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

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北京燕化医院 102500 北京【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疗效、安全性及最佳给药剂量、给药方法。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60例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资料。
观察组30例静脉滴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g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稳可信)1.0g每12小时一次,两组均同时联合三代头孢或美罗培南。
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8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颅内感染患者采用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相比于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稳可信),其在改善脑脊液中WBC、Pro、GLu、CL-及外周血液中WBC指标方面,达到同等疗效。
关键词: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颅内感染,脑脊液,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4]。
颅、脑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生理构造比较特殊,一旦出现颅内感染,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国内外多种抗感染指南中万古霉素(稳可信)被确定为治疗颅内革兰阳性球菌的首选药物[5,6]。
但万古霉素(稳可信)价格较高,且治疗周期较长,而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价格低廉,对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试行对颅内感染患者选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现将初步经验性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一般材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科60例开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资料。
入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本研究将入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53.16±11.73)岁;入院诊断脑外伤5例,脑出血19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未破入脑室1例,小脑出血1例),颅内动脉瘤4例,面肌痉挛(继发性)1例, 1例女性患者在外院动脉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一月转入我科。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规抗菌治疗的同时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可收到满意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疗效【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76-02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一旦发作则往往难以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或致患者死亡。
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多经静脉单纯给予大剂量广谱抗菌药物处理,但部分病例疗效不佳[1]。
本文基于此观察并分析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5±11.2)岁;其中34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为高血压脑出血开窗血肿清除术,10例为微创穿刺引流术,6例为脑室外引流术,幕上肿瘤与幕下肿瘤各14例。
入组患者均有高热、颈项强直表现,其中48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清醒者精神状态极差,伴有剧烈呕吐以及头痛症状,脑膜刺激征(+),其中12例明显躁动不安。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
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13年1月,止于2022年9月,将62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万古霉素组在抗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抗菌药物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效果对照中,抗菌药物组总治愈率为25(例)78.12%,万古霉素组总治愈率为31(例)96.87%,(x2=12.671,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效果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颅内感染。
患者在发生颅内感染后很难对其控制,因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容易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威胁,甚至出现患者死亡。
目前临床中针对于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主要采取抗菌药物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观察其作用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中将62例患者进行分组和对比,其中普通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为31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65岁,均数为38.92±3.58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7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4例。
万古霉素组共纳入组员人数与普通组数据相同,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66岁,均数为39.71±3.29岁;在31例患者中,男性占据人数为18例,女性占据人数为13例。
(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可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1.2.1抗菌药物组采用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主要为:根据以往治疗经验和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采用碳青霉烯或者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抽取患者感染性脑脊液,主要通过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完成干预[2]。
探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万பைடு நூலகம்霉素;鞘内注射;开颅术;感染
一般而言,外伤性颅骨骨折常常伴随脑脊液漏,属于十分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症之 一,开颅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开颅手术后有一定几率出现颅内感染,就目前情 况来看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20.00%[1],由于颅内感染是由病毒和细菌等引起 的并发症,对于患者脑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未能及时有效 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很 可 能 造 成 患 者 死 亡。 近 年 来,随 着 医 学 生 物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方面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 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 针 对 我 院 对 于 开 颅 术 后 颅 内 感 染 患 者 的 治 疗,作 出 以 下 汇报:
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 SPSS19.0对上述汇总
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 t检验;计数资料 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X2检验;对比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和临床观察,观察组中 20例患者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 进行治疗方式下,痊愈 13例(65.00%),显效 3例(15.00%)有效 2例(10.00%),无效 2例(1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0%。对照组 20例患者在静脉滴注万古霉 素的治疗方式下,痊愈 7例(35.00%),显效 4例(20.00%),有效 2例(10.00%),无效 7例(35.00%),治疗总有效率为 65.00%。通过对其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知,鞘 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与采用静脉滴注相比而言,存在比 较大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

万古霉素微量泵控制持续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严建泉;钱东翔;罗鹏;王智坚【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内相关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各类颅内感染病例50例,其中22例行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并分次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28例在上述基础上改用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为实验组,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实验组对体温、血象、脑脊液等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改善迅速,而腰腿痛、抽搐、头痛等副反应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并微量泵控制下持续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controlled by microinjection pump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2 were includ-edin the research.22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 from lumbar cistern and dis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were in control group,and another 28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by micropump we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d more rapidly than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temperature,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and other observation 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of lower back and leg,convulsions,headache and other side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s Continuous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lumbar cistern and mi-croinjection pump control continuous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intracranial infection.【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万古霉素;颅内感染;鞘内注射【作者】严建泉;钱东翔;罗鹏;王智坚【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颅内感染是一类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广义的颅内感染是指颅腔内发生的各类感染,可波及脑、脊髓及其邻近的解剖组织,由于感染部位深及血脑屏障阻隔等因素,治疗十分困难。
持续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滴美罗培南治疗颅内术后感染

持续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滴美罗培南治疗颅内术后感染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滴美罗培南治疗颅内术后颅内感染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颅内术后感染31例的临床资料。
在31例脑手术术后患者中,颅脑外伤18例、高血压脑出血9例、脑肿瘤4例。
结果腰大池引流8~22 d,平均9 d,29例治愈,治愈率93.54%,1例显效,1例无效,其中26例在3~6个月随访,无颅内感染复发。
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滴美罗培南治疗颅内术后颅内感染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方法简单,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标签:颅内感染;腰大池;持续引流颅内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常见可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病原菌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及抗生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等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
2009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对颅内术后感染31例患者,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静滴美罗培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現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颅内术后感染诊断标准:①临床上有发热、颅高压症状和体征;②脑脊液WBC计数>10×106/L,蛋白定量>0.45 g/L,葡萄糖定量10×109/L;④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可直接确诊;若脑脊液培养细菌阴性需结合以上3条综合评价;与Harrison颅内感染诊断标准相符[1]。
本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5~68岁,平均41岁。
颅脑外伤术后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9例、脑肿瘤术后4例。
全部与上述颅内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吻合;所有病例均经过3次以上脑脊液细菌学检查,其中27例细菌学检查阴性,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肺炎链球菌阳性,1例铜绿假单孢菌阳性1.2方法采用腰穿持续外引流装置系统,于腰3~4或腰4~5椎间隙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置入内径约0.5 mm引流管,向头端硬膜下腔置入约10~15 cm,退出穿刺针,将引流管水平置于一侧腰部,胶布固定并连接三通阀及引流袋,高度控制在耳屏上7~10 cm,依据脑脊液流量调整引流管的高度,每日脑脊液引流量控制在200~250 ml。
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郭燕春【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4(000)014【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following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Methods From July 2007 to June 2013 ,we trea-ted a total of 52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s.The control group (n=23) accepted intravenous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combined with lumbar puncture.The treatment group (n=29)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vancomycin ,com-bined with lumbar puncture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And the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 14 of total 23 patients were cured in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cured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26 of total 29 patients.The cured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fusion combined with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vancomyci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xternal ventriculardrainage in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a-tients.%目的:探讨静滴联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对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作用。
万古霉素鞘内注射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疗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腰大池引流治疗的28例患者组成对照组,将接受万古霉
素鞘内注射、腰大池引流联合治疗的32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颅内压、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3.75%)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颅内压、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 压(120.37±8.72)mmHg、WBC(6.32±0.36)×106/L低于对照组(157.42±10.69)mmHg、(10.17±0.58)×106/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ZHANG Xi-yun, ZHANG Xi-yan, YU Zhao-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ngdezh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ngdezhen Jiangxi 33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vancomycin combined with lumbar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9 in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will receive 28 patients with lumbar drainage. The patients were composed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32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rathecal vancomycin intrathecal injection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nd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3.7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1.4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WBC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120.37±8.72)mmHg and WBC (6.32±0.36)×106/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57.42±10.69)mmHg, (10.17±0.58)×106/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surgery receive vancomycin intrathecal injection and lumbar drainage combined treatment for infection control,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WBC.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Surger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Vancomycin Intrathecal Injection; Lumbar Drainage; Intracranial Pressu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4T15:27:22.0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洪涛
[导读] 开颅手术后患者极易发生颅内感染,其给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贵航302医院神经外科 561000
摘要:目的验证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的疗效。
方法本次的1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
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4.265,P=0.001);另外,观察组有1例(16.7%)腹泻患者;对照组有2例(33.4%)腹泻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x2=4.012,P=0.010)。
结论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治疗方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万古霉素静脉;鞘内注射
开颅手术后患者极易发生颅内感染,其给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颅内感染率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神经外科治疗效果。
格兰阳性球菌为致使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经常导致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降低,导致杀菌效果受到限制[1]。
本文研究选取了本院的12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进行了有关研究。
现将本次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的1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有6例患者,男患4例,女患2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4岁,年龄均值为(45.36±3.26)岁,感染时间分布在2-8d之间,平均为(6.12±1.65)d;而对照组也有患者6例,男患3例,女患3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72岁,年龄均值为(44.25±3.28)岁,感染时间分布在2-8d之间,平均为(6.12±1.65)。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1.1入组标准
全部患者均在研究前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患者;伴有重大精神疾病患者;语言、意识障碍患者;无法全程参与本次课题研究者。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办理入院后均实施头孢菌素静脉滴注治疗,预防感染,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采用1.0g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产商: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71)混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
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腰穿或腰大池引流释放CSF后慢慢注射20mg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注射液,每日1次。
观察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状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显效:患者的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病菌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发热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病菌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疗效。
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并整理此次研究结果。
计数资料选用[n(%)]表示,对其采用x2检验。
组间差异经P值判断,统计学有意义(P<O.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x2=4.265,P=0.001)。
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
观察组有1例(16.7%)腹泻患者;对照组有2例(33.4%)腹泻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x2=4.012,
P=0.010)。
3 讨论
开颅手术患者因为手术时间较长、难度系数较高、病灶暴露面积广泛,加上留置引流管、抗感染药物和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术后极易出现颅内感染症状,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2],其发生率占据5% 左右,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严重影响。
现阶段,临床对其主要采取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可因为剂量较大、治疗疗程较长,加以血脑屏障作用导致治疗成效不理想。
因此,采用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治疗方式,其即能避免其他部位发生感染,还能防止颅内感染导致机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此外,使脑脊液中药物治疗浓度得到保
证。
经过此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疗效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4.265,P=0.001);另外,观察组有1例(16.7%)腹泻患者;对照组有2例(33.4%)腹泻患者,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x2=4.012,P=0.010)。
可见,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效,本次研究结果与李亚龙等研究[3]具有一致性,更具可信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而言之,对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治疗方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高卫丰,杨松,何裕超,等.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万古霉素注射在颅内感染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6-17.
[2]彭宪星,刘芹. 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16- 117.
[3]李亚龙. 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 海峡药学,2017,29(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