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合集下载

第七版外科护理学目录

第七版外科护理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外科护理学的发展2第二节学习外科护理学的方法与要求4第三节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5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7 第一节水和钠代谢紊乱8一、脱水8二、水中毒13第二节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14一、钾代谢紊乱14二、钙代谢紊乱17三、磷代谢紊乱19四、镁代谢紊乱20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22一、代谢性酸中毒22二、代谢性碱中毒24三、呼吸性酸中毒25四、呼吸性碱中毒26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29第一节概述30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39一、失血性休克39二、创伤性休克40第三节感染性休克41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44第一节概述45一、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45二、营养物质需要量45三、营养诊疗的基本流程46第二节营养筛查47第三节营养评定48第四节营养支持49一、肠内营养49二、肠外营养52第五章手术室管理和工作57第一节概述58一、布局与环境58二、手术人员职责60三、手术室安全管理62第二节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63一、布单类63二、敷料类63三、器械类63四、缝线和缝针64五、引流物64第三节手术病人的准备64一、一般准备64二、手术体位准备64三、手术区皮肤消毒66第四节手术人员的准备66一、一般准备66二、外科手消毒66三、穿无菌手术衣67四、戴无菌手套67五、脱手术衣及手套68第五节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70一、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70二、无菌器械桌的准备70三、手术区铺单法70第六节手术隔离技术72第六章麻醉病人的护理74第一节概述75一、麻醉学的工作范畴和内容75二、麻醉的分类76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76一、麻醉前评估76二、麻醉前准备77第三节局部麻醉78第四节椎管内麻醉80一、蛛网膜下隙阻滞80二、硬脊膜外隙阻滞82第五节全身麻醉84第七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92第一节概述93第二节手术前病人的护理94第三节手术后病人的护理101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10第一节概述111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114一、疖和痛114二、急性蜂窝织炎115三、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116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117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117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118第四节全身性外科感染119第五节特异性感染121一、破伤风121点二、气性坏疽124第九章损伤病人的护理127第一节创伤128第二节烧伤133第三节冻伤141第四节咬伤143一、犬咬伤143二、毒蛇咬伤144三、虫蜇伤145第十章肿瘤病人的护理147第一节概述148第二节恶性肿瘤148第三节良性肿瘤160第十一章移植病人的护理162第一节概述163第二节肾移植169第三节肝移植174第十二章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病人的护理181 第一节颅内压增高182第二节脑痛191第十三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194第一节头皮损伤195一、头皮血肿195二、头皮裂伤196三、头皮撕脱伤196第二节颅骨骨折197一、颅盖骨折197二、颅底骨折199第三节脑损伤200一、脑震荡202二、脑挫裂伤202三、颅内血肿207四、开放性脑损伤209第十四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212 第一节脑卒中213第二节颅内动脉瘤217第三节颅内动静脉畸形219第四节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220第十五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病人的护理223 第一节颅内肿瘤224第二节椎管内肿瘤229第十六章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31第一节甲状疾病232一、甲状腺癌232二、甲状腺功能亢进238三、单纯性甲状腺肿241四、甲状腺腺瘤243第二节颈部常见肿块243第十七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246第一节急性乳腺炎247第二节乳腺囊性增生病249第三节乳房肿瘤249一、乳腺纤维腺瘤250二、乳管内乳头状瘤250三、乳腺癌251第十八章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261第一节概述262第二节肋骨骨折264第三节气胸266第四节血胸272第五节心脏损伤274一、钝性心脏损伤274二、穿透性心脏损伤275第十九章胸壁、胸膜疾病病人的护理278 第一节漏斗胸279第二节脓胸280第三节胸壁、胸膜肿瘤285一、胸壁肿瘤285二、胸膜肿瘤285第二十章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288第一节肺癌289第二节肺结核299第三节支气管扩张301第二十一章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04第一节食管癌305第二节食管良性肿瘤313第二十二章心脏大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315 第一节体外循环316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321一、动脉导管闭321二、房间隔缺损323三、室间隔缺损325四、法洛四联症329第三节后天性心脏病330一、二尖瓣狭窄33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333三、主动脉瓣狭窄334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35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5第四节胸主动脉疾病337一、主动脉夹层338二、胸主动脉瘤342第二十三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345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46第二节腹腔脓肿352一、膈下脓肿353二、盆腔脓肿354第二十四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356第一节概述357第二节腹股沟疝358第三节其他腹外疝364一、股疝364二、切口疝364三、脐疝365第二十五章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367第一节概述368第二节常见的脏器损伤375一、脾损伤375二、肝损伤376三、胰腺损伤377四、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损伤378五、结肠、直肠损伤379第二十六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81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382第二节胃癌389第二十七章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395第一节肠梗阻396第二节肠瘘401第二十八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406第一节急性阑尾炎407第二节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412第三节慢性阑尾炎413第二十九章大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15 第一节大肠癌416第二节直肠肛管其他疾病425一、痔425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27三、肛瘘428四、肛裂430第三十章肝脏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433 第一节门静脉高压症434第二节肝癌439一、原发性肝癌439二、继发性肝癌446第三节肝脓肿447一、细菌性肝脓肿447二、阿米巴性肝脓肿449第三十一章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452第一节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453一、超声检查453二、放射学检查454三、胆道镜检查456第二节胆石症456一、胆囊结石457二、胆管结石461第三节胆道感染464一、急性胆囊炎464二、慢性胆囊炎466三、急性梗阻性化性炎466第四节胆道蛔虫病468第五节胆囊息肉和胆道肿瘤469一、胆囊息肉469二、胆囊癌470三、胆管癌471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473第一节胰腺炎474一、急性胰腺炎474二、慢性胰腺炎480第二节胰腺肿瘤和壶腹周围癌481一、胰腺癌481二、壶腹周围癌485三、胰岛素瘤485第三十三章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488 第一节周围血管损伤489第二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91第三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95第四节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497第五节深静脉血栓499第三十四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503 第一节肾损伤504第二节膀胱损伤508第三节尿道损伤510第三十五章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515 第一节上尿路结石516第二节下尿路结石522一、膀胱结石522二、尿道结石523第三十六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增生和肿瘤病人的护理525 第一节良性前列腺增生526第二节膀胱癌530第三节肾癌535第四节前列腺癌537第三十七章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人的护理541 第一节肾结核542第二节男性生殖系统结核546一、附睾结核546二、前列腺、精囊结核547第三十八章肾上腺疾病病人的护理549第一节皮质醇增多症550第二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54第三节儿茶酚胺增多症555第三十九章骨折病人的护理558第一节概述559第二节常见四肢骨折572一、肱骨干骨折572二、肱骨髁上骨折573三、前臂双骨折574四、桡骨远端骨折575五、股骨颈骨折576六、股骨干骨折578七、胫腓骨干骨折579第三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580一、脊柱骨折580二、脊髓损伤583第四节骨盆骨折588第四十章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591第一节概述592第二节肩关节脱位595第三节肘关节脱位597第四节髋关节脱位。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药理学重点(人卫第七版)

一名词解释 1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

3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过程。

4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6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7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8在活性〔效应力〕:是药物本身在固有的,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

9 不良反响:指不适合用药目的而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响。

10 耐药性:病原体与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11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响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13 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便药物效应减弱。

14 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响。

15 药物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机体反响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选择性。

16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局部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7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18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在活性物质。

19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在活性的药物。

20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控制血糖和血脂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少对 血管的损害。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 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内的 炎症反应。
降压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2023-11-11
目录
•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 •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管疾病
0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Chapter
定义和分类
治疗
血运重建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等)、抗血小板 治疗等。
06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疾病
Chapter
脑梗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细胞 死亡的疾病。
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等。
01 02 03 04
原因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 化,其他原因包括血栓形成、栓 塞等。
07
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管疾病
Chapter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 2
症状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后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 病情进展可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症状。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超声、CTA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
3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内膜剥脱术、搭桥手术等 。
肾动脉粥样硬化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05
CHAPTER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的未来研究方 向
深入研究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联 机制
深入探讨人卫第七版营养中各种营养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的关联机制, 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研究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响,以揭示其 内在机制。
THANKS
谢谢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结词
辅助药物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过程中,人卫第七版营养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改 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例如,对于高血脂患者,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补充可 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
目录
CONTENTS
• 人卫第七版营养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关系 •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
的应用 • 人卫第七版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
未来研究方向
01
CHAPTER
人卫第七版营养概述
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人卫第七版营养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康复中的作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
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康复阶段,人卫第七版营养有 助于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合理的 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 力,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也可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PT课件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脂质点 脂质条纹 斑块前期 粥样斑块 纤维粥样斑块 复合病变:出血、坏死、溃疡、血栓形成
正常血管壁结构示意图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间质 损害
粥样 斑块
纤维化 斑块
多重损伤 /破裂
从第一个10年
从第三个10年
进展主要由于:脂质聚集
内皮功能障
从第四个10年
平滑肌和胶原
1 静息时心电图 大多在正常范围,也可 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 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
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2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 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 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心内膜下容 易缺血,故常见ST段压低0.1mV(1mm)以 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平 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 (假性正常化)。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可见有 关导联ST段抬高。
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 “心率×收缩压”为估计心肌氧耗指标
正常心脏代谢(1)
心肌产能要求大量的氧供 心肌平时对血中氧摄取已近最大
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 %
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
氧供需再↑
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 依靠增加冠脉血流量来提供
正常心脏代谢(2)
正常情况冠状循环有储备力量 血流量可随生理情况而变化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 功能性改 变(痉挛)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流行病学
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多发生在40Y以后 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
美国占人口死亡数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50%~75 %

病理生理学(人卫7版)—酸碱平衡紊乱图表小结

病理生理学(人卫7版)—酸碱平衡紊乱图表小结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补充盐水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乙酰唑胺
醛固酮拮抗剂
呼吸性碱中毒
通气过度
血浆H2CO3 ↓
pH↑
1.低氧血症和肺疾患
2.呼吸中枢受直接刺激或精神性障碍
3.机体代谢旺盛
4.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
1.急性
2.慢性
AB,SB,BB↓
BE负值↑,PH↑
通过呼吸代偿
PaCO2↓,AB<SB
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作用
pH↓
1.呼吸中枢抑制
2.呼吸道阻塞
3.呼吸肌麻痹
4.胸廓病变
5.肺部疾患
6.CO2吸入过多
1.急性
2.慢性
AB,SB,BB↑
BE正值↑,PH↓
通过呼吸代偿
PaCO2↑,AB>SB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作用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肾的代偿作用
1.CO2直接舒张血管
2.对中枢生经系统功能的影性降低
2.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1)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
(2)PH值降低-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γ-氨基丁酸生长增多-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骨骼系统改变
1.预防和防治原发病
2.碱性药物的应用:
碳酸氢钠片NaHCo3
乳酸钠
3.三羟甲氨基甲烷
呼吸性酸中毒
吸CO2↑或排CO2↓
血浆H2CO3 ↑
2.肾脏代偿调节(主要)
窒息感,气促,眩晕,易激动,四肢及口周围感觉异常
1.防治原发病
2.降低病人的通气过度
3.吸入含5%CO2的混合气体
4.补给钙剂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比较表(病理生理学)
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

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

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部机制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人卫版题库是一种针对病理生理学教材的试题库,它涵盖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考试内容,是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疾病发生、机体内部机制、临床诊断、治疗、重点知识点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内部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卫版题库是一种针对病理生理学教材的试题库,它涵盖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考试内容。

这个题库对于学生学习和考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题库中,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类型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临床医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可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是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学习题库中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冠心病病理生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

了解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治疗和管理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冠心病的病理生理,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脏供血而引起的心脏病。

当心脏供血不足时,心脏细胞会受到损害,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心绞痛、气短、乏力等。

卫生学(第七版)重点

卫生学(第七版)重点

《卫生学(第7版)》资料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老师教案、课件绪论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职业与健康的关系:人类自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而且职业病伤的发生常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预防疾病不仅是预防医学的目标,也是临床医学的目标,将预防策略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为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前预防。

2、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提纲】一、营养素二、蛋白质三、脂类四、碳水化合物五、能量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七、维生素一、营养素(nutrients):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素有几十种,共分为六大类:①蛋白质②脂类③碳水化合物④无机盐和微量元素⑤维生素⑥水。

其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热量,为产热营养素,另外三类不可产生热量为非产热营养素。

营养素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1、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的构成,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及修复,这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提供能量,满足机体基础代谢、活动和劳动所需要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主要功能。

3、维持和调节正常的生理功能,为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

为满足营养素这三个生理功能,要求每一种营养素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摄入,因每一种营养素都不可满足营养素的这三个生理功能,所以各种食物应相互搭配食用,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一)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指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2、B6、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
胱氨酸转化的代谢中过程中的辅酶,缺乏时,可 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五)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钙:保护作用,饮水的硬度与冠心病发病呈反 相关,钙有助于降血压 镁: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 护心肌细胞完整性的功能 铜和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成分 铬: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

(四)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1.维生素E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摄入量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 可能机制: 抑制LDL的氧化 抑制与炎症反映相关的细胞因子的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平滑肌的增殖 控制血管的张力
2.维生素C 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HDL胆固醇、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有助于防治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可能机制: 参与体内羟化反应 肝脏7α-羟化酶的辅助因子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抗氧化(阻止LDL的氧化,防止血管内皮及平 滑肌细胞的氧化损伤)
3.膳食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内胆固醇30%~40%为外源性(食物),HMGCoA还原酶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受膳食胆固醇 的反馈抑制调节,但是此种反馈抑制是有限的。
4.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为一种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 易于通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从而降低血胆固醇,避 免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二)营养措施
1.限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3.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少吃甜食 4.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 5.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6.饮食清淡,少盐限酒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2.膳食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是导致血胆 固醇升高的主要脂肪酸, SFA可以通过抑制LDL受体活性、 提高血浆LDL胆固醇水平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以富含MUFA的油脂(橄榄油、茶油)替代富 含SFA的油脂,可降低血LDL胆固醇、TG。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n-6PUFA如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2)能↑LDL-R活 性,↓↓LDL-C,↓TC。n-3PUFA如-亚麻酸(-linolenic acid, C18:3)、EPA和DHA能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合成, ↓TC, ↓TG、LDL、VLDL, ↑HDL-C;同时后者还有舒张 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 。 PUFA由于含有较多双键,易发生氧化,摄入过多可导致 机体氧化应激水平↑ ,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 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M
LDL
VLDL
HDL
+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理化性质、含量及功能 分类特征 密度法 CM VLDL LDL 电泳法 CM 前β-Lp β-Lp 直径(nm) 80~500 25~80 20~25 组成 (%) 蛋白质 2 10 20 脂 类 98 90 80 生成部位 小肠 肝细胞 肝细胞 小肠 功能 运输外 运输内 运输肝 源性TG 源性TG 中CHOL
(七)宫内营养不良

婴儿期遭受营养不良的成年人罹患冠心 病的比例远高于正常人群--Barker 理论 (胎源假说)。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营养防治
(一)膳食原则
平衡饮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的摄 入,限制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 保证充足的食物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 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
脂蛋白分类 按密度 脂蛋白粒径相对关系 乳糜微粒(CM):ρ<0.95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ρ=0.95~1.006 低密度脂蛋白(LDL):ρ=1.019~1.062 高密度脂蛋白(HDL):ρ=1.063~1.210 乳糜微粒 按其电泳时区带的泳动位置 CM β-Lp 前β-Lp α-Lp

(六)其他膳食因素
1.酒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 可能机制:增加血清HDL胆固醇、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促进纤溶。 2.茶 富含黄酮类、多酚类、绿原酸。能降低胆固醇在 动脉壁沉积,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清除自由 基等作用 。 3.大蒜和洋葱 富含含硫化合物,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 作用。 可能机制: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抑制LDL的氧化;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第二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
第二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管腔狭小,始于青少年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 发病。 按病理进程分类: 细小动脉硬化:小动脉弥漫性增生,多见于高 血压、糖尿病; 动脉中层硬化:中小动脉中层肌纤维断裂、玻 璃样变、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常见,是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结局
一、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一)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 粥样斑内出血 腔内血栓形成
1. 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1)血脂的组成: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
胆固醇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磷脂
游离脂肪酸
(2)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LP)
定义:血浆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所组成的一类大分子复 合物,能溶于水,运行于血液中。 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载脂蛋白) 甘油三酯 脂质 磷脂 胆固醇 胆固醇酯 功能 (1)运输脂类 (2)参与脂类代谢 (3)参与某些疾病的过程
HDL α-Lp 6.9~9.5
50 50 肝细胞 小肠 运输全身各 组织CHOL至肝
(3)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浆总胆固醇、 TG 、LDL、和LP(a)的升高和HDL 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DL 的升高,尤其是氧化型 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独立危险因素。



反式脂肪酸 (trans fatty acids,TFAs):又名氢化 脂肪酸,属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食品加工业以植 物油为原料通过部分“氢化”处理所产生的油脂。 摄入过多可使LDL-C ↑ 、HDL-C ↓以及LP(a)↑升 高,明显↑增加冠心病的风险。TFAs致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甚至强于SFA。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大中动脉 的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型病变 。 四个阶段: 动脉血管内膜功能紊乱期; 血管内膜脂质条纹期; 典型斑块期; 斑块破裂期。
流行病学

我国心血管病(心脏病+脑卒中)发病近 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估计现有2.3亿例, 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占总死因的 41%。
(二)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肥胖、血TG↑而导致 血脂紊乱; 膳食纤维:利于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显示高动物蛋白摄入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 形成。 蛋氨酸摄入增加可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甚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后者是血管损伤或动脉粥样硬 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1)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2)促进血栓形成; 3)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 4)增加氧化应激,导致氧化型LDL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