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和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诊疗规范

膀胱癌诊疗规范膀胱癌是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均有重要作用。

外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一、膀胱癌的诊断膀胱癌诊断及病理分级、分期的基本原则如下。

1)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超声、泌尿系 CT/MRI 检查或CTU/MRU 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

2)怀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对可能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需要化疗的患者,建议同时病理活检;部分患者行诊断性TURBT 明确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

3)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阳性而无明确肿瘤、无黏膜异常者应考虑随机活检,可选择荧光膀胱镜或NBI 膀胱镜检查。

4)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怀疑有骨转移者,建议骨扫描检查。

5)尿膀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可疑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高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是否复发转移有辅助作用。

6)推荐采用膀胱癌 2017 TNM 分期系统(AJCC)进行病理学分期荐采用2004年及2016版的分级标准(表3)。

7)尿路上皮癌分子分型根据 CK5/6、CD44、CK20 和P53 表达情况分为基底样型(Basal)、管腔样型(Luminal)和野生型P53 样型,与预后相关,基底样型预后最差,野生型 P53 样型预后最好。

表 1 2017 年 AJCC 膀胱癌 TNM 分期表 2 WHO 2016 版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类和浸润性膀表 3 WHO 1973 年及 2004 年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分级系统WHO 1973 年分级WHO 2004 年分级乳头状瘤乳头状瘤Grade 1:高分化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Grade 2:中分化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Grade 3:低分化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二、膀胱癌的治疗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MIBC):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根据复发危险决定膀胱内灌注治疗方案。

膀胱癌病例报告

膀胱癌病例报告

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法玛新 50mg+0.9% NS 50ml膀胱灌注化疗
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新辅助化疗(NCT)潜在的优缺点 优点
①通过对微小转移病灶的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②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随机研究中观察到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38% ③可在活体中评价肿瘤对药物的反应性,指导后期化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④通常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化疗比之后接受化疗耐受性更好 ⑤NCT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减少手术中转移
THANKS!
THANKS!
膀胱镜:膀胱三角区、右侧壁可见多个菜花样肿物,大者约3cm 取活检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临床诊断: 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cT3,右肾盂癌术后
病例报告
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因肾功能因素,未用铂类化疗药 方案:多柔比星 60mg D1 吉西他滨 1.6g D3,D8 化疗第一周期后,出现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略显缩小,大者直径约 3.1cm,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PR 化疗第二周期后,出现II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融合,大者约3.0×1.7cm,大 部分同前相仿,部分略缩小;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SD
吉西他滨+顺铂+舒尼替尼(GCS)方案 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正在进行一项II期临床研究(NCT00847015) 旨在评估GCS方案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结
1.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约5%~6% 2.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NCT相关的死亡率为0~1.1% 3.顺铂单药方案NCT不能改善生存 4.延迟手术切除超过12周,可能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5.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含铂类的新辅助化疗

膀胱癌

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后辅助治疗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卡介苗(BCG)--对于高危患者首选并至少维持1年。低危患 者不建议使用。中危患者酌情使用。肿瘤进展率下降37%。 灌注量:治疗剂量120-150mg;预防剂量:60-75mg 灌注时间:术后两周开始,每周一次,六周1个周期,此后在 3、6、12、18、24、36个月时重复灌注。有血尿、创面时不 能灌注。 免疫调节剂--目前国外多采用IFN 进行膀胱内灌注,推荐使 用剂量为1×10 7U/次一1×108U/次。
14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TUR-BT 切除标准:将肿瘤完全切除直至显露正常膀胱壁肌层。肿瘤 切除后建议基底部组织活检。 对肿瘤切除不全、标本内无肌层、G3和T1期肿瘤,建议术后 2-6周二次电切。 经尿道激光手术—适合于低级别、低分期尿路上皮癌。 光动力学治疗(PDT)-利用膀胱镜将激光与光敏剂结合的治 疗方法。


高危患者,首选BCG膀胱灌注治疗(至少维持1年)
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如肿 瘤进展、肿瘤多次复发、Tis和T1G3肿瘤经TURBT及膀胱 灌注治疗无效等),则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2011 CUA Guideline
24
25


膀胱癌分期 (UICC 2009 TNM)






T (原发肿瘤)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a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Tis 原位癌(扁平癌) T1 肿瘤侵入上皮下结缔组织 T2 肿瘤侵犯肌层 T2a 肿瘤侵犯浅肌层 (内侧半) T2b 肿瘤侵犯深肌层 (外侧半) T3 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a 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T3b 肉眼可见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 (膀胱外肿块) T4 肿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组织,如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和腹壁 T4a 肿瘤侵犯前列腺、子宫、或阴道 T4b 肿瘤侵犯盆壁或腹壁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CT影像学区分表现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影像表现、CT影像学区分及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1、病因腺性膀胱炎是由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移行上皮化生学说:在结石、感染、梗阻、泌尿系置管、肿瘤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粘膜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芽,跟着上皮芽的移行细胞向下增生,达到粘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即von Brunn细胞巢)。

2、病理von Brunn细胞巢:移行上皮收到各种慢性刺激时向粘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的结缔组织包绕分割,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

Brunn巢常见于膀胱三角区,发生率可以高达85-95%。

von Brunn细胞巢突入基底膜,其中心细胞分化→囊性膀胱炎;囊壁表层细胞再化生为柱状上皮并产生分泌,形成了真正的腺体→腺性膀胱炎→腺癌。

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过程。

3、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并发膀胱结石。

抗感染后尿中白细胞消失,但镜下血尿及尿频仍持续存在的患者,应考虑腺性膀胱炎。

4、临床分型膀胱镜检分型:乳头状瘤样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慢性炎症型、粘膜无显著改变型。

影像分型:草坪状增厚型、弥漫增厚型、结节隆起型、混合型。

5、影像表现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颈部、输尿管开口。

隆起性病变(宽基底、病灶边缘光滑)或膀胱壁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正常膀胱壁密度相似;膀胱外壁光滑,可伴输尿管壁受累增厚;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特点有:宽基底、轻度强化、病灶边缘光滑、膀胱外壁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膀胱癌1、病因病理。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几点:(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

色氨酸的异常代谢产物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像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

放射科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科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
增加患者的辐射风险。
高昂成本
先进的放射科技术设备昂贵, 检查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 的经济负担。
技术依赖性
放射科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度依赖于操作技师的专业水 平和经验,以及设备的先进程 度。
对早期病变的局限性
部分放射科技术对早期、微小 或隐匿性膀胱癌病变的检出能 力有限,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05
、大小和浸润深度。
无创性检查
放射科技术属于无创性检查,患者 痛苦小,易于接受,且可重复进行 ,便于随访和疗效评估。
多模态成像融合
放射科技术可实现多模态成像融合 ,如PET-CT、PET-MRI等,提供更 为全面的肿瘤信息,有助于精准诊 断和治疗。
不足及挑战
辐射风险
部分放射科技术如CT等涉及辐 射暴露,长期或过度检查可能
03
放射科技术治疗膀胱癌
放射治疗原理
利用高能射线破坏癌 细胞的DNA,阻止 其生长和扩散。
射线能量可穿透组织 ,对深部肿瘤有良好 治疗效果。
通过外部放射源或内 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 射线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早期膀胱癌、局部晚期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等 。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恶病质、广泛转移等。
放射科技术在膀胱癌诊疗中的发 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 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 ,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效
率。
精准放疗技术
通过高精度放疗设备和技术,实 现对膀胱癌的精准打击,最大限 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
发症。
影像组学应用
利用影像组学技术,从医学影像 中提取大量特征信息,对膀胱癌 进行分子分型和预后预测,为个

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

增强CT鉴别诊断膀胱癌与腺性膀胱炎
enc
ei
nAUCo
f
ghe
gn
t
her
e
l
a
t
i
veenhanc
emen
tCTva
l
ue
so
ft
hea
r
t
e
r
i
a
lpha
s
eno
rt
hevenouspha
s
e(
P =0
488).Tak
i
ngr
e
l
a
t
i
veCTva
l
ueo
f
a
r
t
e
r
i
a
lpha
s
e=25
85 HU,r
e
l
a
t
i
veCTva
方法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
137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年第 35 卷第 9 期 Ch
i
nJMedImag
r
a
t
i
on,t
hebounda
r
ft
hel
e
s
i
ons,t
hei
nva
s
i
ono
fb
l
adde
rwa
l
landr
eg
i
ona
ll
t
a
s
t
a
s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185泌尿系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膀胱癌[1],男性多见,多见于40岁以上。

膀胱癌预后差,中晚期邻近器官易受侵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

常用的检查有B 超,IVP 及膀胱镜检查。

随着CT 及MRI 的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 T,在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检查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2]。

采用64排螺旋C T 对确诊的膀胱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 泌尿系造影(CTU)检查,分析病变情况,形态,浸润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很好的依据。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16年8月—2020年6月42例经本院膀胱镜检查,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行CTU 检查,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5岁;临床症状为全程血尿36例,合并感染者有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的5例,无症状者6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癌;患者均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采用GE 公司64排螺旋CT,120 kV 360 mAs 5 mm 扫描对比剂碘海醇100 mL,20 mg/mL,用0.625 mm 重建,传至AW4.5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多平面重(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病人前一天肠道准备,少渣饮食,并口服番泻叶,嘱病人当天适当充盈膀胱,作碘过敏试验,推速尿20 m g,先行C T 平扫,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

注入对比剂,行双期扫描结束后,患者可排尿,然后嘱患者等待,感觉尿急时,行排泄期扫描,俯卧位扫描。

1.3 观察与诊断指标膀胱僵硬,扩张受限,膀胱壁增厚,正常为1~3 m m,壁厚超过5 m m 为异常;膀胱呈不规则肿块,结节样肿块,单个或多个;平扫时尿液衬托,病变呈稍高密度影,动脉期及静脉期中度强化,排泄期呈相对低密度充盈缺损;浸润邻近器官,周围组织模糊,有条索状及穿珠状阴影,自肿瘤向外伸出,精囊腺三角消失,累及输尿管出现泌尿系梗阻征象,累及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变形,与肿块相连,女性膀胱癌可累及子宫,阴道,及宫颈,侵犯盆底时,形成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