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练习课件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知识讲解】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易错点 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理解不透彻而致错 10.计算:(-3.16)+2.08. 解:原式=-(3.16-2.08)=-1.08.
11.在 1,-2,-1 这三个数中,任意两个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B )
A.1
B.0
C.-1
D.-3
12.【关注数学文化】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 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 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 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数值为 -3 .
(4)-8.75+(-314). 解:原式=-(8.75+314)=-12. (5)(-12)+(-15). 解:原式=-170.
知识点 3 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8.温度由-3 ℃上升 6 ℃是( A )
A.3 ℃
B.-9 ℃
C.-3 ℃
D.9 ℃
9.已知 A 地的海拔为-53 m,而 B 地比 A 地高 30 m,则 B 地 的海拔为 -23 m.
A.-2
B.-1
C.0
D.1
6.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D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是一正一负
D.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变式】 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 0,则这两个数( D ) A.都是 0 B.至少有一个是 0 C.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D.互为相反数
7.计算: (1)-5+5. 解:原式=0. (2)7.2+(-2.6). 解:原式=+(7.2-2.6)=4.6. (3)-1013+313. 解:原式=-(1013-313)=-7.
知识点 2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3.(2021·陕西)计算:5+(-7)=( B )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正数之间及正数与0的加法运算、回顾负数的引入,及章首图中的问题导入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的.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材是通过“思考”和“探究”来完成的.小学已经学过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0相加,则是负数引入后遇到的新情况.教材先探究的是同号两个有理数的和.对于同为正号、同为负号的两个数相加,其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最后归结到“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的认识,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加以引导.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分别探究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以及小球先向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得到的最后结果,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是:(+5) + (-3)=+2,(+3)+(-5)=-2,进而归纳总结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即: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同号两个有理数相加一样,结果也分别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概括的.注意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审视两个加数,与结果的符号、绝对值的关系.最后“探究”的特例,以及0与一个非零有理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给出答案.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与总结,要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最后教师再给予规范.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不能仅仅要求学生熟记法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数轴来帮助学生理解.应该突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小学加法,负数和数轴的概念等),还应该突出分类讨论思想在探究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以及加法法则表述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及其简单应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2.目标解析(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教材是借助于数轴,利用物体作左、右方向运动的路程探究其运动的结果获得的.物体作左、右方向连续运动的路程和,分别对应着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一个正数与零、一个负数与零等5种情况中两个有理数的加法,进而得到这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通过探究过程,理解5种情况的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2)5种情况的有理数加法可以分为3类,即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的和,零与一个有理数(正数或负数)的和.学生对第一、三两类的法则可能容易理解.对异号两个有理数相加“先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方法,一是要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二是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切实巩固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和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该如何分类学生比较难理解.主要原因是学生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小学所学的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但是学生知道数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并且学习了数轴和绝对值,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顺利地得到两个加数为非负、一个加数为负和两个加数都为负,但不能把它归为同号、异号及与零相加等三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初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加法法则,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体现教师是引导者.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符号如何确定以及在确定“和”的符号后,两加数的绝对值如何进行加减,尤其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的温度变化的计算方法这一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及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来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规律语言组织进行概括,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较大?(1)5和3;(2)-5和3;(3)5和-3;(4)-5和-3.2. 说明下列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1)小兰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前进了-2米;(2)北京的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又上升了-1℃.3. 根据上述问题,列算式回答(1)小兰两次一共前进了几米?(5+(-2))(2)北京的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3+(-1))师生活动:我们在小学所学的正数上学习了负数,把我们学的数的范围扩大了,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负数,同样,我们学的负数也有加法运算,那么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又是怎么样的呢?那么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1. 某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本场净胜球有:(+1)+(-1)球)2. 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了2个球,第二场比赛赢了4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本场净胜球有:(-2)+(+4)球)师生活动:像上面的例子中,出现了本场净胜球有:(+1)+(-1)球或(-2)+(+4)球,这里就涉及到有负数参与的加法运算了,其实像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是无处不在,例如收入支出和盈利等问题也涉及了加法的运算,那么我们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加法运算呢?我们以下面的例子并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及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加法,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进而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体会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二)新知探究思考: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记向右运动的距离为正,向左运动的距离为负.问题1:如果小球先向右移动3m,再向右移动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注意在确定两次总结果时必须确定其位置的“方向”和“距离”,从而认识到有理数加法必须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为以下几种情形的探索作铺垫.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两次运动结果的累积,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3)+(+5)=+8.简记为:3 + 5 = 8.问题2:如果小球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问题3: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用算式表示是:(+5)+(-3)=+2.简记为:5 +(-3)=2.问题4: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了3m,再向左运动了5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小球从起点向____运动了_____m.(左;2)用算式表示是:(+3)+(-5)=-2.简记为:3+(-5)=-2.问题5:小球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小球从起点向______运动了____ m.(左或右;0)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问题6:小球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小球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 (左或右;0)用算式表示为:(-5)+(+5)=0.简记为:-5+5=0.问题7:如果小球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m,第2秒原地不动,那么两秒后小球从起点向________运动了____m.(右或(左);5)用算式表示为:(+5)+0=5,(-5)+0=-5.【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分类思想,体现数学的简洁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将对新知的探索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数轴直观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师生活动:师: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学生先讨论,再思考归纳:有理数加法的分类:师生活动: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法则挖掘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师生活动:学生逐题作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1. 先判断加数的类型(同号、异号);2. 再确定和的符号:同号取相同的符号;异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3. 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加减运算,渗透了化归思想.(四)典例分析例1:计算:(1)(-3)+(-9)(2)(-4.7)+3.9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2)(-4.7)+ 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过程,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2)= -2;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师生活动: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典例分析,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加深对加法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五)当堂巩固口算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3)+(+5);(-3)+(-5);(+3)+(-5);(-3)+(+5);(+4)+(-4);(+9)+(-2);(-9)+(+2);(-9)+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六)能力提升1. 用“>”或“<”填空:①如果a>0,b>0,那么a+b0;②如果a<0,b<0,那么a+b0;③如果a>0,b<0,|a|>|b|,那么a+b0;④如果a<0,b>0,|a|<|b|,那么a+b0.(①>;②<;③>;④>.)2.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1)两个数的和一定比两个数中任何一个都大;(不一定,如4+0=4,(+9)+(-2)=7,(-3)+(-5)= -8等)(2)两个数的和是正数,这两个数定是正数.(不一定,如(+9)+(-2)=7等)师生活动:要求学生不仅能指出说法的正误,并能举出实例证明自己的结论.【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七)感受中考1.(2022•天津中考)计算(-3)+(-2)的结果等于()A.-5B.-1C.5D.1【解答】解:原式=-(3+2)=-5,故选:A.2.(2022•株洲中考)计算:3+(-2)= .【解答】解:3+(-2)=+(3-2)=1.故答案为:13.(2021•长沙中考)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某数学老师将1~10共十个整数依次写在十张不透明的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写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只写在一张卡片上,而且把写有数字的那一面朝下).他先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这些卡片的顺序,然后把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叫到讲台上,随机地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卡片,并要求他们把自己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写在黑板上,写出的结果依次是:甲:11;乙:4;丙:16;丁:7;戊:17.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戊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8和9B.丙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9和7C.丁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和4D.甲同学手里拿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是2和9【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一共十张卡片十个数,五个人每人两张卡片,所以每人手里的数字不重复.由甲:11,可知甲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10,2和9,3和8,4和7,5和6;由乙:4,可知乙手中的数字只有1和3;由丙:16,可知丙手中的数字可能是6和10,7和9;由丁:7,可知丁手中的数字可能是1和6,2和5,3和4;由戊:17,可知戊手中的数字可能是7和10,8和9;所以丁只能是2和5,甲只能是4和7,丙只能是6和10,戊只能是8和9.所以各选项中,只有A是正确的,故选:A.4.(2021•西宁中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红色为正,黑色为负).如图1表示的是(+2)+(-2),根据这种表示法,可推算出图2所表示的算式是()A.(+3)+(+6)B.(+3)+(-6)C.(-3)+(+6)D.(-3)+(-6)【解答】解:由题意可知:(+3)+(-6),故选:B.【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1.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关键问题是什么?3. 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而深刻的认识.(九)布置作业P24:习题1.3:第1题;P26:习题1.3:第11题.五、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小学所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基础.但是,它与小学的算术又有很大的区别.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和的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既要确定和的符号,又要计算和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 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 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减少两极分化、增强学生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中,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对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是这样突破的: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作两次左右方向的运动,每一次运动的方向(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符号)、路程(对应于正、负数表示时的绝对值),与最后到达的终点与起点的方向关系,及最后到达的终点离起点的距离,并将它们之间的方向、路程的关系用正、负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物体作两次运动,第一次运动的起点是数轴上的原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连续两次运动的方向、路程与最后到达终点时,相对于起点的方向、路程的关系,要让学生自己列式写出,通过与图示的比较加以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教学时,从方向、路程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便于学生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归纳和总结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对于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是这样突破的:①在有理数加法法则涉及的3大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非零数与零相加)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异号两个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相对困难些.教学时,在通过图示、列式和实际意义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加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运算应用加以巩固.②还可以编制如下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符号都相同,绝对值都相加);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这里的“大”、“小”分别指绝对值大、小.“大”减“小”指运算结果的绝对值是“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和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③做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其基本程序简单地说是,一“定”(确定和的符号,即和是正号、负号,还是0)、二“算”(计算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两个加数同号求和,两个加数异号求差).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观察、比较、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会减少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练习的时间,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后练习及后续学习中应着重有意识地加大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进行训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但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巩固有理数加法知识。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结合PPT和板书,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RJ上册精品教案 第1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备课素材示例●置疑导入展示世界杯图片:问题1: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某届世界杯中,德国队在第一场上半场赢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1个球,德国队在本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问题2:若我们把进一个球记为+1,失一个球记为-1,则德国队本场的净胜球数如何用算式表示呢?【教学与建议】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找准新知识的起点,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建议:学生单独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算式的特征,进而引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回答下列问题:“飞天英雄”翟志刚在太空行走时穿着厚厚的太空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飞船舱外温度太低,达到-100 ℃,而舱内的最低温度比舱外温度约高118 ℃,要想知道舱内的最低温度,该怎样计算呢?●悬念激趣动物王国开运动会,小蚂蚁充当火炬手.小蚂蚁从某点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假设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小蚂蚁爬行的过程记录如下(单位:cm):+6,+11,-7,-4,-6.问:小蚂蚁最后能回到出发点吗?【教学与建议】教学: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建议: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讨论算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既要考虑符号,又要考虑绝对值.【例1】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为正的是(C)A.4.1+(-5.5) B.(-6)+2C.-3+5 D.0+(-1)【例2】计算:(-3)+(-4)=__-7__.步骤:(1)根据数轴确定两个加数的正负;(2)根据数轴确定是用绝对值相加还是相减;(3)根据法则计算结果.【例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对a +b的值的判断错误的是(A)A.大于0 B.小于0 C.小于aD.大于b【例4】若有理数a,b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__<__0(选填“=”“>”或“<”).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答实际问题时,(1)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分别用正、负数表示;(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问题确定答案.【例5】“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写成算式是(B)A.(-3)-(+1)=-4 B.(-3)+(+1)=-2C.(+3)+(-1)=+2 D.(+3)+(+1)=+4【例6】一艘潜艇所在高度为-80 m,一条鲨鱼在潜艇上方30 m处,则鲨鱼所在高度为__-50__m__.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活动1 新课导入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定义是什么?答: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与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 16~18 内容.提出问题:(1)一个物体先向右移动5 m ,再向右移动3 m ,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请列算式表示;(2)一个物体先向左移动5 m ,再向左移动3 m ,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请列算式表示;(3)一个物体先向左移动3 m ,再向右移动5 m ,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请列算式表示;(4)一个物体先向右移动3 m ,再向左移动5 m ,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请列算式表示;(5)一个物体先向右移动5 m ,再向左移动5 m ,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多少?请列算式表示;(6)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是多少?(7)你能归纳一下有理数加法法则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同号两数相加,取__相同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相加__.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__大__的加数的符号,并用__较大__的绝对值减去__较小__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0__.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这个数__.4.(1)若a >0,b >0,则a +b__>__0;(2)若a <0,b <0,则a +b__<__0;(3)若a >0,b <0,且|a|>|b|,则a +b__>__0;(4)若a >0,b <0,且|a|<|b|,则a +b__<__0.◆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 18 例1.例2 计算:(1)(+3)+(+8); (2)⎝ ⎛⎭⎪⎫+14+⎝ ⎛⎭⎪⎫-12;(3)⎝⎛⎭⎪⎫-312+(-3.5); (4)-3.4+4; (5)(-2.8)+2.8; (6)|(-19)+8.3|.解:(1)原式=+(3+8)=11;(2)原式=-⎝ ⎛⎭⎪⎫12-14=-14; (3)原式=-(3.5+3.5)=-7;(4)原式=+(4-3.4)=0.6;(5)原式=0;(6)原式=|-(19-8.3)|=|-10.7|=10.7.例3 一只蜗牛爬树,白天向上爬了1.5 m ,夜间向下爬了0.3 m ,白天和夜间一共向上爬了多少米?解: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1.5+(-0.3)=+(1.5-0.3)=1.2(m).答:蜗牛一共向上爬了1.2 m .练习1.教材P 18~19 练习第1,2,3,4题.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D)A .(-2)+(-2)=0B .(-6)+(+4)=-10C .(+12)+(+3)=-15D .(+21)+(-2)=193.有下列说法:①若两个加数都是正数,其和一定为正数;②若两个数的和是正数,则这两个加数一定都为正数;③若两个加数都是负数,其和一定为负数;④若两个数的和是负数,则这两个加数一定都为负数.其中正确的有(C)A .0个B .1个C .2个D .3个4.A 地的海拔为-21 m ,B 地的海拔比A 地高68 m ,则B 地的海拔为__47__m.5.已知m ,n ,,n 互为相反数,+n +,n 互为相反数,∴m +n =0.又∵x 的绝对值等于6,∴x =-6或+n ++n ++n +x 的值为-6或6.◆活动5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 24 习题1.3第1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 第1课时

• 6.【教材P18练习T1变式】一个物体在数轴上做左右运动,规定向右 为正.按下列方式运动,列出算式表示其运动后的结果.
• (_1_)_先__向__左__运_;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运动7个单位长度.列式-为2+7 • (2)先向左运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运动7个单位长度.列式-为5+(-7)
• (2)由题意知,11.85+0.25=12.1(元),故李明在本周星期四把股票抛出 比较合算,此时每股12.1元.
19
20.(1)比较大小:
思维训练
①|-2|+|3| __>____|-2+3|;
②|4|+|3|___=___|4+3|;
③-12+-13__=____-12+-13; ④|-5|+|0|___=___|-5+0|;
(2)通过(1)中的大小比较,猜想并归纳出|a|+|b|与|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当 a,
b 满足什么关系时,|a|+|b|=|a+b|成立?
• 解:|a+b|≤|a|+|b|.当a,b满足ab≥0时,|a+b|=|a|+|b|成立.
20
(3)23+-116; 解:23+-116=-12. (5)12+-23; 解:12+-23=-16.
(4)(-3.5)+3.5;
解:(-3.5)+3.5=0. (6)0+318. 解:0+318=318.
10
能力提升
• 9.计算-(-1)+|-1|,其结果为
()
B
• A.-2 B.2
• C.0
D.-1
______________. • 7.北京与巴黎两地的时差是-7小时(带正号的数2表:0示0 同一时间比北京
早的时间数),如果现在北京时间是9:00,那么巴黎的时间是 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

我是火炬手
演示1
+1
-1
(+1) +(-1)=
0
动物王国举行奥运会,蚂蚁当火炬手,它第一次从数轴上的原点上向正方向跑一个单位,接着向负方向跑一个单位.蚂蚁经过两次运动后在哪里?如何列算式?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8+(-8),(-3.5)+(+3.5)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如何用上面的例子来解释?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第一章 有理数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难点)
当堂练习
计算
答案:(1)-3.3 (2)-4.7 (3)2.4 (4)5 (5)3.7 (6)-2.01 (7)-3 (8)-2.5
课堂小结
确定类型
定符号
绝对值
同号
异号(绝对值不相等)
异号(互为相反数)
与0相加
相同符号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相加
相减
结果是0
仍是这个数
仿照前面例子,尝试解释下面算式的结果.
(1) 2 +(-5)=
(2) 8 +(-6)=
(3) (-8) +5=
(4) 5 +3=
(5) (-2) +(-3)=
2
-3
0
-5
+2
演 示 4
试一试,I can !
2 +(-5)=
8
-2
0
-6
+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计算: (1)3+(+5)=____8; (-7)+(-4)=____-__1_1_; (2)4+(-12)=_____-__8_; 13+(-5)=____;8 (3)0+(-6)=_____-_;6 (-5)+5=____.0
3.(202X·湖州)计算(-20)+16的结果是( A) A.-4 B.4 C.-202X D.202X 4.(202X·呼和浩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 A) A.0 B.-1 C.1 D.2 5.(202X·温州)计算(+5)+(-2)的结果是( C) A.7 B.-7 C.3 D.-3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___相__同_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相__加____;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__较__大____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___减__去___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 即0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____; 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这__个__数____,即a+0=__a__.
练习.计算: (1)(-7)+(-4)=____-__1_1_; (2)3+(-12)=_-__9_;
(3)7+(-7)=___0_.
知识点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1.(1)+4与2的和的符号取__+__号; (2)-4与-2的和的符号取_-___号; (3)+4与-2的和的符号取_+___号; (4)-4与2的和的符号取_-___号;
D.-3
14.若x的相反数是3,|y|=5,则x+y的值为( D ) A.-8 B.2 C.8或-2 D.-8或2 15.若|a+b|=|a|+|b|,则a,b的关系是( D ) A.a,b的绝对值相等 B.a,b异号 C.a+b的值是非负数 D.a,b同号或至少有一个为0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课件

自主学习
1.-5 的绝对值是( )
A
A.5
B. 1
5
C. 5
D. 1 5
2.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1)5和3; 5 (2)-5和3; -5
(3)5和-3;5 (4)-5和-3;-5 3. 小丽在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活动,规定向东为正,向
西为负,小丽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列出算
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亲爱的读者: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3520:35:12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三人行,必有我师。20.7.147.14.202020:3520:35:12Jul-2020:35
5+3=8 (-5)+(-3) = -8
同号两数相加
5 + (-3) = 2
3 + (-5) = -2 5 + (-5) = 0
异号两数相加
(-5) + 5 = 0
5+0=5 (-5) + 0 = -5
一个数同零相加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 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 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确定类型
定符号
同号
相同符号
学科网
异号(绝对值不相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
等)
数的符号
异号(互为相反数)
结果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