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三第三单元试题.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三单元卷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的结构.【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据此解答.【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C、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C正确;D、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B.氮气和氧气C.铁和金刚石D.氯化钠和硫酸铜【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是由过氧化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氮气和氧气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氮分子、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气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考点】离子.【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a+表示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可知,Mg可表示镁元素或一个镁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可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 B C D实验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解答】解:A 、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 正确;B 、将 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 正确;C 、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 错误;D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 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6.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 .原子B .离子C .元素D .分子【考点】元素.【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的知识我,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 .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B 、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C 、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D 、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来分析.【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8.“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①氧元素;②一个氧分子;③二个氧元素;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⑥二个氧原子.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等进行解答.【解答】解: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还可以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里指“最小”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最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种类、数目不变【考点】原子的结构;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据此解答.【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观察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属于同种元素【考点】原子的结构;元素.【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A、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中子个数分别是78、74,故B错误;C、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D、由题意比较53131I和53127I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掌握这些对以后做此类题帮助很大.11.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属于金属元素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硫”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解答】解:A、硫的名称中含有“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8,故错误;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正确.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12.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做法判断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误,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内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圆外的弧线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最近的弧线表示第一层,依次向外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离圆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A、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3个质子,所以A 错误;B、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B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3个质子,所以B错误;C、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核外应有2个电子,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外有3个电子,所以C错误;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做法可知,D的结构示意图是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对于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会进行判断正误.13.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度】易【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确定x的数值,进而可以确定元素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2=6,该元素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2+2x x=2,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2+2×2=6,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中含有该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为碳元素,则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考点】分子可以分为原子.【难度】易【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生成新分子、新离子、新单质.【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分子,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新分子水分子.B、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新原子,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离子,例如锌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新离子锌离子.D、通过化学变化能生成新单质,例如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新单质铜.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原子的结构;离子.【难度】易【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碳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分析;B、根据构成原子的粒子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分析;D、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解: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仅有碳原子构成,故A错误;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电子.有的原子中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故B错误;C、HCl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D、Cl﹣的离子结构示意是,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知识,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应加强微粒知识的学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6.(22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1)4个硫原子;(2)钙元素;(3)氮气;(4)氧气;(5)碳元素;(6)铁元素;(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8)二氧化硫.(9)过氧化氢;(10)五氧化二磷;(11)四氧化三铁.【考点】元素;元素符号.【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4个硫原子表示为4S;钙元素表示为Ca;氮气表示为N2;氧气表示为O2;碳元素表示为C;铁元素表示为Fe;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二氧化硫表示为SO2;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4个硫原子表示为4S;故答案为:4S (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钙元素表示为Ca;故答案为:Ca(3)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氮气表示为N2;故答案为:N2(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氧气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碳元素表示为C;故答案为:C(6)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7)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表示为Si;故答案为:Si(8)二氧化硫表示为SO2;故答案为:SO2(9)过氧化氢表示为H2O2;故答案为:H2O2(10)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答案为:P2O5(11)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Fe3O4【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8分)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属于离子的是.(2)对图E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为20 C.元素符号为Ca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考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当质子数相同为同一元素,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解答】解:(1)在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B、C;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质子数都是12;属于离子的是C,为镁离子;故填:B、C;C、D;C;(2)A.元素名称为钙,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B.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为20,故B正确;C.元素符号为Ca,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10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从表中查出18号元素的名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2)表中第二周期各原子的结构具有的共同点是.(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氧元素与表中的元素(写符号)化学性质相似.(4)已知信息获悉,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最重的一种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93,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考点】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介绍.【难度】中【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依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分析解决;(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4)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的等式解决即可.【解答】解:(1)18号元素是氩;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填:氩;39.95;(2)同一周期的元素其电子层数一定相同,第二周期元素电子层是都是2层;故填:电子层数都是2;(3)由于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氧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故填:S;(4)其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其质子数是118,由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293﹣118=175;故填:175.【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三、实验题(共15分)19.(15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考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难度】中【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设计的实验是验证粒子运动和温度有关,所以应该控制其他量不变,实验步骤是: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故答案为:(1)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65分钟满分:70分分数: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1.(2021·广东)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 ( D) A.杨振宁 B.屠呦呦C.侯德榜 D.张青莲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离子只有得到电子才能变成原子3.(2021·北部湾)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B) A.水 B.铜C.氢气 D.氯化钠4.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B)A.含有2个质子B.核电荷数为1C.核外有3个电子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5.“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氧气含有氧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D.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元素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C) A.O B.N2 C.Cu D.CO27.(2021·湘潭)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C)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8.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B) ①3Hg ②Fe3+③SO3④3H2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9.(2021·衡阳)如图是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校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63分。
)1.关于分子基本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D.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不会改变2.将深色衣服和浅色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中主要原因是深色染料中的()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也可能相同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水B.氧气C. 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H2O2)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6.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的是()A.CO2B.Fe C.H2D.NaCl7.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种类B.中子数C.原子序数D.物质的化学性质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不带电,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构成物质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运动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11. 某物质加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A.氧离子B.氧分子 C. 氧原子D.氧元素12.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3个氢元素B.O ——1个氧分子C.Na——1个钠原子D.Mg+2——1个镁离子3.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5.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仅有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D.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6.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八月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8.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实验用隧道显微品红加入水酚酞溶液变水不容易被现象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红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大小不同9.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0.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单元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之间没间隔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因为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D.离子、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粒子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4.下列化学用语中,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FeB.3NeC.2N2O5D.NH+45.下列符号所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Cl2B.ClC.Cl-D.ClO-3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B.氯化钠分子是由Na+和Cl-构成的C.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也可以是离子D.NH3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7.钛是一种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B.钛原子核外有22个电子C.钛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D.钛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8.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2H——2个氢元素B.N2——氮气C.2H2O——2个水分子D.Mg2+——镁离子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中国科学家为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科学家是()2.菠菜是含铁量很高的一种蔬菜,据分析,每100 g菠菜中含铁约2.9 mg。
这里的“铁”指的是()(第2题)A.原子B.物质C.元素D.分子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铁B.氧气C.氢气D.氯化钠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 BC D5.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镁离子:Mg2+C.2个氧元素:2O D.2个氮原子:N2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Al B.HC.O2D.2C7.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8.钽是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之一,是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原料。
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A.钽的元素名称是TaB.钽原子核内有73个质子C.钽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D.钽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0.9 g9.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kg——分子质量很小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冰块难于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小D.夏天室外电线变长——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 A.上述反应中有3三种分子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二、工程、技术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正确答案是A,离子。
2.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3.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C,H2.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C,钠、镁、氧、氮。
5.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6.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元素。
7.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顺序排列的是B,②①③。
8.2017年5月,XXX、XXX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奥气”,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则下列关于奥气的说法正确的是B,相对原子质量为118.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B,①核电荷数相同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12.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13.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水分子团簇的图像,模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和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
B。
团簇中的水分子仍在运动。
C。
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分子间距减小。
D。
可燃冰和冰都由水分子构成。
14.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混合物中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5.用元素符号填空: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4) 2个氢原子组成H2.16.研究化学要善于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要原因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不断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由原子构成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水B. 汞C. 氢气D. 氯化钠3.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质子和电子4.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干冰升华—一分子的体积变大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一一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C. 氧化汞受热分解—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D. 酒精挥发一—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5.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A. 钙离子B. 钙原子C. 钙元素D. 钙单质6.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为13B. 该原子易失去电子C.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D.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铜B. 汞C. 氢气D. 硫酸镁8.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
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9题10题A. 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B. 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钛的元素符号是TiD. 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9.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 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 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10.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B. 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7C. 该粒子具有3个电子层D.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Cl-11.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 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二、实验探究题13.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实验从微观上说明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化学第三单元试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体B.食盐水C.海水D.汽水2.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了()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运动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3.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A.用口杯接水刷牙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4.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事实是()A.冰受热融化成水B.面粉中掺入砂糖C.各为10ml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5.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水B.空气C.氧气D.二氧化碳
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气8.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D.空气
10.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再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12.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在水中放养适量鱼虾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中
C.把垃圾倒入江、河、湖、海中D.使用含磷洗衣粉
13.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14.明矾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明矾外,还可用下列中的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A.活性炭B.高锰酸钾C.二氧化碳D.澄清石灰水
1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
16 . 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 ●”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17. 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 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 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18. 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19.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食物腐败说明分子发生变化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酒精挥发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
二、填空题20.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分解为汞和氧气,其中汞_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___ 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许多氧_______构成氧气。
21.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______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现有①水②铁③高锰酸钾④医用75%的酒精⑤湖水⑥过氧化氢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 ____ ,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 。
23.小红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请你帮助她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三、活动与探究
24.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往右图试管口的棉花滴10滴浓氨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25.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食盐水、蔗糖水、自来水、井水(硬水),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设计实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26,在下列粒子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氢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______;当水变成水蒸汽时,______粒子没有发生变化。
26.实验室电解水时,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市农村饮水多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含有较多泥沙、悬浮物和细菌,在把河水饮用水使用之前,通常要进行以下处理:河水→(A)加明矾→(B)过滤→(C)加漂白粉→饮用水。
⑴在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⑶可以除去水中泥杀、悬浮物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⑷经上述几步操作处理后得到的饮用水是(填:“纯净物” 、“混合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现有①二氧化碳②高锰酸钾③氧气④水⑤河水⑥空气⑦氢气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能作燃料的是_____ 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
2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后集中加热。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 ,后点燃。
③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连接好仪器后,要先_______________ __然后向锥形瓶中装入药品;
④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 _____,然后移去酒精灯。
⑤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先用____________ 夹持试管,然后再放在火焰上加热。
30.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参与下列有关问题的讨论: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大体如下:
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作用。
处理水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或加入漂白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检验。
现要降低水的硬度,在家庭里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蒸馏水是______________。
(“硬水”或“软水” )
(5)在日常生活中硬水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初中化学试卷
马鸣风萧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