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技术

合集下载

原种猪场如何做好现场育种

原种猪场如何做好现场育种

大型 的种猪 育种 场必须 拥有 自己的育种 技术 程 的管理偏差 , 加强对育种管理薄弱环节 的扶持 , 不 管 理 体 系 。场 长 的责 任 主 要 是 推 进 育 种技 术体 系 正 断提高育种规范化水平。 如何开好育种会议 ?首先 , 会议要有 目的性 , 每 常运作,确保育种方案与育种措施的全面执行 。完 善 的育种技术体 系应该包括技术 管理组织 架构 、 次 开会 之前都应该确定本 次会议 的重 点研究 内容 , 岗 位 职 责及 任 务管 理 流 程 。育 种 技 术 体 系 的运 作 基 础 如 阶段 性育种重 点问题 、 育种方案措 施等 ; 次 , 其 要 是 岗位职 责合理分配 ,温 氏原种猪场 实行场长负责 有充分 的准备 , 会议 的时间相对 固定 , 各级技术人员
12 开好 育种 技 术会 议 . 1 建设育种技 术队伍 、 完善育种管理机制 育 种 技 术 会 议 是 研 究 育 种 问题 、实 现 育 种 管 理 要做好现场育种 , 首先要建立专业化 的育种 技 及提 高育 种 水 平 的有 效 平 台 ,通 过 各 级 技 术 人 员 的 术队伍 ,提升育种专业化素质 。通过高素 质育种 管 发挥集体智慧提 高团队育种意识 。 通过育 理 队伍进行育种 的有效管理 , 以顺利落实育种方案, 广泛参与 , 种会议研究 , 分析现场各种育种问题, 制定解决 问题 实现 育 种 目标 。 的育种技术方法与措施; 过会议讨论 , 通 纠正育种流 1 建立完善育种技 术管理体 系 . 1

收 稿 日期 :0 0 1— 2 1— 126 作 者 简 介 : 青 来 (9 4 , , 西鄱 阳人 , 士 , 究 方 向 为猪 王 17 一) 男 江 硕 研
的遗 传 育 种 .- iqnliw n @16cm E一 l ig _ ag 2 . ma . a ' (

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

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

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在猪的遗传改良过程中,须事先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育种目标,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消费者索需的肉产品质量的目的。

为了达到预订的目的。

还必须通过系统的选育措施,对猪群进行长期的选择。

一个国家猪群的质量完全依赖于种猪业。

一、育种原理(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从广义上讲是使养猪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育种目标强调了三点:①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②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③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因此,原则上凡是对养猪生产有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或与生产性状有关的次级性状(Secondary trait)都应包括在育种目标中。

另外,育种目标应该立足于长远的考虑,并且在育种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育种目标。

由于将育种目标确定在经济效益基础之上,因此,要用经济评估的方法确定数量化的育种目标,即用综合育种值(total breedingva1ue)来表达数量化的育种目标。

综合育种值是一个线性函数,它应包含对养猪生产获利性起作用的生产性状与次级性状,并根据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分别给予加权。

AT =∑AiWi 式中AT为综合育种值,Ai为性状i的育种值,Wi为性状i的经济加权系数,即经济重要对于数量化的育种目标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择作为育种目标的生产性状(目标性状);二是确定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目前在瘦肉型猪的育种中,父系猪种一般只考虑生产生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等)以及肉质性状(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数等),而不把繁殖性状包括在内;对于母系猪种繁殖性状(总产仔数)和上述生产性状包括在育种目标中,但不含肉质性状。

计算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系数的方法有:差额法、生产函数法、回归法、单个场的最优化法和区域平衡最优化法等。

其中差额法简单实用,经济加权系数(这里可以理解为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减边际投入。

种猪场选种与选配课件

种猪场选种与选配课件

种猪场选种与选配课件种猪是猪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其选种与选配对于猪场的发展和业绩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种猪场选种与选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种猪场选种的重要性种猪的选种直接决定了后代猪只的品质和产出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种猪,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免疫力、繁殖力和肉质品质,从而增加养殖收益。

1. 选种对于提高繁殖效率至关重要。

选取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繁殖能力强的种猪,能够促进后代猪只的繁殖率和存活率,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益。

2. 选种对于提高肉质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选取肉质良好、肌肉发达的种猪,可以提高后代猪只的肉质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销售收益。

3. 选种对于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至关重要。

选择生长速度快、食量小、饲料转化率高的种猪,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种猪选种的指导原则种猪选种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才能选择出优质的种猪,提高养殖效益。

1. 遗传背景优良。

选取具有良好的遗传背景的种猪,可以确保后代猪只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遗传优势。

从猪只的家族血统、亲属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 生长性能优越。

选择生长速度快、生长均匀的种猪,可以提高后代猪只的生产效益。

通过测定种猪的体重、日增重等指标,进行性能评估。

3. 繁殖能力强。

选择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的种猪,可以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益。

关注种猪的配种次数、配种成功率以及产仔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4. 健康状况良好。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种猪,可以确保后代猪只免疫力强,减少生病和死亡的风险。

三、种猪选配的注意事项种猪选配是指将合适的种猪进行配种,以获得更好的后代猪只。

选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猪只品种的搭配。

根据猪只的品种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以防止遗传缺陷的产生。

2. 体型配对。

选择体型相近的猪只进行配对,可以提高产仔的数量和质量,减少胎次混乱等问题。

3. 生产性能配对。

选择性能优良的种猪进行配对,可以确保后代猪只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遗传优势。

优良种猪引进与选育的技术

优良种猪引进与选育的技术

调查引种资源
收集有关优良种猪的资料 ,包括品种特点、产地、 供种单位或养殖户的信息 等。
确定引种规模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和实际 需求,确定引种的规模和 数量。
引种途径与选择
直接从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引进
01
选择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如中国瘦肉型猪、长白猪等,确保引
进的种猪品种优良。
从专业供种单位引进
02
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的专业供种单位优良种猪进行疫 病防治,包括免疫接种、 驱虫、消毒等,确保其健 康状况良好。
02 优良种猪选育技 术
常规育种技术
人工授精
通过采集优良公猪的精液,经 过处理后,再输送到发情期的 母猪体内,使其受孕,从而生
产出优良后代。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公猪和 母猪进行杂交,从中选出具有优良 性状的杂交后代,进而培育出适合 当地养殖的优良品种。
03 优良种猪繁殖与 饲养管理
繁殖管理
引种选择
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的种猪,以获 得更好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繁殖计划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包括配种、妊娠、分娩等 阶段的管理,确保种猪的正常繁殖和生产。
健康检查
对种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繁殖 障碍和疾病,以保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疫病防治
科学免疫
根据种猪的免疫状况和 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合 理的免疫程序,并采用 高质量的疫苗,确保种 猪接种安全、有效。
定期检测
对种猪进行定期的健康 检查,包括采血、临床 观察、病理检查等,以 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 险。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种猪患病,应 立即采取治疗措施,防 止疾病扩散。
健康监测
日常观察
近交系育种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养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已经成为了猪肉生产的重要形式。

其中,种猪育种是猪场生产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种猪育种可以通过优化繁殖技术,提高种猪的生产力、适应性和免疫力,以提高养猪效益和猪肉质量。

下面将探究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

一、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可以提高后代的生产力、适应性和免疫力。

在选配良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种猪。

在选配种猪时,应依据种猪生产力、遗传背景和生长发育等指标进行评估,选择优良品种和个体,尤其是母猪要选育有好习惯、健康、生猪多、奶水多的母猪作为种猪。

2.制定选配方案。

制定选配方案包括选配指标、选配方法和选配标准。

选配指标应依据当地环境和生产特点,结合顾客需求进行制定;选配方法包括自然配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选配标准应明确、科学、可操作。

二、繁殖技术规模化猪场中的繁殖技术包括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其中,人工授精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1.精液质量控制。

种猪精液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在人工授精之前,应对种猪进行饮食、环境和心理的调节,增强种猪的精液质量和数量。

2.精液冷冻储存技术。

精液冷冻储存技术是人工授精技术中的重要技术。

通过采取适当的冷冻条件,可以使种猪精液在储存在液氮罐内长期保存,以备应急使用。

三、猪场环境控制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是种猪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和健康水平。

1.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

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效率与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系统的状况密切相关。

在安装通风设施的同时,也应对猪场进行散热塘、喷淋降温等技术的应用,以保证猪场环境的恒定和卫生。

2.饲料管理。

饲料管理包括饲料的配方、发酵和保存等。

在饲料管理方面,应注意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成分,使用生产设备分离剂、酸剂等预防病毒爆发,同时通过合理的发酵和保存处理,保证饲料的安全和营养均衡。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

猪场种猪选育方案在影响养猪生产众多因素中,关键因素是品种,只有性能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同时由于重引种,轻选育,猪选育工作总体上不到位,繁育体系不完善,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最终不得不淘汰种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局面。

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切实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避免从国外频繁引种,提高生猪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因此,种猪选育是种猪场的一项核心工作。

首先要持续地开展好场内种猪选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选育方案,才能提高种猪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商品猪市场竞争力。

一、科学制定选育目标种猪引进后,要根据种猪特点以及猪场管理水平,制定各相应性状的具体选育目标。

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或达1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为主攻目标。

母系选育以日增重(或达l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总产仔数为主攻目标。

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二、制订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选育目标制定后,可以进行选育工作总体规划,确定选育对象,重点改进的种猪生产性状,确定参与种猪选育工作的人员及分工,划分每一阶段主要选育工作重点及目标,制定育种数据定期处理及遗传进展分析制度,利用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及改进育种工作。

三、选育方法大型种猪场选育方法一般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向繁殖群开放及有条件的严格引种),相对闭锁。

据现代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个体、家系、后裔综合性能测定技术,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 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按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同时结合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把最优秀、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选择指数最高的公母猪个体,组建成基础核心群。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种猪选种和选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种猪选种和选配的全面指导。

首先,种猪选种是指从品种库中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征的种猪。

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种猪的遗传背景。

一个优秀的种猪应该来自于优良的品种。

因此,在选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种猪的家族背景,包括父母辈的遗传信息以及其它近亲种猪的生产性能。

只有在了解了种猪的遗传背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其潜在的繁殖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种猪的外观特征。

优秀的种猪应该具备标准的体型和外貌特征。

比如,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种猪的体型大小、肌肉发育情况以及四肢结构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种猪的外貌特征,如皮毛颜色、眼睛形状等。

这些外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种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的一些线索。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种猪的生产性能。

不同品种的种猪在生产性能上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选种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目标来确定需要哪些生产性能。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的种猪。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早熟性、繁殖力强的种猪。

选好了种猪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选配。

种猪的选配是指将不同优良品种的种猪进行配对,以期产生出更好的后代。

在选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种猪的配对比例。

一般来说,种猪的配对比例应该是一公一母,即一头公猪配一头母猪。

这样可以保证种猪的遗传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代。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配对的种猪的遗传特征来确定配对方案。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产肉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繁殖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种猪的亲繁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亲繁关系。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 测 定成 绩评估 排序 ,在保证 血缘 的情 况下按 要求 组建
I 8
2 0 1 3年第 5期 ( 总第 1 9 6
的 生长发育状 况 ,因此 ,仔猪 出生时 除按全 国统一 耳号
畜牧生产
为 掌握各 世代选 育 时该类 性状 的变化 ,也 可增加测 定次
编制 方法进 行剪耳 号外 ,繁殖 成绩 必须 将所有 仔猪 个体 的 出生重 、乳头数 、断 乳重等 完整 记录 , 以备进行 后代
育 种方案 ,兼顾 各 品种猪 血缘 问 、血 缘 内的配种 比例 ,
再进行种公 、母猪 的选配 。
况下 ,将 繁殖 性能好 、生长 速度 快 、体型 外貌符 合品种 要求 的种猪选 入联 合育种核 心群 。 ( 2 )育种 核心群 的数 量 ,根据 本场原种猪 的规模 ,选 择 1 / 3 ~ 1 / 4 的猪 群( 一 般不 少于5 0 头1 组成核 心群 ,以保 障猪群 的淘汰 更新 。核 心群
内公、母 比例最好 能维持 1 : 5 ,以保证 公猪数 量和质量 。 ( 3 )对测 定数据 不全的群体 ,拟先根 据血缘 、体 型外貌 及繁殖纪 录等进 行组建基 础群 ,然 后按 照核 心群管 理方 法 进行配 种 、繁 殖记录及 后代 生长 性 能测定 ,最后 再依
3 . 2 实施重复配种
核心群 内理 论上 应采 取避 免全 同胞 的随机交配 ,但
实 际操 作上 ,一般 是 开始采 取血缘 分组 ,将没有 血缘关 系 的公母猪 进行交配 , 1 - 2 个世代 后,再随机交叉选配 。 配备育种 软件 的情 况下 ,可 以运行软件 的“ 种猪选配计划
表制 定” ,在设 定种公 、母 猪之 间的最 大亲缘相 关系数的
3 核心群的选育方法
核 心群 组建 后 ,原种猪 场 的育种 工作 主要在核 心群
进 行。 3 . 1 制 定 配 种 计 划
2 建立育种核心群 、区分种猪扩繁群

个 规模化 的原种 猪场 ,一 般种 猪群 年更新 比例 都
在3 0 %左右 ,通常是在2 ~ 5 胎的 原种 群 中挑选 同窝仔 数多 且无遗传 疾忠 、体型外 貌符 合要求 并 生长速度 快 的留做
后 ,上一 世 代 的 核心 群 种 猪 除 去淘 汰 部 分 性 能较 差 的
外 ,其余将 转 入扩繁群 ,补充扩 繁群 的淘汰 更新 。但 目
l 做好 日常生产记录 ,定期总结 ,掌握家底
原种 猪场 的 日常档 案繁 多 ,包 括种 猪 系谱卡 、公猪
前核 心群选育 均采用 闭锁. 开放相结 合的管理方法 ,一是 允 许世代 交替 ,即对 核心群 中性 能表现 特 别好的种猪 , 允 许 再 留至 下 一 世代 , 与后 代 一起 共 同组 成新 的核心 群 ,一般更叠比例不超过2 5 %;二是允许导入外血 ,在核
生 产 中应 严格 执行 配种 计划 ,如 出现短暂 性供精 问
题 ,应按 计划 使用 备用 公猪 。为保 证母猪 配种受胎 ,公 猪 一 次采 精后 ,应 优先保 障 同…母 猪二次 配种 的备刚精 液 。严 禁采用 其他 公猪精 液 的双重 配种 , 以保证后 代血
统的准确。 3 . 3 准确记录 母猪 繁殖 哺乳 成绩母 猪繁 殖性 能不 只是反 映母猪 本 身生 产能 力,更 重要 的是必 须掌 握仔猪 出生及 哺乳阶段
后备进行 补充 。但 为了加快世 代 更替 ,提高选 育进 展水 平 ,一 般拟采取 头胎 留种 ,争取一 年一 个世代 。为此 ,
必须建立育种核 心群 ,区分种猪扩 繁群 。 2 . 1 育种核心群的组建方法
情 况 下 , 由 电脑 计 算并 制 定 最 优 化 的 《 种 猪选 配 计划 表 》 ,该 表按要 求列 出 了符合 亲缘相 关系数 限制条件 的
新一代 核心群。 2 . 2 核心群与扩繁群 的管理 核心 群选 育一 般采取 一年 一世 代 ,新的核心 群组建
作 为原种 猪 场 。在 做 好 常 规 性 的 生 产管 理 工 作 同 时 ,还应 做好种 猪选育 。笔 者根据 长期 在种 猪生产 一线 参与全 国联合育 种 的体 会 ,认 为应 该 从 以下 几方面 做好 工作:
现 有种公 猪号码 。根据 该选 配计 划表 ,按照预 先设定 的
( 1 )首先应对现存 种猪群 的血 缘进行 分析 ,将生产
性能相对 较低 或头数 比较 少的血 缘转 入扩 繁群 ;其 次对 已有 的繁殖及 生长性 能等 测定 的数据 进行 分析 ,根据生 产性 能的高低 、或选 择指 数进行 排 队,在保 证血缘 的情
生长测定时的仔 猪初 选。 3均采取 同胞( 母猪) 测定方法 进行 ,操作参照相应
技 术规 程 。 ( 3 )测 定的结果 与应 用 :测定 数据 原则上当
心 群近 交增量 过大或 有优 秀外 血情 况下 ,可 以适 当引入 外来种猪 ,丰 富核心 群遗传 资源。
配种 计划表 、采精 登记表 、配种 纪录 表 ,母猪配种 产仔
登记 卡、仔猪 出生 与断乳转 群记 录表 、免 疫注射记 录表 等 等。为 掌握 公 、母猪繁 殖性 能 ,每 次 生产变动 ,都 必 须 有完整纪录 ,并 且每周 一小 结 以发现 生产 问题 ,以便 下 周及时调整 :每 月一汇 总 ,报 告场 级领 导掌握 动态 : 每 半年 及年终 都必 须进行 全面 总结 ,对 公母猪 生产性 能 进行排序 ,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
山东畜牧兽 医
2 0 1 3 年第 3 4 卷
畜牧 生 产
原种猪场种猪选 育技术
王 庆 连 ( 济宁市农科院
中图分 类号 :¥ 8 2 8 . 2 文献标识码:B
山东 济宁 2 7 2 1 0 0 )
文章编号:1 0 0 7 - 1 7 3 3 ( 2 0 1 3 ) 0 5 ・ 0 0 1 8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