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调研文章: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社会工作调研文章: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因学业受挫、失恋、就业压力过大、心理疾病等原因而导致其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如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发人深思。

这些触目惊心、令人心痛的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使我们感到高频率的心理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1]二、心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概述当一个人面临的困境超出了他解决或处理的能力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通常由一定的负面事件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无助性和危险性。

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大学生处于人生特殊发展时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其身体早熟而心理晚熟的缘故,形成身心发展失衡,其心智能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心理状态难免有可能被诱发为危机状态,这是导致今天大学生行为问题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否会转化为心理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从过去经验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心理危机。

[2]同样一个事件对大学生是否引发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个体自身心理素质状况。

心理危机本身蕴含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危机得以化解,个体心理恢复到平衡状态,促进个体心理成长,获得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一种是个体的心理紧张得不到缓解,心理危机加大,出现严重后果。

大学生求职受挫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求职受挫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求职受挫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受挫时容易引发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排解和疏泄,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极易通过其他途径转嫁或逃避危机和矛盾,诱发诸如自杀、自毁、伤人等恶性事件。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问题本质,归纳出典型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提出化解危机的处理办法。

标签:大学生;求职受挫;心理危机;干预1.案例背景小董,女,2012级学生,出生于苏北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简朴,性格内向,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曾连续六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让其他同学非常羡慕。

但是她在求职时,却屡屡受挫。

先是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失利,继而接连报考数家事业单位却都倒在面试环节。

为此,她情绪低落,神情迷茫,常常故意躲着老师和同学。

2.求职受挫心理危机处理方法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个体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解决时,人就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危机。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不难发现,小董是因求职受挫引发了心理危机。

要帮助小董化解危机,重新树立自信,必须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理清工作思路。

首先,要及时引导小董宣泄因求职受挫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其次,要指导小董正确归因,辩证看待大学学业成绩与求职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小董建立成熟的就业观;最后,要帮助小董科学定位,重塑自我,成功求職。

(1)主动约谈,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

①发现小董的异常情况后,主动约谈她,及时对小董进行心理疏导。

为赢得小董信任,让其打开心扉,约谈地点最好选择便于交谈的地方。

②在与小董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中途不要打断她的诉说,通过点头示意、目光肯定等方式表示老师完全能够理解她的处境,引导其宣泄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

③对小董宣泄过程中表现出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并适当进行安抚,使小董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

(2)辩证分析,指导其做出正确归因。

①待小董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后,引导小董辩证看待大学学业成绩与求职之间的关系。

大学学业成绩是求职成功的重要“敲门砖”,但不是唯一的“金钥匙”,性格、经验以及自身的求职技巧等因素都会影响求职结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心理危机,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危机,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首先,大学生在面临升学压力时会产生心理危机。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大学,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而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高考前后或大学期间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醒他们合理面对升学压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大学生在面临社交压力时也会出现心理危机。

现代社会注重个体的社交能力,大学生也不例外。

大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人群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这对那些社交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因此,许多大学生往往面临着适应社交环境的困境,迅速导致心理危机。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训练课程、举办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更多地关注那些社交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此外,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也会陷入心理危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变得愈发竞争激烈。

大学生不仅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还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素质的要求。

这种压力常常使大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干预策略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提醒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确保大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干预措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干预措施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干预措施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涵盖了就业焦虑、自信心不足、职业选择困难等方面。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其现状与原因。

首先,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大学生将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工作岗位选择、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就业焦虑的形成。

其次,自信心不足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场经验,在面临求职竞争时容易感到自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职业选择困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选择,但也带来了职业选择困难。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困惑和焦虑。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个案分析,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问卷调查方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设计一份涵盖就业焦虑、自信心不足和职业选择困难等方面的问卷,并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普遍情况。

此外,深度访谈也是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就业心理问题突出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状态和考虑因素。

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可以收集到更为具体的个案信息,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1. 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和社会可以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研究

统计与管理 二○一五·二社会经纬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研究鲁 芳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广大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而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危机,影响着他们正常就业。

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心理危机与应对策略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 干预对策 研究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30351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02.060当前我国各高校还缺乏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

因此,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问题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涵义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突然面临重大的生活事件,无法用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又不能逃避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正是这种失衡状态增加了如今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可能存在就业岗位与期待就业岗位的较大心理落差,他们挣扎于焦虑与急躁、自卑与怯懦、依赖与盲从、悲观与低就的心理煎熬之中,即产生就业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一)受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环境与择优用人机制相互作用在不断增强,这使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变得既多元又复杂,对于成绩良莠不齐、能力高低不同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加之当代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通常存在误区,更看重当前利益,不能将现实同理想、个人、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能做出合适与理性的就业选择。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学生人数激增,而学校的教育资源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学生迅速增长的需求,这势必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使得大学生本身能力和知识的欠缺,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从而给未来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制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机制探讨

11 , 7 人 闽江学 院 18人 , 建 医科 大 学 19人 , 计 3 福 4 共
6 1 。其 中男生 3 9人 , 3名 7 女生 22人 。 5 2 2 方 法 问 卷 调 查 与 测 试 以 不 记 名 方 式 进 行 。 .
就” “ 或 担心 失业 ” 明显 的惊 恐 、 伤 , 重 者会 出 后 悲 严 现 木然 、 迟钝 等行 为 ; 二是悲 伤 反应 阶段 , 激 过后 , 应 常表现 为依 赖或无 所 适从 , 可能产 生有 罪感 , 也 或抑 郁 ; 是恢 复 阶段 , 业生 接 受 已“ 业 可就 ” “ 三 毕 无 或 担 心失业 ” 的事 实 , 为 将 来 做 好 计 划 。一 般 心 理 危 并
摘要 : 严峻 的就业 形势和复 杂的就业环境 , 高校毕业生 的心理 素质提 出 了挑 战, 同应激 能力 的毕业 生可能 引起 不 同的 对 不 心理危机 。因此 , 高校要建立毕业 生就 业过程 中心理危机 的预 防与干预机 制 , 采取 有 力措 施 , 增强毕 业生化 解 自身心理危机
有 十分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 1 开展 高校 毕业 生 就 业 心 理危 机 事 件 预 防 与 干预 的背景 高校 毕业 生 心理 危 机 , 高 校 毕 业 生 在就 业 过 是
2 4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校 毕业 生就 业 中心理 状况 的调 查情况
21 对象 . 20 0 9年 9月 一 0 0年 5月 , 2个 阶段 21 分
程 中 因不 能 正确处 理 就业压 力 而产生 的一 种严 重 的 心理 失衡 状态 。主要 包 括 以下 三个 要 素 : 就 业 过 ①
程 中 , 业生 面 临或发 现 自己就业 困境或失 业 可能 ; 毕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

力 ;缺 少 求 职 帮 助 的 压 力 ;专 业 供 求 矛 盾 的压 力 。研 究 还 指 出 了就 业 压 力 是影 响大 学 生心 理 健康 的 重要 因素 。 六 个 因素 包 括 了来 自学 生 主 体 、 家 庭 、学 校 、社 会 的主要压 力源 。 n我认 识 - 与定位 的压 力 、职 业素 质评价 的压力和 就 业 心理 预期 的压 力属于 内源性 压力源 ,来 自于学 生对 自我 的认知 。 自身 因素也是 家 庭 因素 的反 映来 自家庭 的压力和 父母 的期 望影响 着学 生对 臼己的预期和 定位 。因此 及 时准 确地 了解学 生 的家庭 状况对 于有 效 开展 心 理干预 工作 是非 常重要 的。但是 由 于高校 学生 来 自全 国各 地,家庭 背景 各不 相 同 ,所 以心理 干预监 测网络应 结合心 理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的主 体 是 心 理 危机 干 预 体 制 。所 以解 决 学 生 因就 业 压 力 引发 的 心理 问题 ,首 先 要 建 设好 心 理 危机 干 预体 制 ,从 引 发 大 学 生就 业 心 理 危机 的 原 因入 手 ,完 善 相 关机 制 。为 大 学 心理 教育 的进 一 步 发 展 积 累经 验 。其 次 ,要 让 系统 更 好 地 用 于 解 决就 业 压 力 引 发 的 学 生心 理 问题 , 就 需 要让 它 与 就 业 指 导 体系 等 相 关 机 制 联 系合 作 ,互 通 信 息 , 共 享 资源 。心 理 辅 导 教 育被 列 为 高 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 已有 学 者 提 出 通 过 心 理 辅 导 等 形 式把 思想 政 治 教 育和 就 业指 导体 系 相 融 合 , 心理 教 育 体 系 的 发 展可 以为 更 多 学 校 教 学体 系 间 的 合 作 提 供 平 台 。最 后 , 充 分 调用 各 监 督 网 络 的 人 力资 源 ,做 到 信 息 反馈 的准 确 、 及 时 , 及 时 发 现 存 在 的 问题 ,防 患 于 未 然 。着 重 关 注 心 理 危 机 的 高危 个 体 ,及 时 发现 学 生 的家 庭 变 故 , 帮助 处 于 心 理 成 长 关键 期 的大 学 生 处 理 就业 压 力 所 引 发 的种 种 心 理 问题 。对 大 学 生就 业 心 理 危 机进 行 及 时有 效 地 干 预 处 理 ,帮 助 他 们 安 全 渡 过危 机 ,会 使 他 们 从 中 获得 宝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模式的研究2700字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模式的研究2700字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模式的研究2700字摘要:危机干预属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各大高校开设心理教学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的主要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危机干预指的是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和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的紧急应对方式,以此来帮助危机群体克服心理障碍,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以及干预模式的构建。

毕业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当个人的心理出现危机时,外界的帮助和干预会让危机人群尽快恢复心理平衡,让处于危险状态的人群尽快度过危机,并且还能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切实提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此可见,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意义和效果,因此,各大高校的心理教育部门要做好干预模式的相关工作。

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1.1 大学生心理具有易感性青春期中的发展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和爆发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实际上属于建立新关系和哀伤的主要时期,此阶段人群涉及到了对其他人、社会、死亡的理解以及成长的变化。

正如温尼科特所言,青春期的人群不希望被世界理解,甚至带有着对抗的心理,青春期的不安和动荡让大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心理方面的压力。

1.2 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应激应激指的是身体机制在面临各种内外因素时出现的全身性适应反应,是在突发状况和危险情况下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感状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生长时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发展问题和对其能力构成挑战的困难,如环境适应问题、就业问题、学业问题、经济困难、生理缺陷、家庭矛盾、恋爱挫折等,这些负面事件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打击,进而引发学生的应激反应。

2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重要性2.1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能够推动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承载了较高的社会和家庭期望值,导致他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将会出现各种各种的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重要性便显现了出来[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届毕业生求职受挫网上发帖倒数死亡 》……搜狐 网教 育频 道 20 09年 3月 份做 过一 次调 查 ,40 8 0多
名 网友参 与 ,结 果 6 .%的 网友认 为 自己在毕 业求 21 职 的过程 中出现 过 心神 不 宁 、易怒 、意志 消沉 等症 状 ,其 中有 82 .%的 网友甚 至 想到 过死 亡 。残酷 的现 实一 次 次触 动着 公众 的神 经 。巨大 的求 职 压力 已经 成为 诱 发大 学生 心理 危 机 的主要 根 源 ,如何 有 效地 化解 这种 危 机 已经成 为 引起 全社 会 共 同关 注 的重大
机强调的是一种状态 , 主要表现为: 个体运用惯常的
干 预方 式 无法 处理 所 面 临 困境 时的一 种 不平衡 心 理
状 态 ,这 是一 种过 渡 状态 ,人不 可 能长久 地停 留在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 ,00 内地高校毕业 21 年
生总 人数 超过 60万 人 ,比 20 3 09年增加 近 2 0万 , 比 2 0 增加 7 万 。大学 生想 找 到 自己理想 工作 0 8年 1
而把 Glln ii dBE和 Jme la a s K提 出的危机干预六步法运用 到对 大学生求职心理危机 的干预 中去 ,无疑对更好地化解 大学生 R 求职心理危机具有积极 的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模式
伴随我 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大学生群体在
・l 2・
重庆高教
பைடு நூலகம்
21年 9 00 月第 2 卷第 3 3 期
大学生求 职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与方法研究
商 亮
【 摘 要 】随着社会竞争 的加剧 , 高校大学生 面临更多 的压力 , 心理危机事件 高频 率地发生于高校 , 严重 影响大学 生的 成长成才 ,影响高校 的稳定 和发展 。而其 中由求职受挫而导致 的心理危机是现 实情 况下对大学生影响最大 的心理危机之一 。
I 然或 重 大生 活逆 境 时所 出现 的心理 失衡 ,是 一 突
康、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 实 意义 。
造成 大学 生 心理 危机 的危 机源 是 多方 面 的 , 诸
种高度 的心理紧张、身体或精神崩溃边缘的状态 。 心理危机有 三个特征: 一是个体面 临导致较大心理 压力的生活应急事件 ;二是个体产生 了急性情绪紊 乱 ,认知与行为改变 、躯体不适等应急反应 ;三是 个体依靠 自身的能力和寻常的办法不能应付困境。
2 大学 生求 职心 理危 机 的归 因分析
按 照心 理社 会转 变模 式来 看 ,大学 生 的心理危
机源 自个体 内部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源于内部的
危 机 , 实质 是埃 里 克森 指 出的 “ 其 自我 同一性 ” 危 机 。源 于 外部 的危 机 ,主要 涉及 社会 变革 、家庭 等
危机 ( r i) Cis 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 s 有资 源 和惯 常干 预机 制 加 以处 理 的事 件 和遭 遇 。危 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
很 快 控制 和及 时缓解 ,危机 就会 导致 人 们在 认知 、
情 感 和行 为上 出现 功能 失调 以及 社会 的混 乱 。
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 、人际关 系、就业 求职等领域的冲突和压力不断增大 ,心理受挫的几 率 增 高 ,由此 而 引发 的 自残 、 自杀等 恶性 事 件 时有
发 生 。这对 大 学生 的生活 学 习 ,对 学 校 的正 常教 学
现实 问题 。
1 何谓 危机 S , 理 危机 nL ,
危 机状 态 之 中 ,整 个 心理 危 机活 动期 的持续 时 间因 人 而异 , 短者 为 2 4~3 6个 小 时 , 长也 不超过 4~ 最 6 周 。在 危机 状 态下 ,个 体 会 出现一 系 列负 性 的生 理 、情 绪 、行 为反 应 ,如 果 危机 反应 长 时 间得 不 到
缓 解 ,便 会 引发 心理 疾 患或 过激 行 为 的产生 。动 态
心 理危 机 则强 调 的是 一种 心 理过 程 ,主要 表 现为 :
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20 0 4年 1 月 6日,北京师 1 范大 学 20 毕业 生 王某 , 04届 因奔 波 4个月 还没 有 找
到满 意 的工 作 ,在 巨大 的 心理 压力 下 , 自杀 身亡 ; 20 07年 1 1月 9日,来 自江 苏 的 2 香港 科 大在读 7岁 博士 研究 生 葛某 某 因为 求 职接 连受 挫 ,被 人 发现在 宿舍 内 自缢 ;2 0 红 网开始 关注 并 刊登 了 《 0 8年 大学
重庆高教
秩 序及 家庭 、社会 都造 成 了严 重 的影 响 。 因此 ,正
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 的本质, 关注心理危机干预
的相关 理论 和 方法 ,并 采 取有 效措 施 对 大学 生开 展 有 针对 性 的心 理危 机 干预 ,对 于增 强 大学 生 身心 健
心理危机 ( sco g a Cis 是指个体面 Pyhl i l r i o c s
心 理危 机 表现 为静 态与 动态 两种 。静态 心理 危
如学业压力 、人 际交往障碍、环境适应不 良、生活 中遭遇重大变故等等, 如果危机主体处理不当都有可
能导 致大学 生 的心理 危机 。 笔者认 为 , 现实情 况 但 在 下最容 易引 发大学生 心理危 机 的是 就业 的压力 。
作者 单位 :1 10 辽 宁锦 州 渤海 大学 旅游 学 院 200
危机具有心理状态 的失衡 、个体资源 的匮乏 、认知 反应的滞后性等特征 ,是个体发展中原有平衡状态
被 打破 ,而新 的平 衡 尚未 建 立 的过程 。心理 危机 的
动态和静态是相互转化的,当危机易感个体处于静 态时 ,危机并未显示 出来, 当遭遇生活应激事件时, 动 态心 理危 机便 爆 发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