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麻醉中的应用共46页文档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分辨率的超声设备也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在超声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超声造影等领域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心血管麻醉、麻醉部位的能够领域超声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超声技术还在胃内容物评估、硬膜外穿刺和辅助插管等方面获得了深入性的研究。
这就要求麻醉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对超声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今后能够合理开展工作,培养高水准的医学人才。
标签:超声技术;临床麻醉教学;应用分析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technology in clinical anesthesia teachingHU Ge ji hu(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INeimenggu Huhehaote 010050,China)随着超声显像技术改进、超声数字处理技术发展以及成像模式出现,超声技术在重症监护、手术期麻醉以及疼痛诊疗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与手术期疼痛治疗、术后疼痛诊疗与镇痛等[1]。
本研究主要针对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术前评估中的超声技术在术前评估中,超声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麻醉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常规M型超声能够对室壁运动幅度、心腔大小、室壁厚度进行准确测量,对心室局部功能进行全面性的评估[2]。
告知学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对大血管和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进行准确测量,对心输血量进行有效计算,最终完善心功能评估。
2 术中检测中的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围手术期指导、监测与诊断中,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应用十分广泛。
教师在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可靠、稳定、不会对手术操作进行影响等诸多优点,在大血管和心脏结构、功能、瓣膜病变、心脏舒缩功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素等各方面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围手术期和临床麻醉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3]。
浅析超声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

素养策略143浅析超声在麻醉医学中的应用★刘猛麻醉医学是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围手术期临床麻醉、重症监护医学、疼痛医学等领域,麻醉都有所应用。
而与传统的CT、MRI 等影像技术相比较,超声技术具有便携性、无创性、实时性及可重复性等优势。
那么超声在麻醉中究竟是如何应用的呢?下面,笔者将结合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超声技术在动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是麻醉医生进行临床麻醉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临床上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麻醉,操作人员往往是结合自身已有的工作经验,按照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然后试探寻找深静脉的位置,但实际上患者由于体质上的差异,因此深静脉的位置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如针对小儿、肥胖、水肿以及低血压患者来说,通过解剖可以发现他们的解剖标志与正常成年人的解剖标志差异明显,因此在对这一类患者进行定位时,往往定位并不是十分的准确,操作不当就容易形成血肿。
以小儿患者为例,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其血管直径比较小,定位难度大,这些都给麻醉医生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在为了更好地应对动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问题,1987年时医生尝试使用二维超声指导中心静脉导管,麻醉医生针对中心静脉导管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直到2002年,英国国立临床优化研究所建议使用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超声才开始正式的应用于静脉穿刺置管中。
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来说,超声技术可以快速直接的找到需要穿刺的静脉,辅助医师观察静脉走向、血流情况及血管宽度,这样才进行穿刺时能够防止神经损伤,同时该方法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动脉被损伤的可能性,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
在超声的引导下,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穿刺时,其可以及时快速的发现患者血管位置出现的变异,快速准确的定位血管位置,分析血管部位是否有血栓,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穿刺的次数,在常规穿刺方法失败之后,超声引导还可以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帮助,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很多人在医院做手术时都需要麻醉,麻醉是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及历史的沉积,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麻醉科作为手术的枢纽科室、平台科室,其学科水平将体现医疗机构的整体学科水准。
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医学技术也迅猛革新。
超声可视化技术异军突起,在快速康复外科和精准医疗领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也推动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超声在临床麻醉的多种应用途径吧!一、超声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在百年的麻醉发展历史中,区域麻醉逐渐成为麻醉学科极其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在临床麻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区域麻醉的准确性,降低区域麻醉并发症或神经损伤的风险,是临床麻醉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自从有了超声用于引导区域麻醉穿刺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和麻醉工作者不断的探索,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短短3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预见超声技术未来会成为麻醉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麻醉医师对于学习和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技术的热情也很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采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能使麻醉效果更确切,也能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在临床区域麻醉工作中,我们主要将超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引导上肢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以及臂丛神经分支阻滞;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股后皮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
3、超声引导腰骶部神经阻滞,包括腰丛神经、腰神经根、骶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等。
特别提到的是超声引导在腰段椎管内穿刺的应用。
腰段椎管内阻滞在麻醉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
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
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的。
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
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的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的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的传递效果。
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的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的超声波。
超声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①临床中的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体表标志术和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
体表标志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检查者在患者的体表标志处进行定位,然后使用超声仪对标志处不断扫查,对外周神经以及附近组织进行准确识别,在患者的皮肤上标注外周神经标识,然后需要以标注情况为根据,对患者作神经阻滞。
使用体表标志术进行引导时,可以以神经解剖结构为根据,首先,需要对体表浅丛神经、周围组织进行清晰的识别,然后对识别的神经进行标记,之后再通过常规的方法作出穿刺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则要求医生的操作技术足够熟练、高超,需要医生一手持住超声探头,使用平面内技术对靶神经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手则需要手持长针,通过超声引导沿着声束轴线方向穿刺,阻滞针则需要以相同的方向,向组织中缓缓刺入,最后可以在超声诊断仪的显像器上,将全部的阻滞针的形态进行清晰观察,等到阻滞针和神经靠近之后,就可以缓缓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显示器对麻醉药物的注入扩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麻醉药物成功注入并且向整个外周神经附近弥散。
超声在麻醉、疼痛科的应用

TEE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相比优点:
1)离胸壁较深远的结构如心房大血管可得到 更清晰的图像;
2)不影响心血管手术的进行而连续监测; 3)因角度不同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些重要结构, 如心耳、肺静脉、房间隔和左冠状动脉等; 4)与心脏之间无肺组织,避免了气体的干扰。
超声在麻醉中的应用--血管穿刺
血管穿刺 1)动脉穿刺 2)中心静脉的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和静外静脉及PICC置管)
超声引导的好处: 1)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 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刺穿动脉、气胸、穿刺失败等) 3)改善病人的体验 4)缩短操作时间
动脉穿刺引导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穿刺管直接插入动脉内,通过测压管连 接换能器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
慢性疼痛 持续时间较长 (>3 个月 )
病因可能不明 预后不明
酸痛,烧灼样痛 需多学科综合治疗 腰痛,癌痛,骨转移痛
疼痛科常用微创技术和治疗
冲击波技术(软组织痛) 椎间孔(孔镜)技术
疼痛科常规手术和治疗
一级手术 硬膜外阻滞手术、关节腔注射、外周神经阻滞、神经干扰手术、 外周神经射频手术 二级手术 深部神经、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及射频、椎体成形术 三级手术 卵圆孔半月板神经节射频毁损、颈腰椎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胸腰 椎椎间孔镜手术、癌痛介入手术 四级手术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脊神经电刺激植入术
更广的临床应用,相信未来超声会是每个麻醉医生都掌握一 项技术 超声仪会象无影灯一样,成为每个手术室必备的设备
镇痛衔接紧密(术中&术后)/减轻PPP 交感神经阻滞、消除应激反应 显著减少阿片药物用量(Morbid obesity) 抗凝治疗病人仍可考虑 改善呼吸功能/循环稳定/PONV少/尿潴留少 PVB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保持75%肺功能,而TEA55% 早期康复训练/快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
超声在麻醉与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

注 药 部位 选择的 误 区
多数人认为针尖在神经束膜外进行注射是安全有效的,
反之,刺入神经束膜内则存在危险。 目前也有报导即使针尖刺入到神经束膜内也是安全的, 但其存在争议。 事实上,即使在超声引导下可清晰辨认 神经结构时,也可能人为地将穿刺针刺 入到神经束膜内。
局麻药的有效剂量
在超声引导下尺神经阻滞时仅需要不到 1.0 ml的局麻药。通过
2006年08月,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 2006年10月,苏州市社会发展课题
2008 ~ 2015年 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 二等奖 ×1次 苏州市新技术引进奖 二等奖 ×3次
超声临床应用基础
超 声 检 查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
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形、曲线或其他数据 借此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进行判断的一种非创
判断局麻药在靶神经周围扩散
超声引导穿刺的操作要点
1.
2. 3.
阻滞针必须与探头在同一个平面,实时指导针头的 移动。
进针前要排出针管中的气体,以免进针后注射气体 干扰超声显像。 进针后,有时针头难以发现,先注射少量局麻药, 确定针头的位置。
4.
注射局麻药时,由于神经纤维隔渗透较慢,故要多 点注射。
UC DAVIS Medical Center, USA
声速 = 频率 × 波长 人体组织内声速基本确定 = 1500 米/秒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低,分辨力高,
近场图象好,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穿透力高,远场图像
好,分辨力有所下降,用于腹部。
频率越高,超声穿透力越差而分辨率越高!
超声技术种类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

1.1 经食道超声在心脏麻醉中的应 用 TEE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术中对心脏及大血管的病
变进行监测和诊断。在此以后,随着超声图像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新 的超声探头的出现,TEE 在心脏麻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且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术中TEE 的出现,使得麻醉医生和心脏 外科医生借助TEE 不仅可以对心缺血进行诊断,而且可以评估瓣 膜置换手术和其他心脏外科修复手术的情况,确定术中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的原因和其他并发症,以及提供一些术前无法得到的诊断信 息。术中TEE甚至会影响外科决策,使得外科医生不得不重新评估 手术效果或者更改手术方式。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心脏手术中 通过TEE 发现了11. 4%的异常情况,而这些发现影响了 5. 8%的外科决策。另一项类似的研究发现,17%的瓣膜病患者, 15. 5% 的胸腹主血管疾病以及4. 6%的冠状血管疾病的患者由 于术中TEE 的使用而更改了诊断,作者觉得术中系统的TEE 检查 可以显著的影响心脏手术的决策,因此建议TEE 应该作为心脏手 术中一种常规的监测手段。TEE甚至可以发现术前经胸心脏超声没 有诊断出的病变,毋庸置疑,这充分表明了TEE 在心脏手术中的 重要作用。
• 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需要借助体表解剖标志、寻找异 感或采用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但这需要操作者具备 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即使如此,它 仍有将局麻药注入血管或者损伤神经引起严重并发症 和后遗症的可能性。高分辨率的超声可以提供神经和 局部麻醉剂扩散的实时图像。目前,超声引导下神经 阻滞非常广泛,如上肢手术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等,下肢 采用腰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腘 神经阻滞等。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超声引导下周围 神经阻滞不仅成功率高,起效时短,耗时少,而且所 需局麻药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摘要: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使用,可以使临床麻醉更安全、有效,在便利麻醉医师工作的同时也使患者得到更舒适的医疗服务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科;应用一、围术期超声运用的历史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是由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脏手术时首次发现的,他们利用心外膜超声心动图获取了更为精确的心排出量。
1994年,Kapral和其同事在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首次观察并报道了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的扩散情况。
这种操作客观上消除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奠定了超声在麻醉领域应用基础。
近年来,随着麻醉领域可视化呼声的增高,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更是如火如荼,超声作为一种麻醉辅助工具,从应用于局部麻醉到术中监测,是一个自然进程,更多的麻醉超声专用器械也必将逐步面世。
二、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经食道超声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经食道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冠状动脉移植术和瓣膜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可补充诊断指数,引导血液动力学处理,同时也可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让不完整的手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矫治。
经食道超声探头近距离的接近心脏,可以清楚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其功能,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对于冠状动脉移植术、瓣膜成形及替换术、胸主动脉瘤手术以及先心病手术等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经食道超声可以检测和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
在手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多数在手术后会发生心肌梗塞,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不能有效预测心肌缺血,并且诊断心肌缺血经食道超声比其它的检测方法都敏感,经食道超声对心肌梗塞的预测非常准确。
体外循环后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术后并发症,其中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桥的异常、冠状动脉进气和冠状动脉痉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处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应共同商量如何对患者进行处理。
当出现心肌缺血时,通过经食道超声可以看到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经食道超声对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进行确定,然后根据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部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