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家谱再版说明
【转载】关于续写家谱的格式

【转载】关于续写家谱的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望京白氏族谱各代脉1

1981.04.18 金龙村廖 家河
2005.09.11 大石门
初中
2008.10.01 大石门
1967.11.20 大石门 小学
1966.10.01 九村王家 坝
1975.10.05 大石门
初中 初中
23 遵 22 儒 22 遵 23 遵
宗儒二女 王三 男 婿
崇仲次子 白江 男 儒
崇仲二媳 王杏 女 德
婿
南
何家湾
23 遵
明儒二女 白遵 女 蓉
1968.12.16 大石门 初中
23 遵 22 儒 22 侉
明儒二女 吴克 男
婿
平
崇希之女 白银 女 儒
崇希女婿 程子 男 房
1969.01.20 新梁村四 初中 社苟家院
不祥 不祥
笔山镇在 街
镇龙程家 坪
文盲
望京白氏族谱各代脉系
居住地 ____________
小学 小学
1939.11.05 千秋
文盲
1963.01.30 大石门 初中
1967.02.09 民兴乡四 村
1993.03.03 大石门
小学 初中
1986.08.24 大石门 小学
1988.02.28 大石门 初中
1985.06.09 凤梁村荒 初中
婿
波
地院
22 儒 崇森次子 白相 男 儒
1964.01.29 大石门 初中
代樑女婿 刘开 女 莲
崇希之子 白明 男 儒
崇希女婿 何兆 女 秀
不祥
新梁村四 社
镇龙在街 村
1921.02.01 大石门
文盲 文盲 文盲
1921.11.09 镇龙万家 院
1948.02.05 镇龙万家 院
白氏族谱20141002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祭祖堂白氏第七区第一排- 1 -山东省禹城市马官屯村迁始祖白好智墓及碑迁始祖白好智墓及碑万古流芳白好智始祖之墓高氏禹城市马官屯村白氏后裔二零一二年清明节立【始祖白好智祖茔位于马官屯后街向正西约800米,刘方珠村向东北约200米处白家林(莹)】歌曰:马官屯村正西地,白家墓田明朝始。
迁祖名讳曰好智,白起后人传今日。
仁义礼智诚信在,福禄寿喜与日齐。
上下左右福源广,东西南北人才济。
- 2 -- 3 -目录 甲·前言 乙·白氏源 丙·谆谆族训 丁·循环辈诀 戊·世系列表 一·始祖白好智世系表二·白玉田世系分表 三·白书田世系分表 四·白之田世系分表 五·白新田世系分表 六·白兰田世系分表 己·白好信世系表 庚·白氏精英 辛·部分人物 壬·莘莘学子 癸·族照流芳 癸加·起源考略迁徙分布甲·前言古有云:乔乔之木必有其根,培之则根深叶茂;浩浩之水必有其源,浚之则源远流长;户有宗族,睦之则族兴裔昌。
国有名号,族有氏姓,薪火相递,承传文明:国修史以记治乱,论兴替,传留千载,鉴古知今;族立谱以考宗亲,焕子孙,遗泽万代,茂木固本。
人乃万物之灵,应胜鸦反哺之义,逾羊跪乳之恩,岂能不究源远流长之祖德宗亲之功乎?慎终追远,孝悌为先。
家族有谱牒犹国家有史册,国不能无史册,家不可无谱牒。
天下至亲,莫大于父母,父母而上,有祖宗,父母而下,有子孙,上溯渊源,下祥世系,何其重哉。
人类的繁衍消亡是生物进化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白氏家族同样也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
2014年5月18号z至20号白善信专程到陕西省咸阳白起墓、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问祖。
相传山东省禹城市马官屯(汉魏屯田时马姓为官,后牛、由、李、刘、白、陈、柳、昝、张、崔、孟、王、汪、赵、韦、杨、许诸姓迁入)村白氏家族是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白家楼(家楼音讹当为村沟,白善义生前曾与洪洞县宣传部友好信函核实)于明·洪武年间迁徙而来。
族谱中辈分字用完了该怎么续

族谱中辈分字用完了该怎么续一般字辈谱所选之字是由开基祖(始迁祖)厘订的,并被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
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
但族谱上的辈分字,一旦用到一代用完了,有意续族谱者该怎么续?专家表示:族谱一般都会经过多次重修。
按民间惯例,如果遇到族谱中辈分字数用完的情况,通常是由祖宗或饱学之士选定,召集家族中最有学问、德高望重的人,重新为家谱中的后辈拟字。
古代人按字辈取名时所用的字辈谱,大多数谱系都含有忠孝传家、宁国安邦、克勤克俭、光大家业等内容,也有一些字辈谱是按阴阳五行编定的。
这些字,一般都要有特别的含义。
修家谱时,辈分一般定20辈,最多不超过60辈。
“一般20辈就够用很多年了。
”如以广西贵港市大圩镇永隆村新村屯黄姓的族谱为例,其中定了20辈的用字,其中有“全乃树善、敬孝忠信、博谨明笃,恭柔仁和”,后面还有详细解释。
“全乃树善”意思是:这一辈人要树立个好的榜样,给以后的子孙万代做参照;“敬孝忠信”:教人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博谨明笃”,出自《白鹿洞书院揭示》里的“博学之、谨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教人工作求学、长智慧的方法;“恭柔仁和”:教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相处之道。
所以,这套高度文化化的辈谱制度,是确保家族血缘秩序永不紊乱的重要方法。
昔时家谱在编订字派之前,均有明确的诠释。
族定名分而设,使子子孙孙,承承继继,不致有干犯之嫌。
故凡世家巨族,莫不皆然。
事为至巨,而非泛立也。
”那么祖上规定的字辈用完了,该怎么重新排字辈呢?有2种方式:一是请族中德高望重,二要有文化素养、有学识文化的族人来共同商议,选取有意义的字句组成词句,经过反复推敲确定。
选好字后,由在世的家中长辈讨论决定。
也可以请德高望重的人帮忙赐字。
确定以后,再选良辰择吉日,记入家谱二是如果能够通过姓氏出处来源,找到同根族人,可以看看老家同族人的字辈,若他们那边的字辈是祖辈早已定好,也可以拿过来直接用。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槐树是我国的一种常见树木,其树龄长,树势壮观,常被用来作为家族世系的象征。
南和白姓家族的大槐树辈分表,记录了家族历代的世系血脉,是家族中的重要文化遗产。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起源于南和地区的白姓家族。
据传,南和地区的白姓家族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的白姓家族先祖白氏在南和地区落户并繁衍生息。
白氏家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终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网络。
大槐树辈分表记录了南和白姓家族从明朝至今的世系血脉。
辈分表按照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姓名、父子关系、出生年月等重要信息。
辈分表的编制需要家族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的编制过程是一项庞大而繁琐的工程。
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家族调查和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家族成员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籍贯等。
然后,家族成员需要按照辈分关系,逐一列出自己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前辈的信息。
最后,通过整理和核对,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整合,形成一份完整的辈分表。
大槐树辈分表的编制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和记忆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够记录家族的血脉关系,还能够反映出家族的兴衰和发展。
通过研究辈分表,人们可以了解到家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不仅是家族成员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它记录了南和地区白姓家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是人们了解南和地区历史的重要依据。
同时,大槐树辈分表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一代的家族成员不断增加,他们的信息也需要加入到辈分表中。
同时,家族成员的婚姻和生育等情况也会影响到辈分表的更新。
因此,辈分表的编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南和白姓大槐树辈分表是家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和传承对于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白家家谱28个字辈

白家家谱28个字辈我是穆公,我是巩建,我是王公,我是吴公,我是阙公,我是宾公。
第七届周安宫,第八届启德宫,第九届选择宫,第十届智宫,第十一届傅美宫。
第一到第十一,没有世界级人物,第十二到第八十三,有世界级人物。
八十四后,依然期待先贤的延续。
十二世至十九世世次表字。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
”十二世至十九世世次表字。
二十世至二十七世:“世克允德,宗永以兴。
”二十八世至卅五世:“用守是道,长发其祥。
”卅六世至四十三世:“善继人志,绍衣闻言。
”四十四至五十一世:“孝友为本,弈叶攸敦”。
五十二至五十九世:“明哲作范,垂裕后昆。
”六十世至六十七世:“增进民权,致治大同。
”六十八世至七十五世:“仁义礼智,合信则常。
”七十六世至八十三世:“修文振武,邦家之光。
”雷氏族谱字辈排名字辈如下:天道大(处)香均之文义才鸣宣熙震夫伯仲君子启孔从应彦仕正朝祖宗世(仕)大文晋裕渊源衍绳丰统建勋衣冠绵亿祀运会振群英(此支字辈由贵州雷衍超提供)广东肈兴广宁开基雷氏族谱曾定行派:吉、真、合、罗、代、喜、隆、盛、发、兰、香、谷、足、佳.现定行派为云、兄、龙、晚、童、经、慎、梅、朝、通、烈、霆、远、宣、邦、威、参、卓、庆、文、芳、奕、子、诒、善、谋……。
黑龙江双城的字辈排列升得桐士庆永祥海凤春湖北荆门的,我们的辈份为:金天鸣发生李德育阳钦克家孝友安国兴仁湖北公安雷氏字辈:宏业向清永,元勋泽世昌,国家贤良广'最少错一字‘永’为‘允’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延寿乡的,我只知道其中一部分字辈:金、林、丙、殿、延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星乡洞坪村人支辈排行为:天、洪、登、盛、振、应、明、朝、廷、开、福、禄、定、国、安、邦、文、金、吾、卫、世、太、平、昌。
谁知道"白"姓的族谱在哪[白氏属地] 南阳郡,现在河南省南阳县。
[白氏来历] 据史料记载,白姓来源主要有三支:《姓氏寻源》记载:“《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
五台县南大兴村白氏家谱卷一源流

五台县南大兴村白氏家谱卷一源流五台县南大兴村白氏家谱源流家谱卷一姓氏源流白氏出自颛顼帝芈姓后裔。
相传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
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
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
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
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
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称为白公胜。
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
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
五台县南大兴白氏始祖白开基原籍河东保德州,明朝迁居五台县城白家巷,生七子。
长子本之次子善,曾中举,任伏羌县、莘县知县。
六子寿之曾孙瑶,迁居五台官庄村。
始祖白开基在五台县城白家巷,传五世,五世祖希哲,娶本县南大兴郝氏之女为妻,於明末清初,又移居南大兴村。
五世祖希哲娶郝氏,生八子,同胞八兄弟分八股。
次子琳之后迁居河南彰德、临漳、林县一带;五子碧之后迁居晋北应州,七子禹之后迁居本县高洪口村。
长子琴、四子环、六子玺、八子理,世居南大兴村。
龙文山人谨选2008年岁次戊子孟春之吉迁徙分布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
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
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
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
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
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
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白锽居郑州(今属河南省);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省)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
《白氏宗族戒规、家训》

《白氏宗族戒规、家训》《白氏宗族戒规、家训》《白氏家谱史诗》戒为非:为人心求要端方,盗贼奸淫最不良。
勒嫁拆离鬼神怒,拖牌掠买子孙亡。
占来田地难承受,唆起官司惹祸殃。
倘若非为毫不染,荣华富贵永无疆。
戒赌诗:凡人百艺好随身,赌博场中莫去亲。
脚冷手寒为下贱,顿叫富贵作饿贫。
衣裳褴褛亲朋耻,田地消磨骨月嗔。
不信但看乡里内,眼前败了许多人。
《劝戒传家宝训》重庆江津德感白兴刚后裔十一世孙白能为撰劝我族,宜敬孝,父母恩深最难报,羊知跪乳鸦反哺,人类尤当全子道。
劝我族,宜尽悌,急难御侮须同气,伯氏吹埙仲吹篪,切勿阋墙伤亲意。
劝我族,宜尚勤,勤苦持家家道兴,不务生业好游侠,衣食何由得丰盈。
劝我族,宣崇俭,用度有节事事不,顾便家业好奢侈,纵有财产亦荡散。
劝我族,宜和睦,共本同源恩谊笃,若凌卑幼侮尊长,定于祠内加约束。
劝我族,宜苦读,精警功深定夺目,一朝得步青云路,光宗耀祖谁不欲。
戒吾族,休争讼,处世和平人敬颂,讼则终凶古圣言,害人人害谁欢欲。
戒吾族,休好气,一朝忍让全家计,好勇斗狠危父母,亡身败家悔无暨。
戒吾族,休贪酒,惹病招非酒之间,沈于曲薜恒出丑,醒何面目对人颜。
戒吾族,休滥交,正直仁人可相邀,若与匪类呼朋友,一朝反面祸难消。
戒吾族,休狡犴,须知随时行方便,若不立心行好事,天眼虽高常看见。
《传家何是宝》传家何事宝,百行孝为先,定省宜随日,劬劳切记年,生前爱不笃,殁后泪空悬。
君不见,历山泣耕居九五,渊冰惕席颂会贤,人生惟有亲恩重,菽水殷懃代笑煎。
传家何是宝,兄弟要缠绵,莫听枕边语,莫争分外田,猜嫌无久福,和乐值千金。
君不见,唐家花萼类耸峙,田氏紫金树鲜奸,人生手足原同气,仔细思良背在原。
传家何是宝,同族谊相联,徐行随长辈,推心待比肩,孤贫当共恤,患难莫相损。
君不见,张公忍字千秋颂,范氏义庄万古传,有酒则醑无沽酒,乾糇慎重莫贻愆。
传家何是宝,闺阁最宜防,内外严规矩,裳衣忌艳妆,司晨家必索,淫乱后无昌。
君不见,沉香亭畔遗远臭,燕子楼中愆世芳,女德贞淫关福祸,好将内则细推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氏家譜再版說明
我白氏譜序記載:元末明初始祖曰白景宇定居什川堡,生五子。
其各房後裔蓋修家祠,分立族譜,各立
其祖。
吾捧讀各房族譜,雖追續時代和時期不同,但是為白氏宗族的續譜延年不休。
而今我白氏家族興旺,
人丁繁茂,後輩子孫聰明俊雅,飽讀詩書,人品可夸,文辭清秀,走遍天涯,考視其譜實為難啊!筆留影集,理應可嘉,家之有譜與國之有史其義一也,為昭信紀實,重木親,世傳而續之。
我等族史追溯到東周秦國時期的元祖白公勝,公勝之子秦代名將白起,白起死後,秦始皇封其子白仲于
太原,下傳三十二代唐朝白居易。
由於時代的變遷,總祖白圖洪武初年從南京應天府金陵縣牧牛鎮遷移甘肅
蘭州金城至今載有四十多代,有六百七十餘年,綿延有序,班班可考,今後必須遵循歐陽譜例,蘇軾譜例以及先祖之遺訓,及時修譜續嗣,且璽而傳之,不得疏忽而遺失,三輩不修譜者乃不孝之孫也,為使後裔尋根問祖,有譜可覓,公元一九九零年,由榆中縣檔案館館長十六世孫白海文主持,各房后裔搜集匯總編纂了《紅古祖塋碑文》,《什川祖塋碑文》,《各房總序》,從什川始祖白景宇至五世《輩分圖》,并對二、五房派名又各增十四輩,公元二零零兒年我又利用休假時間邀約了各房熱心于修譜後裔學士論證,又對派名第三十七輩開始作了統一取字為宜,爾後我又同甘肅臨洮縣十八世孫白登武走鄉串戶,查閱有關白氏族譜史,,考證了各房族譜,影牒,對譜牒中存在的問題,在編纂時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編輯矯正,終於完成此譜,為後世子孫一覽也,以曉千花同樹,萬派一源之理,應用先進的技術由電腦排版,正規印刷出版,流芳百世,以
便後人考證其故。
此譜由蘭州大學印刷出版。
在編排過程中也得到了各房有識智者的鼎力相助,譜中難免有
不足之處,誠望族眾予以海涵,并提出寶貴意見。
冀望後輩之中,有識智者進而借鑒補之,更加完善,源遠流長以垂千秋。
吾隨聯七言饋贈誌意。
白氏家中必有譜, 遠走異鄉有根祖。
惟木有根水有源。
人生來世有祖先。
各自搬遷移他鄉, 時代變革不識莊。
要問根祖何處主, 白氏族中有本譜。
起名須按輩分圖, 依譜為根續宗祖。
白氏後裔志四方, 弘揚中華國繁昌。
紀元二零零六年古曆八月初二
二房後裔十八世孫白宗祥沐手敬敘。