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熟读喜欢的句子。
3.在朗读中,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重点】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熟读喜欢的句子【教学难点】在朗读中。
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学习2人小组交流生字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二、重点学写“乏”等生字。
三、根据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遍,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
1.谈一谈:课文里对居里夫人故事的介绍。
2.听一听:老师对居里夫人故事的补充。
3.议一议:你欣赏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四、与同学分享读书感受,重点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五、围绕课题,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美丽”的,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六、再读课文,交流题目的含义。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随文理解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通过抓重点句,联系课文内容,自主感悟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进而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居里夫人的理性美,有感情地读重点句。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2、在“美丽”下加着重号,怎么读?在“百年”下加着重号,又怎么读?读题也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3、出示居里夫人的图片。
这就是课文里的主人公——玛丽·居里,后人都尊敬得称她为居里夫人。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作者梁衡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
二、感知课文,读对句子师: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挑选了几个句子,同学们读读看,能不能读正确、流利。
六年级下册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思考的含义。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含义。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
2. 让学生观察,思考的含义。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程度。
第二章:朗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教学过程: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3. 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效果。
2. 学生对课文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欣赏与感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欣赏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欣赏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欣赏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1. 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并进行欣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欣赏程度。
2. 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培养审美情趣的程度。
第四章: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小学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迹,理解其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的人物事迹,理解其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中人物事迹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英雄品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主人公,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学习课文中的英雄品质。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安排这样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带入情境出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导读: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当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宣布他们的一项惊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的时候,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然而,居里夫人的远远不只是她的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她的品格。
二、细读课文,体会科学精神1、学习居里夫人“发现和提炼镭的精神”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写出主要内容,找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原因。
②学生自由读书。
③交流自读效果,随机板书。
2、学以致用,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①学生自读第4、5、6自然段,体会居里夫人的品格。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③集体交流,随机板书。
三、拓展回题,深化整体理解。
1、启发理解课题:①作者写这篇纪念文章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镭一百周年。
②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以及科学的贡献超越时空,永垂不朽。
2、总结全文。
第一位上课的老师是邵健炜老师,邵老师第一个环节采用复习生字,听写生字的进行引入,这个复习环节用的时间较多,那么后面的时间抓得较紧。
于是我们对这个环节进行修改。
第二位上课的老师是叶丽嫦老师在引入方面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导语用得较自然,能吸引学生,只是个别词语指导得不到位,第三位是我上,在叶老师的基础上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指导,理解词句意思,第四位上课的老师是叶丽芳老师,叶老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双基落实到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四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四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篇1首先回顾一下自己备课的过程。
虽然选讲这一课,但是总觉得这篇课文并不好讲。
我多次阅读了课文,上网查找了别的老师的教案想要从中获得启示。
但是网上的教案大都如出一辙,觉得不是很满意。
所以决定不使用或借鉴别人的教案,自己独立来备这一课。
如果找到了备课的一个明晰的思路,备课的其他过程就会非常流畅。
但是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思路。
真有那种“苦苦思索,求之不得”的挫败感。
寻找思路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整整想了两天的时间,讲课的思路才逐渐在脑子里形成了。
思路一旦形成就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根据思路设计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组织语言。
头天备好了课,第二天再拿出来看看又发现有不少地方设计得不合理,反反复复修改了几次才最终确定了教案。
周二时又进行了说课,听取了几位领导老师的意见,又再次进行了修改。
再来说说我授课过程的感受,这节课我授课的理念就是:“以读代讲”。
虽然在课堂上有提问,但是提问的量不多,问题也不深,主要是通过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到居里夫人的美。
讲课过程中,在课前我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自己深深受到了感动,并且为居里夫人身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授课过程我把这种感动化为激情带到课堂中,我的这种深情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学生。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朗读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这是自己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当然自己也感到了明显的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等。
讲完课之后牟校长给我进行了评课,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从牟校长的评课中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课在设计上是存在很大缺陷的。
“一个人的眼界和智慧难免囿于一隅,不够开阔。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单元导语中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学习要求。
从单元导语导入课文的设计可能简单,可能不够精彩,但是确实是最贴切的。
没有从单元导入课文,是一个考虑不周的地方。
在引领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直接出示了后来她变得不美的语段,并把这种美总结为“勇于探索的忘我之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7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7篇跨越百年的漂亮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讨论中所表达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漂亮的深层含义。
4.感悟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讨论中所表达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漂亮的深层含义。
三、课前预备1.老师预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舞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漂亮,请同学们谈谈对漂亮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漂亮?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漂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漂亮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漂亮能跨越百年?这里的漂亮有什么非常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漂亮》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状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争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同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肯定的困难老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自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坚定信念和伟大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居里夫人的美丽品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体会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外貌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四)课堂小结2.强调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居里夫人的美丽体现在哪里?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段关于居里夫人的材料,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四)情感升华1.教师讲述居里夫人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2.强调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其对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居里夫人的美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居里夫人的问题,学生进行解答。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5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图片:“肥皂泡、昙花,流星,彩虹”这些东西美丽吗?(美丽)他们在时间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短暂)2、“美丽的短暂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
然而,今天老师却要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人——居里夫人。
(板书:跨越百年)齐读课题一份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必定能够跨越千年,万年,最终达到永恒。
板书:永恒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指名读2、自由读课文,找出用美字组成的词语(美丽,极美丽,美名)这里的“极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么?谁能用这三个词语串成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留下了美名)词语串联法三、细读课文,品析美丽1、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章中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语句划出来?预设一: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这份美丽极具震慑力,我们能从这句话的一对反义词中看出?)预设二: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外表美白净端庄)2、“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3、4段中,来体会一下居里夫人的精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事物,比如,一朵花、一片云、一张秀丽的脸庞,当然还有老师布置给大家的书写作业:在预习课文时,工整地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让我们来欣赏欣赏你们书法的美丽吧!
(生展示自己抄写的句子。
师相机点评书写格式,纠正错别字,掌握重点生字词语)师: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对吗?看来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呀!特别是课文最后一句,爱因斯坦对玛丽·居里的评价,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展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
师:看来大家真的喜欢这句话,读得很有感情。
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有感情地读一遍)
师:爱因斯坦这样的大人物都给予盛赞的“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大家一定好奇她长什么样吧?
生:书上有插图,她一点都不美。
(众生笑,附和)
师:书上的图像还真是不美,不过,老师还有另一幅图,大家来看看。
(师出示玛丽·居里年轻时的画像,作者原文中删掉的描写玛丽·居里秀丽容貌的句子,生自由朗读。
)
师:年轻的玛丽·居里美吗?
生:美。
(师板书题目“美丽”、“天生丽质”)
师:玛丽·居里曾经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小姑娘,可现在她的容颜却不再美丽。
(师板书:容颜消退)课文中有哪些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请找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生: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
生: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生: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硫酸的点点烧痕。
师:这样的玛丽·居里与刚才读到的比的确不算美,为什么她的容颜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答案,可以互相交流。
(生再次默读课文,小声交流)
生:艰苦的工作环境让她不再美丽。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
师:面对成吨的废渣、简陋的大锅、只是破棚子的实验室,玛丽·居里怎能讲究外表的美丽?年轻貌美的女孩正该享受生活,她却甘愿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你做的到吗?
(生不好意思摇头。
)
师:玛丽·居里做到了,她还做到了什么?
生:“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这样艰苦的工作还不是一天两天,整整经历了三年又九个月,是长时间的艰苦研究。
师:三年又九个月,这个时间为什么这么具体?作者怎么不写“三年多”?有区别吗?
生:因为这个时间对居里夫人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年又九个月,居里夫人找到了镭。
生:三年又九个月,每一天他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的工作着。
师:居里夫妇在这三年又九个月,有失败吗?
生:一定有。
师:他们放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