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铝涂层封孔剂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不饱和聚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不饱和聚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摘要:不饱和聚醋树脂由于其耐蚀、耐热耐候等性能好,用途十分广泛。

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热固性树脂中用量最大的,介绍了不饱和聚酯的性能,综述了国内外不饱和聚酯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应用进展,性能Abstract:Of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heat resistance and weather performance,it is used very extensively.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UPR) is the largest amount of thermosetting resi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of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rogress in different areas.Keywords: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progress, performance引言: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是热固性树脂中用量最大的树脂品种, 也是玻璃纤维增强材料(FRP)制品生产中用得最多的基体树脂。

UPR 生产工艺简便,原料易得, 耐化学腐蚀, 力学性能、电性能优良,可常温常压固化, 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防腐、汽车、电子电器等多种复合材料。

1 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非芳族的不饱和键, 可用适当的引发剂引发交联反应而成为一种热固性塑料。

不饱和聚酯分子在固化前是长链形分子, 其分子量一般为1000 ~ 3000 , 这种长链形的分子可以与不饱和单体交联而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庞大的网状结构。

不饱和聚酯树脂涂料的研究进展

不饱和聚酯树脂涂料的研究进展
Y oQ ,i ig a iL n L
( ol efMa r l Si c adE gne n N r nvrt o hn ,a u n0 0 5 ,hn ) Clg t i s c ne n n i r g, o hU i sy fC ia Ti a 30 C i e o ea e ei t e i y 1 a
A s a tU strt o et ei( P b t c : na a d pl s rrs U R)ca n si o eo er eeoe ot gvr t s h r u e y e n ot g s n f al d vl dcai ai i .T e i y p n ee
中图 分 类 号 :Q6 3 T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3— 3 2 2 1 ) 7— 0 5— 5 0 5 4 1 (0 10 07 0
Pr g e s i s a c o r s n Re e r h Uns t a e l e t r Re i a i s a ur t d Po y s e sn Co tng
cr s n e cr nua o n w (eo o teognccm o n ( O or i ,l tcisl i ad l oo e i tn o zr )vl i rai o p u d V C)caig.T efa rsa d al ot s h et e n n u
l ts d v lp e t o ai u ns t r td oy se e i o t g r r p re r s e t ey Th e h — a e t e e o m n f v ro s u a u a e p le tr r sn c ai s we e e o d e p c i l . n t v e m c a nims o o t s we e re y d s rbe a d t e f t r d v l p n r n a d r s ac d rc in f UP s fc a i r b if e c i d, n h u u e e eo me tte d n e e r h ie to o R ng l c ai g r r s n e o t swe e p e e t d. n K e o d u s t r t d p le trr sn; d fc t n; o tn s y W r s: n au ae o y se e i mo i a i c ai g i o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进展_吴海艳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进展_吴海艳

【收稿日期 】 2010 -12 -12;修回日期 :2011 -01 -12 【作者简介 】吴海 艳 (1986— ), 女 , 内 蒙古赤 峰人 , 硕 士生 , 主要 从事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方面的研究 。
第 3期
吴海艳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进展
51
度的函数 , 并且遵循 Arrhenius方程 。
等温反应速率常数 k和反应级数 m、 n, 得到动力
学方程 。 结果表明 , 不同温度下该模型拟合曲线的
相关系数均在 98 %以上 , 与 实验数据点相吻 合 ,
因此所选模型对该体系适用 。 董翠芳等 [ 14] 用 DSC研究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
笼型倍半硅氧烷 (MAP-POSS)与一缩二乙二醇型
UPR、 苯乙烯的等温共固化反应及动力学 , 用 Ka-
方程得到了反应级数 。 研究表明 , 不同升温速率下
的反应热 ■HR近似为常数 , 固化反应近似为一级
反应 。
2.2 自催化模型
自催化模型又称双参数模型 , 最初是由 Sestak 等[ 10] 提出的 , 其表达式为 :
ddαt=kαm (1 -α)n
(5)
其中 :m, n为描述反应级数的常数 。 Kamal[ 11] 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的
值法和等转化率法两种 , 其中极值法又包括 Kissin-
ger法和 Ozawa法 , 等转化率法包括 Friedman法和
Ozawa法 。
3.1 Kissinger法 Kissinger方程 [ 18] 是对多个升温速率下的 DSC
曲线进行动力学处理的方法 。 它假设固化反应的最
大速率发生在固化反应放热峰的峰顶温度 , 反应级
适的模型 。 相比较而言 , 经验动力学模型虽然忽略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特性的研究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特性的研究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特性的研究作者:李活来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6期摘要:不同材料、不同温度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与增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的特性,对于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影响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的因素展开探讨,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增稠机理;增稠速度随着化工行业的普遍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范围在不断的拓展,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在社会应用中突显出重要的价值。

在汽车、电气以及建筑行业,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玻璃钢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而不饱和聚酯树脂本身的固化和增稠效果会影响到实际材料的性能。

从目前的生产实践来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学增稠是片状膜塑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所以本文通过对比MgO、PF粉、CaCO3、氢氧化铝等多种材料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稠效果,分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稠机理和增稠速度,从而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从而确保其质量。

一、实验部分1.原材料本文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和增稠的实验,主要通过酸值滴定和红外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实验主要材料有: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种类繁多,所以本文取用华聚HS-902,邻苯型为基本实验对象,其它同理)此外还有MgO、PF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CaCO3、氢氧化铝等。

这些材料中,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实验的基本原料,而其他的材料都属于填料,通过他们的分别利用可以更加详细的对比出不同材料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具体影响。

2.仪器与设备要进行实验,实验的仪器和设备自然必不可少。

因为在试验中需要进行填料的加入,而填料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稠影响需要充分的混合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需要多功能电动搅拌器的利用。

另外,因为试验中对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有一定的控制,所以需要借助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的力量。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复合材料基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
定性、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等优点。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复合
而成的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建筑、电力等领域。

2. 涂料: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耐化学
性和耐热性等性能,是一种优良的涂料材料。

它可以用于汽车、建筑、电器等领域的涂装。

3. 电子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优良的电绝缘材料,可以制
造电机、变压器和电子元器件等。

4. 建筑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用于制造防腐、防水、隔热等
建筑材料,用于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
艺的改进,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拓展。

未来,不饱和聚酯树脂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同时还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开发出更具有特色
的新型产品。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特性的研究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特性的研究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特性的研究
王庆;王庭慰;魏无际
【期刊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年(卷),期】2005(21)6
【摘要】采用推广放热曲线法(SPI)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反应历程,讨论引发剂对UPR体系固化特性的影响,并由DSC曲线得到固化工艺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引发剂对固化特性的影响很大,其用量宜为UPR的1%~2%;引发剂含量2%时,确定UPR固化温度为120 C.后处理温度为140 C,表观活化能74.3 kJ/mol,碰撞因子1.71×109,反应级数0.916;等温固化时,当反应程度超过0.7,固化反应由动力学控制阶段转向扩散控制阶段.
【总页数】5页(P492-496)
【作者】王庆;王庭慰;魏无际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9;南京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2.52;TQ317.4
【相关文献】
1.TBPB/TBPO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特性研究 [J], 倪秋如;周权;倪礼忠;董擎之;夏宏伟;冯伟祖;黄增琦
2.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特性和固化行为的研究 [J], 王庆;王庭慰;魏无际
3.固化条件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率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研究 [J], 马庆阳;徐海军;雷翅;张占松;张鹏;吴世明;李浩辉
4.纳米TiO_2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性 [J], 徐颖;李明利;卢凤纪
5.不饱和聚酯树脂微波固化特性研究 [J], 秦岩;黄舟太;杨国瑞;黄志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

1997年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第2期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 №2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盛 勤 倪礼忠 周 权 赵玉庭(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00237)摘要: 本文合成了具有良好性能的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对其性能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分子结构一定的条件下,树脂的固化收缩率受单体使用量及填料使用量的影响较大,而固化速度及固化放热主要受固化体系的控制。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浇铸 固化1 前 言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精美的小礼品、工艺品及雕像等。

浇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决定了它必须具备以下特性:固化时放热平缓,最高放热温度尽可能低,以减少制品的热应力;固化时的收缩尽可能小,以防制品形变翘曲;粘度要低,以利于模腔内短时间脱泡,便于操作;固化快,30~45min即可脱模,制品表面不粘手,指压无指纹。

2 实验部分(1)最高放热温度的测定在Φ18mm×200mm的大试管内倒入已加好引发剂、促进剂的树脂50g,将热电偶放置到试样的中心位置,然后把试管放入35℃恒温水浴内,开启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由曲线的最高点可得到最高放热温度的数据,曲线从开始到最高放热温度所走过的时间我们定为固化时间。

(2)固化线收缩率的测定将配好的树脂液倒入测收缩率的模具内,室温固化24h后,取出样品,经过80℃、120℃各2h的后处理,测定样品的线收缩率。

线收缩率=模具直径-样品固化后直径模具直径×100%(3)硬度的测定按G B3854283进行硬度测试,仪器:巴氏硬度计,无锡标准计量局生产。

(4)粘度测定仪器:NDJ279型旋转式粘度计,同济大学电机厂生产。

(5)冲击强度测定冲击强度测定按G B2571-81进行,仪器:德国WPM型摆锤冲击试验机。

(6)玻璃化温度测定采用温度2形变曲线法测玻璃化温度,仪器:WX-1型温度2形变曲线仪,晨光化工研究院生产,负载为1MPa,升温速度3℃/min。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之欧阳理创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之欧阳理创编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引言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固化似乎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彻的问题,但是因为影响固化反应的因素相当复杂,而在UPR的各种应用领域中,制品所出现的质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与“固化”有关。

所以,我们有对UPR的固化进行较深入探讨的必要。

(探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首先应该了解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定义)。

2.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有关的概念和定义2.1 固化的定义液态UPR在光、热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线型聚酯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的双键的结合,形成三向交联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这个过程称为UPR的固化。

2.2固化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游离基引发的共聚合反应,如何能使反应启动是问题的关键。

单体一旦被引发,产生游离基,分子链即可以迅速增长而形成三向交联的大分子。

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启动是首先使不饱和C—C双键断裂,由于化学键发生断裂所需的能量不同,对于C—C 键,其键能E=350kJ/mol,需350-550℃的温度才能将其激发裂解。

显然,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使树脂固化是不实用的。

因此人们找到了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分解产生自由基的物质,这就是有机过氧化物。

一些有机过氧化物的O—O键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产生自由基。

其中一些能在50-150℃分解的过氧化物对树脂的固化很有利用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有机过氧化物的这一特性,选择其中的一些作为树脂的引发剂,或称固化剂。

固化剂的定义:不饱和聚酯树脂用的固化剂,是在促进剂或其它外界条件作用下而引发树脂交联的一种过氧化物,又称为引发剂或催化剂。

这里所说的“催化剂”与传统意义上的“催化剂”是不同的。

在传统的观念上,“催化剂”这个术语是为反应物提供帮助的,它们在促进反应的同时,本身并没有消耗。

而在UPR固化反应中,过氧化物必须在它“催化”反应以前,改变它本身的结构,因此对于用于UPR固化的过氧化物来说,一个较合适的名字应该叫做“起始剂”或“引发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表明封孔剂的使用温度增高时孔隙率
的变化曲线呈凸形, 据此判断水平 1 为最佳条 件〔3〕。
由图 3 可知, 填料加量增加时孔隙率的变化 曲线呈凹形。 可见, 水平值应取 2 水平才能达到 涂层孔隙率最低〔4〕。
图 4 表明时间这一因素还可以选得长一些, 使涂层的孔隙率达到最低值, 但实际上不能把时 间设得更长, 水平 3 即时间 3h 为好。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烘箱中加热。 (4) 加热到一定时间后, 将涂层取出置于装
满水的烧杯中煮沸 4h, 然后冷却至常温, 取出涂
孔隙率测定实验 (限于篇幅实验数据未给 出) 完毕之后, 做极差分析〔2〕, 结果如表 3 所示。
层用纺绸布擦拭其表面水滴, 以不挂水滴为准,
表 3 孔隙率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
1
2
120
150
30
2
3
150
200
50
3
表中: A —199 树脂用量, g; B —使用温度, ℃; C —铝粉用量, g; D —使用时间, h
表 2 正交实验条件设计表
试验号 A
因素
B
C
D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1. 2. 2 铝涂层的孔隙率测定步骤
孔隙率 = (m 3 V 1) × 100◊ 式中: m 3—试样含水量 m 3= m 1- m 2, g
m 1—试样吸足水后在空气中的质量, g m 2—试样烘干后的质量, g V 1—包括涂层气孔在内的试样体积, cm 3 试 验 采 取 正 交 实 验 法, 做 4 因 素 3 水 平 [L 9 (34) ]的正交试验。正交实验设计表如表 1、表 2。
不擦孔中的水分, 使涂层仍保持充分吸水状态,
(1) 封孔剂配方: 树脂 (199 树脂) , 按正交 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直径和厚度 (分别测 3 次) , 再
实验表的配比加量; 固化剂 (过氧化甲乙酮) , 2% 用分析天平称取质量。
( 质量分数) ; 促进剂 (异辛酸钴) , 3% (质量分
( 5) 将涂层置于烘箱中, 在 100℃的温度下
试验号
因素
A
B
C
D
孔隙率 %
平均孔隙率 %
1
1
1
1
1
2. 06
2
1
2
2
231来自33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空白
K1
1. 63 1. 17 1. 77 1. 44
K2
1. 57 1. 43 1. 09 1. 49
K3
0. 76 1. 35 1. 09 1. 02
R
0. 87 0. 26 0. 68 0. 47
数) ; 稀 释 剂 ( 苯 乙 烯) , 适 量; 填 料 ( 铝 粉: 300 干燥 1h, 最后冷却至质量恒定。
目) , 按正交实验表的配比加量。
(6) 做一组空白试验, 即不封孔的铝涂层实
配制顺序: 树脂→促进剂→填料→稀释剂→ 验。
固化剂。
(7) 计算涂层的孔隙率。
(2) 在涂层上涂封孔剂, 固化。 (3) 按正交表所需温度和时间把涂层放在
献出版社, 1997. 〔6〕C. J. L i, Effect of m elting state of sp ray particles on the adhe2
sive strength of HVO F n ickel based alloy coatings〔J 〕. M on2 treal: A SM In ternational, 2000, 791~ 796.
Ξ 收稿日期: 2002- 04- 10 作者简介: 张宏 (1963- ) , 男, 辽宁省沈阳市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制浆造纸设备故障诊断、腐蚀与防护
·70·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现代林纸特刊 第 20 卷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 素
A
B
C
D
1
100
100
10
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铝涂层封孔剂的研究
张宏, 杨军, 龙维安
(陕西科技大学造纸工程学院, 陕西省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 陕西 咸阳 712081)
摘 要: 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铝涂层封孔剂的基料, 通过孔隙率正交试验, 研究了铝涂 层封孔与不封孔时孔隙率的差别, 得到了封孔剂的最佳配方。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封孔剂; 铝涂层 中图分类号: T S73[ TU 592, TB 43 ] 文献标识码: A
从表中可看出, 在 4 个因素的极差值 R 中,
1. 69 1. 13 0. 90 1. 57 2. 23 0. 56 1. 03 0. 68 15. 4
1. 38
树脂最大, 然后依次为填料、时间及温度, 因此这
第 3 期 张宏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铝涂层封孔剂的研究
·71·
火焰: 中性略带微碳火焰 喷涂方法: 将铝丝材从枪后部的送丝轮穿出 枪口 20~ 30mm。 打开喷涂枪上的乙炔气开关 后, 立即在枪口点燃火焰, 接着打开送气开关, 使 丝材向前输送, 调节氧气流量使喷出的火焰均 匀、明亮, 在放好位置的工件 (钢棒) 上纵横交错 地进行喷涂, 以保证结合强度和厚度均匀, 直到 合适的厚度为止。 喷好涂层的工件立即放入冷水中, 使涂层与 基体分离。 选择较好的涂层共 60 个备用。 1. 2 铝涂层的孔隙率测定实验
1 实验方法
1. 1 铝涂层的制备 将 <25mm 的 A 3 钢棒端面车平, 保持表面
干燥、清洁。 铝材火焰喷涂工艺参数为: 乙炔压力: 117. 6~ 137. 2N cm 2 氧气压力: 39. 2~ 49N cm 2 空气压力: 58. 8~ 63. 7N cm 2 喷涂距离: 100~ 150mm 走丝速度: 17~ 21m s 枪移速度: 6~ 10m s 喷射角度: 60°~ 90°
图 1 A 因素水平与铝涂层的关系 图 2 B 因素水平与铝涂层的关系
图 3 C 因素水平与铝涂层的关系 图 4 D 因素水平与铝涂层的关系
3 结论
( 1) A 3 钢以所研制的封孔剂涂过后, 铝涂 层的平均孔隙率大约为 1. 3% 左右, 空白实验即 不封孔的铝涂层的孔隙率为 15. 4% ; 涂封孔剂 后, 铝涂层的孔隙率明显降低。
THE STUDY OF ENVELOP ING APERTURE REAGENT OF AL UM INUM COAT INGS BY NO SATURAT ION POLY ESTER COOPHONY
ZHAN G Hong, YAN G J un, LON G W ei2an
(Shaanx i P rovince Key L abo rato ry of Paperm ak ing T echno logy and Specialty Paper, Shaanx i U n 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X ianyang 712081, Ch ina)
4 个因素影响孔隙率的显著性程度依次为: A → C →D →B 。空白实验的孔隙率为 15. 4% , 远大于 用封孔剂封过孔的铝涂层试样的孔隙率。依据表
3 还可以绘出以下 4 个孔隙率变化曲线图。 由图 1 可知, 树脂的加入量增加时孔隙率呈
下降趋势, 表明在水平 3 的条件下涂层的孔隙率 为最小值。
在 A 3 钢基体上, 通过火焰喷涂铝涂层可以 解决造纸生产中设备的泄漏问题。铝涂层的结合 强度、耐热、耐腐蚀等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然 而, 铝涂层的孔隙率较大, 因此, 涂层专家一直在 寻找一种有效的封孔剂, 使铝涂层的孔隙率为最 小 。 〔1, 2, 5〕
本实验研究了火焰喷涂铝涂层〔6〕封孔剂的 配比及孔隙率情况。封孔剂以华隆 199 号不饱和 聚酯树脂作为基料, 再加入间苯二甲酸、反丁烯 二酸、丙二醇。 配制封孔剂时在树脂中加入固化 剂、促进剂、稀释剂和填料。固化剂为过氧化甲乙 酮, 加量为 2% (质量分数) ; 促进剂为异辛酸钴 (有微毒, 牌号 T - 8) , 加量 3% (质量分数) ; 稀 释剂为苯乙烯, 加适量; 填料为铝粉 (300 目)。
(2) 封 孔 剂 最 优 配 方 和 工 艺 条 件 为 A 3B 1C2D 3, 即 199 树脂用量 150g、温度 100℃、 铝粉用量 30g、时间 3h。
参考文献
〔1〕胡国桢. 化工密封技术〔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2〕翟海潮. 胶粘剂的妙用〔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3〕石磊. 试验设计基础〔M 〕.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 〔4〕葛照强. 现代科技探索〔M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3. 〔5〕段予忠. 常用塑料原料与加工助剂〔M 〕. 北京: 科学技术文
Abstract: W e study the capability of the envelop ing aperture reagen t that m ake up from no saturation po lyester co lophony as basal m ateriel of envelop ing aperture reagen t of alum inum coatings, and do the experim en t of aperture rate, study the aperture rate difference of envelop ing o r no, and find out the best p ropo rtion ing of envelop ing aperture reagen t. Key words: no saturation po lyester co lophony; envelop ing aperture reagen t; alum inum coat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