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1导学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熟读喜欢的句子。
3.在朗读中,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熟读喜欢的句子【教学难点】在朗读中。
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学习2人小组交流生字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二、重点学写“乏”等生字。
三、根据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遍,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
1.谈一谈:课文里对居里夫人故事的介绍。
2.听一听:老师对居里夫人故事的补充。
3.议一议:你欣赏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四、与同学分享读书感受,重点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五、围绕课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美丽”的,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六、再读课文,交流题目的含义。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随文理解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抓重点句,联系课文内容,自主感悟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进而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居里夫人的理性美,有感情地读重点句。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2、在“美丽”下加着重号,怎么读?在“百年”下加着重号,又怎么读?读题也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3、出示居里夫人的图片。
这就是课文里的主人公——玛丽·居里,后人都尊敬得称她为居里夫人。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作者梁衡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
二、感知课文,读对句子师: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挑选了几个句子,同学们读读看,能不能读正确、流利。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备课

【达标测评】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沸()然无声()有成()
淡泊()()烟()火()顺()摸()
二、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端庄()疲劳()提炼()漂亮()
三、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生共获得奖金、奖章、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
我还从-------------------------------------------------这句话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
------------------------------------。
【分组展示】
自主学习之后,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选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结果。
【点评归纳】
教师总结:
居里夫人的美丽既有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中学导学案
课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所写的居里夫人的美丽。
3、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
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所写的居里夫人的美丽。
2、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
学习难点
,但是她。
---------------------------------------,这是居里夫人内在美的体现。
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居里夫人
-------------------------------------------------------,这也是居里夫人内在美的体现;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师生教案一.课前学生讲故事1.主持人胡艺丹: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我是()组的()号(),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展示由我们()组为大家表演。
让我们一起喊出我们组的口号:()。
带着这份热情和自信,相信你们的表现会更加精彩!大家掌声欢迎!2.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谁给我们评价?学生评价。
3.主持人:喜欢这个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要勤奋学习多读书。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增加见识。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就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说,可以给我组加多少分呢?(加分)这一次()组确实表现得不错,希望下节课的小组更精彩!现在请刘老师带着我们进行这节课的学习!二.前后贯穿,整合内容一、导入课题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开启美丽的发现之旅。
齐读课题。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过渡:课前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去预习课文,谁愿意带大家展示预习的成果?我们先给()组一个机会。
一、检查预习1、对于居里夫人课前你搜集了那些资料?生说。
评价:你的语言很流畅,看来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
2、白净端庄美丽庄重评价: 发音很准确,声音也很好听,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评价:看,你长了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说明你预习课文时特别认真!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同学们说对吗?2.坚定刚毅顽强执着这组词语哪个小组愿意读?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有味道!这组词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说,评价。
4.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说到散文,我们都知道虽然内容表达随意,但也是围绕一个中心去表达的,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课文的中心?(美丽)不错,谁愿意来针对这个中心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提出了疑问,就是进步的开始!继续进步!!预习展示到此结束!请刘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学习。
谢谢大家!三、自主学习1.师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精彩,我们可以给()加()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通用16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通用16篇)2022-12-12《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通用16篇)《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词及理解有困难的物理专用名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4.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文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口述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
三.回顾预习,归纳补充。
四.组内交流。
1.教师巡视点拨,了解和掌握各组的交流学习情况。
2.对个别学生作指导。
五.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1.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2.指声朗读相关语句,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六.完成导学练习题七.教师小结八.板书设计18.跨越百年的美丽外在美:美丽端庄内在美:18《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预习一.我的任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词及理解有困难的物理专用名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交流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4.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导学案一、课程背景近百年来,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美丽也经历了不同的历程。
本次课程将带领大家走进百年中国,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的美丽历程;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表现;3.理解现代中国的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4.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1.百年的美丽历程;2.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表现;3.现代中国的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方式1.知识讲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中国的美丽历程、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观念;2.视频观赏:观看历史短片和现代艺术表演视频,体会美的表达;3.互动体验:开展课堂互动和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于美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程评价1.课堂参与度;2.作品评价:学生完成的美学体验作品。
六、作业布置1.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美丽变迁的专题推荐文章,文章要求1200字以上,注重全景式、饱满式的叙述,同时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2.设计一张以“中国美丽”为主题的海报,要求综合体现中国美丽历程、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观念,能够吸引目标观众。
七、教学建议1.课前布置调研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中国美丽的历程和特点;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积极性;3.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引导其从自身经验和感受出发对美进行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对中国美丽的跨越百年的历程和现代美学观念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的本质和表现形式,提高其美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课程效果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精选6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精选6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2、让同学初步尝试和适应研究性课程的学习。
教学布置1、同学事先预习课文,在自读基础上针对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提交教师。
2、教师认真阅读所有同学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
3、布置一教时。
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生):居里夫人的简历。
(师):听时我注意到两点:⑴ 妇女受到歧视当时大学不收女生。
⑵ 她死于白血病与她从事的工作有关。
2、同学们的预习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大家也针对这篇文章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同来研讨这些问题。
由于问题很多,我从中选了一些大家提得最多,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读1、有同学问:题为“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么居里夫人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外表美,心灵美。
(师):先说外表美。
书上有画像,不甚清晰。
有关居里夫人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美丽的词句。
(生):第4段“男同学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经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师):为什么说这句写得好呢?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生):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师):好在用侧面描写,写异性眼中的形象。
2、还有的同学问: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感?对此你作何评价:⑴ (赞同意见)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身的美丽所干扰,突出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⑵ (不赞同但理解)从作者的角度考虑,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学生用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学生用)教学目标: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
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一、预习指导——学会质疑(一)、从整体阅读的角度:扣住文章标题和整体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1、是什么?即写了什么?可从内容的角度。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包括哪些方面?作者重点写了居里夫人哪一方面的美丽?作者写了哪些事来表现其美丽的?文中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2、为什么?即写作意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想、说)?要表达什么思想(主旨)?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为什么可以跨越百年?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3、怎么样?即写法,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来写作此文的?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是如何表现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的?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二)、从局部的角度来质疑1、字、词、句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如何?如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运用修辞手法后句子的含义和其表达作用如何?例如:第六段怎么理解“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句话?如:在“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去除?2、段落在文章的内容和作用?预习作业:即完成整体阅读的三个问题的预习作业1、《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包括哪些方面?作者重点写了居里夫人哪一方面的美丽?2、作者写了哪些事来表现其美丽的?文中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3、《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为什么可以跨越百年?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4、《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是如何表现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的?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5、课文第6段中“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及理解有困难的物理专用名词。
2、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品读居里夫人形象之美。
3、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我对居里夫人有了以下几方面的了解:二、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
(可以借助学习工具哟,但是一定要自己动手)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2、把找出来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三、熟读文本,整理文章主要内容。
四、我会根据要求摘抄语句1、描写居里夫妇实验条件极差的句子是2、表现他们实验工作极其艰辛与危险的句子是3、概括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功绩对科学巨大贡献的语句是4、她对待这些成就的态度怎样?5、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的读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进一步理解“美丽”的真正含义,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感悟课文写作手法。
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初步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走进文本,感受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感悟一:(从课题入手)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1、玛丽·居里他们是如何发现镭的?从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画上记号。
你从他们的实验过程获得了哪些启发?2、从这段话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居里夫妇的什么品质?。
感悟二:研读句子,感悟思想品质。
学法提示:认真读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1、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查词典“定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定格”在这句话里的含义是:“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表面是指,深层的含义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居里夫人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chen ai wan qiang zhuo yue tou xian
( ) ( ) ( ) ( )
ming yu juan zeng qin shi zhi zhuo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自主学习】
1、我会解释下列词语。
人声鼎沸:庄重:刚毅:
盛名:放射性:淡泊:
提炼:冶炼:溶解:
2、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共有()自然段,作者采用(定了()的人格。
3、画出文中形容居里夫人容貌的词语及语句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品读几遍,说说你的感受。
(1)居里夫人是第几位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女性?她的形象是怎样的?给人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了解到?
(3)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和不朽的功绩?
( ) ( ) ( ) ( )
2、“人声鼎沸”的“沸”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查“沸”,先查()部,再查()画。词的意思是()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突出的成就和效果。()
(2)、(对名利)超脱,不追逐。()
(3)、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
(4)、刚强坚毅。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石人乡语文导学案
执笔:邹思思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词及理解有困难的物理专用名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知识链接】
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因当时波兰被占领,转入法国国籍。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