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1固体结构
饱和烃

CH3 1 6 5 4
2 CH2CH3
3
甲基环戊烷
1,2-二甲基环己烷
1-甲基-3-乙基环己烷
• 二环脂环烃
指分子碳架中含有两个碳环的烃。它又分为: 联环烃 螺环烃(螺烃) 桥环烃(桥烃)
联二环己烷
螺[4.4]壬烷
二环[4.4.0]癸烷 (十氢化萘)
二环[2.2.1]庚烷 (降冰片烷)
(1) 桥环烷烃
ethylene-
C(CH3)2 亚异丙基
CH2(CH2)4CH2 1,6-亚己基(或六亚甲基)
主要应用于烯烃的命名
3) 常见环烷基 p.27
(3)烷烃的命名
(A)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 碳原子数用“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和十一、十二……等数目字表示。 体。 CH3
CH2CH3
CH3
CH3
CH3
CH3
CH3
环戊烷 甲基环丁烷
乙基环丙烷 1,1-二甲基环丙烷 1,2-二甲基环丙烷
(二)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1)烷基(alkyl)的概念
(甲)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H H CH3CH3 H C C C C CH3 H H H CH3 1
。
2
。
3
。
4
。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烷烃:指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饱和、开链有机化合物。 环烷烃: 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饱和碳环化合物。
• • • • • •
(一)通式和构造异构 (二)命名 (三)结构 (四)构象 (五)物理性质 (六)化学性质
(一)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 构造异构
烷烃通式为:CnH2n+2,n为碳原子个数
材料化学第2章完美晶体的结构

3.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是晶体长程序解体的过程。破坏长程序所需的能 量就是熔化热。所以晶体具有特定的熔点。反之,也说明晶体内部 结构的规则性是长程有序的。
温度/ ℃
液体 tm/ ℃ tg/ ℃ 晶体 玻璃
时间
过冷液体
液体
晶体物质熔化是 有熔点Tm,玻璃 态没有熔点,存 在一个玻璃化温 度Tg!
可以采用晶面法 线的取向表征晶 面的方位,而共 顶点的晶面法线 的夹角表示晶面 之间的夹角。
水溶液中 结晶立方 NaCl
α
含尿素水 溶液中结 晶削角立 方NaCl
对于一定类型的晶体来说,不论其外形如何,总存在一组特定
的夹角,如石英晶体的m与m两面夹角为60°0′,m与r面之间的夹角 为 38°13′ , m 与 z 面的夹角为 38°13′ 。对于其它品种晶体,晶面间 则有另一组特征夹角。这一普遍规律称为晶面角守恒定律,即同一 种晶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其对应晶面之间的夹角恒定不变。
中,空间的一个点或原子的位置可以用3个数(x,y,z)来规定。
P 相应的原子的位置可以表示为向 量 op ,即 op=xa+yb+cz 。其中, x , y , z 为标量。由于该坐标系以向量 a 、 b 、 c为坐标轴长度,所以x,y,z≤1,故 将坐标( x , y , z )称作原子的分数 坐标。
图中4种粒 都可以在三 维方向平移, 严格遵守周 期性。
晶体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沿空间三个不同方向,各按一定
的距离周期性地平移而构成,基元每一平移距离称为周期。在一 定方向有着一定周期,不同方向上周期一 般不相同。
周期
b
周期
a
⑵结构单元:我们把这种具有一定组成的原子、分子或其集团 及其在空间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结构,即周期性重复的单元,称作晶 体的结构单元。 例如:干冰晶体结构单元为CO2;食盐晶体结构单元为一个Na+ 离子和一个 Cl - 离子;萤石晶体结构单元为一个Ca2+ 离子和二个 F - 离子。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酮(1)

E1
E2
19
四. 化学性质(C.P.)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C杂化形式 苯酚 醛酮 sp2 sp2 O杂化形式 sp2 sp2(国外)
H H
C O
H
C O
H
20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H
H
C O
H
+
-
C O
H
C
H
O
H
O O CH3 C CH2 C CH3
14
2. 命名
普通命名法
醛:αβγδ… 标记取代基位置
CH3CHCH2CHO CH3 CH3OCH2CH2CH2CHO CH=CHCHO
-甲基丁醛
γ-甲氧基丁醛
-苯基丙烯醛
酮:某某基酮(与醚相似)
O CH 3 C HC CH 3
O CH2 CH C CH3
O C CH3
CH3
甲基异丙基酮
甲基乙烯基酮
苯基甲基酮 15
2. 命名
系统命名法
脂肪醛酮:选含羰基(位次小)的最长C链为母体,称某醛(酮);
O CH3CH2CHCH2C CH2CH3 CH3
5-甲基-3-庚酮
当主链中有 C=C 时,称烯醛或烯酮;
O CH2 CH C CH3
O (CH3)2CHCHCH=CHCCH3 Cl 6-甲基-5-氯-3-庚烯-2-酮
加酸反应速率减小,加入大量酸,放许多天也不反应。
● 反应条件:碱催化
● 增碳的反应:制备增1个C的羧酸
● 范围: 醛、大多数甲基酮
28
(一)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氢氰酸加成
2-羧基己二酸结构式

2-羧基己二酸结构式2-羧基己二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OOC(CH2)4COOH。
它是一种羧酸,具有两个羧基官能团,分别位于分子的两端。
2-羧基己二酸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结构和性质。
让我们来看一下2-羧基己二酸的结构式。
它的分子由6个碳原子组成,中间有一个亚甲基桥连接。
每个碳原子上都连接着一个羧基(-COOH)官能团。
在分子的两端,有两个羧基官能团分别连接在第1个和第6个碳原子上。
这样的结构使得2-羧基己二酸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和特殊的性质。
2-羧基己二酸是一种固体,常温下呈白色结晶。
它的熔点约为133°C,沸点约为225°C。
2-羧基己二酸是可溶于水的,它的水溶液呈酸性。
在水中,2-羧基己二酸会解离成羧酸根离子(-COO-)和氢离子(H+),从而增加水溶液的酸度。
2-羧基己二酸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性。
它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如与锂离子形成的锂盐。
这些配合物在某些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电池材料和荧光材料等。
此外,2-羧基己二酸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产物。
酯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溶剂和润滑剂等领域。
除了上述反应外,2-羧基己二酸还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己二酸。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合成尼龙、涂料、塑料和染料等。
因此,2-羧基己二酸在化工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2-羧基己二酸是一种具有两个羧基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和特殊的性质,可溶于水并呈酸性。
2-羧基己二酸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形成配合物和参与酯化反应等。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己二酸,用于合成各种化工产品。
通过研究2-羧基己二酸的结构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应用和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杭州市风帆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CH2=C(CH3)CH=CH2系统命名为:2-甲基-1,4-丁二烯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C.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D.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X、Y、Z、M、Q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是天然气的主要组成元素,M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Q是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位于周期表的第4周期、ⅠA族B.原子半径:r(Y)<r(Z)<r(M)<r(Q)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D.X2M和Q2M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3.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酸性:H2YO3<H2QO3,所以非金属性Y<QB.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D.由Z、W、Q三种元素形成的盐只有两种4.H n RO3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H n 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x-n)molA+n+48B.a(x-24-n)molA+n+48C.(x-n-24)mol D.axmol A+n+485.下列物质中,既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且只生成盐和水的是A.Al B.Al2O3C.NaAlO2D.NH4HCO36.镓(Ga)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Al2O3)中。
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通入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
发生后一步反应是因为(已知: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A.Ga(OH)3酸性强于Al(OH)3B.Al(OH)3酸性强于Ga(OH)3C.Ga浓度小,所以不沉淀D.Al(OH)3是难溶物7.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甲、乙、丙、丁,W的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常温下用0.1 mol/L甲溶液滴定同浓度的20 mL乙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甲、乙、丁均可与丙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金属性:Y>ZD.Z、W所形成的化合物电解可冶炼Z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与X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2X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C.X和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WX2为直线型分子D.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9.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Z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C.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Y的单质1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实验现象A向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B向湿润的KI淀粉试纸上通入少量Cl2试纸变蓝C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Ag2S)D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NO)随后变为红棕色(NO2)二、填空题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结构

第十章固体结构1、下列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A)NaCl (B)KBr (C)KCl (D)MgO 2、下列离子中,极化率最大的是()。
(A)Na+(B)Rb+(C)I-(D)Cl-3、下列物质中,离子极化作用最大的是()。
(A)MgCl2(B)NaCl (C)AlCl3(D)SiCl44、下列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NaCl (B)MgO (C)CaO (D)KCl 5、下列离子半径最小的是()。
(A)O2-(B)F-(C)Mg2+(D)Al3+6、下列离子半径最大的是()。
(A)Mg2+(B)Ca2+(C)Sr2+(D)Ba2+7、在CsCl型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比为()。
(A)8:8 (B)6:6 (C)4:4 (D)12:12 8、在NaCl型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比为()。
(A)8:8 (B)6:6 (C)4:4 (D)12:12 9、在ZnS型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配位比为()。
(A)8:8 (B)6:6 (C)4:4 (D)12:12 10、下列物质的晶体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A)S8(B)Ga (C)Si (D)GaO11、下列离子中,极化力最大的是()。
(A)Cu+(B)Rb+(C)Ba2+(D)Sr2+12、下列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
(A)SiO2(B)HF (C)KF (D)Pb 13、下列离子中,极化率最大的是()。
(A)K+(B)Rb+(C)Br-(D)I-14、下列氯化物熔点高低次序中错误的是()。
(A)LiCl<NaCl (B)BeCl2>MgCl2(C)KCl>RbCl (D)ZnCl2<BaCl215、下列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HI>HBr>HCl>HF(B)H2Te>H2Se>H2S>H2O(C)NH3>SbH3>AsH3>PH3(D)CH3>GeH4>SiH416、石墨晶体中,层与层间的结合力是()。
(A)金属键(B)共价键(C)离子键(D)分子间力17、下列离子晶体中晶格能最大的是()。
第八章-卤代烃解读

还原试剂:
LiAlH4、NaBH4 、Zn/HCl、HI、催化氢解、 Na + NH3等
氢化铝锂遇水会分解,反应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LiAlH4 + 4H2O LiOH + Al(OH)3 + 4H2 硼氢化钠:比较温和的还原试剂(不还原酯,羧基,氰基)在水和 醇中不会分解
R X
NaBH4
R
H
R-X一般为1°RX,(仲、叔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主要发生消 除反应生成烯烃) 醚:对称和不对称 3.与氰化钠反应
R X + NaCN R CN + NaX 反应后分子中增加了一个碳原子,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 方法之一。
C2H5OH
CN可进一步转化为–COOH,-CONH2等基团。
4.与氨及胺的反应
P236
CH3(CH2)6CH2X
Cl CH CH3
LiAlH4 THF
LiAlD 4 THF
CH3(CH2)6CH3 + AlH3 + LiX
D CH CH3
反应历程:
提供负氢
反应活性:
烷基相同时活性为RI > RBr > RCl,氟代烷不反应。 烷基不同时,伯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叔卤代烷。
RCH
CH2+ NaOH
C2H5OH
X H 消除反应的活性: 3°RX > 2°RX 方向:
CH3CHCHCH2
H Br H
CH3
Δ
>
RCH
CH2 + NaX + H2O
1°RX
CH2CH3
CH3CH2CH CH2
KOH C2H5OH
结晶学第一二章

无 底心单斜B(=简单单斜P)
33
(4)单斜晶系,点阵常数:a≠b≠c, α=γ=90°≠β
无 体心单斜I(=底心单斜C)
1
2
3
4
34
(4)单斜晶系,点阵常数:a≠b≠c, α=γ=90°≠β
无 面心单斜F(=底心单斜C )
35
(5)三斜晶系,点阵常数:a≠b≠c, α≠β≠γ≠90°
简单三斜P
21
7.空间点阵的正当格子
按正当单位的要求, 空间点阵的正当格子有七种形状,十四种型式。 七种形状即七个晶系。 十四种型式即十四种布拉菲点阵类型。 (由布拉菲在1885年推导得出,故称为“布拉菲空间格子”)
22
8.十四种布拉菲格子分为四种类型
a 简单格子;b、c、d 底心格子;e 体心格子;f 面心格子
2.1 人们对晶体的认识过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有一类固体具有天然的整齐的凸几何多面体外形。(感性认识)
推测 晶体内部构造中存在有一定的规律性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波长短,穿透力强) 1912年,劳埃:晶体对X射线衍射实验成功 证实了晶体内部微粒的排列具有规律性。(微观具有格子构造)
3
2.单位:平面格子中每个 平行四边形称为 一个单位。
16
3.素单位、复单位
平移向量a和b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平面格子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多样的。
17
3.素单位、复单位
每个单位顶点位置的阵点为四个单位所公用,故对每个单位的贡献是1/4。 每个单位边上的阵点为两个单位所公用,对每个单位的贡献是 1/2。 每个单位内部的阵点为该单位所独有。
三斜晶系
无
26
(1)立方晶系,点阵常数:a=b=c, α=β=γ=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结构
物质按聚集状态分类: 气态、液态和固 态。 按原子或分子排列规律性分:晶体 (crystal)和非晶体(noncrystal)
2.1 晶体学基础
• 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原子(或分子、 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即存在长程有序。 • 性能上两大特点: ① 固定的熔点 ② 各向异性 • 绝大部分陶瓷、少数高分子材料、金属 及合金是晶体;多数高分子材料、玻璃 及结构复杂材料是非晶体。
晶胞示意图
c
c
β α b a γ
β α a γ
b
2.1
晶体学基础
晶胞大小和形状表示方法为: 晶胞的棱边长度a、b、c(称为点阵常 数、晶格常数(lattice constants)); 棱边的夹角为α、β、γ(称为晶轴间夹 角)。 • 简单晶胞(初级晶胞):只有在平行六面 体每个顶角上有一阵点。 • 复杂晶胞:除在顶角外, 在体心、面心或底心上 有阵点。
确定立方晶系中晶向指数示意图
立方晶系中一些常用的晶向指数
2.1
说明:
晶体学基础
(1)指数意义:某一晶向指数代表一组在空 间相互平行且方向一致的所有晶向。 (2)负值:标于数字上方,表示同一晶向的 相反方向。 (3)晶向族:晶体中原子排列情况相同但空 间位向不同的一组晶向。用<uvw>表 示。E.q
2.1
晶体学基础
3. 空间点阵类型
7个晶系: 1.三斜晶系(triclinic system):a≠b≠c, α≠β≠γ≠ 90° 2.单斜晶系(monoclinic system ):a≠b≠c, α=γ=90°≠β 3.正交(斜方)晶系(orthogonal system ): a≠b≠c α=β=γ= 90° 4.四(正)方晶系(tetragonal system ): a=b ≠ c,α=β=γ=90° 5.立方晶系(cubic system ):a=b=c, α=β=γ=90° 6.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 ):a=b ≠ c, α=β=90°,γ=120° 7.菱方晶系(rhombohedral system):a=b=c, α=β=γ≠90° 14种空间点阵:
四方(正方) a=b≠c, α=β=γ= 90º 立方 a=b=c, α=β=γ= 90º
简单四方 体心四方
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简单三斜
简单单斜
底心单斜
简单正交
体心正交
底心正交
面心正交
简单六方
简单菱方
简单四方
体心四方
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2.1
晶体学基础
4.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区别: 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晶体中质点 排列的几何学抽象。只有14种类型。 晶体结构(crystal structure):晶体中 质点在空间的具体排列方式。实际质点的排 列是无限的。 晶体结构=空间点阵+基元(原子、分子or离子)
u
2 3
v
1 3
E.g. [100] :
t
[2 1 1 0]
1 3
w0
2.1
晶体学基础
4.晶带(crystal zone) • 晶带: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所有晶面的组合。 晶带轴 晶带面 • 性质:晶带用晶带轴的晶向指数表示; 晶带面//晶带轴;hu+kv+lw=0 • 晶带定律:凡满足上式的晶面都属于以[uvw] 为晶带轴的晶带。 • 推论:a)由两晶面(h1k1l1)、(h2k2l2)求其晶 带轴[uvw]: u=k1l2-k2l1; v=l1h2-l2h1; w=h1k2-h2k1。 b)由两晶向[u1v1w1][u2v2w2]求其决定的晶面 (hkl)。 h=v1w1-v2w2; k=w1u2-w2u1; l=u1v2-u2v1。
〈111〉=[111]+[T11]+[1T1]+[11T]+[TT1]+[1TT]+[T1T]+[TTT]
〈100〉=[100]+[010]+[001]+[T00]+[0T0]+[00T]
数字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或正负号不
同的晶向属于同一晶向族。
2.1
晶体学基础
例:标定下列A,B,C方向的晶向指数。
2.1
晶体学基础
2).微观对称元素 滑动面 螺旋轴 2. 32种点群 • 点群:晶体中所有点对称元素的集合。 根据晶体外形对称性,共有32种点群。 • 空间群: 晶体中原子组合所有可能方式。 根据宏观、微观对称元素在三维空间的组合, 可能存在230种空间群(分属于32种点群)。
本节的基本要求
一、需掌握的概念和术语: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空间点阵、晶胞、晶系(7个),布拉菲 点阵(14种) 3.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晶面间距 4.晶带定理 二、几个常用的公式 1. 指数相同的晶向和晶面必然垂直。如 [111]⊥(111) 2. 当一晶向[uvw]位于或平行某一晶面 (hkl)时,则必然满足:h· v+l· u+k· w=0 3. 晶面间距:dhkl的求法。
C B A
(0.5,1,0)
2.1
晶体学基础
2. 晶面指数 确定晶面指数(hkl)的步骤如下: a) 设坐标:设置方法同前,但原点应设在待 求晶面以外。 b) 求截距:求待定晶面在三个轴上的截距。 c) 取各截距的倒数。 d) 将三个倒数化为最小整数,加上圆括号。 如果所求晶面在晶轴上截距为负数则在指 数上加一负号。
+
=
空间点阵
基元
实际晶体
2.1
2.1.2
晶体学基础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晶面(crystal planes):晶体结构中由一系列 原子所构成的平面。 晶向(crystal directions):晶体中任意两个 原子之间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晶 向 指 数 (Direction indices) 和 晶 面 指 数 (Plane indices)是分别表示晶向和晶面的符 号。国际上用Miller指 数(Miller indices ) 来统一标定。
b
a
[100]
[110]
2.1
晶体学基础
六方晶系指数标定的特殊性:选择四轴坐 标系a1、a2、a3、c,其中a1、a2、a3处于同 一底面上,且它们之间夹角为120°、c轴 垂直于底面。 晶面指数的标定:标法与立方晶系相同(四 个截距),用四个数字(hkil)表示。 晶向指数的标定:标法与立方晶系相同(四 个坐标),用四个数字[uvtw]表示。
第 一 章
2.1
晶体学基础
例:标定下列A,B,C晶面的晶面指数。
(c) 2003 Brooks/Cole Publishing / Thomson Learning™
2.1
晶体学基础
3.六方晶系的晶向和晶面指数 六方晶系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确定步骤 和立方晶系一样。 c
(1 1 0)
(100)
2.1
晶体学基础
1. 晶向指数 确定晶向指数[uvw]的步骤如下: (1)建立坐标系。确定原点(阵点)、坐标 轴和长度单位(棱边); (2)过坐标原点,作直线与待求晶向平行; (3)在该直线上选取距坐标原点最近的一个 点,并确定该点的坐标(x,y,z); (4)将此值化成最小整数u,v,w并加以方括 号,[u v w]即为待定晶向的晶向指数。
(c) 2003 Brooks/Cole Publishing / Thomson Learning™
六方晶系的一些晶面指数
c
(10 1 2)
(0001)
a3 a2 a1
(10 1 1)
(11 2 0)
(10 1 0)
六方晶系的一些晶向指数
[0001]
[ 1 011]
[01 1 0]
[2 1 1 0]
d 001 1 2
2
a 0 0 1
2 2
a 2
2.1
晶体学基础
低指数的晶面面间 距较大,高指数的 则较小。面间距越 大,该面上原子排 列愈密集,否则越 疏。
2.1
2.1.3
晶体学基础
晶体的对称性
1、对称元素(symmety elements) 晶体的对称性(symmety):晶体中存在着或 可分割成若干相同部分,这些部分借助于假 想的点、线、面而重复排列。 假想的点、线、面称为对称元素。 1).宏观对称元素 回转对称轴(n)1,2,3,4,6 对称面(m)、 对称中心(i)、 回转-反演轴 1 , 2 , 3 , 4 , 6
2.1
晶体学基础
(1 1 0) (1 1 00)
晶面指数(hkil)i=-(h+k)
(100) (10 1 0)
晶向指数 [uvtw] t=-(u+v) 采用坐标换算法:[UVW]~[uvtw] u=(2U-V)/3, v=(2V-U)/3, t=-(U+V)/3, w=W。 例:标定图中A,B晶面的晶面指 数和C、D晶向的晶向指数。
点阵示意图
b a
two dimensions:(1) (2) (3)
three dimensions
2.1 晶体学基础
2.晶胞 晶胞:构成空间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将晶胞作三维的重复堆砌就构成了空间点阵。 选取晶胞的原则: 1)应反映出点阵的高度对称性 2)棱和角相等的数目最多 3)棱边夹角为直角时,直角数目最多 4)晶胞体积最小
晶系
三斜 a≠b≠c ,α≠β≠γ 单斜 a≠b≠c, α=γ=90º≠β
布拉菲点 阵
简单三斜
晶系
六方 a1=a2=a3≠c, α=β=90º, γ=120º 菱方 a=b=c, α=β=γ≠90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