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之行者
诗歌鉴赏的角度

(4)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 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 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泊秦淮》)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 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 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 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咽。 实写如写送别的时间、 泪眼,竟无语凝咽。……” 实写如写送别的时间、 地点、天气及周围景色, 地点、天气及周围景色,实写之景为抒发别离凄情 渲染了一个浓厚得令人断肠的氛围。 渲染了一个浓厚得令人断肠的氛围。在实写的基础 上作者又虚写如“念去去千里烟波, 上作者又虚写如“念去去千里烟波,……” 想象离 别后自己将是怎样孤独冷清的心情, 别后自己将是怎样孤独冷清的心情,这等于让人于 断肠之处又思断肠之景,让人不得不落泪。 断肠之处又思断肠之景,让人不得不落泪。词中虚 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使作者 那种深深的离愁以一种更加有震憾力的方式涌进了 读者心里,感人至深。 读者心里,感人至深。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艺术

王昌龄的《出塞》正面也是隐藏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甫的《赠花卿》堪称显宾隐主的典范: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02
2
1
南朝乐府《西洲曲》三四句云:“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其次是二者有主次之分。情是主,景是宾。
1
2
景对情的具体作用是: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
所谓“相辅相成”,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 以哀景写哀情,如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所谓“相反相成”,即情与景悖,:以李白的诗为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金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有情无理:如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
六、情 与 理
此外还有一种情理两缺的作品,如宋初杨亿的《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歌。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诗理”的几种表现形式
不直接说理,理在境中 例如杜甫《后游》: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人间多私利之争 又如《秋野》: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须政治清明,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类别】:纺织品(广绣)【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
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
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
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
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
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
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清乾隆苏绣作品《福禄寿三星如意图》福禄寿三星公是众所周知喜闻乐见的吉庆图案,在绘画、织绣、瓷器及其他工艺品上都有使用。
此《福禄寿三星如意图》是清朝的乾隆时期的苏绣作品。
图正中绣的授人官禄的天神禄,他头戴如意翅冠,身着大红官袍,腰系玉带,怀抱如意;左为持杖捧仙桃的寿星,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显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手执阴阳太极图道符极为福星。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
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热现在则要求考生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
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京剧鉴赏心得通用10篇

京剧鉴赏心得通用10篇京剧鉴赏心得通用10篇京剧鉴赏心得通用10篇1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局部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化,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如今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色彩艳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讲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好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更用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阔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愿它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效劳。
京剧鉴赏心得通用10篇2 “哇呀呀呀……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每天放学,这一段令我熟悉不过的京剧便回荡在校园里,虽听过无数遍,但每一次都让我感受了京剧的美。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家里也有关于它的美——京剧脸谱。
它很特殊,没有画在宣纸上,也许是因为没有立体感;也没有画在木制的模板上,也许是太过古板。
它画在葫芦上,许是因为葫芦的曲线带着天然的美感,立体而不失灵动。
这个葫芦光滑圆润,上面画着两张惟妙惟肖的脸谱:一张是绿色的,代表勇猛与忠诚,另一张蓝色,代表聪明与英武。
这也恰恰印证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程咬金半路拦兵,吕蒙手不释卷。
我不禁佩服画家精妙而独具匠心的构思。
看着程咬金满脸英勇,我仿佛和他一起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面前是一对人马。
只见程咬金一声喝令,硬是以一人之力死死地挡住了大队人马的行进。
呼呼作响的两柄大斧仿佛在警告着每一个敌人、每一匹战马:再上前,就是死路一条!刹那间,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我又转身来到了大将军吕蒙的营帐内。
只见他左手持一卷兵书,右手秉一把宝剑,挥舞着,烛光一闪一闪的,映照着英雄舞剑的背影。
艺术技巧(二)——描写技巧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 的?用了什么手法?
实 虚
有;有据;客观;具体;有 形;当前;已知等。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无;假托;主观;隐者;徒 言;未来;未知等。
C设想的未来之境。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虚实结合作用: 开拓诗中的意境 ,加强情感。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
问: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 着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 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 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以喜送反衬伤离,渲染气氛,
表现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意。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9.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 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 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 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 果。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 句分析。(6分)
(1)侧面描写:①通过环境描写,蝉虫鸣叫,朱门闲居写出将军 府邸的清幽,书斋内的墨竹画和“香薰一架书”写出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明李将军的清高和儒雅。②通过“侍儿知礼数”的衬托表明 李将军富有文化修养。 (2)正面描写:通过与“野客”吟哦、“任狂放”等动作、神态 描写,表现李将军的豪放。通过他“爱读英雄传”、“恐不如”表 明他渴望成为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和谦逊。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
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
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春天没有雨水麦苗都被旱死,秋季庄稼又受损于早降严霜。 挨到年底一家终于断了口粮,只好到田间地里去采掘地黄。 您问我采来地黄有什么用处?我只盼着能用它换取些口粮。 凌晨时候就扛上铁锹走出门,直到天快黑了也采不满一筐。 拿着地黄来到朱门大户人家,卖给那些白脸孔的富家儿郎。 用这些地黄来喂养你的肥马,能够使它膘壮毛亮光彩照地。 愿意用它换些马吃剩的粮食,填塞拯救一家人的辘辘饥肠。
2、借物抒情: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 趣。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练习:(2010全国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诗词鉴赏讲解精选

我们今天主要对诗词的艺术鉴赏作讨论,但是在这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说说诗词的由来,诗词很明显分为诗,词."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
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
“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
它是合乐歌唱的。
后来盛行于宋代,开展到元代成了散曲。
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诗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挖苦诗、朗诵诗等。
现在我们写诗的时候会要求押韵,对仗,平仄,其实这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有的要求.例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文章阅读网: )帝力于我何有哉。
还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首就属于古风的诗词。
白居易的?花非花?也是如此,请大家不要把自己放到固定的格式里套死。
其实真的要深究起来难道古人写出来的没有韵,不对仗,平仄不对的诗,就也会是好诗,我们写出来的就不是了吗?新诗词与古诗词,并不矛盾,也不会发生冲突,而是新诗词对古诗词的“稀释〞后更具特色罢了,但古诗词对新诗词的开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譬如,唐宋人不去写秦、汉、魏晋时期风格〔形式〕的诗,而是对其开展继承而已。
当外在的风格〔形式〕发生变化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其内在的变化〔符合时代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吕永敏 班级:2012级会计学2班 学号:120106316
一路向前,行者无疆
行者,行走的人。以个人化脚步丈量世界,以旅行者视角发 现风景,以行走发现为主题,以个人化、个性化独特视角展现旅 途中的惊奇发现,在游玩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创作。 现如今,大家会发现一个怪圈,很多人为了旅行而旅行,随 着主流风气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脚步,试图和别人保持一致。但 我觉得这大可不必,真正的行者一定在坚定的追随自己的内心召 唤,听从心灵感召。就像佛教的教徒一样,虔诚的朝拜路上,一 步三跪九叩,不会因为周遭人的眼光而有所改变。 一路向前,行者无疆!无论你是在旅行的途中还是在追寻真 理的路上,随心随性,坚定不移的走完你选择的道路,一定会寻 到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