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E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HCC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观察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观察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9-11T14:51:35.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斌陈鹏[导读] 部分病例如有动-静脉瘘等情况,可先注入明胶海绵条栓塞。

王斌陈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福建南平 353000)【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得出结论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PHC合并PVTT患者临床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碘放射性核素【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56-01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放射核医学治疗的进展以及介入医学的应用,使肝癌合并PVTT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科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PVTT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经确诊的PHC伴PVT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不能行手术切除而且未进行过任何积极治疗的患者。

男43例,女17例;年龄39~70岁,中位年龄47岁。

肿瘤直径<5cm 12例,5~10cm 41例,>10cm 7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 级 46例,B级 14例;UICC分期标准,Ⅲ期29例,ⅣA期31例;卡氏评分(KPS)均≥60分;癌栓累及位置:门静脉主干30例,门静脉分支17例,同时受侵13例。

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1.2 治疗方法1.2.1 TACE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或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或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5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为临床常见肿瘤疾病。

在我国,HCC 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每年约有10~12万例患者死于HCC [1]。

HCC 发展迅速、起病隐匿,在患者明确诊断时,肿瘤往往发展到了中晚期,且HCC 常伴门静脉癌栓(PVTT )[2]。

研究发现,PVTT 与HCC 肝内外转移、复发及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均密切相关,如不予有效干预,HCC 伴PVTT 患者平均生存吴凡郑家平邵国良罗君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5.2017-2372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项目(2016KYA043),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项目(2013KYB041)作者单位: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吴凡);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科(郑家平、邵国良、罗君)通信作者:郑家平,E-mail:zhengjp_2013@TACE 联合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或三维适形放疗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联合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 )治疗肝细胞癌(HCC )伴门静脉癌栓(PVTT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HCC 合并PVTT 患者65例,其中32例(观察组)采用TACE 联合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3例(对照组)采用TACE 联合3DCRT 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后3个月)疗效、生存率、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结果观察组患者PVTT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vs 9.09%,P <0.05)。

观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28.1%、12.5%,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0.3%、6.0%、0.0%。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在肝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肝癌患者治疗的影响。

方法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试验组患者给予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大小变化评价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恶化,且肿瘤标志物甲胎球蛋白(AFP)下降趋势更显著(P<0.05)。

结论临床中,对适宜行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效果相对满意,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肝癌;放射性125I粒子;参麦注射液;肿瘤标志物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各种理化消融、外科切除、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等[1]。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独立治疗肝癌的方法,是在CT等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放射性粒子持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X射线,肿瘤细胞受到抑制、杀灭,进而有效控制局部肿瘤。

该疗法具有微创、肿瘤适型性好、不损伤正常组织、可达根治剂量、持续时间长等诸多优点,其临床效果已被证实相当成功,某些情况下,可替代或优于外放疗照射,也可达到与手术类似的效果[2],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亦值得研究。

本文回顾了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行CT导向下I125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与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I125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变化情况等,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_125_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癌的研究

_125_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癌的研究

第25卷肝胆胰外科杂志第6期・文献综述・125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池俊霖,陈晓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肝癌已经在临床广泛采用并显示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放射性微球肿瘤内直接注射是除经肝动脉放疗栓塞外肝癌内放射治疗的另一重要途径,其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避免放疗栓塞中核素泄露带来的异位放射并发症。

本文就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和放射性微球注射治疗肝癌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细胞癌;近距离放射疗法;125I粒子;放射性微球[中图分类号]R735.7; R8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54(2013)-0522-03肝癌的各种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冷冻,HIFU超声聚焦,微波,内放射等)在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肝癌的内放射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

经肝动脉灌注90Y微球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方法,而肿瘤内直接植入放射性粒子或微球则是更为简单易行、同样安全可靠的内放射治疗形式。

本文将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和其他放射性微球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瘤内直接植入/直接注射放射性核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致细胞凋亡[8-9]。

最近研究发现,125I持续照射能引起肿瘤细胞内甲基化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周期停滞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发生去甲基化,从而激活这些基因,可能是125I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机制[10-11]。

2125I粒子和放射性核素微球的临床应用I的物理半衰期为60.4d,能同时释放35.5Kev的125γ射线和27.4Kev的X射线,γ射线在组织中的射程仅17mm,其放射作用温和,持续时间长,可以对肿瘤组织实施精确的照射而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损伤小,故很少出现外放射引起的125各种全身并发症。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何超雄;冯惠岗;翁裕【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8(015)006【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槐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后1周AFP变化,随访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缓解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AFP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及槐耳颗粒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提高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总页数】4页(P13-16)【作者】何超雄;冯惠岗;翁裕【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J], 宋威;马亦龙;赵昌;欧胜秋2.槐耳颗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J], 杜更全;董志强3.TACE、125I粒子内放疗联合外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J], 伦俊杰;赵俊玲;孙建业;殷好治;胡效坤4.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宜消融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J], 朱楠;鲁东;吕维富;成德雷;周春泽;张行明;张正峰;肖景坤5.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J], 沈明海;张维东;王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31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颅内胶质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

粒子活度为0.4-0.6mCi,间距为0.5cm,共植入粒子10-3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剂量验证。

术后定期复查CT。

结果: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1、3和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8.4%、67.7%和80.6%。

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个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7.7%(21/31),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83.3%(15/18),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46.2%(6/13)。

并发症包括针道少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

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

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疗效肯定等优点。

[关键词]碘125粒子;CT引导;复发性;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最难控制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脑胶质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治疗后仍易复发,约95%的患者5年内出现局部和单一病灶复发。

复发性脑胶质瘤预后很差,如不进行治疗平均生存期为(3.2±1.6)个月。

本文旨在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复发性颅内胶质瘤的治疗探索新途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31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颅内胶质瘤患者,接受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

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51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按WHO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1-2级胶质瘤18例,3-4级胶质瘤13例。

均有影像学资料,术前行MRI检查。

TACE联合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TACE联合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临床研究

非 血 管 内介 入 治 疗 有 组 织 坏 死 剂 消 融 术 射 频 消 融 微 波

检 查 明 确 病 变 的部 位 大 小 与 周 围 大 血 管 的 关 系 及 周 围


消融 及
效果

“’
I
放 射 性 粒 子 的植 入 术 等 临 床 上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治 疗

组 织 的侵 犯 情 况


根 据 放 射 性 粒 子 植 入 计 划 系统 ( T P S ) 制 定 粒


本研 究 以 T A C E
术 为 基 础 采用
, ,
T A CE
术联 合 应 用

”’
I

子 植 入 方 案 确 定 植 入 粒 子 的数 目 均 匀 布 源 使 粒 子 有 效 杀 伤
射 性 粒 子 治疗 原 发 性 肝 癌 评 价 其 治 疗 效 果 探 讨 此 种 方 法 的


2007

年治
74
均行Βιβλιοθήκη 术,T A CE
术采用 改 良

S e ldin g e
r
穿刺技术 选 用
80
5F
疗的

17 0
例原 发 性 肝 细 胞 癌 患 者 资料
37

其中 男

96
例 女
的 动 脉 导 管 选 择性 插 管 使 导 管 头 置 于 肝 固 有 动 脉 或 超 选 择 送 导 管 到肿瘤 靶 血 管
肝 动 脉栓塞化疗 术 ( T A C E 果


1 2

术前 准 备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效果探讨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效果探讨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0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TAC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给予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进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TACE;125I粒子植入;肝癌;门脉癌栓;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60-02现阶段,肝癌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有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九十的肝癌患者会合并有门脉癌栓,当患者门脉癌栓形成之后,将会增加患者肿瘤肝内部的播散机会,从而阻塞患者的门静脉,进而使患者的门脉压增高[1].从治疗角度出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门脉癌栓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取栓治疗、癌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以及癌栓射频消融治疗等,但是最终治疗效果都欠佳. 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展,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术已经在实体肿瘤实际治疗过程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治疗效果显著[2].给予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在TACE治疗前提下实施125I粒子门脉癌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够预防肿瘤播散,有效缓解患者门脉高压[3].为了探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4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自于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4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 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30-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1±2.0)岁;按照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进行划分,属于肝功能A 级的患者有12例,属于肝功能B级的患者有8例;患有巨块型肝癌的患者有9例,患有结节型肝癌的患者有6例, 患有弥漫型肝癌的患者有5例;患者门静脉完全闭塞的有4例,狭窄大于等于百分之五十的有9例,狭窄小于百分之五十的有7例;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29-68岁之间,平均年龄(45.3±3.0)岁;按照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进行划分,属于肝功能A 级的患者有13例,属于肝功能B级的患者有7例;患有巨块型肝癌的患者有10例,患有结节型肝癌的患者有6例,患有弥漫型肝癌的患者有4例;患者门静脉完全闭塞的有3例,狭窄大于等于百分之五十的有12例,狭窄小于百分之五十的有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肝功能分级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组织学以及细胞学诊断之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KPS评分在六十以上,没有出血倾向,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广泛肝外转移的患者,排除肝功能分级为C级的患者.1.3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TACE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为超液态碘油、丝裂霉素、顺铂以及吡柔比星,实际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肝动脉造影检查中显示出来的患者肿瘤大小情况、是否存在子灶、实际染色程度决定等来决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对患者实施TACE重复治疗,指导患者的原发病灶已经完全被碘油充填为止.在患者手术治疗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瘤栓位置情况、瘤栓大小情况、瘤栓形状情况、瘤栓边界情况以及其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情况,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并贴好金属标记针,实施CT扫描,之后确定进针点.在进针过程中,需要采用采取单针以及分步进针的方式,最大限度选择经过患者TACE 栓塞部位实施进针,从而减少患者的肝脏出血症状以及肝脏损伤症状.进针完成之后,间隔大约0.5-1厘米的位置植入1粒粒子,之后调整进针的方向,最后在不同层面上植入更多粒子,在拔出植入针的时候需实施压迫止血,然后再进行复扫.当手术完成之后,应对患者实施TPS剂量评估以及质量验证,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止血治疗、保肝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性的TACE治疗,其TACE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1.4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具体的疗效判定标准为完全缓解是指患者的瘤栓已经完全消失且能够维持四周以上;部分缓解是指患者的瘤栓已经缩小了大于等于百分之三十,也可以维持四周以上;稳定是指患者的瘤栓缩小了小于百分之三十或者是增大了小于百分之二十;进展为患者的瘤栓已经增大了大于等于百分之二十,甚至出现了新的瘤栓.治疗有效例数是指完全缓解以及部分缓解的例数.(2)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症状、恶心症状、肝功能损伤症状以及呕吐症状. 1.5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80.0%,对照组4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腹痛症状、恶心症状、发热症状、肝功能损伤症状,但是在停止治疗后三天到七天之后都已经恢复正常(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现阶段,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包括手术取栓治疗、癌栓射频消融治疗以及癌栓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等,然而治疗门脉癌栓的效果不佳.通常情况下,会引起患者肝癌复发以及肝癌转移等[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效果明显,主要是把导管选择性的插入到患者的肿瘤供血靶动脉之后,采用适当速度有效注入适量栓塞剂以及化疗药物,从而使肿瘤化疗药物的浓度上升,达到治疗效果,属于比较常见且有效的肝癌介入治疗方法[5].该治疗方法的手术创伤小以及患者恢复快,然而因侧支循环或者是门脉血供因素的影响,单纯应用TACE治疗的效果不好.治疗效果仍欠佳.TACE 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治疗效果,作为125I粒子植入的引导设备16排螺旋在CT空间分辨率以及密度分辨率上都相对较高,可以充分显示患者病灶以及病变与器官之间的解剖关系,而且不会受气体、脂肪组织以及骨骼干扰,手术穿刺的准确率相对较高,粒子植入的成功率也会明显提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参考文献[1]吴林霖,罗剑钧,颜志平等.门脉支架及TACE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125(125I)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MPVTT)的随机对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3):354-359. [2]罗剑钧,颜志平,王建华等.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疗效[J].中华肿瘤杂志,2011,[ 33(7):535-539.3]吴林霖,罗剑钧,颜志平等.门静脉支架及经动脉药物治疗栓塞联合或未联合血管内植入碘-__________125粒子条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2):915-919. [4]孙军辉,周坦洋,张岳林等.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序贯肝动脉灌注化学疗法栓塞术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 (1):25-29. [5]付吕平,郭志远,刘卫红等.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肝癌[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4):207-2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c l s u n s q nt a he a y o i a t dy o e ue i lt r p f TACE om b ne t j a i a tv a tc e m pl nt to i p t c c r i m a ni c i d wi h r d o c i e p r i l s i I a a i n n he a i a c no
r d o c ie p ril mp a t t n i e a i c r i o .M e h d : 6 c s s o e a i c r i o r e r s e t ey c l c e a i a t a t ei l n a i h p t a cn ma v c o n c t o s 8 a e fh p t a cn ma we e r to p c i l o l t d c v e
a i i e n o t ou nd d v d d i t wo gr ps:5 a i n si oup A ( 4 p te t n gr TA CE l ne 3 a i n s i oup B ( ACE om bie t Ir di a o ) 2 p te t n gr T c n d wih a — o c i a tc e m p a ato e ue ta he a ) H e atc f nc i a tve p r ils i l nt in s q n ilt r py . p i u ton, A FP ,t u or v um e a d lv i e of8 c e he t m ol n ie tm 6 as s of
【 摘 要 】 目的 : 讨 经 导 管 肝 动 脉 化 疗 栓 塞 ( 探 TAC ) E 与 I 射 性 粒 子 植 入 术 序 贯 治 疗 肝 细 胞 肝 癌 ( e ai c rio , 放 h p t a c ma c n HC ) C 的可 行 性 和 l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 临床 回顾 性 研 究 确 诊 为 HC 的 患 者 8 C 6例 , 组 5 A 4例 ( 纯 T E组 ) B组 3 单 AC , 2例 ( C TA E与 ” I 射性 粒 子 植 入 术 序 贯 治 疗 组 ) 通 过 对 比观 察 患 者 肝 功 能 、 P、 瘤 大 小 变 化 、 存 时 间 , 析 TAC 放 , AF 肿 生 分 E 与 ” I 射 性 粒 子植 入 术 序 贯 治 疗 HC 的 疗 效 。 结 果 : 后 3月 A、 放 C 术 B两 组 总 体 有 效 率 ( R+ P 分 别 为 2 . ( 3 C R) 41 1/ 5 ) 5 . ( 9 3 ) 差 异有 显 著 性 (P< O 0 ) 术 后 1月 A、 4 、9 3 1 / 2 , .5 ; B两 组 A P下 降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 O 0 ) 术 后 6月 、 2 F P .5; 1 月 、 6月 生存 率 B组 为 9 . ( 9 3 ) 8 . ( 6 3 ) 4 . ( 4 3 ) 明 显 高 于 A 组 的 4 . ( 6 5 ) 3 . ( 8 3 0 6 2 /2 、 1 3 2 / 2 、 3 8 1 / 2 , 8 1 2/ 4 、 3 3 1 / 5 ) 1 . ( 0 5 ) 4 、 8 5 1 / 4 (P< 0 0 ) . 5 。结 论 : TAC E与 I 射 性 粒 子 植 入 术 序 贯 治疗 HC 放 C能 达 到 较 理 想 的 治 疗 效 果 , 一 是
种 安 全 有 效 的方 法 。 【 键 词 】 肝 细 胞 性 肝 癌 ; 放 射 性 粒 子 ; 导 管 肝 动 脉 化 疗 栓 塞 ; 贯 治疗 关 ”I 经 序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7 R l R 3. ; 8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 9 1 ( 0 O 0 —1 7 —0 10 ~ 0 1 2 1 )9 3 7 4
[ sr c] Obe t e Toe au t h e sbl ya dt ecii ef a yo e u n ilt ea yo Ab ta t jci : v la et efa ii t n h l c fi c fsq e t h rp fTACE c mbn dwi I v i n c a o ie t h
堕堂整堡堂 苤查
年第 2 卷第 9 o 期 JMe ai o 2 o9 00 dI g gV 1 0N . 21 m n .
TAC E与 I 放射 性 粒 子 植入 序 贯 治疗 HC 的临床 研 究 C
张 云峰 , 曹贵 文 , 崔新 江 , 宁厚 法 , 莉莉 杨
( 坊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影 像 中心 山东 潍 潍坊 2 14 iwe Yu — n Gu— n,CUIXi in nja g,NI u f NG Ho — a,Y ANG —i Lil Me ia ma ig Ce tr h d c lI g n n e ,teAff l td Hopia f i a g Me c lColge ii e s tlo Wef n dia le ,Wef n 6 0 a i a g 2 4 1 1,P. Chn R. ia
t e h p tcc r io r n l z d t p c i ey h e a i a cn ma we e a a y e r e t l .Re u t : e o e a lr s o s ( R + P v s l Th v r l e p n e C s R)o r u a d g o p B we e fg o p A n r u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