我片刻间砍削三寸的木料(做成车辖),却能承载五十石的重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在这则寓言里,公输子和墨子对于“巧”有不同的看法,公输眼中的“巧”是具有美感和创造力;墨子眼中的“巧”是要有实用性,对人有利。

墨子把对人类社会有利,作为判断技艺巧妙的标准。

他看重功用性,看重最终效果,肯定实用价值,可以作为立意的一个角度。

同时,墨子否定公输子精心制作的喜鹊,也反映了他的目光的局限性。

鲁班所做的喜鹊,是他精湛技艺的成果,在当时看来未免不实用,但他大胆的设计却对后人有所启发。

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作品的美以及科学技术上的创造。

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反面立意。

当我们超越了功利的要求,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来考察,墨子对公输班的否定与批判就显得过于简单与粗糙了一些。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有它萌芽的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完备的过程。

只有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才有可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而且任何人都不能硬性规定人们只能向一个方向发展,而不能向其它的方向迈进。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而且还需要精神的享受。

一切能使人愉快、休息、赏心悦目的事物,都应该有其存在的空间。

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地发展。

另外,对同一个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不同的具体情形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班的“拙”与墨子的“巧”(人民论坛)
秦强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04 版)鲁班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

传说,鲁班曾经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鲁班因此洋洋自得,自以为至巧。

然而,鲁班自认为的“至巧”,在墨子那里却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墨子批评为拙劣无用。

墨子对鲁班的批评载于《墨子·鲁问》:“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原来,墨子不是说鲁班的木鹊制作得不精巧,而是说鲁班的木鹊既不能拉车,也不能载重,对人没有什么用,因而是“拙”不是“巧”。

鲁班听完,深受触动,后来一心为民着想,发明了许多实用的木制品,被后人誉为“工匠之父”。

当然,从纯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鲁班的木鹊并非没有科学价值,墨子的批评并不完全正确。

然而,这一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却引人深思。

比之于为官从政,就是其“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利民为标准。

利民的政绩方谓“巧”,不利于民的政绩则是“拙”。

为官一任,当然就要出政绩,但出什么样的政绩则大有分较。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之所以为社会所诟病,就在于只在形式花样上做文章,只求“驴粪蛋,表面光”,意欲以之为求取一己升迁的敲门砖,实则于民无用,甚至劳民伤财。

因此,“为功”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出什么样的政绩。

以利己为本,则往往会重面子轻里子,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一些项目污染严重、破坏生态也照上不误,一些城市“翻烧饼”式的拆了建、建了拆也时有发生。

以利民为本,则必计深远、谋周详,那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那些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从根本上说都是心里有百姓这把尺子。

在去年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标准,自当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我们讲“心中有民”“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不是只在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检验,要以是否利民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

“百姓心中有杆秤”,面对一些地方与民争利的做法、“出洋相”的项目,其虽声称为百姓造福,又如何能令百姓信服?
古人云“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

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又云“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

仕风变,天下治矣。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为官从政的为民价值取向,用好百姓这把干事创业的尺子,让为己取巧钻营者靠边,让为民苦干实干者有位,则政治生态就会有根本性的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