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规范化应用

合集下载

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194-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 年 3 月第 23 卷第 3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 March 2018, Vol. 23, No. 3
● 经验介绍 ●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薛俊锋 张五中 赵峻波 辛艳超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 年 3 月至
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18.03.018 作者单位:454002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薛俊锋、张五中、 赵峻波、辛艳超)
岁,平均(40.36±4.74)岁;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 8 例;交通事故伤 34 例,高空坠落伤 5 例,外力打击伤 4 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 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减压术。损伤较重一侧先行开颅。手术切口选择颧 骨弓上耳屏前 1 cm 处,向上至耳廓上缘,向后上方 延伸至顶结节后方,向前延伸至前额部发迹处。骨 瓣大小 12 cm×10 cm,清除硬膜外血肿、坏死脑组织 及血块以及脑挫裂伤灶,确切止血,硬脑膜减张严密 缝合。双侧方法一致。
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1、3、7 d 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 1 例、颅内感染 3 例、急性脑膨出 2 例、脑积水 2 例、脑脊液漏 2 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 4
例、颅内感染 4 例、急性脑膨出 3 例、脑积水 4 例、脑脊液漏 8 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最新年文档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最新年文档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一种常见的死亡原因和严重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其发病率仍然相当可观[1]。

许多这些患者表现为颅内压显着升高,而主张行去骨瓣减压术一直是一种有效管理形式[2,3]。

然而争议是在生活质量方面的结果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两项随机试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程序[4,5]。

我们提供一例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ICP升高,去骨瓣减压术后具有良好的结果与管理的情况下的临床和放射学资料。

我们的仪器相对较简陋,无法实现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因此根据CT结果与储存在腹壁上的骨,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1 病例报告一位惯用右手的17岁男性,于8小时前发生意外,由金属物致伤头部。

当场立即失去知觉。

送至当地医院,查出右侧颞部裂伤伴有出血。

抽搐发作三次,发作时全身强直,呕吐一次。

转入神经外科中心之前具体治疗不详。

他无明显既往病史。

2 方法经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8分,左面部和左侧外展神经麻痹,左侧肢体偏瘫,肌力Ⅰ级,其他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CT显示右颞骨凹陷性骨折,右侧脑组织挫伤严重,中线向左移位约10mm。

紧急行右侧额颞顶骨瓣减压术。

广泛的打开硬脑膜,十字剪开,并扩展到边缘。

凹陷性骨折的碎骨片彻底清除,并清除血肿。

硬脑膜减张缝合。

根据脑组织肿胀程度考虑是否去除骨瓣,大多数为到达,良好的减压效果均去掉骨瓣。

注意确保缝合时,皮下和头皮不要张力过大。

去掉的骨瓣用过氧化氢和温暖的生理盐水充分洗涤,并存储起来,以备下次植骨术时用。

并确保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病情稳定。

术后21天患者康复出院。

出院时,左侧肢体偏瘫明显好转,肌力为Ⅲ级,GCS 评分15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4分。

该患者减压充分,骨窗张力不高,复查头部CT示右侧脑室无明显血肿,但仍有轻度水肿。

计划于6~8周后行植骨术。

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规范化应用83页PPT

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规范化应用83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 压术的规范化应用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

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

DOI:10.3760/cma_j.issn 1001-2346.2013.09.033
四、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创伤颅高压患者的主要临床 证据 1.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编写的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
通信作者:江基尧,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 经外科,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Email:jiyaojim-¥@126.com
mm
此三者的总体积与颅脑总容积保持动态平衡,维持颅内压在 正常水平。由于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尤其是在急性颅内压 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容量与脑脊液量 间保持平衡。正常情况下,机体为维持脑组织最低代谢所需 的脑血流量为32 ml・lOOg~・min“(正常为54~65
m1.
Hg),脑灌注压
颅高压无法控制的患者; 3.不推荐: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GCS

分、呼吸停止和血压不稳定等晚期脑疝濒死的特重型颅脑创 伤患者。 4.手术方法:单侧大脑半球损伤病人采用一侧标准外伤 大骨瓣减压术…。“,双侧大脑半球损伤病人行双侧标准外 伤大骨瓣减压术”j或冠状前半颅减压术。“。颞底减压必 须充分。对于术中严重脑拌裂伤腩肿胀发生腩膨出的患者, 应该尽量清除失活脑组织和必要内减压。根据颅高压程度 可切除颞肌增加颅腔代偿容积。提倡颞肌筋膜与硬脑膜减 张缝合,也可采用人工硬脑膜行减张缝(粘)合。有条件的单 位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建议行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术后治疗 和预后判断。 六、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及其处理 严重颅脑创伤病人去骨瓣减J玉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后遗 症包括: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颅内出血、感染、切口嵌顿、 癫痫和颅骨缺损等””m J。大多数硬膜下积液可以自行吸 收、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有明显占位效应的硬膜下积液需 要穿刺引流、腰大池引流或分流等外科治疗。广泛性脑萎缩 导致的脑室代偿性扩大不需要外科处理、进展性和梗阻性脑 积水等需要行外科分流手术。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颅内 压降至正常范围、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尽早行颅骨成 形术。 七、说明 1.随着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严重颅高压病 人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加,《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 专家共识》将不断修改完善,我们将及时客观地反映将来最 新和最权威的临床科学结论,造福颅脑创伤患者。 2.必须严格掌握严重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适应 证和禁忌证,禁止盲目扩大去骨瓣减压术。 3.《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属于神经外 科专家推荐方案。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病人实际病情参照 执行。 4.《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仅适用于成 人急性颅脑创伤患者。 5.《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供我国神经 外科医师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12 方 法 .
采 用 江 基 尧 … 介 绍 美 国标 准 外 伤 大 骨 瓣 开 颅 术
亡 的最 主要 原因 , 创伤后脑 水肿继发颅 内高 压是影 响患者 预 后 的重要 因素 , 时有效控 制并降低颅 内高 压是 阻止病情恶 及 化和 降低残死 率的关键 。 采用标准 外伤大骨 瓣 开颅 减压 术较 传统 的 骨瓣 开颅术
有 下 列 优 点 : 1 能 够 清 除额 、 、 硬 膜 外 、 膜 下 及 脑 内血 () 颞 顶 硬
的 标 准 开 颅 , 1 手 术 切 口 : 始 于 颧 弓上 耳 屏 前 1Cl 耳 () 开 n 至
廓上 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 中线 , 然后 沿正 中线至 前额部 发际
下 , 瓣 翻 向前 下 。 ( ) 瓣 : 用 游 离 骨 瓣 , 部 骨 瓣 必 须 皮 2骨 采 顶
3 讨 论
11 一 般资料 重 型颅 脑 损 伤 患者 9 . 2例 , 6 男 7例 , 2 女 5
例, 龄 1 6 年 5~ 7岁 , 均 3 . 平 4 8岁 。 入 院 时 格 拉 斯 哥 昏迷 评 分 ( C ) 6~ G S : 8分 5 2例 , 3~5分 4 0例 。 瞳 孑 正 常 2 L 8例 ; 侧 单 瞳孑 缩 小 8例 , 侧 瞳 孑 缩 小 l L 双 L 3例 , 反 射 迟 钝 ; 侧 瞳 孔 散 光 单
明显 受 变 形 ,1cl 4例 , 基 脑 . n 6 >
1c 8例 。 m 2
目前 重型颅脑损 伤 患者 的残 、 率仍 较 高 , 死 而且 发病 有 逐 年增高的趋势 , 已经 成 为青 壮年死 亡及 残 疾 的重要 原 因, 虽然 C T的普及 对颅脑损伤提供 了快捷 、 准确 的诊 断 , 重型 但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1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1

DC的时间选择

早期积极行DC?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行二期DC? 尚无定论! 目前唯一一个前瞻性研究(Wen L, Brain Inj, 2011)认为两者无统计学意义。
展望
去骨瓣减压术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推广,具 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标准不一,诸多问题 尚存争议,急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指导临床工作。
徐震等通过研究也发现去骨瓣减压可以增加 患者的脑血流量;在对年龄分层后发现增 加50岁以下患者脑氧代谢,但是50岁代谢的影响
骨瓣减压组脑温的降低
即使升高1℃,对于机体都可以产生有害的病理 反应。相对于中心体温,骨瓣减压组脑温的降低更为 显著,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是有利的。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去骨 瓣减压术的应用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致死率、致残率非常 高,其救治目前仍是神经外科难题。当保 守治疗不能缓解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压升 高或脑肿胀时,去骨瓣减压手术 (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 DC) 被认为是 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最后手段。
DC的分类
以上资料均表明DC对抑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颅 内压升高是有肯定疗效的。
减压前后ICP及CPP持续变化图
ICP降低与骨瓣面积的关系
Skoglund等研究发现:减压窗大小与颅内压降低程 度呈正相关,减压窗越大,颅内压下降越明显。
对脑血流、脑氧代谢及脑温的影响
有学者应用对比增强超声比较去骨瓣术前术 后的脑血流,证实术后脑血流立即增加了3 倍左右,术后第1天更为明显,持续至术后 第2天。
适应症
Morgalla等(2008)报告的指征为:(1)保守治疗颅内压持续 >30mm Hg(脑灌注压<50 mm Hg)无法控制;(2)TCD提示患 者状态恶化,仅有收缩期粗流或收缩期峰波;(3)不伴有严 重合并伤;(4)年龄<60岁。 Skoglund等(2006)报告的手术指征为:(1)经规范化神经监 护处理仍不能维持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在理想状态(颅内压 <20mmHg,脑灌注压>60mm Hg);(2)伤后立即出现急性 神经状态恶化,而CT扫描为弥漫性脑水肿且无占位性出血。 Salvatore等(2008)认为DC联合钩回切除内减压治疗蕈型颅 脑损伤的指征为:(1)有急性或进展性颅内压增高伴天幕裂 孔疝;(2)CT扫描有天幕裂孔疝,如中脑受压和移位、桥 前池闭塞、对侧颞角扩大;(3)GCS为3~8分。 DC作为一种急救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确实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重型颅脑损伤都要行DC, 只有严格把握其适应症才 能更好发挥DC的作用。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

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摘要:重度颅脑损伤是颅内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去骨瓣减压术是控制颅内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行去骨瓣减压术的管理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预处理、手术技巧、术后护理等方面。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管理;术后护理一、病情概述重度颅脑损伤是由颅内外力作用引起的颅骨、脑组织直接或间接损伤。

受伤后出现脑内占位病变、脑组织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此时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控制颅内压力。

二、去骨瓣减压术的原理去骨瓣减压术是缓解颅内高压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开颅、去掉部分颅骨、减轻颅内压力,降低继发性损伤的发生率。

常用的去骨瓣减压方式有单侧迟发口、双侧前额巨大隆起去骨瓣,以及双侧颞区去骨瓣等。

三、手术前处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在行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以降低术后风险。

其中包括:1.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手术的重要风险,因此在手术前需要控制患者的血压,以防止出现手术并发症。

2. 血糖控制:尽管高血糖不是直接的手术风险因素,但对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3. 营养支持:手术前需要给患者进行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增加手术后的康复能力。

4. 术前药物应用:在手术前应用止痛药等,以预防手术后疼痛。

5. 病情评估:手术前需要进行完整的病情评估,以确定手术方案。

四、手术技巧成功的去骨瓣减压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去骨瓣区域: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去骨瓣,以便有效减压。

2. 控制出血:手术过程中要严密控制出血状况,以保证手术安全。

3. 注重补液:在手术过程中要注重补液,防止颅内压力下降过快。

4. 完善手术记录:手术过程中要详尽记录所有内容,以供术后分析。

五、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术后需要采用各种方法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 密切监测:术后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并发症。

颅脑外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应用

颅脑外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应用

颅脑外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来医院诊疗的98例颅脑外伤病患,讨论组病患采取大骨瓣减压诊疗。

普通组则予以传统手法诊疗。

结果:讨论组病患手术所占时长、术后康复时长与回归社会时间与普通组相比用时更短,操作更快(P<0.05);讨论组的治疗有效率93.88%与普通组的治疗有效率71.3%,所以,讨论组的治疗有效率更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疗效确切,而且利于缓解症状,提高康复速度,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减压手术;标准大骨瓣;颅脑外伤由于对安全意识的忽略,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越来越多的人们群众因为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导致颅脑外伤。

例如:交通事故、施工现场、建筑工地等。

由于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或者没有安全意识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多数病患会有脑震荡、头骨损伤等病症。

在出现颅内外伤后不同病症会出现不同反应,反胃、呕吐、眼花、视力不清[1]、眩晕等症状。

影响病患的正常生活,若在头颅收到外伤重击后,出现以上表明情况,必须马上前往医院接受诊疗,防止病情恶化。

此次,针对颅脑外伤诊疗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病症恶化情况展开研究讨论,选择来医院接受颅脑外伤诊疗的98例病患的病例。

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讨对象随机抽取来医院诊疗的98例颅脑外伤病患作为此次讨论对象,将98例病患划分为讨论组与普通组,每组研讨人员各49例。

讨论组男病患为25例,女病患为24例。

病患年龄为20岁到6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4.0±5.2)岁;接受教育水平:小学学历4例,初中学历8例,高中19例,大学以上学历18例。

普通组男病患为27例,女病患为22例。

病患年龄为21岁到6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5.0±4.9)岁;接受教育水平:小学学历3例,初中学历9例,高中20例,大学以上学历17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二科 2018-9-11
术前
新技术:微创钻孔、神经内镜、锁孔技术、立体定 向术 大行其道
去骨瓣减压术 ICP原理存在 仍有江湖地位 神经外科医生基础 必须掌握的开颅技术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ed Craniectomy, DC):去除部分颅骨,扩大脑组织容量以达到治 疗颅内压(ICP)增高的一种手术方式。
(正常为54~65ml/100g/min),全脑血 流量为400ml/min(正常约700~ 1200ml/min),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 积约占颅腔容积的3%左右。
脑脊液是颅内三内容物中最易变动的成分,约在 75ml左右,约占5.5%。
当发生颅内高压时,首先通过脑脊液减少分泌,增 加吸收和部分被压缩出颅以缓解颅内压升高,继之 再压缩脑血容量。因此,可供缓解颅内高压的代偿 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左右。
2. CBF动力学改变:SPECT,MR扫描证实充血改变; 133Xe CT 扫描CBF增加及脑代谢增高。
3. 减压后24小时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至72小 时 方 恢 复 正 常 , 通 过 检 测 PRx (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ICP versu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证实。
代偿期、早期、高峰期和晚期(衰竭期)四个不同
阶段。对于特重型颅脑创伤和特急性颅脑创伤病人 分期并不明确。
颅腔有8-10%以下的代偿容积,所以只要病变本 身和病理不超过这一限度,颅压可保持在正常范围。
病变发展颅内压低于平均体动脉压正常值1/3,小 于4.7Kpa(35mmHg),脑灌注压值为平均体动脉 压正常值的2/3,脑血流量也保持在正常脑血流量 的2/3左右,约34~37ml/100g脑组织/min, PaCO2值在正常范围内。
201例急性颅脑创伤颅高压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观察30天死亡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伤后30 天去骨瓣减压手术病人死亡率26.4%。其中79.2
患者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神志加深,可出现眼 球固定、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颅内压增高相当平均体动脉压,脑灌注压<20 mmHg ,血管已经接近闭塞,脑血流量仅为1821ml/100g/min, PaCo2 接近50mmHg,氧分 压下降< 50mmHg,SaO2 <60%。
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去脑强直等症状, 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或不规则。
利:
1. 临床上观测到确切的降颅压效果。 2. 增加了脑组织的顺应性,压力-容积曲线右移,RAP (每博心率ICP波动/平均ICP)指数降低,Spiegelberg 监测仪显示脑顺应性增加。
3.经颅多普勒和微透析技术示CBF和脑组织含氧量增加
弊:
1. CSF动力学改变:Cine MR扫描见颅颈交界处CSF 循环异常,在颅骨修补术后恢复。
创伤大、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对于合并休克、术 中低血压等病例常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且术后遗留的 骨缺损范围较大,二期颅骨修补亦较困难,对于部分
患者在清除挫碎脑组织后不减压或仅行颞肌下减压 足够控制颅内压,此时采用大骨瓣减压就不合适,不 符合微创原则[38]
国际国内共识
临床意识进行性加重、CT扫描显示颅脑损伤占 位效应明显、ICP持续升高>30mmHg经过脱水等 内科治疗无效、瞳孔散大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

通过8年15家医院的155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
伤后内科治疗后1h期间ICP>20mmHg、间断或持
续超过20分钟的病人随机分为去骨瓣减压组和内科
药物治疗组。结果发现去骨瓣减压技术能有效地降
低颅内压和缩短在ICU的治疗时间,但不能改善病
人预后。
27例儿童颅脑创伤颅高压病人RCT研究。6个
月随访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手术组病人恢复良好 率为53.8%、预后不良率46.1%;非手术组病人恢 复良好率仅14.3%、预后不良率85.7%。
经典去骨瓣减压术:颅骨环锯术,双侧冠状瓣、额 颞瓣或颞肌下减压骨窗。要求:骨窗面积越大,越 靠近颅底,减压效果越好。常规骨窗面积为 8x10cm。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切口起自颧弓上耳屏前1cm,
向后跨过耳轮至顶结节,呈问号形状向前止于中线 旁发迹内。骨窗面积为12x14cm。
去骨瓣减压的理论依据:将容积固定并储备有限的封闭 颅腔转变为开放的系统,以增加其容量储备
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发展的病理因素及主 要致死及致残原因。
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高颅压, DC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最早记载:Victor Horsley(维克 多· 霍斯利),1894。
解除ICP增高:Kocher ,1901。
Havey Cushing, 1902,用于 治疗创伤后脑水肿。
近十年来,更多的神经外科医 师开始关注去骨瓣减压术。至 今,仍然存在争论(对象、时 机、手术技术、修补时机及并 发症)。
去骨瓣减压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引起的难 治性颅内压增高。
目前多用于颅脑损伤(TBI)及MCA梗塞。同时也 有报道用于SAH、ICH、颅内静脉梗塞、颅内感染。
North American Brain Trauma Foundation (2000)推荐DC作为有适应症的TBI患者的一线治疗 手段。
NICE(UK)推荐DC用于难治性颅内压增高。
虽然去骨瓣减压术被广泛使用,但是目前仍缺乏有 效的I类证据。
1、脑疝 2、脑水肿 3、Cushing反射 4、心律失常 5、神经源性肺水肿 6、胃肠道功能失常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正常情况下,为维持脑组织最低代 谢所需的脑血流量为32ml/100g/min
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恶心,血压升高、脉率 变慢、脉压增大、呼吸节律变慢。
颅内压为平均动脉压正常值1/2(35-50mmHg)
脑灌注压也相当于平均体动脉压值的一半,脑血流 量也为正常的一半约25~27ml/100g脑组织/min。
如颅内压接近舒张压,PaCo2 >46mmHg,而接 近50mmHg。脑血管自动反应和全身血管加压反 应可丧失,脑微循环弥散性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