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临床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分析

305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分析刘海军【摘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在救治重型颅肪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
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l l~2007-11收治的G C S3~5分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进行同顾性总结。
结果3年来共收治76例G C S3~5分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有17例。
其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急性脑肿胀与迟发性远隔部位血肿引起的脑膨出预后不同,前者死亡率几乎达】00%,而远隔部位迟发性『f II-J l'l'只要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因此,认识急性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成因问题,尤其应注意远隔部位迟发血肿的可能,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305—03过去一般认为,脑外伤术中脑膨出是急性脑肿胀引起的,当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提出后,我们加强了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这种急性脑膨出,一部分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引起。
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击伤3,临床表现的所有病例均有意识障碍,术前G C S评分在3一一5分。
I.2原发血肿部住我们将外伤后首次C T扫描发现的颅内血肿称为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C T复查或再次手术探查或出现意识变化复查头部C T 时在原发血肿部位发现的血肿称为迟发性血肿。
17例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5例术后急诊复查头颅C T显示,均出现远隔部位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l例。
1.3临床表现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急性脑膨出,以及远隔部位迟发血肿的发现,3年来,共收治需要开颅手术的颅内血肿76例,其中17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表现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脑博动消失,脑张力高,脑组织迅速膨出,最高者高出骨窗5cm,所有病例均行大骨瓣减压。
双侧去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应用探讨

( 1 2 . 6 2± 2 . 4 2 ) h 。2组 患 者 年 龄 、 性 别 构 成 及 病 程 等 一 般 临 床 资 料 比 较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组 接 受 双 侧 去 骨 瓣 率 减 压 术 治 疗 , 对 照
后 良好 率 分 别 为 2 9 %和 1 0 %, 2组 比较 有 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治 疗 组 和 对 照组 病 死 率分 别 为 2 9 %和 5 8 %, 2组 比 较 有 显著 性 差 异 ( P<0 . 0 1 ) 。 治疗 组 患者 术 后 颅 内压 明显 低 于 术前 ( P< 0 . O 1 ) , 且明显低 于对照组( P< 0 . 0 5 ) 。 结 论
脑膨 出 的 患 者 , 年龄 4 2~ 6 7岁 ; 从 受 伤 到 手 术 时 间 2~1 1 h , 平均 4 . 2 h 。将 8 0例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治疗组 4 2例 , 男 2 2
例, 女 2 0例 ; 年龄 ( 4 6 . 1 2±2 . 1 1 ) 岁; 病程 ( 1 2 . 1 2±2 . 1 2 ) h 。 对照 组 3 8例 , 男 2 O例 , 女 1 8例 ; 年龄 ( 4 7 . 1 2 4 - 2 . 5 1 ) 岁; 病 程
组( P<0 . 0 1 ) 。见表 1 。
的严 重 并 发 症 之 一 , 轻者临床症状并不突出 , 严 重 者 会 引起 患 者 智 力 障碍 , 甚 至 会 引起 患 者 瘫 痪 或 痉 挛 。 双 侧 去 骨 瓣
减 压 治疗 重 型 颅脑 外 伤 术 中 急 性 脑 膨 出 , 可 以 提 高 重 型 颅 脑
探究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探究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差异随机分成B组(35例)和A 组(35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疗法,比较术后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前A、B组患者的颅内压无差异(P>0.05);通过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7d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下降,其中B组患者的颅内压显著低于A组患者;B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
结论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施行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继续运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关键词】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颅内压对冲性颅脑外伤属于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的致死率、致残率较高[1]。
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很容易引起颅内血肿,颅内血肿会人体大脑两侧大脑压力不一致,从而引发脑疝。
此外,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挫裂伤和脑水肿,常规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急性脑膨出[2]。
鉴于此,本组研究对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施行了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符合创伤外科学诊断标准,且有头部外伤史,具有瞳孔明显变化、意识障碍等主要临床表现。
由。
依据手术方式差异随机分成B组(35例)和A组(35例),前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后者接受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治疗。
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5.2±2.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46.7±2.6)岁。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效果分析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效果分析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是指头部受到严重外力作用而导致颅骨骨折或颅内损伤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脑组织水肿、脑干受压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轻颅内压,保护脑组织,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去除颅骨部分骨瓣,减轻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分析对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适应症1.颅内压升高:常规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颅内压升高患者,特别是出现昏迷或伴有脑干功能障碍的患者。
2.颅内血肿:明显颅内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需要手术清除血肿和减压。
3.脑组织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导致颅内淤血、水肿等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
以上情况均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原理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主要是通过去除颅骨的一部分骨瓣,从而实现颅内压的减轻。
手术时首先行头皮切口,暴露出手术区域,然后用钻头切割颅骨,将一部分颅骨骨瓣去除。
通过手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的通气情况,促进脑组织的恢复,从而达到减轻颅内压的目的。
三、治疗效果分析对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需要考察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
1. 临床症状变化手术后,患者的颅内压明显减轻,昏迷程度得到改善,脑干功能障碍明显缓解。
部分患者原来的瞳孔不等、双侧下肢无力等症状也明显缓解。
术后患者的头痛、呕吐等症状也明显减轻。
这些临床症状的改善表明手术对于减轻颅内压,改善脑组织通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2. 影像学表现术后行颅脑CT或MRI检查发现,手术区域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较术前明显改善,颅内出血、脑积水等情况也有明显改善。
这些影像学表现均支持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对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表明,该手术可以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脑组织通气,促进患者的康复。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随着车辆交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加。
重型颅脑创伤是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伤害类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方法已有了很大改进。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概念和流程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指在颅骨两侧进行骨瓣切除,以减轻颅内压,保护脑组织。
该手术旨在通过切除颅骨,使脑组织不再受限制,从而减轻颅内压力,改善脑灌注和脑氧供。
其一般流程如下:1. 麻醉和手术准备: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进行严密的监测。
手术部位消毒,并建立手术麻醉的导管和监测。
2. 头骨切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部位确定切口位置,并沿着预定的切口进行切开。
3. 颅骨骨瓣切除: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颅骨骨瓣进行切除。
通常情况下,选择额骨或颞骨作为骨瓣。
4. 颅压监测和减压:在切除颅骨骨瓣后进行颅压监测,以确保颅压的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如颅内压过高,可通过额外的脑脊液引流管或颅内压监测器进行减压。
5. 颅骨修复:在颅内压稳定后,进行颅骨修复,以恢复颅骨的完整性。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主要通过减轻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和脑氧供来治疗重型颅脑创伤。
以下从颅内压控制、脑功能恢复和生存率三个方面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 颅内压控制: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压迫,改善脑灌注和脑氧供。
研究表明,早期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脑代谢状态。
2. 脑功能恢复: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改善脑灌注和脑氧供,有利于脑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具有较好的效果。
该手术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和脑氧供,促进脑组织的恢复和修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技术和并发症的预防。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染 并 发症 死 亡 。
3讨 论 ・
11 .一般资料 选 择 2 0 0 7年 1 0月~0 9年 l 20 2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 的
S B 患者为研究对象 , TI 所有患者均行院前急诊头颅 C 扫描 , T 诊断 和
手术适应症均符合《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标准 4 例患者中, 。5 男
在 。⑤全冠修复是必不可少的。M n e i o dH 对离体后牙的实验研 究发 现: 所有窝洞预备都会减弱牙体 强度, 窝洞宽度 越窄, 强度减弱程 牙体
度越小; 窝洞宽度不应大于牙间间距的 14。 / 根据这一理论, 经过根管
动, 牙根吸收明显, 1 另 例为修复牙冠邻 面颈缘不 密合 , 致使 粘结材 料脱落 、 继发龋齿, 牙冠松动。 本组 6 颗劈裂牙的保存 治疗证 明 : 8 在严格 掌握适应证 和正确操 作 的前提下 ,劈裂牙 以 S p rB n & u e o dC B超级粘接剂粘接并冠外结 — 扎, 全冠修复的方法保存治疗 , 疗效可靠。
昏迷评分( C ) G S 评 :- 3 5分 2 ;~ 4例 6 8分 2 0例。
1 治疗方法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所有符合纳入标准并有手术指征的 . 2 S B 患者均在入 院后 紧急 完成术前评估和术前谈话 以及相关术 前 TI 准备后及时开颅手术治疗。 依据 C T结果及 临床表现 , 行双侧标准大 骨瓣减压术 , 切 口起 自颧 弓上耳屏前 l2 向后跨 过耳后 向上 手术 m, t 绕顶骨结节, 至中线旁 2 3 m, 至前额发迹 内。骨窗前至额极 , ~ 向前 c 后达乳突, 顶部旁开正中线矢状窦 2 3c 下平颧 弓, ~ m。 蝶骨棘 向深部 咬除 , 显露前 中颅窝底, 大小 1 x 5 m左右 。对侧行同样或稍小 2c l c m 骨瓣减压 。 术中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 , 硬脑膜减张缝合。 中出现 术 脑膨出情 况, 则给予控制性降压 、 过度换气 、 使用脱水利 尿药物以及 颞 极额极内减压等措施 , 针对术前脑疝 时间长 、 估计 术后 昏迷 时间 长的患者及时气管切开保证通气 良好 ,术后常规给予亚低 温治疗 ,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通过去除颅骨的部分或全部减轻颅内压力、缓解脑部水肿的一种手术方法。
该手术在治疗颅脑创伤时应尽早进行,以避免因颅内压升高引起更严重的脑损伤。
该手术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
颅脑创伤患者常常由于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力升高,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
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可以及时减轻这种压力,从而保护脑部免受进一步的损伤。
多项研究表明,该手术能够迅速降低颅内压力,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该手术可以提高颅内血液供应。
颅内压力升高会压迫脑血管,导致脑血供不足。
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可以释放这种压力,恢复脑血流,提高脑部的供血量。
研究表明,手术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所改善,脑灌注压力得到恢复,从而有助于脑部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还可以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神经功能。
颅内压力升高会对脑细胞产生损伤,影响神经功能的正常运作。
通过减轻压力,保护脑细胞免受损伤,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
研究表明,该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缺血性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得到减轻。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本身可能会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颅骨的去除,也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再次增加,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护,并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液供应和恢复神经功能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手术本身也存在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并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
对于合适的患者,该手术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
重型颅脑创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在临床治疗中,早期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能够
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和加重病情。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该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评价。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指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干受压等紧
急情况时,通过双侧去骨瓣减压来降低颅内压力。
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
著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该手术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颅内压力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往往伴随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长期颅内压过高会导致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从而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减少颅腔内
的液体容积,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力,保护了脑组织的正常功能。
2.改善脑血流
3.预防脑疝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疝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疝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早期双侧去骨瓣
减压术可以降低颅内压力,有效地预防了脑疝的发生。
总的来说,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
预后。
但是,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对
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处理,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同时,在手术后要注意患者的护理和
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副作用,确保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
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膨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属于严重的创伤种类,多由暴力所致,病情多为严重,患者预后差。
脑膨出是脑组织从颅骨损伤处向外膨出,属于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术中出现脑膨出患者,本文选择了双侧去骨瓣减压及单侧去骨瓣减压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所选6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病例,上述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在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
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为29岁,最大为67岁,平均年龄为41.6岁;上述患者从创伤发生到实施手术治疗时间最短为
2.0 h,最长为10 h,平均时间为4.7 h。
观察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33岁,最大为67岁,平均年龄为40.9岁;上述患者从创伤发生到实施手术治疗时间最短为2.2 h,最长为9.6 h,平均时间为4.2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两组患者术中监测颅内压改变情况。
两组患者均在颅脑损伤严重侧实施单侧的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对照组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要注意排除同侧是否存在迟发血肿情况、排除补液因素等,实施关颅。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及时实施对侧去骨瓣减压术,最后敞开硬膜关闭颅腔。
术后两组患者均入重症监护室,动态颅脑CT检查观察术后颅内改变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
1. 3 预后效果评定所选60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2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评定。
1. 4 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预后评定结果数据、术前和术后颅
内压测定结果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随访时预后评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共12例,所占比例为40.0%;预后较差患者共14例,所占比例为46.7%;死亡患者共4例,所占比例为13.3%。
对照组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共4例,所占比例为13.3%;预后较差患者共15例,所占比例为50.0%;死亡患者共11例,所占比例为36.7%。
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测定结果比较:观察组术前颅内压水平为(44.5±4.2)mmHg、术后颅内压水平为(18.3±2.1)mmHg。
对照组术前颅内压水平为(43.9±2.4)mmHg、术后颅内压水平为(24.1±3.0)mmHg。
观察组术前和对照组术前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疾病种类之一,此类患者的病情多为严重,可合并有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及脑组织损伤等,此类患者需要及时有效救治,外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救治措施。
急性脑膨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使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
对于急性脑膨出的处理可存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处理方式。
有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膨出患者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好,而病死率显著降低[2,3]。
本文中,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的预后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颅内压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所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薛洽生,林宜生,陈亿民.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0-21.
[2] 周劲,刘强,刘皇勇.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重庆医学,2013,42(22):2621-2623.
[3] 张学慧,秦振宇,涂博.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临床医学,2013,33(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