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形放疗加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分析
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对照研究

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对照研究目的:评价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并检测血清ALP值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治疗组第3、6、9、12个月血清ALP值分别减少79.3%(P=0.017)、84.7%(P=0.015)、82.9%(P=0.017)、82.5%(P=0.020);对照组分别减少45.9%(P=0.13)、35.2%(P=0.21)、30.3%(P=0.26)、20.2%(P=0.45)。
治疗组血清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唑来膦酸可降低合并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骨代谢水平,防治肿瘤细胞及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cri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zoledron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endocrine therapy and serum ALP valu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after 3,6,9,12 months treatment, serum ALP valu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79.3%(P=0.017), 84.7%(P=0.015), 82.9%(P=0.017), 82.5%(P=0.020);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45.9%(P=0.13), 35.2%(P=0.21), 30.3%(P=0.26), 20.2%(P=0.45).The serum ALP level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Zoledronic acid can reduce the bone metabolism of the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control the induced osteoporosis caused by tumor cells and endocrine treatment.[Key words] Prostate cancer; Zoledronic acid; Endocrine therapy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首先转移部位是骨,晚期患者出现骨转移的概率为65%~75%[1]。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将放射性物质植入前列腺组织内,直 接对癌细胞进行照射。适用于部分早 期前列腺癌患者,与内分泌治疗相结 合可提高治愈率。
综合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方案。
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 射治疗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 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
内分泌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等) 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提高患者生存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措施
加强患者心理支持
定期随访和监测
前列腺癌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加强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预后。
定期随访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 或转移病灶,保障患者的健康。
生活方式的调整
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或复发。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新型内分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新型内分泌药物将被 研发并应用于临床,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
可观察前列腺形态、大小 及内部结构,评估肿瘤对 前列腺的浸润程度。
CT检查
可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情 况,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 。
MRI检查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具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 示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结 构。
生化指标监测
PSA水平监测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治疗效果和预后。
禁忌症
对内分泌治疗药物过敏、严重肝功能损害、严重心血管疾病 等患者不宜进行内分泌治疗。同时,内分泌治疗不适用于早 期前列腺癌患者,因为该治疗方法无法根治肿瘤,仅能起到 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的评估、骨转移治疗药物的选择及全程的药学监护,讨论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的重要性及主要关注点。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药学监护1.病例资料1.1 病史:患者男,72岁,身高167cm,体重78kg,体表面积1.85m2,KPS评分80分,因“前列腺癌术后2 年半,发现骨转移2周期化疗后半年余”入院。
2011.02.25患者因血尿1年,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于外院就诊,行前列腺磁共振平扫+动态强化示:考虑前列腺癌癌变累及双侧精囊腺、膀胱颈并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慢性膀胱炎;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139.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比值0.08,考虑为前列腺癌。
2013.03.02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左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 分级4+3=7分;(右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4+3=7分。
2013.03.14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 分级4+3=7分。
术后患者服用比卡鲁胺片行内分泌治疗,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2013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阵发性血尿,自服保健药物,效果不佳。
2013.03.28复查TPSA 32.740ng/mL,F-PSA 6.710 ng/mL,F-PSA/PSA比值0.20,肾功能:BUN 18.5mmol/L,Cr 340umol/L,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2013年4月复查TPSA较前升高,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复查TPSA无下降,停用醋酸亮丙瑞林;继续口服比卡鲁胺片,并持续无菌导尿。
2013.08.17行盆腔MRI示:符合“前列腺去势术后”膀胱、盆腔多发转移瘤MR表现。
行ECT 示:右侧颈动脉C4段(海绵窦段)及右侧坐骨异常放射性浓聚,骨转移不除外。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靶点

04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可以降低ER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弱 雌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进作用。常用的雌激素受 体下调剂包括氟维司群等。
05 其他潜在靶点研究
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
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通过激活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针对IGF-1R的抑制剂如 linsitinib(OSI-906)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策略
针对前列腺癌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 发生。
加强临床转化研究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应用,为前列 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雌激素拮抗剂和雌激素受体下调剂等。
输标02入题
雌激素拮抗剂可以与ER结合,阻止雌激素的作用,从 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常用的雌激素拮 抗剂包括他莫昔芬等。
01
03
此外,针对ER的内分泌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 (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瘤活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异常,参与组蛋白去乙酰化和基因转录调控。HDAC抑制剂如伏立诺 他(vorinostat)和罗米地辛(romidepsin)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06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靶点 的挑战与前景
靶点研究的挑战
01
前列腺癌的异质性
前列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的肿瘤在基因表达、 生物学行为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 寻找普适性的治疗靶点变得困难。
适形放疗加内分泌医治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分析

适形放疗加内分泌医治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分析【论文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适形放疗;内分泌医治【论文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医治(3D-CRT)联合内分泌医治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成效。
方式:回忆性分析3D-CRT联合内分泌医治中晚期前列腺癌23例的临床资料。
内分泌医治采纳去势加抗雄激素医治的联合雄激素阻断医治,放疗采纳3D-CRT技术,~次,5次/周,肿瘤量(DT)72~76Gy,平均剂量74Gy。
结果:23例均完成放射医治。
放疗终止后21例患者排尿困难等病症均不同程度改善,19例患者医治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
平均随访30个月(6~75个月),3、5年生存率别离为%和%,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一、二、3级急性胃肠道反映发生率别离为%、%、%,一、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映发生率别离为%、%。
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医治前列腺癌疗效中意,不良反映小,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综合医治的有效手腕。
我国最近几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常因各类因素诊断时病期晚已不适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放射医治成为要紧的医治方式之一。
2000年4月~2004年1月,咱们采纳三维适形放射医治(3D-CRT)联合内分泌医治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3例,以探讨3D-CRT联合内分泌医治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1对象与方式临床资料:23例均为不适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年龄49~85岁,平均69岁。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腺癌。
按Whitmore-Jewett标准临床分期:B期3例,C 期13例,D期7例。
5例有骨转移,其中多处骨转移3例,伴肝转移2例。
医治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5~108ng/ml,其中PSA<10ng/ml者3例(13%),≥10ng/ml者20例(87%)。
5例骨转移者平均PSA值ml。
医治方式:3D-CRT时患者取双手抱头仰卧位,负压成形垫固定体位,立体定位架下于体表标明标记点,以减少摆位误差。
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的风险,常用药物有己烯雌酚等。
手术治疗
睾丸切除术
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降低体 内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前列腺 癌的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可 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肾上腺切除术
对于部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可以考虑切除肾上腺,以减少雄 激素的产生。但手术风险较高, 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过程、副作用 发生情况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
在风险。
多学科协作团队
组建由泌尿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内分 泌科医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协作团队,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应对风险。
定期评估和监测
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包括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影像学 检查等,以及时发现肿瘤进展或复发。
01
02
03
激素依赖性肿瘤
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对 激素治疗不敏感或存在激 素抵抗,这类患者不适合 使用内分泌治疗。
严重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患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应谨慎使用。
肝功能不全
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对肝 功能造成损害,肝功能不 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减 量使用。
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内分 泌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估尤为重 要。然而,目前尚缺乏长期随 访数据和有效的评估指标,使 得远期疗效评估存在一定的困 难。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新型内分泌药物的研 发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 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内分泌 药物,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也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对患者的基因 、蛋白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内分泌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分析

2 411 ・
・
论著 ・
内分 泌 治 疗 联 合 外 放 射 治 疗 局 部 晚期 前 列 腺癌 疗 效 分 析
陆 红 ,胡 学 军 ,王 淑琴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内分泌 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 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 年 6月一 08
21 0 1年 6月我院的局部 晚期前 列腺癌 患者 2 0例进行 内分泌治疗 ( 大限度雄 激素 阻断)联 合外放射 治疗 ( 强适 形 最 调
C ia hn
【 bt c】 O j t e onei tt cc d a toedcn e p m i d i d t r y ol a A s at r b c v T vsg eh e ay n fy fnor e r y obn tr i e p rol ei i ta e f i a s e i t a c h e wh a o a f - h c
两组血清 PA< . sL S 0 2 / 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440 P= .3 ) X = .1 , 006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5 12 P= .2 ) x = .3 , o03 ;两组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 276 P= .9 ) X = .5 , 007 ;联
ed r ete p m x m adoe l kd ) . U t ai t w r l w du rnn 0 m n sCii lrm so n o i r y( ai rgnbo ae A ept ns eefl e pf iet 4 ot . l c e i i c n ha mu n c h e oo o o h na sn
合治疗组及单纯治疗组在随访期 间均 无 1 例肿瘤特异性死亡 。结论 内分泌治疗联合 外放射 治疗可明显 改善 局部 晚期 前列腺癌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 血清 P A水平、提 高疾病控制率及 生存 率,且 无明显不 良反应 ,疗效优 于单 纯 内分泌 S
内分泌治疗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内分泌治疗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应用及预后分析作者:陈清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目的:分析内分泌治疗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A组及B组,A组采取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术+比卡鲁胺治疗,B组采取戈舍瑞林+比卡鲁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0%,B组为63.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B组为26.3%。
结论: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采取内分泌治疗预后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龄患者;中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1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老年人群较多伴随前列腺增生,因此早期对于癌症鉴别较难,错失最佳治疗机会。
中晚期前列腺癌采取内分泌治疗为常见治疗方式,而该种治疗效果与传统方法比较优势所在较少学者报道,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分泌治疗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高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样本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及预计生存期>3个月;经病理学证实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在8-10分;患者同意本次治疗方式;排除标准:经核素骨显像有骨转移;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本次治疗;合并其他肿瘤患者。
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A组及B组,A组23例患者,年龄65-89岁,平均(73.4±2.5)岁;B组19例,年龄63-91岁,平均(72.5±3.8)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采取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术+比卡鲁胺治疗:常规进行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术,口服50.0mg比卡鲁胺,每日服用一次;B组戈舍瑞林+比卡鲁胺治疗: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28天注射一次;口服50.0mg比卡鲁胺,每日服用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形放疗加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23例的临床资料。
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放疗采用3D-CRT技术,1.8~2.0 Gy/次,5次/周,肿瘤量(DT ) 72~76Gy,平均剂量74 Gy。
结果:23例均完成放射治疗。
放疗结束后21例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19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
平均随访30个月(6~75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和73.9%,5 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78.2%,1、2、3 级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4%、9.1%、9.1%,1、2级急性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1.1%。
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适形放疗;内分泌治疗
我国近年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常因各种因素诊断时病期晚已不适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放射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2000年4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3例,以探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3例均为不适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年龄49~85岁,平均69岁。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腺癌。
按Whitmore-Jewett标准临床分期: B期3例,C期13例,D期7例。
5例有骨转移,其中多处骨转移3例,伴肝转移2例。
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5~108ng/ml,其中PSA<10 ng/ml者3例(13%),≥10 ng/ml者20例(87% )。
5例骨转移者平均PSA值43.5 ng/ml。
1.2 治疗方法:3D-CRT时患者取双手抱头仰卧位,负压成形垫固定体位,立体定位架下于体表标明标记点,以减少摆位误差。
CT定位扫描前空腹4~6 h,采用CT定位机进行增强螺旋扫描,扫描层厚0.3~0.5 cm;将CT扫描所得图像资料传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在此基础上精确勾画大体靶区(GTV),GTV包括临床检查、CT或其它影像检查发现的大体肿瘤。
临床靶区(CTV)包括前列腺、精囊。
计划靶区(PTV)是在CTV基础上外放1.0~1.5 cm,但前列腺后方为直肠,仅外放0.5 cm,以减少直肠照射计量和并发症。
以PTV 几何中心为照射野等中心,设5~7个非共面照射野,应用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等剂量曲线,照射野影像系统进行位置验证,90%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
( PTV),所有计划均应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及电动多叶光栅实施,6MV-X线,1.8~2.0 Gy/次,5次/周,肿瘤量(DT ) 72~76 Gy,平均剂量74 Gy。
内分泌治疗采用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
20例放射治疗前接受双侧睾丸切除,3例应用抑那通药物去势。
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氟他胺,与去势治疗同时应用。
放疗前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间2~12个月,平均5个月。
1.3 随访、评价指标与统计学方法:放疗结束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 次。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盆腔B超或盆腔增强CT扫描,血清PSA,ECT。
评价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生存率。
放射治疗急性反应评价采用NCI CTC
2.0 标准。
晚期反应采用RTOG和EORTC的LENT SOMA标准。
采用SPSS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本组23例患者均完成放射治疗。
放疗结束后患者排尿困难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DRE示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软。
19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
平均随访30个月(6~75个月) ,死亡3例,与肿瘤相关者2例(1例多器官转移,1例肝转移伴腹水),分别于放疗后28个月及22个月死亡;1例于放疗后36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
3年生存率86.9%,5年生存率7
3.9%,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78.2%。
2.2 不良反应:放疗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
急性胃肠道反应11例,其中1级5例(45.4%) ,2级1例(9.1%),3级1例(9.1%)。
急性泌尿系统反应9例,其中1级3例(3
3.3%),2级1例(11.1%) 。
随访中未发现严重晚期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
3 讨论
3.1前列腺癌患者预期寿命较其它肿瘤患者长,多数患者最终并不是死于前列腺癌而是带瘤死亡,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预期寿命、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及血清PSA水平等,治疗应注重肿瘤的控制,同时要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放射治疗使80%~90%的T1~2期前列腺癌得到控制,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39%,T3~4期5年无瘤生存率50%~70%[2]。
但常规放疗由于剂量提升的限制对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难以达到满意的局部控制率,常规放疗65~70 Gy仍有亚临床病灶存在。
临床剂量学研究显示,随着放射剂量的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随之提高。
3D-CRT是近年来肿瘤放疗
技术的重大进展,由于照射野形状与病灶形状一致,能获得更满意的剂量分布,在不增加或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病灶的照射量,在靶区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提供了可行方法。
Hanks等[3]比较了373例接受适形放疗的病例与129例接受常规放疗的4年生存率,结果显示适形放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分别为50%、39%(P<0.005)。
同样有关膀胱和直肠的放疗并发症适形放疗组比常规组少,分别为27%、55%。
3.2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联合应用新辅助或辅助内分泌治疗,根治性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被作为临床T2b~T4患者治疗的最佳治疗选择。
内分泌治疗能显著缩小前列腺癌的体积,据报道内分泌治疗6个月前列腺体积缩小率平均为37.0%,体积缩小使肿瘤血供改善,乏氧细胞减少,提高了放射敏感性,为3D -CRT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放射治疗前或后使用内分泌治疗,可早期杀灭亚临床转移灶;同时或序贯应用这2种治疗方法可产生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可降低放射剂量,减少放疗并发症。
3.3 直肠和膀胱的晚期并发症是前列腺癌外照射治疗的剂量限制因素。
采用3D-CRT技术,通过精确的肿瘤定位和放疗计划设计,可减少直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Greco等[4]对135 例前列腺癌患者3D-CRT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分析,平均总剂量为76 Gy,中位随访期28个月,发现晚期直肠反应≥2级的共24例(17. 8%) ,与受照射直肠的体积比例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接受剂量为40、50、60、72和76 Gy的直肠体积最好分别<60%、50%、25%、12%和5%。
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综合治疗手段,已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但有关适形放疗的最佳剂量、内分泌治疗的最佳疗程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国良. 现代临床肿瘤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88.
[2] 申文江.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J]. 肿瘤学杂志,2002,8: 226.
[3] 蒋国良.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595.
[4] Greco C,Mazzetta C,Cattani F,et al. Findingdose2volumecon-straintsto reduce late rectal toxicity following 3D2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of p rostate cancer[J].RadiotherOncol,2003,6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