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及其结构特征;3. 理解有机物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和其它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及其反应的学科。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根据碳链长度分类、官能团命名、IUPAC命名规则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包括碳元素的四价特性、键合角度、立体等。

4. 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包括加成、消去、置换、氧化还原等基本反应机理。

5.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药物、染料、合成材料等方面。

6. 实验操作: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三、教学重点: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征;2. 掌握有机物的基本反应机理;3. 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解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出有机化学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有机物的结构特征。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征,包括碳链长度分类、官能团命名和IUPAC命名规则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命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有机物的基本反应机理,包括加成、消去、置换、氧化还原等。

5. 案例分析:通过解析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6. 实验教学:进行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安排一些基础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授课老师:林友文职称:教授2013年4月日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六章芳香烃
教学
目的
任务
1.掌握:芳香性的概念;苯的结构;苯的同分异构及命名;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及其应用;萘的结构、命名、萘的亲电取代反应;休克尔(Huckel)规则。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学科名称:有机化学1
授课对象
系别:药学院
年级:2012级
班级:12级药物制剂,12级药学乙班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程
类型
大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课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
目的
任务
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悉有机酸碱概念;掌握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共价键理论。
一、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二、对映异构和手性
三、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二节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三、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四、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五、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
第三节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一、取代环烷烃的构型异构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案

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化合物代表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基础上,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物的学科思维,使学生在高一掌握的一些零散的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

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能够识别有机物中含有的基本官能团。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四、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时学习了部分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对于不同官能团的物质性质不同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采用自学,讨论,指导、总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初步把握分类的依据。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组织学生讨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种类繁多。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概述在大学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它涉及到研究碳以及其相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如何合成、性质以及反应等方面。

本教案将从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开始,然后深入讨论有机反应和有机物的功能群、共轭体系等内容。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1 碳原子的特殊性质•四个价电子轨道•可以形成多种键型:单键、双键、三键•能够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和π键1.2 烃类分类•饱和烃(烷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1.3 简并杂交理论解释了碳原子共价键形成时四个电子轨道发生杂交的现象。

2. 有机反应类型2.1 加成反应与消除反应•加成反应:包括亲核加成与电荷加成两种类型。

•消除反应:指两个官能团中的一部分被剥离。

2.2 物质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反应:一种物质损失电子或增加氧原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的过程。

2.3 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取代反应: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

•消除反应:一个官能团从有机分子中除去。

3. 有机物的功能群和命名规则3.1 功能群介绍常见的有机物功能群,如醇、醛、酮、酸、酯等。

3.2 命名规则以系统命名法为主,介绍IUPAC规则以及常用简化命名法。

4. 共轭体系与芳香性4.1 共轭体系解释共轭体系的概念及其对分子稳定性和颜色吸收的影响。

4.2 芳香性介绍芳香性的定义及相关特征,并列举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例子。

总结本教案涵盖了大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结构、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功能群和命名规则以及共轭体系与芳香性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熟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3. 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重点:
1. 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2.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难点: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2. 有机反应的机理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有机物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20分钟)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常用的命名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其命名。

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20分钟)
1. 分类介绍有机反应的三种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互换反应。

2.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过程。

四、有机反应的机理(20分钟)
1. 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几种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机化学基础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命名有机物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作业
布置中加入拓展性的题目,为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反应性质。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以及相关实验技术。

目标1.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规则;2.掌握有机反应机理;3.学习常见的有机官能团转换反应;4.掌握无水条件下的常见合成方法;5.了解一些基础的实验技术,如萃取、蒸馏等。

内容第一部分:有机分子结构与命名规则•了解碳原子和其价电子对的排布方式,理解共价键和杂化轨道概念;•学习用IUPAC系统进行有机分子命名,包括简单饱和烃、不饱和烃、卤代烃等。

第二部分:有机反应机理•介绍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等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学习逐步解析有机反应的机理,包括化学键形成、断裂等过程。

第三部分:有机官能团转换反应•掌握醇、酮、醛、羧酸等常见有机官能团的相互转化方法;•学习通过各类反应制备不同官能团的技术。

第四部分:无水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了解常见的无水条件下合成方法,如卤代烃与氢氧化钠反应法等;•学习通过无水条件的合成方法制备一些重要有机物。

第五部分:基础实验技术•熟悉一些基础实验技术,如萃取、蒸馏和结晶等;•掌握这些实验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结本教案涵盖了大学化学专业所需的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通过掌握有机分子结构与命名规则、有机反应机理、官能团转换反应、无水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以及基础实验技术,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有机化学知识。

对于进一步拓展有机化学研究或实践应用将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自由基radical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自由基radical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之自由基(Radical)第一章:自由基概述1.1 自由基的定义与特性1.2 自由基的产生与检测1.3 自由基的重要反应及应用第二章:自由基的产生与衰变2.1 热引发的自由基反应2.2 光引发的自由基反应2.3 自由基的衰变过程第三章:自由基的加成反应3.1 自由基加成反应的机理3.2 自由基加成反应的类型及特点3.3 自由基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四章:自由基的消除反应4.1 自由基消除反应的机理4.2 自由基消除反应的类型及特点4.3 自由基消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五章:自由基的聚合反应5.1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5.2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类型及特点5.3 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六章:自由基反应的调控与应用6.1 自由基反应的调控策略6.2 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6.3 自由基反应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第七章:自由基反应的机理研究7.1 自由基反应的实验研究方法7.2 自由基反应的计算化学研究方法7.3 自由基反应机理的案例分析第八章: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8.1 自由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8.2 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8.3 自由基反应动力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九章:自由基反应的生物化学应用9.1 自由基在生物体内的与清除9.2 自由基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机制9.3 自由基反应在药物设计与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第十章:自由基反应的环境影响与应用10.1 自由基反应在大气化学中的应用10.2 自由基反应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0.3 自由基反应在其他环境领域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自由基的定义与特性自由基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中间体,具有未成对的电子,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自由基的、反应及终止过程是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关键。

重点二:自由基的产生与检测自由基的产生途径有热引发、光引发等,检测方法包括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气相色谱(GC)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我们这一节就学习一下现代有机物的概念。

二、复习预习
1、复习高一学习的有机化学基础的知识;
2、预习有机化合物的现代概念、分类以及命名。

三、知识讲解
考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发展
1、有机化合物概念:
现代化学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在概念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2、有机化学的概念: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3、有机化学的发展:
(1)萌发和形成阶段:
无意识、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百草经》→大量提取有机化合物(瑞典化学家舍勒)→提出“有机化学”
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次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维勒)→系统研究“有机化学”(2)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①理论:有机结构理论和有机反应机理→创造大量新的有机反应
②测定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有机分析更加准确高效
③合成设计方法:逆推法合成设计思想→提高了新化合物的诞生速度
考点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H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只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分子中除了C、H两种元素,还有N、S、O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类
3、根据官能团分类
(1)相关概念
①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烷烃:链烃中,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的烃称为烷烃。

③烯烃:链烃中,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有碳碳双键的称为烯烃。

④炔烃:链烃中,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有碳碳叁键的称为烯烃。

⑤芳香烃:环烃中,分子中有苯环的称为芳香烃。

⑥脂环烃:环烃中,分子中没有苯环的称为脂环烃
⑦同系列:分子结构相似,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CH2或其整数倍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为同系列。

⑧同系物: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
碳碳双键

苯酚
醚键
醛基乙醛
羰基丙酮
羧基乙酸
酯基乙酸乙酯
考点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

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

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C17H36叫十七烷。

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

如C5H12的3种同分异构体命名:
2、系统命名法:(以烷烃为例)
①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②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
主链中的位置。

③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
间用一短线隔开。

④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表示两个支链位置的阿拉伯
数字之间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①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②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③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

用“二”“三”等表示双键
或三键的个数。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①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母体的。

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

②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则生成的是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提,可分
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

③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可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甲基编号,则邻
二甲苯也可以叫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

四、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有机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3-戊烯B.4,5-二甲基-3-乙基己烷
C.2,3,3-三甲基丁烷D.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答案】D
【解析】A.碳链的首端选错,应该为4,4-二甲基-2-戊烯,错误;B.应该尽可能使取代基的编号最小,所以碳链的首端选错,名称为2,3-二甲基-4-乙基己烷,错误;C.碳链的首端选错,应该为2,2,3-三甲基丁烷,错误;D.符合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正确。

【例题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醛的结构式:B.乙醇的分子式: CH3CH2OH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D.苯的实验式: C6H6
【答案】A
【解析】A.甲醛的结构式:,正确;B.乙醇的分子式: C2H6O,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错误;D.苯的实验式: CH,错误。

课程小结
1、本节内容首先复习了高一有机知识基础,回忆有机化学入门学习知识与方法,使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
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习,想学习。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概念并应用概念时的注意事项;通过类比高一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归纳总结出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举一反三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和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快适应化学中一大分支——有机化学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