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燕娜论文

合集下载

3S理念在重建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3S理念在重建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亲 年龄 2 0  ̄2 8岁 , 平均 2 4 . 3 2岁 ; 学历: 小学 1 8例 ,
初中 2 8例 , 高 中 7例 ; 胎次: 第 1胎 4 8例 , 第 2胎 5
例 。对 照组 婴 儿 母 亲 年 龄 2 1 ~2 7岁 , 平均 2 4 . 1 2
E me r g e n c y F u n d, UNI C E F ) 全 力倡 导 的科 学 育 儿 方法 。母乳 具有 经 济 、 方便、 容易消化吸收、 促 进 母

8 5 0・
右 江 医学 2 0 1 3年 第 4 1卷第 6 期
Y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 l a l 2 0 1 3 . Vo 1 . 4 1 No . 6
,’’ ’’ ’’ ’ ’ ’ ’ ’’ ’ ’

床 研 究
t I ‘ l l l l l t l t ・ l I
3 S理 念在 重 建农 村 婴儿 纯母 乳 喂养 中 的应 用研 究 ※
黄 秀永 , 陆柳 雪 , 陆青 梅 , 农 玉蝶 , 廖 琴
( 1 . 广西 德保 县人 民 医 院 , 广西德保 5 3 3 7 0 0 ; 2 .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 , 广西百色 5 3 3 0 0 0 ; 3 .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 护 理 学 院 , 广西百色 5 3 3 0 0 0 ; 4 . 德保县城关镇卫生院 , 广西 德 保 5 3 3 7 0 0 )
3 S理 念 进 行 干 预 , 对 照组 婴 儿 母 亲 只进 行 口头 健 康 教 育 。干 预 后 1 个月、 2 个 月 分 别 评 价 两 组 婴 儿 重 建 纯 母 乳 喂 养

水分胁迫对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采用AccQ-Tag法测定水分胁迫下迷迭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丝氨酸、脯氨酸起主导作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含量变化显著.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迷迭香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以及迷迭香游离氨基酸组成对逆境适应的特点.
作者:吴晓红唐中华祖元刚 Wu Xiaohong Tang Zhonghua Zu Yuangang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刊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34(3) 分类号:Q945 关键词:水分胁迫迷迭香游离氨基酸。

POEMS

POEMS
病” 。给予 患者对症 治疗后病情未 见明显好转 ,且 双上肢
主要临床表 现为多发周 围神经病变( p o 1 y n e u r o p a t h y ) 、脏器
肿大( o r g a n o me g a l y ) 、内分泌病 ( e n d o c r i n o p a t h y ) 、M蛋 白
中图分类号 :R 7 3 3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3 6 3 9 ( 2 0 1 5 ) 0 9 — 0 6 8 9 ・ 0 3
A c as e r e por t o f PO EM S s y ndr o me a c c o m pa ni e d wi t h f e m ur s o l i t ar y bo ne p l a s ma c yt om a a nd
伴 发股骨 孤立性浆细胞 瘤更是 罕见 。现就 暨南大学 附属 第

底部烧灼样 疼痛 ,伴麻 木 ,以左侧 为主 ,休息后 可缓解 ,
双上肢开始 出现麻木感 ,左侧 为重 ,无伴感觉 障碍 ,因个
人原 因于外 院就 医 ,诊 断为P OE MS 综合 征 。行P E T / C T 检 查提示 :左 股骨近端肿 物性质待查 。为进一步诊 治再次转 入我院骨科 。患者既往有 “ 乙型肝 炎”病史2 0 余 年 。查体 结果显示 :体温 为3 7 . 8 c C;P:1 0 8 b p m;R:1 3 b p m;血 压为 1 0 5 / 6 1 mmH g 。神志清醒 ,全 身肤色偏黑 。心肺腹查 体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无 明显 畸形 ,L 4 / 5 、L 5 / S 1 轻压痛 , 无下 肢放射痛。双侧拇 背伸肌力为3 级 ,双侧足底浅感觉 明

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水平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6 9 1 ( 2 0 1 5 ) 0 1 1 — 0 1 5 1 — 0 1
记。
三 、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在英语写作教学 的过程 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 掌握 和 了解不 同的英语写作格式和题材 ,每一个英语学 习单元 ,都 会有不同的英语写作要 求和 写作训练重点项 目,在高 一年 级 阶段 ,英语写作主要 以记叙 文和 书信 为主 ,而在高二和 高三 阶段 ,则 以训练学生 的议论文 写作技 能为主 ,基于这样大框 架 的分析 ,可 以在进行英语 写作 教学的过程 中,逐步 引导学 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流程和 写作模 式,根据不 同的写作题 材和 写作风格 ,进行有计划 、有步骤 的写作训练 。 了解 了英语写作模式和具体 的写作题 材 ,又有 了相应 的 英语 写作素材 ,也未必就能够写 出好 的英 语文章 ,还必须掌 握一 定的英语 写作技巧 ,才 能够 写出一篇优 秀的英语文章 。 英 语 写作 技 巧 训 练 中 ,最 为 重 要 的就 是要 巧 妙 地 运 用 各 种 英 语句 型,如,介词短语 、分词短语 、强调 句、复合句、长短 旬 的搭配运用 ,能够避免通篇文章都使用 同一种句子而产生 的单 调 、 乏 味 感 。 要 学 会 运 用 不 同 的 关联 词语 , 如 , 转 折 性 的词 语 : b u t , h o we v e r ,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 a f t e r a l l : 递进 词语 : t h e n , b e s i d e s , mo r e o v e r , f u r t h e r mo r e ;总结 性 词 语 :i n b r i e f , a t l a s t ,i n s h o r t ,f i n a l l y ,i n a w o r d ; 对 比性 词 语 : i nt h e s a f l e w a y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i u s t a s ,也可 以运用固定搭配、谚 语、俚语来表达同一句话的意思 。

TALIS电子资源建设效益分析——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TALIS电子资源建设效益分析——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TALIS电子资源建设效益分析——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熊军洁
【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年(卷),期】2011(023)012
【摘要】以天津农学院为例,介绍了TALIS地区联盟电子资源建设情况,以及对天津地区高校在教学科研产生中产生的重大作用。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熊军洁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图书馆,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3.5
【相关文献】
1.以支撑学科建设为导向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北京农学院图书馆为例[J], 孙晶岩;关静霞
2.独立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 [J], 李欣
3.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农学院电子畅想城项目为例 [J], 门洪利; 王晖; 刘华
4.基于LID理念的海绵校园建设模式研究
——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J], 张潇;邱兰清;余萍;康满
5.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研究——以天津农学院天津瑞普生物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基地为例 [J], 张涛;李守军;马吉飞;张建斌;赵瑞利;付旭斌;蔡天宁;赵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羧甲基赖氨酸对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迁移的影响

羧甲基赖氨酸对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迁移的影响
RAW 2 64 . 7 mon o nuc l e a r ma c r o ph a ge s we r e pr e p a r e d i n t o l i p i d — l o a de d c e l l s a n d di v i d e d i n t o c on —
RA W2 6 4 . 7单核 巨噬 细 胞 制 备 成 荷 脂 细 胞 后 , 分为 对照 组 、 氧化 型 低 密度 脂蛋 白( o x l D I ) 组 和 干预 组 ( C ML+ o x L D I 孵育) 。采 用 B o y d e n小 室 细 胞 迁 移 实验 体 外 观 察 泡 沫 细 胞 跨 膜 迁 移 能 力 , 胆 固 醇 氧 化 酶 法 检 测 细 胞 内游 离
羧 甲基 赖 氨 酸 对 RAW 2 6 4 . 7源 性 泡 沫 细 胞 迁 移 的影 响
李 丽华 , 严金川, 王 中群 , 徐 洪增 , 袁伟 , 梁仪
摘要: 目的 探讨 糖 基化 终 末 产 物 关键 活 性 成 分羧 甲基 赖氨 酸 ( C MI ) 对 泡 沫 细胞 迁 移 能力 的 影 响。方 法
( TC)wa s a s s a y e d b y c ho l e s t e r o l o xi da s e e n z y mo l o g y.Ex pr e s s i on s o f CD3 6 mRNA an d p r ot e i n
RAW 2 6 4 . 7 - de r i v e d f o a m c e l l s
L I L i - h u a , YAN J i n - c h u a n, W ANG Z h o n g — q u n, e t a l

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85期59投稿邮箱:sjzxyx88@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李丽娜(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

方法 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 =62)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 =31,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n =31,实施常规护理),对62例患儿护理满意度、康复效果、伤残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伤残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价值显著,既可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又可降低伤残情况。

关键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循证护理;伤残情况;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5.032本文引用格式:李丽娜.循证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59,62.·临床研究·0 引言现阶段临床针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多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但该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临床护理目的[1]。

随着护理行业的发展,循证护理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护理方法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参考科学研究结果制定合理护理措施,在降低伤残情况方面有一定价值。

本次选择62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评价其护理满意度、康复效果、伤残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 =62)进行研究,分为2组(随机表),即每组31例样本。

实验组:男(n =16)、女:(n =15);年龄:1-6岁,平均(3.2±2.0)岁;病程:3-15d,平均(8.5±5.0)d;对照组:男(n =17)、女:(n =14);年龄:1-5岁,平均(2.8±1.5)岁;病程:3-16d,平均(8.2±4.8)d 。

关于公布2010年度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评比 结果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0年度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评比 结果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0年度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评比结果的通知各小学:2010年小学数学学科论文评比已结束,评出一等奖7篇,二等奖56篇。

现将评比结果公布如下:小学数学:学校姓名题目一等奖(共7篇)沈家门四小曹丹丽简单中蕴丰富,有效中显智慧沈家门小学丁秀红回归本真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勾山中心郑婕妤浅谈数学语言的魅力沈家门一小张海英携手数学思想再现教学魅力螺门小学薛文燕对学生作业“再次”错误的深层思考桃花中心学校陆丹凤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沈家门四小蒋洁琼打磨高效课堂,焕发课堂活力二等奖(共56篇)鲁家峙小学陆旗挺打准问题,突破问题沈家门小学张松娜设置教学“多通道”,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沈家门五小贺平儿换个角度看数学课——立足常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沈家门四小施汗波寻找有效途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沈家门一小陆苏珍追求数学教师语言简洁美沈家门小学裘依娜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展茅中心小学周贤琴浅谈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沈家门二小丁优凤“动”——从抽象到表象的支架沈家门四小陆琴琴追求数学课堂“精与简”,彰显数学教学其本色六横中心小学陆华仙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四简”教学沈家门小学周丹娜课堂“多通道”,轻松“摘果子”勾山中心陆群英对小学数学动态生成式课堂结构的认识沈家门一小俞红让“压力”变成“魅力”六横中心小学乐盛正视“大班额”现状努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六横中心小学王妙红“懒一懒”,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沈家门小学王东凤如何训练孩子的数学语言勾山中心小学王佩娜关注有效问题,提升课堂品位台门小学刘玲玲有效性教学的思考朱家尖小学诸飞波数学课堂教学中参与的培养策略沈家门小学殷风雷打造“三表学习”灵动的数学课堂东港小学杜玲玲放弃雕琢,追求本真的数学课堂沈家门四小王友芬巧用“错误资源”,拓展学生思维沈家门一小叶晓红在学生心灵播下估算的种子沈家门五小曹静芬即时评价——为课堂教学增辉沈家门小学王照耀灵动课堂,有效教学沈家门二小汤儿“小情境”成就“大课堂”沈家门二小王宇娜新课改,别让“简便计算”走过场朱家尖小学虞燕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错误成因及对策沈家门四小翁海霞关于提高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率的策略浅谈沈家门四小贺苏群数学老师也要用心训练学生“会说话”沈家门四小周群英关注过程性目标,促进课堂有效教学沈家门五小叶再静复习——数学经验的重组改造与激活提升沈家门小学洪飞设置多通道,实现多发展沈家门三小陈君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发展虾峙中心小学陆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合作学习的时机初探沈家门小学顾珊红用多通道教学演绎灵动的数学课堂沈家门二小忻琪平独辟蹊径,品味成功展茅中心小学孙军维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发展学生思维桃花中心学校阮璐华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的引入沈家门五小任肖静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变化中的经验提升六横中心小学张珠凤以美妙启迪灵性让思维在活动中跳跃展茅中心小学张芬燕聚焦例题,透视情境螺门小学丁燕娜在纠错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沈家门四小张祝红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沈家门五小童萍飞浅谈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策略沈家门小学杜春亚低年级学生需要“活”的数学课螺门小学刘碧颖让“生活”的色彩点亮数学课堂沈家门一小曹沼滨有魂有趣有节沈家门五小王晓艳关于新课程中“应用题”教学的几点思考六横中心小学胡燕娜浅谈数学教学中评语的应用展茅中心小学郑红小学三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初探螺门小学张家林例谈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事半功倍朱家尖小学乐春飞关注教材联系,注重课后实践沈家门三小孙海盛给学生一个“估”的支点——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体会鲁家峙小学周满红数学教学,还是要一个实字沈家门小学鲍素桃数学学习“我能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三号,黑体)摘要 (1)(四号,宋体)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现状分析 (2)(一)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背景 (2)(二)现阶段美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2)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3)(一)创设情境激发美 (3)(二)立足文本感受美 (4)(三)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6)(四)培养学生好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 (8)(五)要注意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 (8)(六)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9)(七)完善阅读教学评价 (9)(八)师生共同注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10)(九)掌握各种技能技巧,交错使用 (10)参考文献 (11)英文摘要 (12)致谢词 (13)浅论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培养(三号,黑体)汤燕娜(小四,宋体)【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

当前教育发展趋势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

但当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智育情况普遍存在,美育被作为智育的附庸被轻视,学生对文本解读不深入,无法感受文章情境和作者情感,缺少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本文依据美学、青少年心理、教育教学等等理论,在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探讨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基础上,从阅读情境、文本内容、学生兴趣、教师素质、教学评价、教学手段等等方面来论述培养审美情趣的方法途径,通过这些方法途径来达到搭建审美体验的平台、提升审美体验的兴趣和拓展审美体验的空间等等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程改革;审美情趣;培养(五号,宋体,行间距1.5倍)(以下小四,宋体,各自然段第一行空两格,阿拉伯数字后用“.”号)柏拉图曾说过,真正的美并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物的美,但看不到理念的美,看到理念的美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便是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其本身蕴含丰富的审美因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发现课文的外在之美,还要带领学生感受内涵之美,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内外之美的共同感召下进行美的创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品味。

本论文拟从背景和现实意义、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方法三个方面,尤其是从提高的方法来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身美情趣和欣赏品位这个问题,希望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实践有所帮助,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一.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分析(以下小四,黑体,加粗。

下同)(一)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背景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具有审美素质的人才。

20世纪中国的教育始终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成为我国新的教育目标。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学环节也面临深化改革。

新课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等。

新课标中对于审美体验的一系列论述,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小视,更不可忽视。

现行人教版实验教材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编写,阅读材料的内容富含了大量审美因素。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体验。

(二)现阶段美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热烈的进行,但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美育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问题:1.解读支离破碎,忽视整体感知。

当前对于阅读文本的解读,教师们多半采取的是局部探讨推敲的方法,造成文本解读的支离破碎,忽视整体的审美感知,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2.教师自主分析,学生被动接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习惯于用理性解读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采用近似机械化的模式教学。

再加之教师对学生体验能力的不信任,对教学大包大揽,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记,思想越来越僵化,阅读教学活动成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审美体验也就无从谈起。

3.重视答题标准,轻视审美过程。

应试教育,尤其是标准化训练,“杀”了学生审美体验的热情。

高密度的教学内容,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评价形式等使学生审美体验的热情被扼杀,想象力和创造性被限制。

4.教辅材料众多但单一,禁锢审美体验。

新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市面上的教辅材料越来越多,但单一的解答取代了阅读教学中应出现的百家争鸣、多元解读的局面。

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受到极大的压制,审美体验的能力逐步被蚕食吞没。

5.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文本解读。

语文课的核心就在于对语言的赏析。

语言本身是多义的,它为学生提供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师为了增加直观性、情境性而配制了画面,譬如一片秋林,一行驯鸽……实际上己经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破坏了学生对作品诗意的理解和想象。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审美感受能力极为复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但更主要来源于后天学习和培养。

要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学规律和美学规律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手段,着力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创设情境激发美审美情趣的培养首先要从引情开始,转而入境。

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作为文质兼美的课文,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

这种审美期待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时机。

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从教学需要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入、营造或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以触发、引起或唤醒学生的审美期待并将这种内在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阅读欣赏时,环境气氛的不同,对作品的审美感受程度也不一样。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审美情感的熏陶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审美情境对学生不是强行给予的,而是从学生的审美心理自由出发而设定的,它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尤其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如教读《苏州园林》时,可先让学生回忆那些赞叹亭台楼阁的诗句,又或者回忆其他的描写建筑或江南景色的文章,通过这些诗句和文章,在学生眼前展现出一幅精巧的园林画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定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接着进一步诱导:“对文章中的这些景物,你觉得还有那些景物或建筑可以与之媲美?”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在观察、比较、想象的过程中领会苏州园林的美丽。

再带着对园林美丽景色和亭台楼阁的赞叹的审美情感,体悟中国文化的博大深厚和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术。

(二)立足文本感受美1.整体感知文本中的情感美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着力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使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感悟。

我们需要确立新的读教学的方式观,即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语文阅读教学是从感知语文的语言符号—文字开始的,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完整过程。

汉语更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西方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也启示我们在阅读体验学习中注意形成审美“格式塔”,即注意教学文本的整体性。

教学文本是由所有的局部和细节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局部、细节都融合在整体中,无法游离出来而孤立存在。

文本整体中每一部分的变化,都是有其他部分的彼此制约所决定的,起着构成整体的作用并给整体以生命。

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其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再由整体到局部,然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循环往复,达到理解全文,体会到系统的审美情感。

优秀的作品总是以情动人的,有的深沉,有的含蓄,有的直白,有的热烈,有的托物寄情,有的喻情于理,读这些作品,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愉悦,精神的陶冶,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2.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美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慕就曾说过:“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

”文学语言讲究音韵和谐,骄散有致,亦讲究与思想内容完美统一。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

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如《伯牙绝弦》;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如《春》;有的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如《开国大殿》;有的若倾诉心曲,委婉亲切,如《珍珠鸟》等等。

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仔细推敲反复锤炼的精品。

体会这些语言的韵律和美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心境上和作者达成统一,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语言美不仅可以在词语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效果上体现出来,所以很多著名的作家十分讲究炼字炼句,以使语言运用更加精当。

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揣摩。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深刻体会了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让学生体味到作者独具的匠心,从而使学生在推敲、玩味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探究作品中的结构美除了语言,结构也是文学作品存在的一种形式。

它包含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语言材料的组合关系。

这些因素只有按照形式美的一定法则和谐匀称地组合在一起,达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完美统一,才能产生或曲径通幽、回环曲折之美,或汪洋态肆、纵横裨阖之美。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外结构看,作者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从空间上看是一个圆形结构;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由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一致,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结构进行鉴赏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处处留心皆有美”。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为配合教学的需要,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一种形式。

好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显现文章的篇章结构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4.分析文本中的形象美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首先涉及的便是感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审美鉴赏中的想象与联想,实质上是一个形象再创造的过程。

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由于其生活经历、思维方式、想象能力等的差异,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就会得到不同的再创造。

鲁迅先生曾说过:“看人生是因为作者的不同,看作品是因读者的不同。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驰骋想象的过程,就是加工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